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通用1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
不知道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会读懂。作为教师,更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来爱这些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读懂他们。
“老师,让我来分吧!”早点时间到了,我提着篮子匆匆走到孩子们中间,就听见徐世英小朋友在我背后轻声说,我扭头一看,她张着两个小手,抬头看着我,正等待我的答案。“好啊!”我一边说着,一边将几个小蛋糕放在他的小手里,接到蛋糕,他马上“忙”起来了。
说起徐世英,他确实算不上我们班非常乖巧听话的孩子,在刚进幼儿园时,她的调皮好动爱哭也着实让我和其她老师“头疼”了一阵。慢慢的,我发现徐世英不像很多调皮的孩子一样,“混世小霸王”似的,只知道玩,不学知识。他调皮好动,却也非常聪明好学,在老师讲故事、发书给小朋友、教小朋友唱歌时,他都一改往常的调皮好动,静静的听着,认真的学着。不仅如此,兴桦小朋友喜欢出头,当老师带小朋友复习以前学过的歌曲时,他就站在前面,面对大家,做给其他小朋友看;当我带小朋友户外活动结束回教室时,他就站在门口,像老师似的摸着小朋友衣服,让他们一个一个进来,虽然这也时常让许多胆小的小朋友不敢进教室;当我们开始吃饭时,他就跑过来“忙前忙后”。
认识到这一点,我跟其她老师也不再认为他那是不听话,违反纪律了,而是时常满足他的“小虚荣心”。结果,他却明显比以前听话了。最让我意外感动的是,他的那一句“谢谢”。离园时间到了,我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穿好外套,戴上帽子。“老师,我鞋带开了。”徐世英在我旁边说。“那老师帮你系上”,我笑着说。我蹲下身,帮他系好鞋带,我刚要站起来离开,“谢谢”,他轻轻的抿着嘴说。听到这两个字,我一愣,参加幼师工作几年了,每天离园时,帮小朋友穿外套、戴帽子、系鞋带,徐世英是第一个对我说谢谢的小朋友,这两个字也在我心里盘旋了很久,我又进一步认识了这个调皮好动却也聪明好学的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我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2
在幼儿园,我们为了提高小朋友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总会用各种各样的运动,来辅助帮忙!磊磊这几天在练习乒乓颠球的时候很认真,因为是这学期新教的乒乓动作技能,有些孩子因为动作协调能力弱所以有些跟不上脚步,可磊磊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今天,磊磊仍旧在练习“小青蛙跳荷叶”,可是小青蛙总是会掉下来,磊磊看看我,一脸的无奈有些无助,我鼓励他:“你的小青蛙可真调皮,总是喜欢跳到地上去做游戏,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跟乒乓板做游戏呢?”磊磊很肯定的告诉我:“把他粘在乒乓板上就不会跳到地上去了!”“可是粘住它的话它就动不了了,还怎么做游戏呢?你再想想我们平时颠球念的要领。”磊磊很疑惑的看着我,陷入了沉思中,然后我就去指导其他的孩子颠球,过了一会儿,当我再转回来再看磊磊时,他已经能颠三两个球了,我为他的坚持不懈感到高兴。
磊磊虽然一开始没有学会颠球,但他有一股不气馁、坚持不懈地精神,我觉得这是当前孩子们要学习的精神。在磊磊没有领会颠球要领时,只是一味地尝试和练习,在与老师的交谈后,记起来平时在与小朋友学习颠球时一直念的动作口诀,这让磊磊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在坚持的练球和尝试中,磊磊的耐心战胜了挫折,终于初步地掌握了颠球的技巧。
在这个案例中,让我有一个思考,那就是在平时的颠球练习中,有许多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做到磊磊的耐心和坚持。在抗挫力好的孩子面前,我们给与鼓励和表扬,并让他继续保持这种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当面对抗挫力不好的孩子时,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呢,这是我在磊磊身上陷入的思考。在面临颠球总是失误的孩子时,我觉得及时的疏导是非常必要的,帮助孩子分析失误的原因,找出失败的根源,当然鼓励也非常重要,孩子对认清了失败,但老师若不及时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放弃学习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软弱。孩子们都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所以也都会以磊磊为榜样,从而自我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提升自信和自我的抗挫能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3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年幼的孩子有点滴进步时,我们—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给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这是在我刚工作的两年里给我触动最大的一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智能,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学习方式的差异是由其优势智能决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语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鼓励、表扬、引导克服不足,尽力弥补他的短处。
