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时间:2024-06-05 15:07:26 随笔 我要投稿

【热门】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资料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潜力,理解潜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此刻我教的有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个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另一个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必须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然后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就应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必须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必须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推荐,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了每一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然后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2

  当了近十年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笔者,在使用实验教科书的同时,用了将近二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现就我个人对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关传统数学课程的情况分析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理论性太强了,且有部分内容没有实用价值性(当然最近几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数学思想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目。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这样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体系上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有巨大差别,特别表现于教材内容、目标定位、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在内容上分四个领域:“数学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叙述;具体目标中增加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同时也指出数学不单纯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新数学中教师不单纯教,学生不单纯学;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必须全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新数学教材上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等,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更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教材中“游戏是否公平”、“跟我学”、“试试看”等极富情趣和创意的字词会令我们身不由已的进入数学的世界。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接触新教材,我们可以立即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新数学、新气息、新思想、新理念,不仅给教师很大触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学习的渴望,更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新数学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情况分析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们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也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常会制作一些小制作、工艺品等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了“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这又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成鲜明的对照,不由得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数学到底怎么学?学什么?甚至数学教师也在说这课还怎么教。其实,新与旧的最根本的差异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大众化数学的思想”。所以我个人认为数学新课堂教学应具有应有的对策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初中数学教学日志随笔相关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3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中去,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

  案例:在学习命题和逆命题时,学生都知道命题和逆命题只是题设和结论的交换,但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能适当地加减文字使语句通顺,这就反映了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慢一些。还有就是在学习逆命题时,不能证明,只能举反例加以推翻,有的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举反例也是言不由衷,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几何证明题的证明时,要求学生注重逻辑性,严密性,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一定要注意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能讲得通才行。并且再三强调,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直接用,其余的都要加以证明,不可想当然,不讲理论依据就拿来用,是行不通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每一道题诗,最好给其他学生讲一讲,别人能明白,又提不出疑问,才说明你做的题成功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尽管我在教学时千方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效果不是很理想。我进行反思,学生的基础太差不容忽视,影响了数学成绩的提高。尽管如此,我作为老师也得努力,在提高我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应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共同创造一个数学成绩提高的新平台。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4

  新教材中充满了时代气息,图文并茂,活泼新颖,且注重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注重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做为第一批实施新教材的实验者,一年来,对七年级数学浙教版的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结合平时同事间和学生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体会谈谈看法。

  1.数学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浙教版七年级教材中,每节都有一个来自实际生活的节前语,并配有一幅形象说明的彩色图片。如:“1.2有理数”中节前语: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123℃,夜晚可低至—233℃。图中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既防寒又御热的.太空服。“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中节前语:建于1998年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当时排名世界第三。站在高340米的观光厅里,你能看多远?这些精致简短的语言,不是单纯的数字和概念,而是生活中的一样事物,或是一件事情,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对数学理论有了形象的认识。生活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而今游戏已在课文中大量出现,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如“24点”的扑克牌游戏,对有理数混合运算起到综合运用的作用,对学生心算能力,符号运用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又是学生很喜欢做的数学游戏,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起到异想不到的效果。“整式加减”中的猜数游戏,给学生的应用题审题、列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搭火柴棒”游戏解决了学生对规律题的陌生感。“编题”游戏加强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运用能力。“拳头、剪刀、布”、“游戏是否公平吗”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的概率的理解,了解概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兴趣盎然,也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目的。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贴近学生实际,注重过程。教材的组织安排,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为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重要资源。书本上的很多知识,只要有可能都可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实践,让他们在活动中深入领会知识的内涵。在“数据与图表”中要求学生测量、调查、收集数据、列出图表。“图形的变换”中要求学生剪纸、折纸、拼图、设计图案。“几何图形”中要求学生用七巧板拼出表示人或动物的图案。学生动手过,实践过,有了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积极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发展学生思维,注重引导探索。内容的呈现要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先安排一节“认识事件的可能性”,首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例题中让学生从摸球中实验、归纳、猜想这个事件的可能性,然后推出列表或树状图让学生学会分析事件的可能性种类。在第二节中学会辨别可能性的大小,为第三节概率打下基础,到第三节的学习学生基本上会分析、推理、求出概率。概率本是非常抽象难懂的知识,经课文这么一安排,让知识螺旋式的上升、引导,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起来轻而易举了。

