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
《梁祝》是何占豪、陈钢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基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定稿于1959年5月4日,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执棒管弦乐队协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欢迎阅读。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
一、导入(回忆式)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
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表演)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提问:“同学们欣赏过很多次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认识作者:参照书
四、知识点讲解:协奏曲概念(播放光盘)
五、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
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由两部分组成化碟、传颂。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
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生生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天长地久不分开
六、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这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被成为我们自己的交响乐。如今,这首《梁祝》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了。
创作背景
1957年,何占豪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班。那会儿他和老师同学们每年都要下乡演出。大家在学校学的都是国外曲目,下乡演出也只能演奏这些曲目。虽然农民们都说好听,但却听不懂。何占豪问农民朋友希望他们拉什么,农民们则表示“越剧、沪剧”。农民们的回答让何占豪找到了方向:从民族传统音乐入手,创作出让大众都能听得懂的小提琴乐。
1958年初秋,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向全校师生提出了“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口号,并提出小提琴要民族化、大众化。为此,管弦系小提琴专业班的何占豪、丁芷诺、俞丽拿等6人,组成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他们商议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响应院党委的号召。
经过讨论,他们最终集中于三个题材:
1、全民皆兵;
2、大炼钢铁;
3、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音调基础上创作。
院党委书记孟波提议选择第三个题材。在孟波的鼓励下,何占豪一鼓作气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楼台会等几段唱腔音乐连接起来,创作了《梁祝四重奏》。这首当时被称作“小《梁祝》”的乐曲在上音校内引起了一定反响。
何占豪与丁芷诺开始讨论乐曲的构思,决定集中全力写好全曲最主要的爱情主题。出生于越剧之乡绍兴、从小就耳濡目染了越剧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的何占豪,想起了上海越剧演员尹桂芳那句往往被全场经久不息鼓掌的唱腔“啊,妹妹呀”,便把这句唱腔曲调引进了小提琴曲谱,形成了协奏曲的爱情主题旋律。同时,他想起了越剧唱腔里的“百搭”过门,在小提琴上反复试奏后,创作出了《梁祝》协奏曲里“同窗三载”的小快板主题旋律。
1959年,学院动员作曲系学生陈钢支援实验小组,何占豪与陈钢开始合作。他们用西欧传统的奏鸣曲曲式进一步规范了原来的构思,并根据构思由何占豪写乐曲,写完用小提琴拉给陈钢听,定下来后,再由陈钢写伴奏(钢琴),然后到院长课上听取指导。何占豪对浙江越剧团演员张茵的一句“梁哥哥来我想你”唱腔百听不厌,于是引进小提琴中,化成了“楼台会”一段。但当他把这一段拉给陈钢听时,陈钢建议他第二段写成复调,且用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塑造“梁祝”相互倾诉的形象,这就是《梁祝》协奏曲里的“楼台会”旋律。因为两人合作很愉快,从未有过争论,所以仅两个月,全曲创作就基本完成了。
1959年5月4日,《梁祝》定稿,并在上音大礼堂首次试演。5月27日,《梁祝》在上海兰心剧院首次公演。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相关文章:
梁祝的作文11-12
梁祝化蝶的传说典故03-05
学会欣赏08-18
日本茶道禅意的范文欣赏03-25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08-31
千字文原文欣赏03-05
(精选)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05-11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思考03-07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12-18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