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肤浅的角度谈点深度的问题
认知框架君来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视角,其实背后是缺乏思维相关的知识层,一个人只要经过一定的思维知识学习,思维训练,就会大幅度提高一个人的思高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站在肤浅的角度谈点深度的问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之路站在肤浅的角度谈点深度的问题
今天读到一篇好文,小兵的《创业路上,何去何从》,作者写的将创业比喻的非常形象,也点破了很多看似浅显但是深奥的问题,创业的朋友值得一看。想就此文做点简单的补充,说点题外话,这也是这几年的心得体会,说一些常见的误区。不再谈方向上的问题了,创业的人谁没有激情,谁没有方向呢?
A刻意追求功能。经常能听到这种声音,我的功能是天下最完美最完善的功能,我的站点的功能比某某网强多了,我一定能赢。
B刻意追求技术实现,这个是技术性的CEO常见的一个问题。总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这个代码可以更优秀一些,性能可以更好一些,一定用最长的时间把技术性质的东西做好
C刻意追求账面。这个估计是草根站长最常见的问题了,新站开张一切井井有序,但是就是不见账面收入,我想账面的问题应该是最值得关心的。
D刻意追求页面效果,这个是初入互联网的站长常见的问题。本来是想做一个行业型的或者交互性的网站的,结果界面漂亮的跟个人主页一样,那个叫做眼花缭乱啊。
E刻意追求底层建设,这个是典型的完美主义做法。总认为我的站将来肯定发达,一定要最好的服务器,最一流的机房,最强悍的硬件设施,最强悍的编辑阵容,最强大的防火墙…
F缺乏主见。今天听到这个人的意见,感觉不错,采纳,明天听取那个人的意见,感觉也不错,采纳…最终,站点失去了主题,失去了重心。
假如我是个菜鸟,菜鸟在我们的眼里,应该能涵盖80%左右的受众吧,我们以菜鸟的眼光看看ABCDEF站长的做法对我的好处。
A.咿,这个网站是做什么的啊,怎么这么多的功能按钮,那个RSS是做什么的,那么多的功能按钮又是做什么的呢?哎,我说站长啊,你那个功能是做什么的啊,你的网站是做什么的啊?
这个最常见,一个页面其实有一个主题就够了,可能有很多功能,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一罗列,我们只要在需要的时候告诉用户就行了。帮助系统要人性化,比如大家常见的GG的后台。在需要的时候给于提示,并且能引导你一步一步的往下面做。很多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或者不关心这个功能的好处。这个应该是国内站点和国外站点的很大区别,国外站点相对简介,并且FAQ系统相当的完善。
B.咿,这个页面是怎么回事,怎么发个评论还提示因为缓存的原因过几分钟才会显示,太麻烦了。怎么更新个文章还要等上几分钟告诉自己正在生成HTML页面,HTML是个什么东西?
这个也比较常见,站长用尽了功夫在底层代码,但是,何用,用户根本就不知道。关键是追求的这个东西是否真正完美,用户是否喜欢,是否有足够的人性化操作。设计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建站还有个时间成本的问题,应该把时间成本考虑进去,前期的话可以考虑一些快速实现的方法。底层架构留住足够的后先兼容就行了。技术方面可以一步步完善。
C.咿,这个网站怎么到处都是广告啊,弄的人眼睛怪不舒服的?
创业的前期应该是先图发展,然后才是盈利,不要指望一个站能在短短三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盈利,流量才是基础,用户才是根本。创业者应该有足够的抵抗压力的能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用户上面吧
D.咿,这个网站真是漂亮啊,如同漆黑的夜里的萤火虫一样明亮。第二次,我怎么觉得网站这么扎眼呢,第三次,太刺眼了,走了!
这个常见在初入互联网的站长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太过绚丽的网页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我们还是要坚持那个原则,一个页面的色素保持在三种的合理程度上,不然很难留下用户
E.咿,这个网站很普通吗,速度也是一般。(前期的话流量不大,对最终用户来说基本上没有影响)
可能对网民来说可以,但是如果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上,那么后续发展的资金谁来保证,万一项目失败了,又是个什么后果?对于一个站点初期,其实一台服务器足够了,只要程序保持后向兼容就行了,应该给自己留好足够的后路,有钢用在刀刃上。
F.哦,这个网站是交友的,不对,怎么还可以开店啊,是淘宝吗,还不对,怎么还有那么多的艳图啊,哦,这个网站是个门户。这里在线的用户都是干什么的啊,我和他们有没有共同语言啊?