  (3)精编问题,注重创设情境。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典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间的联系,注重问题的基础性、思想性、开放性、趣味性等。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5

  学生的思维训练角度来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从知识结构入手,考虑教学概念与已学过相关概论的关系以及教学概念本身的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考虑,能够训练或培养学生的什么思维方法,创设切实可行的情境。下面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让概念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生成的一些做法,供同行者参与。

  1、通过归纳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代数,对新内容的学习较多地使用了归纳的方法,相当部分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都是通过归纳出来的,即是从个别、特殊的事物探究出一般的规律,它不是严格的数学,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它不仅适用于公式、定理、法则的归纳与发现,也适用于对某些概念本质属性的探究,可以作为情境创设方法,以单项式概念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代数式是什么样的式子?(找几个同学分别写出几个代数式)

  分析:提问三五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五个左右的代数式,其中可能有单项式,也可能有多项式,然 后 老师把其中的单项式选出,若个数不够,老师可以把备课时事先准备好的单项式再补充进来,得到一组三到五个单项式的集合,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所研究的单项式大部分是由学生提供的。

  问题2:认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代数式( 4a 2c , 2y, x3, 0.1m2 n3),说出这几个代数式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分析:学生可能对“相同的地方”不太明白,老师可以给予提示,即它们之间在运算种类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以便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思考、讨论,朝着“它们都是数与字母的积”的方向努力。在此基础上观察出它们不含有什么运算,也为以后学习多项式作好准备。

  问题:同学们好好想想,2、x,是不是单项式呢?

  分析:又回到特殊情况,使学生懂得单个数、单独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通过类比创设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一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一些概念之间往往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那些相近或相似关系的概念,因为它们有着诸多的相似,所以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类比的方法不是严格的数学证明方法,它是根据事物间的共同特性,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可以作为概念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下面以同类二次根式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回忆同类项的概念,写出一组同类项,并指出这一组同类项“同”在什么地方?

  分析:由于同类二次根式与已学过的同类项的共同特点是“同类”,的所以在类比之前要强调“同类”的含义,只有弄清楚了同类项中“同类”的意义,再进行类比到同类二次根式才能产生思维的飞跃。

  3、直接说出概念创设教学情境

  概念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学习到某种思维方法,然而有的概念,它的定义象名词解释一般,这种概念的教学情境创设可直接给出其定义,然后让学生分析理解定义的文字表述,从而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以多项式的项与次数为例加以说明。

  请认真看并理解投影或小黑板上的语句: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问题1: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有没有常数项?常数项是多少?

  3x+1,5x22x7,a22ab+b2,a2ab+2ab26

  分析:只要学生在讨论中搞清了如上问题,则说明对上述定义中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不断加深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6

  作为一线教师,都想创建自己的高效课堂,那么又怎样能达到真正的高效呢?通常的理解就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很轻松掌握了这一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孩子和老师心情都是轻松愉悦的,老师没有太多的遗憾,学生意犹未尽,孩子由不喜欢到喜欢。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然而,要构建有效教学并不能只有一两个方面做到就能够达到,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努力。

  1.采取教学方法新颖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形象具体的东西易唤起人的情绪。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就是要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和教学形式的格式化,要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上具有新意和亮点,在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使学生易于接受。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全过程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在轻松的探讨中学习,兴趣盎然。

  2、有效的教学应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过程。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是单向的,这样,必然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同时,师生之间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挖掘、探索其中的奥妙,并且为其目的而去广泛地涉猎相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营造和谐气氛、创设引人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充满激情并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紧紧围绕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为此,教师每节课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悦的笑容、适度得体的肢体语言来营造舒适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能动性,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致,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4、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的?”,“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通过这样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

  有效的课堂导入需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教师只有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风格,设计出适宜的课堂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才能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从而去实现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7

  平移作为一种重要的几何变换,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好平移,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意义重大而深远。但在现实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太理想,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真阅读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点平移的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数轴上的点平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平移的.规律做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发明了一个简单的点平移口诀,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点平移口诀:左右横,上下纵,正加负减。

  使用说明:

  ①该口诀适用于数轴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平移;

