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乌鸦喝水教学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乌鸦喝水教学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乌鸦喝水教学随笔1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乌鸦要喝着水,除了往瓶子里加石子外,还能用什么办法喝着水,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一位男生站了起来,大声说:“用吸管吸。”旁边的学生有意见了,“乌鸦会用吸管吗?它去哪里拿吸管呀?”这位男生又说了:“小卖部不是有很多吗?”全班学生笑了起来,我也笑了,对他说:“你挺有办法的。”他挠了挠脑袋也笑了”。“同学们还有什么办法?”全班又议论纷纷了:“在瓶子旁边挖个坑,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用乌鸦尖硬的嘴巴,把瓶子啄破,水流出来就能喝到了。”“把一个碗放在瓶子旁,乌鸦用爪一踢,水流进碗里,就能喝到碗里的水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我准备给学生们总结课文,这时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乌鸦要喝着水多麻烦呀,你看我伸手拿就能喝到水了,多简单。”其他学生也说了:“是呀,我们多好呀,口渴了倒上一杯水用手拿就往嘴巴送,不像乌鸦那么累。”“我们的手不只可以拿瓶子,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听到这里我很高兴,一堂课可以引出学生那么多的思考、体验,产生了一笔多好的.教学资源!其实,只要留心,教学中的类似资源是很多的。作为老师,不就应该努力抓住这些资源吗?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乌鸦喝水教学随笔2
《乌鸦喝水》是一篇老课文,说实话公开课选择这一课的人太多了,所以上出新意确实不容易,有的老师很奇怪为什么我要选择这篇课文。可我认为时代不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进步,学生素质的提高,这节课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感受,特别是我,感受还颇多呢。
感受一
本节课是小班环境下的语文课。小班化的教学就是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孩子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讨论交流时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巩固字词时组员互相检查,实践探究时大家角色分工有条不紊……在这节课中没有一个孩子是“局外人”,参与程度100%,我想这与以往大班教学是不一样的。
感受二
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现代教育以人为本,要求尊重孩子的个性、观点、体验,而不能以成人的感受来取代或强加。当课上有孩子提出异议,认为小石子可以几个同时放进瓶子里的时候,我没有简单的训斥,而是帮助孩子通过细致地读课文来理解,使孩子最终明白乌鸦是用嘴叼石子,几颗同时叼不合适,而且一颗一颗放进瓶子更能体现乌鸦克服困难的耐心和毅力。看着孩子满意的笑脸,我想这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学到了知识。
感受三
用实践探究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进行这一课教学的老师们都喜欢让学生做实验来验证乌鸦办法的可行性,可我在这一环节给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重复乌鸦的办法来验证,其次关注实验的过程,观察水的变化,以简单的表格形式记录实验过程,接着根据观察和实验记录进行小组中的讨论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变成简单的科学小报告,最后根据报告理解课文关键语句,体会文章的内涵。实验不是为了做而做,因为这是语文课不是科学课,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文字,用实验突破理解文字的难点。
【乌鸦喝水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自编《乌鸦喝水》的教学05-05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03-10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02-02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03-31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1-17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05-07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优秀09-14
乌鸦喝水10-09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15篇11-25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1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