现在的门户型网站已经过了发展期了,互联网已经向纵深化,细分的市场发展了,网站的发展最终靠的还是靠一个圈子的成员来发展的。如果一个站点的会员不是一种类型,很难做深入开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于是该留住的没有留住,本来是想做商务的,结果来的都是看艳图的。站点的本身也就失去了价值。
来个小小的总结吧,在这个时代,我们不能把自己一厢情愿的观点强加于用户身上,我们不能左右用户的思想,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如果我们创业的时候站在最终用户的观点来看,也许会有个新的思路。也许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用户不接受,用户不理解,我们不应该抱怨最终用户的弱智,而应该反过来想,我们的东西应该如何让最终用户接受。
创业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有个坚持的主见,先把特色做起来,一个没有主题的站点或者各个主题均衡发展的站点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我们看51的第一个版本是那么的糟糕,也许我们现在还觉得myspace的功能不是那么好,facebook的功能怎么那么的简单?疑问其实是此药的,关键是我们应该做的其实是最用户有用的东西。我们的特色可能很简单,可能新浪上就有,但是我们是专业做的,肯定能比新浪做的更好。
我一直认为艾瑞是个站长强有力的助手,花钱买个调查报告还是非常值得了,他能帮我们分析网民需求,网民的心理。报纸杂志也是应该天天看的,哪怕你是那么多忙,如果真的没有时间,那么找个人把关心的内容剪切下来,自己慢慢看。有时候灵感之在昙花一现。手中应该有支笔,记下想到的东西,敲在键盘上的东西也没有笔头来的利索。
怎么培养直达的能力?
(1)尽可能接近信息的源头。
这需要你具备一定的钻研精神,而不是道听途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亲”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2)和厉害的人对话。
第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去靠近那些厉害的人,学习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些能让你的思想有所升华的人都是值得去学习的。作者也说到:“仰望是没有用的,要不断锻炼自己,这样才有和高手切磋的机会。”
第二,我想做一点延伸的是,不管是对你有正面引导还是负面影响的人,都会对自己有所帮助,哪怕只是一点启示,对我们的人生有时候也是有作用的。
有时候我们常感慨缺乏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人指路引导,完全靠自己摸爬滚打,吃一堑长一智,其实这个“贵人”,既有可能是那些直接帮助引导我们的人,也可能是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3)从反面去思考问题。
其实也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
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差不多每一本书都在讲这种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他举的例子是:如果我知道自己要在哪里死去,那我一生都会避免去那个地方。我们能预测自己在哪里死去吗?不能。所以,这个极端的例子只是用来强调反面思考的重要性。
再以投资为例,巴菲特说过两个最根本的原则:第一,不要亏钱;第二,记住第一条。很多人一想到投资,就想到要去挣大钱,你没想到股神原来是以“不亏钱”为原则去思考的吧?
这就是从反面思考,几乎每件事情,你都可以这样思考。
(4)不要在朋友圈寻找真知。
有一句话叫“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很直白,“你吃的东西,造就了你的身体。”同样,如果把大脑看成身体,那么知识就是大脑的食物。朋友圈的信息质量其实参差不齐,真假难辨。
当然,作者表明了朋友圈只是一个隐喻,暗指大众思维。关于这一点,作者忠告道:“你想要的成功,永远都是极少数人才能实现的。”的确如此,想从大众出脱颖而出,就要和“大众”保持足够的距离,拥有和“大众”不同的思维能力、思维视角。
怎么培养分析本质的.能力。
(1)把思考的时间范围拉长,尽可能拉长。
很多人说:活好今天,那么多干嘛?
但是,未来的路还很长,如果什么都只想今天、只想这个月,那未来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作者也例举了财务自由的问题,非常适合拉长时间去思考,不要想5年后退休,想想30年后自己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什么?有多少收入来源?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地增加收入还是减少收入?什么样的收入可以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
基于这种思考,你会反思自己今天对于时间的分配。
所谓长线思考,就是“树木思考”。
作者讲述了一个自己的小故事:云南腾冲有一个银杏村,村子里很多百年银杏树。那里每年吸引很多游客,旅游成为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而银杏树浑身都是宝,叶子和果实都能卖钱。他们在一家院子里的银杏树下吃了午饭,席间不断地感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2)筛选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地少。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内含复杂因素,其原因多种多样,我们要剥离绝大多数影响因素,只思考最基本的事实。
比如中国的股神段永平,他对于一个公司是不是好公司的判断,其实就是一点:这家公司的赚钱能力强不强?我们太相信抽象的东西,以至于忽略了这才是判断公司好坏的根本标准。而我们要不断买入和持有的股票,也就是这样的寥寥少数具有极强的赚钱能力的好公司。
靠着这个标准,基本上可以筛选掉90%以上的公司。
(3)只相信最基本的事实和原则。
这个问题使作者强化了两个想法:
第一,差异来自差异,差异导致差异;
第二,只相信最基本的事实和原则。
那怎么强化能力,形成稳定的胜率。
(1)尝试否定自己。
如写作,每天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把可以写的主题列出来。不是每一个都写,用排除法排除值得写的。
(2)向厉害的人学习,阅读经典图书。
厉害的人判定标准不一,你觉得厉害的人就值得你去学习;还有就是去读那些厉害的人写的书,这一点也十分有益。
(3)不断实践,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体系化,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
思维框架的构成如下:
(1)基本的理念。做某件事的初衷是什么?支撑你做一件事情的理念是什么?
(2)基本的思考倾向,比如逆向思考。
(3)思维模式。建筑有建筑的模式,编程有编程的模式,思考也有思考的模式。比如战略思考、竞争分析,都有固定的套路,可以先从固定的套路开始学习,然后找出那些最适合自己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