  ②“左右横”指左右移动时变横坐标,“上下纵”指上下移动时变纵坐标,“正加负减”指点移动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就加,负方向就减。

  一、现举一例详述方法

  把点A(-2,3)依次做如下四次平移:①向左平移2个单位;②向右平移-1个单位;③向上平移4个单位;④向下平移-5个单位;平移后得到点B,求点B的坐标。

  分析简解

  将点A(-2,3)“向左平移2个单位”,由点平移口诀可知:“向左”表示变横坐标,又“左”代表横轴的“负”方向,所以平移之后的新点的坐标为:(-2-2,3);同理:“向右平移-1个单位”表示“横坐标+(-1)”,“向上平移4个单位” 表示“纵坐标+4”, “向下平移-5个单位” 表示“纵坐标-(-5)”,所以点B的坐标为:B(-2-2+(-1),3+4-(-5)),化简后可得点B坐标为:(-5,12)。

  二、趣题重现难题巧解

  蜗牛能成功吗?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3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次爬一段,总能爬出去!”。

  第二天,蜗牛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第一次往上爬了0.5米,往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53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0.7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却又下滑了0.2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55米,没有下滑;第六次往上爬了0.58米,请问:蜗牛能成功爬出井口吗?

  分析简解

  规定:“向上爬”记作“正数”,“向下爬”记作“负数”,那么蜗牛的爬行问题实际上就转化为一个数的平移问题,即:只需计算蜗牛每次爬行的距离的代数和,如果小于3,那么不能爬出井口;如果大于或等于3,那么能爬出井口。由点平移口诀可知:

  0.5<3, 0.5-0.1+0.53<3, 0.5-0.1+0.53-0.15+0.7<3, 0.5-0.1+0.53-0.15+0.7-0.15+0.75<3, 0.5-0.1+0.53-0.15+0.7-0.15+0.75-0.2+0.55<3,

  0.5-0.1+0.53-0.15+0.7-0.15+0.75-0.2+0.55+0.58>3,所以蜗牛能成功爬出井口。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8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二、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是强调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并运用它们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想束缚在教材的框框内,不

  准他们越雷池一步,学生的创造力就难以得到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而应在紧扣课本注重命题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习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正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就中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创造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站在新的高度去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效果,让每一节课充满创造活力,让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9

  回顾这半个学期来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感觉无论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容乐观。尤其是期中考试后的学习中,成绩相对下滑较大,同时也暴露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特别是几何知识解决问题时所存在的缺陷: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性质、定理定义掌握不牢,练习不够,运用知识点十分不熟练,思维缺乏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经过细致的分析,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思想认识不够,过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

  由于前两个学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几何的学习上,普遍掌握得比较好,解题时运用几何性质、定理、定义的能力也不错,因而过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继续教学增添了很大的困难。

  二、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本次期中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处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学生成绩下滑较大。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备课工作,以及针对性练习,感觉难度过大,没有估计到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无形中给中等生的听课和理解增加了难度,造成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通过调阅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试试卷,发现中等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三、没有抓紧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相当部分学生存在着计算方面的问题,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错误百出,简单的几何作图和识图能力都很差。函数的知识点掌握不牢,不会进行灵活的应用。

  通过对前半期的分析、总结和反思,下半期的数学教学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前半学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之处,备课的过程中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和练习的监管和督促力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班级的数学成绩,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做好每堂课的课后教学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教学死角。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0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学习反思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通过对达到某种学习目标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反思,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1、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反思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一套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 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反思、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学习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抓住学习的契机,才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反思,使学生学反思。

  2、在数学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悟出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3、在题目做错之后学会思考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思考,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分析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1

  (一)

  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选的例题和习题,有整体的教学规划(使之有序),有学情分析(可以出现的结论预测)“四明白”即明白知识点,明白重难点,明白思维切入点,明白板书设计(便于小结)。在实际教学时,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还课堂给学生就会物化为累累硕果!

