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的方法

时间:2024-10-06 13:49:40 丽敏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长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的方法

  方法是一个汉语词汇,方法的含义较广泛,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方法在哲学,科学及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解释与定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长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家长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的方法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一些家长表示:我们也不想花这么多钱给孩子买高档商品,但看到别的父母给孩子买这买那,而自己不买,心里就觉得亏待了孩子。再说,现在儿童消费的攀比风太厉害了,总不能让自己孩子太寒酸吧!针对上述情况,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心理专家给家长朋友们一些忠告和建议:

  一、对于孩子之间互赠礼物,家长要适当引导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表达和沟通。孩子之间互赠礼物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究竟怎样的礼物才能最恰当的表达心意,这却是个问题。对此,家长应使孩子明白以下两点:

  首先,礼物的珍贵程度和昂贵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这个道理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孩子,却是一道难题。孩子的思维单纯,会在礼物的贵重程度和心意之间画一个等号,认为赠送的礼物越贵重,就代表两个人的关系越亲密。这种不成熟的思想是导致孩子盲目选择高价礼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家长,要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理念,让他们认识到,礼物的意义在于表达心意,贵重与否更多表现的是形式而非心思。有时候,一些切实的帮助,或是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物品,更能让对方感受到重视,也更容易令对方感动、珍惜。

  其次,过重的礼物会给对方带来心理压力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总是有付出和收获两种需要。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一对朋友,如果一方感觉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关系就会很难维持下去。而实际上,如果一方感觉自己得到的太多而无法回报,那么这段关系同样很难维系。对于这点,孩子们很少能够考虑到。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赠送礼物是为了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和需要,而不是为了给对方增加负担。

  二、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谨防攀比风

  孩子高消费固然有社会风气影响、商家刻意炒作等方面的原因,但家长引导教育不当也难辞其咎。染之以朱则赤,濡之以墨则黑。在物质上毫无节制地消费和攀比,会助长孩子虚荣、贪图享乐的习气,形成不健康的价值取向和错误的消费观念。

  首先,家长应掌握为孩子消费的尺度

  为孩子的消费应该是有选择、适度的。对孩子购物的欲望,家长不应该轻易妥协。不加选择地满足孩子任何的消费要求和无度的消费,都容易使孩子形成铺张浪费、缺乏节制的不良习惯。在为孩子选择消费的过程中即是在告诉孩子,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注意孩子的消费倾向,及时加以引导

  事实告诉我们,不良消费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不断上涨的物欲和盲目攀比的心态,令孩子无暇顾及学习;吃喝玩乐、金钱至上的观念深入头脑,一旦欲壑难填,则引发偷盗行为,近年来逐渐上升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大多与此相关。所以,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刻不容缓。家长应教孩子学会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消费误区现象,并及时加以引导,使孩子养成有选择、知道比较和适度的科学消费习惯。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1、切忌用攻击的语言侮辱孩子。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有时有些淘气、撒娇、哭闹也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会让父母无技可施,更甚者会让父母动怒。

  父母在被气极了情况下,可能会口不择言,说出一些过激的话语来,比如说:“再不听话就给我有多远滚多远!”“看把东西都给弄坏了,真是个败家孩子,随你爹!”

  我有一位朋友在看到孩子顽皮淘气时,总会特别生气,总是爱说:“给我滚出去,永远不要再回来!”其实这句话也是无心之失;但却严重伤了孩子的自尊;等到了十六岁时,她的孩子真的“滚”出去了,离家出走三年未归,父母千方百计的打听到孩子的下落,孩子也表示不想回家,也不肯说为什么不想回家,甚至把家里的钥匙都丢掉了;着实让我的朋友苦恼了多年。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他们最信赖、最值得依靠的人;如果经常说一些有损孩子自尊的话,时间久了,孩子会真的觉得父母想让自己滚,觉得自己真的很败家;到那时,在孩子心里:家就不再是温暖的了。