刚接受我们班级时,我和搭班老师都很快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男孩子——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当老师一靠近他时他的全身就会紧张,特别是在学习新操的时候,老师纠正他的动作时他的身体硬到掰到掰不动的地步;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美术、音乐、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其他幼儿发展的要慢一些……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都很心疼。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他,我们已无从去追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他新的教育,新的起点。于是,我们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希望捕捉到他的亮点和进步的地方,给他鼓励,给他赞美,给他希望。当我们发现他在运动方面很出色时,就在全体孩子前面表扬他,并让他做示范。当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抹抹他的头,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当他在老师的要求下能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给他鼓励的掌声以及一个小粘纸……在这些不同的赞许、鼓励下,他渐渐大方起来,肌肉不再僵硬了,眼睛也敢正视老师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鼓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而我们给孩子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夸夸他们,鼓励他们——好孩子是夸出来。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4
不知不觉,我作为实习生来到幼儿园已经过去了2个月,这两个月里,我收获满满,对我们班的小朋友们也渐渐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他们的一些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在了解他们的的同时,他们也在教会我很多东西。
最近班上经常出现一些争执的现象,经常在上课前,有一个小朋友洋洋会和别人出现抢凳子的情况,我去询问事情经过时,洋洋坚持是他自己搬的凳子,但是其他小朋友都说不是他搬的,这让我十分苦恼。在户外活动回到教室换衣服时,洋洋并没有换衣服,但是当我问起他时,他坚持自己换了,这时我意识到洋洋撒谎了。洋洋经常说有小朋友打他,于是我叫来了打洋洋的那个小朋友和洋洋一起认真询问事情经过,但在询问过程中,另外一个小朋友好像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但当我听到别的小朋友反映洋洋打他的时候,我再去询问的时候,洋洋就会说他是不小心的。洋洋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所以班上的小朋友对他会比较陌生,但在日常活动中,也有一些小伙伴和他一起玩耍,但是据洋洋妈妈反映,洋洋回家说不想来幼儿园了,因为幼儿园没有小伙伴和他一起玩。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不同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情况,对幼儿的于每一件事,都不能忽视。幼儿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时期,常常把想象力与现实相混淆,幼儿园的教师和父母应帮忙孩子渡过这一真假难辨的年龄阶段,但当孩子确定在撒谎时,就须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一双观察的慧眼,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行为和言语等,对于出现撒谎行为的幼儿,更要注意观察,有时候如果观察不到位,也难以识别真假谎言,如果孩子确实说谎,教师可以浅显的例子帮他认识错误,例如用故事《狼来了》来教育孩子。
教师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不要在人多的场合指责孩子,更不要因为应对孩子的错误姑息、迁就,甚至弄巧成拙。面对洋洋的撒谎行为,一定要正确看待,不能得过且过,一定问让洋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对于洋洋回家与父母说谎的行为,为此我也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之前并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因此我去询问了主班老师的建议,主班也给了很多的帮助,面对洋洋在家说自己没有朋友的撒谎行为,教师可以在洋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录制视频或者拍照片并与洋洋父母分享,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与洋洋父母进行沟通,共同商量帮助洋洋不说谎的对策,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园的教育,因此,面对撒谎的幼儿时,教师要摆正态度,正确看待,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改正撒谎行为,让幼儿能够快乐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5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可能都感觉到有些孩子愿意大喊大叫,刚刚告诉完不要大喊大叫一会儿孩子又忘记了,依然如故。这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孩子自己,说话音量过大,一会损坏喉咙,影响声带的发育;二会给人留下不礼貌、没教养的印象。即便是一句简单的“你好!”,不同的音量,不同的语气,都将产生不同的效果。谁又愿意听到那刺耳的问候呢?