  (二)

  把初中数学课程比喻为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

  1、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数学的目的,使他们真正对数学感兴趣,这就是这棵树的根,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动力。

  2、初中数学课本最基本的概念及运算,好比这棵树的主干。所以无论如何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清晰简明、精炼扎实、贯通一体为要,同时要反复提炼、归纳,使之在学生心中变得愈简明愈好。

  3、围绕课本上这些最基本的概念而灵活运用的习题,好比这棵树上的枝叶。充分运用这些习题培养学生应用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解决种种具体问题的能力。

  4、树的枝叶不宜太多,太多了学生会太累。也不能太乱,

  太乱了学生会太烦。更不能用别的树上的枝叶来折腾学生。

  5、当学生在做任何习题时,最好能时时提醒他们要从树的主干上来理解,从而使他们能从种种貌似繁杂习题中,看到它们其实是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简单运用的真面目。

  6、时时使学生心中只有一棵简单清晰、有条不紊的初中数学之树的体系,有一充满勃勃生机的根及坚实简明的主干支撑着初中数学知识的全体。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以从容轻松的心态来应对任何貌似复杂,但实质上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就不会感到数学知识杂乱无章了。

  一旦使学生明白了自己日常的功课、作业、考试,也无非是课本上基本概念及基本运算的变体形式,真正知道这一万变不离其宗的迷底,学生就不会被日积月累的'知识所累、所困,而是能保持轻松、清醒的心态来应对各门功课、考试乃至将来的中考、高考。

  其实,各门功课的学习之道都是如此。胸有全局,重点清楚,就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知识的末梢上过多地消耗精力和时间,到头来,反倒没有精力去重点知识了。

  (三)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

  1.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3.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4.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5.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

  6.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2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有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个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另一个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 职责” ,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 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建议,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 有备而去” ,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 三动” 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每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3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现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维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二、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 ,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应从较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 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联系起来。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

  三、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让学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书而不能"的"愤徘"状态之中,这种"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思维激发,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4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都意识到,教学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体现新思路。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界推广新课标、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场大考验。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

  3.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入一些选学内容,对大多数例题和习题均留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材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平面镶嵌、设计对称图案、撰写小论文等。

  5.教材的编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执行教材的忠实奴仆,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运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在课程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体例,可以适当改变课程顺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程。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5.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5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热门】初中数学教学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03-26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范文10-22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感言02-17

(集合)初中数学教学随笔06-04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通用20篇)10-19

初中教育数学教学的心得随笔模板10-21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大全15篇)05-23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汇编[15篇]05-23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必备(15篇)06-05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精华15篇】06-05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热门】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资料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潜力,理解潜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此刻我教的有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个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另一个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必须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然后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就应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必须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必须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推荐,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了每一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然后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2

  当了近十年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笔者,在使用实验教科书的同时,用了将近二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现就我个人对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关传统数学课程的情况分析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理论性太强了,且有部分内容没有实用价值性(当然最近几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数学思想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目。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这样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体系上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有巨大差别,特别表现于教材内容、目标定位、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在内容上分四个领域:“数学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叙述;具体目标中增加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同时也指出数学不单纯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新数学中教师不单纯教,学生不单纯学;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必须全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新数学教材上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等,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更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教材中“游戏是否公平”、“跟我学”、“试试看”等极富情趣和创意的字词会令我们身不由已的进入数学的世界。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接触新教材,我们可以立即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新数学、新气息、新思想、新理念,不仅给教师很大触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学习的渴望,更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新数学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情况分析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们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也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常会制作一些小制作、工艺品等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了“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这又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成鲜明的对照,不由得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数学到底怎么学?学什么?甚至数学教师也在说这课还怎么教。其实,新与旧的最根本的差异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大众化数学的思想”。所以我个人认为数学新课堂教学应具有应有的对策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初中数学教学日志随笔相关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3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中去,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

  案例:在学习命题和逆命题时,学生都知道命题和逆命题只是题设和结论的交换,但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能适当地加减文字使语句通顺,这就反映了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慢一些。还有就是在学习逆命题时,不能证明,只能举反例加以推翻,有的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举反例也是言不由衷,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几何证明题的证明时,要求学生注重逻辑性,严密性,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一定要注意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能讲得通才行。并且再三强调,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直接用,其余的都要加以证明,不可想当然,不讲理论依据就拿来用,是行不通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每一道题诗,最好给其他学生讲一讲,别人能明白,又提不出疑问,才说明你做的题成功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尽管我在教学时千方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效果不是很理想。我进行反思,学生的基础太差不容忽视,影响了数学成绩的提高。尽管如此,我作为老师也得努力,在提高我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应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共同创造一个数学成绩提高的新平台。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4

