- 相关推荐
你注意培养宝宝的物权概念了吗
许多家长可能会觉得“物权”的概念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太生疏了,这么小的孩子,需要培养“物权”概念吗?培养“物权”概念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下面几个真实的小故事就能获得“物权”对孩子成长意义的初步认识。
故事一:“是我的东西就是不让你送给别人”
三岁的菲菲在家里大哭,妈妈也一脸怒色,狠狠地盯着菲菲,爸爸在旁边不知怎么办才好,劝了妻子劝女儿,他也拿不准谁更有理,所以不知要站在哪一边。原来,菲菲小舅的女儿,也就是菲菲的小表妹晨晨刚好比菲菲小一岁,妈妈就想收拾一些菲菲实在穿不了的衣服和菲菲已经不爱的玩玩具送给晨晨,可菲菲看到妈妈入包里装这些东西时上来拼命抢夺,大大声哭着说:“你干嘛把我的东西送给别人,就是不让你送给别人!”妈妈讲了半天道理也不管用,所以就出现了最开始的那一幕。妈妈特别不明白,衣服菲菲肯定是穿不下了,留着一点用都没有,有的玩具菲菲半年多都不碰一下,而小舅家比较困难,晨晨表妹玩的东西特别少,自己的女儿这么大了怎么这么不懂事?
分析:菲菲这种行为在许多三岁左右孩子身上都发生过,甚至有的孩子宁可发脾气把玩具摔坏也不肯给表弟表妹玩。菲菲妈不要感到太生气,因为,这个期间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反抗期,这个期间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就是把所有属于自己的物品都贴上一个无形的“物权”标签,也就是她心中真心实意的认为:这些东西既然是我穿过用过和玩过的,既然是父母或别人送给我的,我就有所有权和支配权,我扔掉也不给别人,这是我的自由。“物权”概念是孩子与重要他人分离,自己要长大独立成人的开始,对物品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属于孩子自己,如何处置这些东西是孩子的权利,如果父母强行处理属于孩子的东西就会降低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产生反抗行为和不安全感,甚至长大会十分恼怒或自卑,不利于今后与他人安全相处。当然,这时“物权”概念具有独占排他性,孩子也显得非常“不近人情”,但这只有“物权”概念发展中的不灵活表现,经过爸爸妈妈的耐心引导,通过与小伙伴朝夕相处共同游戏中培养的情感,渐渐的,孩子会走出自我中心的不利因素,同时还保留了因拥有“物权”而获得的自尊和安全感。
故事二:毁玩具不知疲倦的游游
游游是爷爷奶奶一直带到两岁半才回到自己家住的。爸爸妈妈已经做好了适应孩子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心理准备(在这里小声告诉大家一下:妈妈对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很是看不惯)。爸爸妈妈最初感觉还可以承受,游游吃饭要追着喂,衣服不会自己穿,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他们都耐心培养,但后来妈妈特别不能忍受的事情终于出现了:游游特别爱摔砸玩具,越说他砸得厉害,家里的玩具没有一套是好的,多贵的东西都敢砸,妈妈心疼得经常立着眉毛说他,当妈妈厉害的时候,游游更厉害了,有一次居然把家里的摇控器抓起来给摔坏了。妈妈说,现在她已经在“斗争”培养出“丰富的经验”,当她和游游对峙时,游游的眼神开始到处看,手到处抓的时候,爸爸妈妈赶紧把游游能抓到的东西拿开,否则就会被儿子当发泄工具毁坏。可是,妈妈更加苦恼的是,当游游抓不到东西摔砸时,他就打自己,妈妈真怕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健康问题。
两三岁期间的思维正处于直觉动作思维期间,而游游尤其是属于对动作很敏感,动作神经系统很“发达”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特别喜欢用动作代替语言表达需求。无论他喜欢一个人还是不喜欢一个人,都要用动作去打对方;无论是他喜欢玩具还是不喜欢玩具,也会用大动作来对付玩具。因此,孩子摔玩具不是不珍惜玩具,而是用动作来表达情绪情感的方式;再有,这个期间的孩子没有社会经验,还没有玩具是花钱买来的,爸爸妈妈挣钱很辛苦的观念,他不会换算也根本没想到要换算什么价值,在他眼里,玻璃珠要比钻石好玩多了。因此,建议游游妈妈把贵重的东西收起来,尽量给孩子准备一些摔不坏的玩具和物品,如塑料和毛绒的东西,一方面让孩子满足直觉动作思维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尽情渲泻心中的情绪情感,当孩子慢慢平静下来之后,妈妈再轻声跟孩子讲道理,孩子的变化会越来越好的,被妈妈理解和接纳了之后,渐渐的,妈妈说的话,妈妈希望儿子能珍惜玩具的观念孩子就能听进去了。
故事三:总是被人欺负被人抢玩具的霄霄
要说两岁多的霄霄可不象我们上面提到的菲菲和游游那样“厉害”,但霄霄也让妈妈有一点特别发愁:霄霄太老实,太软弱,在外面玩容易受欺负不说,只要霄霄一拿玩具出来,就有孩子围上来,看好了就上手抢,霄霄只能在原地咧着嘴哭,那时妈妈心想:怎么这么窝囊,你倒是抢呀,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害怕的,跟你爸一样,没出息!