如果在幼儿园或者是某个集体,若是天天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听觉,更加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以及注意力。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若是经常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易形成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孩子的天性原本是无忧无虑、轻松自由的,可是却过早地感染焦虑,那是对孩子多大的摧残啊!
那么,孩子为何会大嗓门地说话呢?天生这样吗?遗传的因素固然有,家庭的成长环境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受幼儿园或学校环境的影响。有时,几个孩子在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大家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而这时候,有的孩子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往往会采用大声嚷嚷的方法,以为只要自己大声地喊,就能超过别人的声音,就能被大家所听到。你的声音这么大,我的声音比你还要大。这样就造成了“一浪高一浪”的现象。
如果孩子产生这种现象,作为老师其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活动中、课堂上,如果教师忽视某些孩子的存在,无视他们的反应,无视他们的心理,更无视他们的语言。其实在某个角落里,有一双充满期望的眼睛正在看着你。就因为老师的忽视,而使他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剥夺了他表达的权利。这个时候,那些表现欲强烈的孩子往往会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喊出来。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才会让大家听到自己的声音。而有些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为了维持“你是学生,我是老师”的关系,则会用更高分贝的音量来压倒孩子,稳定局面,觉得只有这样做才不失老师的尊严。久而久之,这一切都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孩子的声音越大,老师也就越想压过他们。而老师的声音越大,孩子也会试图用更大的音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亲爱的教师们,希望你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注视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
蒙台梭利教学法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能走过那么多年,还能有如此众多的追随者、推崇者,自然有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现象,我觉得“蒙氏”教育给每个接触过它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静”和教师很少用语言只用眼神。孩子各得其所而又各得其乐,他们自由,但不会影响同伴,他们活动,但又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喧哗的场面。如果有交谈都是轻轻的、“温柔”的。当然,我们不能盲目推崇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但是“蒙氏”所营造的这样一种氛围,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做到这样?是天生的?不是!孩子的天性都一样。那么,既然孩子的差别不是主要问题,那幼儿园及教师的方法就值得探讨了。我们认为,教师的职责并不在于教导孩子,而是为孩子准备一个丰裕而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假若教师、师生之间的交谈都是轻轻的、温柔的,那么,我们的孩子还能大声喊叫吗?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6
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孩子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只有用真挚、温暖的爱去换取孩子们的信任,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才能引导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记得三年前我带小班时,班里有个叫小威的男孩,不仅性格怪异,而且语言发展极差,小班上学期只会说单个的字、词,从不会用短句交流。吃饭时,他总喜欢找个靠边的位置坐下来,将不爱吃的饭菜扔得满桌子都是;午睡时,他常常钻到床底下和我们“躲猫猫”;区域活动时,他常常与小朋友发生争抢,只要是他想玩的东西,其他小朋友谁都甭想玩,倘若哪个小朋友也想玩,遇到他心情不好时他还会抡起小椅子砸向那个小朋友,使得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说实在的,我当时感到很头疼,甚至每天只要看到小威就特别恐慌,因为我没办法预测他还会惹出什么乱子来。尽管当时有好多人建议我向园领导说明情况,劝说他退学,但我没有那样做。因为我知道,如果我那样做,我是解脱了,但对小威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上幼儿园的机会。小威是无辜的,他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受教育的权利,于是我咬咬牙,决定留下他!