  新教材中充满了时代气息,图文并茂,活泼新颖,且注重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注重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做为第一批实施新教材的实验者,一年来,对七年级数学浙教版的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结合平时同事间和学生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体会谈谈看法。

  1.数学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浙教版七年级教材中,每节都有一个来自实际生活的节前语,并配有一幅形象说明的彩色图片。如:“1.2有理数”中节前语: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123℃,夜晚可低至—233℃。图中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既防寒又御热的.太空服。“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中节前语:建于1998年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当时排名世界第三。站在高340米的观光厅里,你能看多远?这些精致简短的语言,不是单纯的数字和概念,而是生活中的一样事物,或是一件事情,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对数学理论有了形象的认识。生活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而今游戏已在课文中大量出现,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如“24点”的扑克牌游戏,对有理数混合运算起到综合运用的作用,对学生心算能力,符号运用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又是学生很喜欢做的数学游戏,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起到异想不到的效果。“整式加减”中的猜数游戏,给学生的应用题审题、列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搭火柴棒”游戏解决了学生对规律题的陌生感。“编题”游戏加强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运用能力。“拳头、剪刀、布”、“游戏是否公平吗”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的概率的理解,了解概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兴趣盎然,也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目的。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贴近学生实际,注重过程。教材的组织安排,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为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重要资源。书本上的很多知识,只要有可能都可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实践,让他们在活动中深入领会知识的内涵。在“数据与图表”中要求学生测量、调查、收集数据、列出图表。“图形的变换”中要求学生剪纸、折纸、拼图、设计图案。“几何图形”中要求学生用七巧板拼出表示人或动物的图案。学生动手过,实践过,有了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积极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发展学生思维,注重引导探索。内容的呈现要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先安排一节“认识事件的可能性”,首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例题中让学生从摸球中实验、归纳、猜想这个事件的可能性,然后推出列表或树状图让学生学会分析事件的可能性种类。在第二节中学会辨别可能性的大小,为第三节概率打下基础,到第三节的学习学生基本上会分析、推理、求出概率。概率本是非常抽象难懂的知识,经课文这么一安排,让知识螺旋式的上升、引导,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起来轻而易举了。

  (3)精编问题,注重创设情境。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典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间的联系,注重问题的基础性、思想性、开放性、趣味性等。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5

  学生的思维训练角度来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从知识结构入手,考虑教学概念与已学过相关概论的关系以及教学概念本身的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考虑,能够训练或培养学生的什么思维方法,创设切实可行的情境。下面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让概念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生成的一些做法,供同行者参与。

  1、通过归纳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代数,对新内容的学习较多地使用了归纳的方法,相当部分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都是通过归纳出来的,即是从个别、特殊的事物探究出一般的规律,它不是严格的数学,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它不仅适用于公式、定理、法则的归纳与发现,也适用于对某些概念本质属性的探究,可以作为情境创设方法,以单项式概念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代数式是什么样的式子?(找几个同学分别写出几个代数式)

  分析:提问三五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五个左右的代数式,其中可能有单项式,也可能有多项式,然 后 老师把其中的单项式选出,若个数不够,老师可以把备课时事先准备好的单项式再补充进来,得到一组三到五个单项式的集合,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所研究的单项式大部分是由学生提供的。

  问题2:认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代数式( 4a 2c , 2y, x3, 0.1m2 n3),说出这几个代数式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分析:学生可能对“相同的地方”不太明白,老师可以给予提示,即它们之间在运算种类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以便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思考、讨论,朝着“它们都是数与字母的积”的方向努力。在此基础上观察出它们不含有什么运算,也为以后学习多项式作好准备。

  问题:同学们好好想想,2、x,是不是单项式呢?

  分析:又回到特殊情况,使学生懂得单个数、单独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通过类比创设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一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一些概念之间往往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那些相近或相似关系的概念,因为它们有着诸多的相似,所以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类比的方法不是严格的数学证明方法,它是根据事物间的共同特性,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可以作为概念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下面以同类二次根式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回忆同类项的概念,写出一组同类项,并指出这一组同类项“同”在什么地方?

