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百文网手机站

幸福感影响因素有哪些

时间:2022-11-23 09:02:00 好文 我要投稿

幸福感影响因素有哪些

  有许多幸福感影响因素,幸福感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内心的强大与否,幸福感影响因素还有一些其他次要方面。

幸福感影响因素有哪些

  幸福感影响因素有哪些 1

  让你幸福感降低的4种心理

  核心提示:幸福既然是一种满足的状态,而满足就是建立于达成某个目标的基础上。人在一生中总会追求许多东西,在那些追求的东西中,有些得到了之后,让我们感到很满足,很有成就感,但有些则让我们发现原来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这个,从而感到后悔失落。

  幸福是我们人生最求的目标之一,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足,自信,由衷地热爱生活,就是幸福的状态。而幸福从来都不是必然的,也不是某个人赐予你的,你的幸福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当感觉到心中越来越失落,感到自己好像毫无价值的时候,也许你该好好想想,是谁动了你的幸福,让你的幸福感降低?要让自己感到幸福,就不能不知道那些降低幸福感的心理。

  降低幸福感的心理之一:缺乏信念

  幸福既然是一种满足的状态,而满足就是建立于达成某个目标的基础上。人在一生中总会追求许多东西,在那些追求的东西中,有些得到了之后,让我们感到很满足,很有成就感,但有些则让我们发现原来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这个,从而感到后悔失落。我们不是先知,无法预知明天的事情,但有一样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信念。当你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时,你就离幸福越来越近。

  降低幸福感的心理之二:吝啬

  吝啬是一种固步自封的状态,金钱物质的吝啬会让人感到你小气,而情感、对他人的关心和奉献,则会让你离别人越来越远。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没有满足感。

  降低幸福感的心理之三:相互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缺乏信任感,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多一些信任,是化解矛盾和争端的魔法。

  降低幸福感的心理之四: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影响因素

  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

  心理参照系

  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个处在开放之初的社会,面对外来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了外在参照,此时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创伤。

  成就动机程度

  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其中人们对于自身成就的意识水平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则不会有幸福感可言。

  本体安全感

  它指的是,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却不低,而有些百万富翁却整日忧心忡忡。

  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那时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纵向比较,与过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全面触及深层利益,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贫富差距凸显;在社会心理方面,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因此,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一些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更倾向于与民生有关的领域,民生问题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最关切的社会问题。这种关注重点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态势的判断。而对于民生问题关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正在对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产生最强有力的影响。这一切极其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即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强,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

  幸福感影响因素有哪些 2

  一、幸福感的哲学内涵

  康德曾说过,幸福的概念是如此不确定,以致尽管每一个人都希望达到幸福,但他从来都无法明确地、前后一贯地说出他真正希望和意愿的是什么。可见 ,每个生活中的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有着自己不同的定义,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幸福。基于对幸福的相对理解过程中,我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存在着绝对的幸福。也就是我们在分析影响幸福感的要素中寻找人所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人所追求的终极价值。

  首先,幸福感是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感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不仅作为现代观念而且作为一种现代能力日渐渗入人们的生活。身心健康的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没有健康的体格,人的心理健康将失去物质凭借,另一方面,精神、情绪因素的心理刺激在许多情况下直接导致对身体的伤害及躯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才可作为获得幸福感至关重要的条件。可见,幸福感产生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有健康的身心,只有这样人类才可能体验到幸福的感受。

  其次,幸福感是和谐社会环境中人的需求。人的需要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和动因,现实地体现着人的本性。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到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的体现,既然人的需要体现这人的本性,那么人的发展,人的本质的展开与丰富也就现实的表现为人的需要的发展和丰富。人的社会性需求和精神的需求都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才能完满的完成,和谐的社会直接影响到人类获得幸福的与否,以及人们的幸福感受程度。也就是说,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必要条件。

  综上,本文中的幸福感,可以概括为人们做为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根据某种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已经获得的各种需求以及还未获得的各种需求做出的整体性、正确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心理感受。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人所追求的终极价值、一种在变动中的价值,因而它也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吸收新成果和新内容,来丰富自己。