这以后,我常常牵着他的手,让他跟在我身边,同时引导其他幼儿与他交朋友,鼓励他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抓住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开始,班里有很多人告他状,每次我都会耐心地调查、分析,公平公正地处理。
有一次,走进观察区,我看见小豪不小心把刚抽出两片小芽的小豆子揪了出来,此时小豪也回头看见了我,怕我批评他,他猫着腰躲到了钢琴后面。当时我保持了沉默。收拾活动区时,孩子们发现了被揪出的小豆芽,然后异口同声地说是小威揪出来的。此时的小威使劲摇头。看到小威被冤枉,我便说出了真相。我还组织了一次专门的教育活动,借故事帮助大家消除对小威的偏见。就在那一刻,我从小威脸上看到了一丝笑容,我对他更有信心了。
又有一次,我看到小威走进了小朋友较少的表演区。我便静静地观察他,只见他认真地用手指着《好吃的食物》图谱,节奏准确地唱着歌。我高兴得紧紧把他抱住,亲了又亲。活动点评环节中,我表扬了小威,并让他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又唱了一遍,博得一片掌声。
慢慢地,小威对我产生了信任感,他不再那么随意、无规则了,能用简短的语言与大家交流了……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很感动,我也很欣慰。爱,要真诚、要无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自豪地说:我爱孩子们,因为我会勇敢地承担教育的责任,毫不吝啬地将爱给每一个孩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7
作为一名幼师,我们对自己的职位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当然,我们都很清楚的是,幼教工作平凡而琐碎,但事事又马虎不得,不光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每天中午起床时间一到,班上小朋友陆续叠好被子离开寝室,每次都只剩萌萌一个人。又一次领导来检查工作,走进寝室看见萌萌一个人看着被子发呆,便问他:“你怎么还没把被子叠好呢?”“老师没教我叠,我不会啊。”“老师也没教别的小朋友,那怎么他们都会呢?”萌萌不说话了。园长说;“找你们老师去。”我刚走进寝室,萌萌马上说:“老师教了,就是老师老帮我,把我给帮笨了。”我听了萌萌的话感觉很震惊,我回忆起他入园来生活方面的表现。他3岁就入园了,个子又小,自理能力很差,别说衣服穿不上,就是帮他穿上他也不会扣纽扣,就连吃饭都是慢吞吞的,老师喂他一口他才吃一口的,至于叠被子,他根本就不学,每次起床后他都是可怜兮兮地说;“老师求求你,帮帮我吧,我不会。”每次听到他的求助声,我就产生一种怜悯之情,不由自主地帮他叠被子。然后再告诉再叠被子的方法,但是,由于他个子矮,再加上依耐性强、做事慢,午睡起床时间本来就很紧,有时我就干脆直接帮他叠,要他回教室上课,所以他一直叠不好。
事过之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觉得萌萌的话很有道理。如果我不经常帮他,而是对他严格要求,他能不会叠被子吗?我不应该怕他做不好,而是应该为他提供充实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是我影响了他这方面的提高,我感到内疚。
这件事对我的教训是深刻的,自那以后,我牢牢地把握严与爱的关系,对于生活方面的事情,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事都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绝不心软迁就他们,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8
有人说,幼儿园女教师居多,男孩子会因此丧失阳刚之气的。我不赞同这样的观念,这是毫无道理的。说得好像幼儿园都是男老师,男孩子才会成为男子汉一样。这种观点是性别决定论,也就是说,孩子的性格取决于教师的性别。这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不是每个男人都是男子汉,也不是每个女子都是软妹子。真正决定孩子性格的不是教师的性别,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
什么是男子汉?在我看来,一个男子汉,首先要具备责任感,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主动的承担责任。其实,要有绅士的品质,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尊重女性。最后,还应该有毅力,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勇敢的付出。
教育,是性格影响性格的过程。女性,一向被贴上温柔的标签。如果你不够温柔,独立性又很强,你便是所谓的女汉子。一个女的尚且能把自己培养成汉子的境界,那么她教育下的男孩也应该够爷们。更何况,教育是一种观念。一个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取决于她的教育理念。一个教师,如果认为眼泪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认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至关重要,那么她的孩子们绝对不会成为哭娃娃,也不会成为大人臂弯里永远长不大的baby。