  分析:由于同类二次根式与已学过的同类项的共同特点是“同类”,的所以在类比之前要强调“同类”的含义,只有弄清楚了同类项中“同类”的意义,再进行类比到同类二次根式才能产生思维的飞跃。

  3、直接说出概念创设教学情境

  概念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学习到某种思维方法,然而有的概念,它的定义象名词解释一般,这种概念的教学情境创设可直接给出其定义,然后让学生分析理解定义的文字表述,从而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以多项式的项与次数为例加以说明。

  请认真看并理解投影或小黑板上的语句: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问题1: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有没有常数项?常数项是多少?

  3x+1,5x22x7,a22ab+b2,a2ab+2ab26

  分析:只要学生在讨论中搞清了如上问题,则说明对上述定义中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不断加深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6

  作为一线教师,都想创建自己的高效课堂,那么又怎样能达到真正的高效呢?通常的理解就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很轻松掌握了这一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孩子和老师心情都是轻松愉悦的,老师没有太多的遗憾,学生意犹未尽,孩子由不喜欢到喜欢。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然而,要构建有效教学并不能只有一两个方面做到就能够达到,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努力。

  1.采取教学方法新颖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形象具体的东西易唤起人的情绪。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就是要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和教学形式的格式化,要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上具有新意和亮点,在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使学生易于接受。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全过程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在轻松的探讨中学习,兴趣盎然。

  2、有效的教学应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过程。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是单向的,这样,必然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同时,师生之间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挖掘、探索其中的奥妙,并且为其目的而去广泛地涉猎相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营造和谐气氛、创设引人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充满激情并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紧紧围绕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为此,教师每节课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悦的笑容、适度得体的肢体语言来营造舒适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能动性,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致,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4、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的?”,“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通过这样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

  有效的课堂导入需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教师只有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风格,设计出适宜的课堂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才能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从而去实现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7

  平移作为一种重要的几何变换,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好平移,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意义重大而深远。但在现实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太理想,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真阅读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点平移的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数轴上的点平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平移的.规律做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发明了一个简单的点平移口诀,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点平移口诀:左右横,上下纵,正加负减。

  使用说明:

  ①该口诀适用于数轴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平移;

  ②“左右横”指左右移动时变横坐标,“上下纵”指上下移动时变纵坐标,“正加负减”指点移动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就加,负方向就减。

  一、现举一例详述方法

  把点A(-2,3)依次做如下四次平移:①向左平移2个单位;②向右平移-1个单位;③向上平移4个单位;④向下平移-5个单位;平移后得到点B,求点B的坐标。

  分析简解

  将点A(-2,3)“向左平移2个单位”,由点平移口诀可知:“向左”表示变横坐标,又“左”代表横轴的“负”方向,所以平移之后的新点的坐标为:(-2-2,3);同理:“向右平移-1个单位”表示“横坐标+(-1)”,“向上平移4个单位” 表示“纵坐标+4”, “向下平移-5个单位” 表示“纵坐标-(-5)”,所以点B的坐标为:B(-2-2+(-1),3+4-(-5)),化简后可得点B坐标为:(-5,12)。

  二、趣题重现难题巧解

  蜗牛能成功吗?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3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次爬一段,总能爬出去!”。

  第二天,蜗牛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第一次往上爬了0.5米,往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53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0.7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却又下滑了0.2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55米,没有下滑;第六次往上爬了0.58米,请问:蜗牛能成功爬出井口吗?

  分析简解

  规定:“向上爬”记作“正数”,“向下爬”记作“负数”,那么蜗牛的爬行问题实际上就转化为一个数的平移问题,即:只需计算蜗牛每次爬行的距离的代数和,如果小于3,那么不能爬出井口;如果大于或等于3,那么能爬出井口。由点平移口诀可知:

  0.5<3, 0.5-0.1+0.53<3, 0.5-0.1+0.53-0.15+0.7<3, 0.5-0.1+0.53-0.15+0.7-0.15+0.75<3, 0.5-0.1+0.53-0.15+0.7-0.15+0.75-0.2+0.55<3,

  0.5-0.1+0.53-0.15+0.7-0.15+0.75-0.2+0.55+0.58>3,所以蜗牛能成功爬出井口。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8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二、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是强调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并运用它们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想束缚在教材的框框内,不