  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一)影响幸福感外在因素

  1.经济状况。经济状况与幸福感存在着一定的正当关系,在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抽样调查中显示,62%的人认为经济收入占幸福比重的一半以上,幸福感水平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一方面可能是经济因素的直接影响。

  2.社会关系。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一切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标志,且有助于减轻生活的压力。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性别、宗教信仰、教育、职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

  (二)影响幸福感的`内在因素

  生活目标,生活有目标使人感到生活有意义,并产生自我效能感。同时,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能帮助人们应对各种日常生活问题,使人在社会生活和困境中保持良好状态。伯伦斯坦等人认为:当一个人能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追求目标并达到可行程度时,幸福感才会增加。

  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且是一个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还有学者提出了现代人应有的健康观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是幸福存在的心理保障,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幸福人生最圆满而又最充足的描述。

  性格,大量研究揭示,乐观、开朗的人容易得到幸福感,自尊和外向的性格是幸福者拥有的个性特征。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一)市场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改革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遍及社会各个群体,阶层,大学生群体也受到改革带来的强烈震荡和影响`。高校扩招以及大学生的就业、择业,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逾212万。2005年2006年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 与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2009年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2013年699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团队,而可供就业的岗位增长却相对缓慢,导致了复杂、激烈的求职竞争环境。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果使社会需求及行业空间处于相对的稳定,用人单位人员也相对固定,决定了一定时期内,就业岗位的饱和度。除了每年倍数增加的大学就业生,还有非大学生就业团队,农民工等,大学生不得不面临着对未来前途迷茫的各种压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相对提高,以前要本科生的,现在只要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本科生就业就相对困难,为了使自己尽快适应社会需求,不被时代淘汰,大学生尽可能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很多学生长期忙碌于各种繁多的考级,考证以及考研等各种应试考试中,同时又不敢放松专业课的学习,学业、就业上的竞争压力又使他们处于紧张状态。除此以外,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为高等教育付费的家庭骤增,其中也包括相当一部分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来自这样家庭的大学生不仅承受着学业、就业等压力,同时还承受着高校人际交往中的经济条件及消费的攀比,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失衡。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样的危机状态,又没有正确的认识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故有的价值观又不能解释任何问题时,他们就会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对生活失去信心,幸福感又从何谈起。 (二)经济全球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思潮渗透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标志,它为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一个共同逐利的平台,创造了物质财富、及各种资源,文化也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并存发展的局面,我国正处于机构及体制转轨,经济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潮扑面而来,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以强烈的冲击。现代社会文化除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外,还有大众性文化,商业性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等,他们相互交融和渗透,不断强化着文化观念的多元化趋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大学生也被主流文化外的文化所渗透出的物欲所迷惑,特别是大众性文化和商业性文化的充斥和影响远远大于社会的主流文化,商业性所体现出来的物欲和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同样冲击着主流文化,消解着人文精神,在此影响下产生的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也带给大学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对物质、功利有了全新的认识: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尽可能占有更多的金钱和物质财富,人生的价值就是尽可能消费高档的产品,人生的成就就在于尽可能执掌大的权力,对超前买房、买车的享乐性观念早已认同,并以此为荣、以此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到幸福。在这些多元文化观念影响下所形成的多种价值观面前,带给大学生的是怎样的选择,怎样的判断,更多的是思想的迷茫和精神的失落。

  (三)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高科技的推动下,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引起了社会生活诸方面深刻的变化。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提供巨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服务,又让不少人“一网情深”。在大学校园里一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长期进行的是单调的“人-机-人”的沟通,这必然使得大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机会减少,又与现实社会隔离,克劳特的研究发现,互联网会使网民的社会接触减少,心里幸福感降低,进而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长此下去,个别学生甚至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部分或全部寄托于网络世界,一些学生因此会产生焦虑、苦闷、压抑、自卑、孤独等思想情绪,这些都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其次,互联网的隐蔽性,导致了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网络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再次,网络的发展带给人们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道德观,不少学生不加选择也不知如何选择,在原来所培育出来的观念与原则与现实社会发生冲突时,学生要么迷茫、不知所措。加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逐渐发生扭曲和错位。