男教师在幼儿教师队伍中确实是稀缺,我们的幼儿教育队伍中需要且欢迎男性的加入,但是这并不等同于男孩的教育只有男性教师才能完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9
教育孩子,我们更应该注意细节之处,在任何小事中,我们都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机会。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在幼儿的晨间活动、户外游戏、教学活动时,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还流着鼻涕,坐姿也是各个不同的形态。但有的老师却容易忽视这些现象,不能及时抓住这些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教育,从而错过了一个个良好的教育时机。如果我们的头脑里建立起随机教育的观念,善于捕捉各种教育的机会,并加以利用,那么教育有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班上的阳阳是个活泼的孩子,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不管是晨间活动还是户外游戏活动,他总是特活跃,刚活动一会儿,他的额头上就会出现密密的小汗珠。针对阳阳活泼的特性,每次活动前我都提醒他把外套先脱掉,再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这样就可以避免活动后感冒着凉。这以后他还经常提醒别的小朋友热了要休息一会儿,对阳阳的行为老师也及时竖起大拇指,在老师的肯定下阳阳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教育无小事,我们要把握好教育时机,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孩子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0
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生活,人们需要更深一层的内心感悟,体会只属于自己的情意。阅读像一只船,可以载着你去任何地方遨游。阅读可以打开心灵之窗,在空气的任何角落飞翔。阅读可以使一个荒蛮之地变成文明礼貌之乡。阅读可以让人改变人的性情,使人脱离愚昧的境地,愉悦心身,终身受益。
分级阅读书籍,给幼儿带来的就是这种引领幼儿进入阅读王国的书籍,我们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他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享受快乐的阅读时光,小脑袋能很快地记住一个又一个故事和诗歌的情节。小手指在字里行间滑动,而且能走在大街上认识汉字,清脆甜润的童音朗读给一个又一个家庭带去快乐和希望之光。
除开分级阅读,我们还有《快乐成长》主题包和教师自我创编的语言类教材。你们看,中班时,我给他们写儿歌,中班时,我给他们写周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对幼教事业的一种热爱,也是对我身边孩子的一种热情,同时也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心。希望这种责任心能给幼儿留下一丝印记,也圆满我的人生。超越红尘中的自我。
早期阅读是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文字来理解意图为主的幼儿读物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积极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自主的阅读能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1
雨儿是这学期才转学到我班来的,所以我会特别关注她。性格开朗的雨儿却没有一丁点儿初来乍到的生涩,她喜欢和男孩子们凑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讲去乡下钓鱼的趣事,也热衷于和女孩子一起,玩巴拉拉小魔仙的游戏……在短短的几天里,雨儿就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看雨儿能这么快融入新的集体,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平时对她的关注也变少了。
有一天,孩子们都在喝水,而我也正忙着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不知什么时候,雨儿悄悄来到了我身边,冷不丁地问我:“老师,咱们过一会儿干什么?”我只顾整理活动材料,敷衍着她:“一会儿你就知道了。”雨儿看着我手中的材料,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老师,这些东西都是什么?”“老师,我家也有这种管子。”……说得高兴,雨儿忍不住拿了根塑料管玩了起来,只见她将塑料管绕成一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快看,我会变蜗牛哦!”雨儿的行为让忙乱中的我有些不耐烦了,便不由分说拽着她的手臂把她拉回到座位上:“我很忙,请你别烦我,你就在这儿等我一会儿!”