  准他们越雷池一步,学生的创造力就难以得到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而应在紧扣课本注重命题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习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正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就中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创造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站在新的高度去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效果,让每一节课充满创造活力,让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9

  回顾这半个学期来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感觉无论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容乐观。尤其是期中考试后的学习中,成绩相对下滑较大,同时也暴露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特别是几何知识解决问题时所存在的缺陷: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性质、定理定义掌握不牢,练习不够,运用知识点十分不熟练,思维缺乏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经过细致的分析,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思想认识不够,过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

  由于前两个学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几何的学习上,普遍掌握得比较好,解题时运用几何性质、定理、定义的能力也不错,因而过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继续教学增添了很大的困难。

  二、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本次期中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处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学生成绩下滑较大。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备课工作,以及针对性练习,感觉难度过大,没有估计到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无形中给中等生的听课和理解增加了难度,造成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通过调阅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试试卷,发现中等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三、没有抓紧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相当部分学生存在着计算方面的问题,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错误百出,简单的几何作图和识图能力都很差。函数的知识点掌握不牢,不会进行灵活的应用。

  通过对前半期的分析、总结和反思,下半期的数学教学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前半学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之处,备课的过程中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和练习的监管和督促力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班级的数学成绩,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做好每堂课的课后教学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教学死角。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0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学习反思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通过对达到某种学习目标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反思,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1、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反思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一套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 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反思、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学习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抓住学习的契机,才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反思,使学生学反思。

  2、在数学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悟出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3、在题目做错之后学会思考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思考,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分析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1

  (一)

  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选的例题和习题,有整体的教学规划(使之有序),有学情分析(可以出现的结论预测)“四明白”即明白知识点,明白重难点,明白思维切入点,明白板书设计(便于小结)。在实际教学时,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还课堂给学生就会物化为累累硕果!

  (二)

  把初中数学课程比喻为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

  1、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数学的目的,使他们真正对数学感兴趣,这就是这棵树的根,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动力。

  2、初中数学课本最基本的概念及运算,好比这棵树的主干。所以无论如何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清晰简明、精炼扎实、贯通一体为要,同时要反复提炼、归纳,使之在学生心中变得愈简明愈好。

  3、围绕课本上这些最基本的概念而灵活运用的习题,好比这棵树上的枝叶。充分运用这些习题培养学生应用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解决种种具体问题的能力。

  4、树的枝叶不宜太多,太多了学生会太累。也不能太乱,

  太乱了学生会太烦。更不能用别的树上的枝叶来折腾学生。

  5、当学生在做任何习题时,最好能时时提醒他们要从树的主干上来理解,从而使他们能从种种貌似繁杂习题中,看到它们其实是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简单运用的真面目。

  6、时时使学生心中只有一棵简单清晰、有条不紊的初中数学之树的体系,有一充满勃勃生机的根及坚实简明的主干支撑着初中数学知识的全体。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以从容轻松的心态来应对任何貌似复杂,但实质上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就不会感到数学知识杂乱无章了。

  一旦使学生明白了自己日常的功课、作业、考试,也无非是课本上基本概念及基本运算的变体形式,真正知道这一万变不离其宗的迷底,学生就不会被日积月累的'知识所累、所困,而是能保持轻松、清醒的心态来应对各门功课、考试乃至将来的中考、高考。

  其实,各门功课的学习之道都是如此。胸有全局,重点清楚,就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知识的末梢上过多地消耗精力和时间,到头来,反倒没有精力去重点知识了。

  (三)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

  1.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3.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4.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5.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

  6.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2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有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个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另一个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 职责” ,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 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建议,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 有备而去” ,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 三动” 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每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3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现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维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二、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 ,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应从较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 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联系起来。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

  三、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让学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书而不能"的"愤徘"状态之中,这种"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思维激发,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4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都意识到,教学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体现新思路。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界推广新课标、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场大考验。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

  3.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入一些选学内容,对大多数例题和习题均留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材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平面镶嵌、设计对称图案、撰写小论文等。

  5.教材的编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执行教材的忠实奴仆,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运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在课程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体例,可以适当改变课程顺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程。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5.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15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