  四、应对的措施

  针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为增进大学生幸福感,高等院校和社会应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一)运用具体、适当的方法把大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

  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里逐渐走向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在他们生活的大环境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和矛盾冲突,可以运用具体、适当的方法,把大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对话交流法。通过与大学生的对话感受到他们独特的个性,鼓励他们用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丰富情感,主动地去思考,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其次,咨询辅导法。 通过咨询辅导合理调节和疏通学生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追求向往的幸福。

  第三,艺术陶冶法。 一方面,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熏陶,中国传统文化一向被认为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在强调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注重个人品行修养。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感化学生,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加强德育引导大学生思考“为何而生”

  德育首先应该从外在化、功利化、世俗化的目的中解放出来,引导大学生关注自己的灵魂和幸福,把人生的成功建立在完整的人性上,追求超越于现实利益之上的生活的意义:人生的理想,道德的根基,精神的家园,信仰的基础和灵魂的归宿。引导大学生“为何而生”才是大学德育的真正意蕴。其次,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就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会他们学会善良,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肯定自我,又成全他人,修己善群,和谐共荣,交互辉映。第三,德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确立一个自我和谐的生活目标并鼓励他们为之努力奋斗,在奋斗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最后,应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努力在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中进行生命的体验,涵养生命的情感。一个对人生乐观、进取、通达、宽容、意志坚定的人也一定会平和地面对人生各种境遇,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相互作用

  显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题方式和主渠道,是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的教育。显性教育是指能让教育对象明显感觉到教育意图的一种教育方法。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主要采取显性教育的方式,主要以知识传授的理性教育为主,这种教育多采用说教,灌输的方式,教育的方法也刻板、僵化。教式灌输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更难以达到实践效果。隐性教育是指教育意图不为受教育者明显感觉到的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化以及人自身的发展,隐性教育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和明显优势,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发挥作用的趋势日益明显。两者相结合,在以下方面可以做出努力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用力因素,提升学生的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

  (2)提升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3)结合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成果来扩宽教育渠道,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导向。

  幸福感影响因素有哪些 3

  有人问弗洛伊德,怎样才能过快乐而且有成效的一生?弗洛伊德说:lieben und arbeiten(爱着,工作着。)

  在这个相信梦想、加速发展的时代,工作在一个人生命中,已经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让我们获得尊严,有了更多的存在价值。让我们获得物质条件,让平淡的生活变得精彩。它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近期热播的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已经播出了39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就这部电视剧,来谈谈影响职场幸福感的因素,我们总结为以下五点。

  一、 职场收入

  宝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这是对当下大学生及初入职场者的一个真实写照。当我们独自面对柴米油盐,面对生活的种种惊涛骇浪时,我们通常会把高薪作为一种重要追求。当然,钱确实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

  《我的前半生》里的贺涵说:我不管什么大公司、小公司,给我钱多的就是好公司。罗子君为了可以养活自己和平儿而努力,老金兢兢业业拿着稳定却不高的收入,而处处需要救济收入微薄的罗子群,却上演着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故事。

  在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时,我们时常会让其做一个排序:钱、学习成长、晋升空间、社交与资源等。80%以上的求职者选择把钱排在了最后一位,但最终没有达成合作的原因,80%是钱的问题没有谈妥。我们不得不承认,钱已构成了上班族的关键性选择因素和去留走向,也决定了相当一部分的职场幸福指数。

  不管你认为自己多么优秀或者独一无二,在用人单位眼中,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是有定价的。我们唯有认清自己的方向,打造自身核心优势。努力做到贺涵所说的:你一定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虑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永远不要动不动便开始一条重新求职之路,下一站风景不一定更秀丽。用人单位更是清醒的,你越是稀缺不可替代,便越会给予足够多的珍惜、尊重和收入上的大量肯定。

  二、 职场目标

  《我的前半生》里,唐晶问老金未来的规划,坐在一旁的罗子君回答说: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有什么好规划的。唐晶立刻反驳道:难道你觉得自己会一辈子都在商场里卖鞋吗?