分析:通常总受欺负的孩子先天气质类型特别弱,而气质弱的人在遇到竞争和压力大的情况时,往往采取退缩的方式,他们的神经受不了太激烈的刺激。但往往这些气质弱的孩子在“谦让”性退缩之后也会感到恼怒甚至屈辱,对于自尊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因此,家长要对这类孩子进行强化自我意识的训练。人的先天气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三岁之前是气质转型的关键期,那些自我意识薄弱总是受欺负被人抢玩具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玩具没有“物权”概念或有这种概念不会坚持自己的权利。家长要在家里为孩子设立专门角落摆放他的东西,经常用孩子的优点来鼓励,在孩子有独立想法和需求时尽量耐心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在家里很有“物权”概念很称王,而在外面却容易被人抢玩具的话,家长就更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家庭教养不一致往往是孩子产生这种矛盾行为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孩子来说,要限制孩子在家里的权利,并且多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在交往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故事四:专门喜欢别人玩具的涛涛
涛涛在他们这个院子里特别有名,而一上幼儿园,第一天就让小托班的老师都认识了他。为什么呢?涛涛身材比一般同龄孩子长得高而且壮,力气也特别大,无论他手里在玩什么玩具,只要小朋友手里有别的玩具,他一定要去抢过来,小朋友如果不给,他就大打出手。涛涛妈妈特别害怕别人告状。
分析:和游游一样,涛涛会经常用动作来“说话”,却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对于这样精力充沛,占有欲控制欲特别强的孩子爸爸妈妈要格外注意培养他尊重别人的“物权”观念, 具体做法可以是:孩子有分享表现时要赞美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家长要带孩子道歉,坚持原则限制孩子的不合理欲望,家长要艺术地表达亲情,建立良好有效的亲子关系。
培养宝宝的物权观念真是好处多多
1、在明确和尊重孩子物权的过程中,能使孩子不断感受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厚爱,不断增强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激、热爱之情,成人给的小物品,很可能被孩子作为浓情之物留至终生。如让孩子保管自己婴儿时所戴的母亲亲手制作的小帽子,可以常常使孩子受到母子情深的教育(当然要给孩子提供存放这些物品的小箱子)。
2、尊重孩子的物权,能不断使孩子感到自己是这些物品的真正主人,自豪感、责任感、小主人精神、自主意识、自信心会随之增强,这对减少孩子的依赖性,逐步改变孩子的依附地位是很有好处的。
3、尊重孩子的物权,能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在整理、摆放、使用、保管物品的过程中,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工作态度、劳动习惯、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的培养过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接受教育是主动、自然而全面的。
4、尊重孩子的物权,会使家庭生活更加愉悦、充实、有趣,更加井井有条。家里添了小帮手,小主人会把自己的物品归类整理拾掇,大大减少乱丢乱扔现象。
如何建立宝宝的物权观念呢?
孩子霸道,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物权,的确令父母担忧。除了及时矫正孩子不当的行为外,最重要的是,了解其背后原因,防范孩子坏习惯的出现。那么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怎样教导孩子尊重别人的物权呢?
1、灌输“轮流”、“借用”的观念
通常孩子抢夺或撕毁别人的东西,有可能是因为好奇,此时父母应趁机灌输孩子“轮流”、“借用”的观念。告诉他:“长针走到5的时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图,现在让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笔,你要先问姐姐愿不愿意借给你!”
