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时间:2023-07-21 15:47:20 兴亮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长怎么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知道孩子的逆反心理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长怎么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怎么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长怎么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1

  孩子进入中学阶段,逆反心理会越来越强烈,他们总嫌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要求越来越苛刻,完全是他们说了算,自己非常反感。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普遍性,做父母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1、采用温暖原则。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错了,往往会适得其反。教育孩子,处理突发事件,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孩子一时半会想不通,要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2、家长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处理孩子的问题,父母要主动,要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进行交流,父母不要有老子就老子,老子说了算的霸气思想,这只会招致孩子的对抗、反感,甚至逃避,用沉默和出走来回答父母粗暴态度。

  3、处理问题,父母要步调一致。不能父亲这样说,母亲又那样说;父亲在严厉教育孩子,母亲却在一旁护短。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先商量一下对策,口径一致后,再与孩子进行交流。

  4、多鼓励孩子,少指责他们。孩子的问题是错的,但他没意识到,父母批评孩子,要讲究一个策略方法,指出他们的问题实质,要鼓励他们去改正和改变。父母不能用大人的腔调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家长”是人生的一个很终极的“职务”,我们一旦就职便永远不能辞职了。

  所以,当了家长,就只好努力作个称职的父母,并从中收获快乐。这难道不是明智的选择吗?

  做合格的家长不容易,尤其在今天。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时间让我们总结经验、改正错误。孩子每天都在长大,我们就只有同孩子一起成长。

  怎样“同孩子一起成长”?

  这个问题常被家长误解,认为自己要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陪孩子一起快乐,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接下来的做法就是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在十分强调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今天,惟恐“约束”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再接下来,我们就发现孩子太懒惰、散漫。快乐教育不仅没给孩子以创造力的培养,甚至使他们丧失了掌握基本生存能力的锻炼机会。再接下来是“老子拉车不抬头,孩子坐车不害羞”。面对父母倾其血汗换来得学习环境、条件,孩子们就能“泰然处之”。再接下来真是“老子愁,小子怨”……

  做合格的家长也不难,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孩子来到世间,他(她)要靠谁?靠什么生存?能一生“靠父母”的人一定是少数,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自食其力,靠他们自己。“靠天赋”就能生存的人也一定是少数,经验告诉我们一定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是其生存的可靠保证。经济社会中,人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以其创造的价值来体现。吃任何形式的“老本”,都会是越来越被动的。

  作为家长,我们教育孩子的任务不只是让孩子“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长”。快乐教育的重点在教育。面对孩子,感情用事常常使我们会本末倒置。作为家长,我们不惜代价为孩子选择学校,我们选择教师、选择校长、选中的是校风。可我们的孩子是无法选择家长的,家长可是家风形成的主导者,家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心灵和行为让无不印有家风的烙印。为了孩子,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完善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以此来构建一个尊重知识、善于学习、和谐向上的学习型家庭,我以为这才是与孩子一同成长。想想孩子就感到肩上很重,但也是这份责任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快乐与意义。

  在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教授过自己知识的老师可以说很多很多,但是他的启蒙老师只有他们的父母。无论是孩子的咿呀学语,还是孩子的蹒跚学步,无一不渗透着父母的心血。正如歌中所唱:“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最能打下深刻的烙印。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话不假,但我要说的是,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小型社会团体,在家庭中孩子学习、发展他的认知及行为。父母的言谈举止自然而然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来说,榜样是最好的激励。大家都很熟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妈妈不顾一天的疲劳,下班后给自己年迈的母亲洗脚,被自己的儿子看见。不一会儿,这个年龄幼小的孩子踩着板凳接了一盆水,也端来请求给妈妈洗脚。虽然情节简单,但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身教无言力千钧!