  2、切忌重男轻女、偏心

  曾经有一位父母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很是可爱;可是这位母亲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些偏重,有好吃的都给儿子留着,女儿只能看着;和儿子一张床睡觉,并在床上和自己的儿子嘻哈打闹,让女儿自己独睡;也许是妈妈和弟弟嬉笑的声音刺痛了女儿的心;久而久之,女儿识趣的远离了妈妈,也疏远了弟弟。

  后来爸爸不经意间看到了女儿的日记:上面写的全是“我感觉我不是妈妈亲生的,她从来没有抱过我,她只爱弟弟;”“长大后我要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亲口叫他们一声爸妈;”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真真让爸爸吓了一大跳。

  孩子的心灵是无暇的、脆弱的,当自己没有犯错,而最信任的父母却在有意疏远自己时,自尊心会大受伤害的。所以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自信的童年。

  3、切忌打骂孩子

  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心肝宝贝,还忍心动辄打骂的父母恐怕也是很少了。但部分性格急切、少有耐心的父母反而会觉得打骂是制服孩子最简单的方法。

  我曾见过一位粗心的母亲因为女儿偷钱气得不行,没有问及原因就动手打了她,女儿吓得跑出了家门一夜未归。后来才知道:女儿在学校看见同学们都买一些好吃的,自己也馋,就回家向母亲伸手要钱,被无情拒绝后,便想到了偷。

  多多深入孩子的内心,知道他在想什么?了解他需要什么?等父母读懂了孩子的心,也就会觉得孩子的一些无知的举动也是情理之中、无可厚非的;孩子不会刻意惹父母生气、让父母伤心,他们的一切举动其实都是天性。

  教育孩子真的是需要一定的耐心的,孩子的'淘气和顽皮并不是有心想让父母生气,而是孩子本身的天性,这种天性虽然可能会让父母很烦、很生气,但是尽量不要用太过恶劣的语言攻击,更不要任意打骂;如果有一天孩子真的如你所愿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了,恐怕到那时父母就真的要担心了。

  4、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孩子不肯吃饭,妈妈端着碗、追在孩子屁股后面说:“吃一口,一口就好。”结果孩子还是淘气的把碗打翻了……

  其实从六个月时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吃饭了,为他准备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餐桌,不要一口一口的喂,把好吃的放到碗里之后,你会神奇的发现他自己就能用小手拿着东西送到嘴里去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吃饭根本就不需要,你只要观察他是否吃饱就可以了;等到一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可以自己拿着香蕉、小勺、婴儿水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5、怎样教孩子早说话

  你知道吗?其实从孩子出生第二个月开始就可以教他说话了。那个时候他还不能翻身、也不会练习爬爬,躺在那里不睡觉的时候就是教他说话的最好时机。

  尽管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但是当见到别人张嘴时,他就已经能跟着你“说话”了,妈妈可以利用这个时期和孩子进行对话,说什么都可以。有很多父母表示孩子四、五个月时就能叫“妈”了,就是这个道理在其中。但如果错过了这个培训期,可能要再到八个月以后孩子才会开口说话,有些腼腆的孩子甚至要等到一岁以后。

  6、不要阻止孩子的好动天性

  等到孩子一岁以后,就会变得特别好动,要么就非要大人带着出去玩,要么就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帮倒忙”。有些父母就生气的打骂孩子不听话,也不肯带孩子出去玩,就关在家里让孩子吃、喝、睡。

  其实这样的话,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开发,更严重者会导致孩子自闭。还是那句话,孩子的活泼好动不是想惹你生气,这是他的天性;在“玩耍”与“帮倒忙”中孩子能学到很多新鲜事物和开朗外向的性格,进而从中发现孩子的许多特长。所以建议准妈妈们不但不要阻止,应该更加支持才对。

【家长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的方法】相关文章:

正确引导孩子做家务的方法05-09

孩子爱打闹需要家长正确引导05-26

怎样教孩子正确消费观03-26

教家长引导孩子远离叛逆厌学的方法02-10

帮助引导敏感型孩子的方法11-29

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07-24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07-2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演讲04-22

帮助孩子正确面对自然灾害的方法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