2、 订立规矩
鼓励孩子想要什么要跟大人讲,规定在公共场所或别人家里,什么东西是可以拿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规矩是:“想要什么,在拿起来之前,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
3、让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还小,也许不了解为什么看到喜欢的东西不能拿走,这时家长可以这样回应他们:“如果你想要这个东西,可以告诉妈妈,让我看看可不可以?”让亲子之间,可以有“谈”和“商量”的余地。
4、明白“偷”与“借”的差别
父母必须让孩子明了借与偷之间的差异,及其不同的后果,当你对孩子说:“不可以偷拿别人的东西”时,让他了解“偷”,是不对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5、为拿(偷)东西付出代价
为了帮助孩子了解,随意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行为,是需付出代价的。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父母可以罚他做一些额外的工作,或是要他放弃一样他很珍爱的物品,让他同样感到失去喜爱东西的痛苦感受。
6、将拿(偷)的东西归还
孩子拿(偷)了别人的东西,还得自己规还;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父母若发现孩子拿(偷)别人东西时,应先了解其动机,再做适当的处理。父母可以批评和处罚他,但不要忘记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学会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会轻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7、学习分享
当家中来小朋友做客时,正是大孩子学习分享的最佳时机,父母可以请大孩子为小Baby拿奶瓶、递尿片或说故事,赋予他责任感和使命感,借此方式让他跨过成长的门槛。
8、重承诺
处理孩子抢夺别人东西时,父母千万不要使用哄骗的方式。如随口承诺:“你先把东西还给别人,以后妈妈再买给你。”说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骗的感觉,下次就很难再相信父母的话了。
9、适时的赞美
如果经过父母的解释、教导,孩子逐渐改正了坏习惯,父母应适时地给予孩子赞美和鼓励,如:“你真乖,妈妈很高兴你这样做。”孩子便会知道这个行为是妈妈喜欢的,在鼓励和赞美之下,他自然会慢慢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10、坚持原则
父母对孩子订出奖惩规则后,就要切实遵守。千万不要为了贪图方便或疏忽,今天可以,明天却又不可以,朝令夕改,会使孩子莫名其妙,产生混淆不清的误导。
11、有效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对话是很重要的,借着沟通可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鼓励他说出生活中所发生的大小事,便可提早防范许多观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为。
怎样尊重孩子的物权呢?
1、做尊重孩子物权的有心人,每给孩子添置一件物品时,就要向孩子说明:“这是送给你的”,然后,一定要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其主要用途、使用方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帮助孩子给新物品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好。
2、帮助和指导孩子对物品进行登记。如图画登记法,画一支表示有一支枪,并写上年月日。成人要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物品登记本,向孩子讲解如何进行物品登记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协商,创造出许多的有趣的行之有效的登记方法。
3、帮助和指导孩子定期清点和整理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和取用。成人再忙,也要抽时间带领孩子定期做这件事,孩子年幼,成人不帮助不指导是达不到目的的。成人包办代替也不行,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物权意识,在活动中管理好自己的物品,一旦形成良好习惯,孩子能独立完成,成人也就可放手了。
4、成人要为孩子创设属于孩子自己的小角落(如有小卧室或小游戏室更好),孩子在这里放下他的小柜子,摆放玩具书籍等物。孩子是这个角落或这小屋的主人,可按自己的意愿来支配、布置这些地方。
5、成人要帮助孩子建立物品取放常规,并模范遵守,绝不任意抛弃和挪动孩子的已存放好的物品。有的家长不经孩子允许丢掉和收藏孩子的东西,常常会使孩子伤心。成人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有时在孩子眼里是极其重要的,成人随意丢弃,很可能挫伤孩子收藏物品的积极性,造成其行为的紊乱,一旦形成乱丢乱扔的坏习惯后,成人再去批评指责往往会无济于事,很难纠正,有的孩子长大成人,还改不了物件混乱的缺点。
6、成人或来做客的小朋友要取用孩子的物品,一定要经物件的主人——孩子的允许,并做到有借有还。还要教育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或物件给同伴玩和使用,或带到幼儿园给更多的朋友享用,让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后记提示:
注意培养孩子的“物权”观念,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帮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物品,是个极易被人忽视而又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积极意义的问题。尊重孩子拥有的这些物权,将会促进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有益发展。而尊重别人的物品则是一种社会规则,尊重这个规则会使孩子在交往中受到欢迎,成功顺利地进行社会化。
【你注意培养宝宝的物权概念了吗】相关文章:
今天你笑了吗作文08-23
今天你读了吗作文09-24
今天,你低碳了吗作文07-19
今天你低碳了吗作文08-05
今天,你“低碳”了吗作文11-06
兔年权姓宝宝起名05-27
诚实守信,你做到了吗作文07-12
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05-17
妈妈给宝宝做饭的注意要点05-10
你准备好了吗作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