  职场中,一个人没有目标往往是对人生的的极大伤害,这是“混日子”开始,不仅变得越来越焦虑,还每天活成战战兢兢假装忙碌的样子。

  有目标的人在不断向前,没目标的人在四处游荡。职场中更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从专员或助理到主管、经理、总监。如果明确自己几年后希望拥有怎样的生活,那么从今天起,就应该付出相应的努力。而不是到头来只剩下对自己的一声叹息。对于用人单位,他们当然不能把惊喜给到一个不求上进的人,就像永远不能指望猪能上树一样。

  三、 职场毒瘤

  职场中有一些人可以称之为“毒瘤”,他们破坏了大家的职场幸福感,影响了团队和睦。他们肆意破坏着职场规则,传播着负能量。成了人人喊打的“职场毒瘤”。无论是罗子君工作中同事对她婚姻和爱情的指指点点,还是唐晶工作中的被人刁难、陷害或坐上保时捷时同事的议论纷纷。她们无不接受着职场毒瘤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多少人,每天花大量时间来嘲笑别人,熟不知自己的人生也不过是个笑话。要感谢所有那些议论纷纷的人,他们才是让人进步的阶梯。在每个小小满足时,感谢他们的冷嘲热讽带给我们的清醒。唯有在工作岗位上卓有成就,所有的嘲笑才会不攻自破,最后迎来的就只剩下嫉妒或仰望。

  四、 爱情婚姻

  也许很多人会诧异,爱情婚姻跟职场幸福有什么关系?《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在刚刚办好了转入策划部的手续后,却为了躲避老金的穷追不舍而选择了辞职。又因为帮助贺涵摆脱困境而揭发菲尔被苏曼殊辞退,后因为无法面对贺涵的表白再次从辰星辞职。唐晶因为逃避和贺涵的爱情无果而申请去香港工作一年,又因为贺涵爱上自己的闺蜜罗子君而离开比安提,贺涵也因为送平儿和薛甄珠去杭州和罗子君过生日而陷入困境……。

  不得不说,爱情或婚姻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职场幸福且最能牵动一个人的关键因素,它让人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不顾一切的选择或牺牲。尤其是当下的80后、90后,爱情或婚姻也构成了相当一部分人员的辞职,或从此之后的一蹶不振。

  爱情是美丽的,有牛奶和面包的爱情更是美丽的。有时候,我们笑看风云,觉得世间好多傻子;有时候,我们细数时光,觉得自己何尝不是一个傻子。罗子君在离开苏曼殊的公司时说:这一次我也庆幸,因为我一点也不害怕,一点也不会觉得惊慌失措。因为我知道自己有什么,会什么,我可以到哪里去,我接下来可以干什么,你不知道我现在这个感觉到底有多好。

  五、 职场恐惧

  罗子君离婚后明白,路要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当她不再依附于男人,独自面对工作后,一切苦难才刚刚开始。尽管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照顾着儿子,反倒是一停下来,内心却总有一种巨大的恐惧。

  人在职场,总有些许的恐惧,恐惧付出没有回报,恐惧不再被需要和重视,恐惧复杂的人际关系,恐惧35岁现象,恐惧年纪轻轻却活成了退休的样子,恐惧被瞬息万变的时代甩掉。

  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绽放,又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我们以为在跟身边的同事或者同行竞争,事实上,我们都在跟时代竞争。曾经让你赖以生存的本领,或许变成了人人皆有的技能。曾经让你平步青云的创新成果,或许变成了你今日的平常工作。职场中没有一劳永逸,永远不要让自己进步的速度,慢过于公司的发展速度。智能时代的到来,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不再被需要。如果你一成不变,就已经在悄然贬值或面临淘汰。不怕你在无声无息的走向堕落,就怕你依旧孤芳自赏。职场中的不幸福,也许就是被自己耽搁的。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一辈子有半辈子在工作,在任何时候,它都是我们的绝佳伴侣。善待工作,从奋斗中找寻自己的职场幸福,或许,更精彩的人生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