  高喊一千遍口号,不如以身作则的一个具体的行动。

  父母的言行是无字的教科书,家长的日常生活修养、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对孩子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和孩子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其近自不必说,那么父母是“朱”还是“墨”呢?俗话又讲: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不管父母是“朱”还是“墨”,他们的榜样力量都是无穷的。试想,那整天沉湎于打麻将、喝酒、上网闲聊的父母,其在孩子眼中的威望会有多高?其对孩子的说服力能有多大?其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孩子不爱学习,迷恋于玩乐。

  正所谓:正衣先正冠,正人先正己。要教育孩子,就要管好自己,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榜样。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他用自己的话来诠释自己的教育理念:“上梁不正下梁歪,要孩子学好,自己首先不能做坏事。”他要求我们为人要正,自己也一辈子做正事说真话;他要求我们做到的,首先他自己先做到。

  父亲告诉我们,劳动是人生存之根本,任何时候劳动都是最光荣的,并经常带领我们几兄弟参加各种劳动。他常说要“勤打扫院子少赶集”,意为勤快、清洁是提倡的,而没事赶集乱花钱是不应该的。正是他的勤俭耐劳,才使我们几兄弟刻苦上进。成年之后,我们虽然身处四面八方,但都因从小接受父亲的教导,都一直坚守:为人正直、勤恳做事。

  父亲把他的“真诚、正直、勤勉、善良”毫无保留地给了我,向接力一样,我又毫无保留地给了我的孩子——范姜国一。像父亲一样,我要求女儿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现在从女儿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我的影子,风雨路上有父亲的身影在前,有孩子坚定的脚步在后……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的孩子在注视着我们,我们做什么比我们说什么更有力量;我们做出了率直的榜样,我们的孩子就会诚实;我们用爱环绕着他们,他们就会去爱世界;我们善于谅解,他们就会宽容……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你想怎么获得,就先怎么栽”。这是一代哲学大师胡适先生说的。对于农民出身的东子,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它很符合因果关系。大人如果缺乏公义、好逸恶劳、贪图利益、不肯学习,那么下一代会是如何,显然可以预见。因此,要想有好的教育结果,就得先具备好的身教。

  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环境中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就是成人的身体力行,没有以身示范的身教,一切言教都显得苍白无力。每个大人都是孩子的老师,不管他愿不愿意,他的任何举动都会成为孩子的学习对象!

  家长怎么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2

  1.保持冷静和理智

  当孩子表现出严重的逆反心理时,父母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激动和争吵只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通过保持冷静,父母可以更好地分析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在与孩子交流时,保持冷静有助于传递清晰的信息和正确的态度。

  2. 倾听和理解

  与孩子进行开放的对话非常重要。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观点和感受,理解他们逆反的原因。有时候,孩子的逆反行为可能是对某种不满或困扰的表达方式。通过倾听和理解,父母可以更好地把握孩子的需求和情感,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一个积极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减轻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培养家庭中的积极情绪和氛围,增加亲子互动的乐趣。父母可以参与孩子的兴趣和活动,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并建立更深厚的亲子关系。

  4. 设定清晰的规矩和界限

  尽管要倾听孩子的声音,但父母仍然需要设定清晰的规矩和界限。这些规矩应该在家庭中得到一致执行,并且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父母应该解释规矩的原因和重要性,让孩子明白规矩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同时,父母也要展示出对规矩的坚持,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惩罚。然而,惩罚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过度严厉或暴力的。

  5. 寻求专业支持

  如果孩子的逆反行为严重到无法有效应对的程度,父母可以考虑寻求专业支持。心理咨询师或儿童心理学家可以提供专业的评估和建议,帮助父母了解逆反行为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他们可以为父母提供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与孩子建立更好的关系,改善家庭氛围。

  6. 培养积极的解决问题能力

  逆反行为通常是孩子无法妥善处理问题和情绪的表现。因此,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孩子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并教给他们如何面对挑战和冲突。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通过逆反来应对困难。

  总结起来,应对孩子严重的逆反心理需要父母保持冷静和理智,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设定清晰的规矩和界限,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支持。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给予适当的自主权也是重要的策略。通过这些方法,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促进健康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