就在我折回来的时候,雨儿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似的又跟了上来,一瞬间,我有些失控了:“雨儿,你就不能学学别的小朋友耐心地等我一会儿吗?”我这高八度的一嗓子显然是吓着雨儿了,只见她愣在原地一言不发,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两只手不知所措地拉扯着衣角。意识到自己的急躁后,我的语气缓和了许多:“雨儿,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在座位上等老师呢,你也坐那儿等我好吗?”雨儿哽咽了老半天,委屈地蹦出这样一句话来:“老师,你每天都在忙,我就想和你说说话。”雨儿的一字一句刺进了我的心坎。我慢慢俯下身,默默地将雨儿揽进怀里,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为我的急躁而自责,也为对雨儿的不理解而内疚,我随即附在雨儿的耳边和她约定:“每天午饭后我们好好说说话!”听我这么说,雨儿将信将疑。我伸出手指头郑重其事地和她拉勾,雨儿这才破涕为笑,撒腿跑开了,临走还不忘俏皮地回我一句:“骗人是小狗。”
以后每天午餐后,我都会遵守和雨儿的约定,我俩渐渐成了好朋友。在雨儿心里。我和别的小朋友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她想要结识的新朋友。
雨儿的事让我反省,作为老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工作中,“我很忙,等我一会儿”早已成为我们的口头禅。因为要设计活动方案,要准备游戏材料,要研究教学有效性,要写论文……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我想,这绝不是教育的初衷,有时候我们是否忙得有些本末倒置?让我们不再以忙为借口,不再吝惜自己的爱,走近每一个孩子,听他们说说心里话,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2
我们该如何办好教育呢?我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个公益视频,深刻而又通俗地表达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任何一个维度的教育,它的极致体现是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如在饭店里,服务员上菜慢了点,有的大人感到不耐烦就会大声嚷嚷;过红绿灯时,看到没车,就牵着孩子的手急匆匆地闯人行道上的红灯。这些行为的改变是否也是教育前进的标志?也就是我一直在说的,“大手”的方向决定了“小手”的行为。所有在孩子身上能产生教育作用的人与环境都要有自然的教育意识,这种意识就如吃饭穿衣一样渗透于生活的各个细节,不刻意,不强求,而是一种自然的素养。
作为一名基层校长,我也在思考:给学校、教师减负,学校应该承担什么?我想起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突破是生命。各种繁杂的文件、评比、会议等就如同外界施予学校的压力,让学校、教师、学生都沦为单一的“食物”,学校如今需要追求的,是前行的主动性和从内突破的视野与规划。主动地思考与探索比起被动地应付,会更有难度与挑战。所以,校长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意识,真正把办学与育人相结合。有些当下看不到成绩但以后会有长远发展的事,要耐得了寂寞去坚守;有些当下有显著成绩但今后会有发展隐患的事,要舍得了名利去摒弃。在我身边,这样的校长和教师也有不少。比如有一位老校长,退休前把他总结的关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编成了儿歌,自已出钱打印成册送给学校。他说自己一辈子育人,感觉到孩子的习惯养成太重要了。还有我身边的一些教师,为学生策划各种有意义的节日活动,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写教学日记,等等。
当然,社会也要为教育营造合适的气候和土壤,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不能总是“管”字当头,各种与教育相关的责任部门不能相互推诿、指责。教育的纯粹,首先是育人环境的纯粹,当教育夹杂了太多偏离本质的任务与声音时,这种杂、闹、烦、累会渐渐让教育人疲惫乃至迷失方向。要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杂事、杂音,让大家看到更清晰的现在与未来。
记得台湾有位学者曾说过:如果把教育比作一颗众手托起的钻石,我们大家可以把它切成36个切面,切成几百上千个切面。如果问怎样才能办好教育,那么也有36个甚至几百上千个答案。而我在两会上的呼吁,只是从教育的一个切面来回答怎样办好教育:让教育回归纯粹,让生命回归本质。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3
当年幼的孩子有点滴进步时,我们—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给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这是在我工作以来给我触动最大的一点。
有的孩子语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鼓励、表扬、引导克服不足,尽力弥补他的短处。
我们班的一个小女孩叫珂珂个子很矮,很内向。自我们带这个班以来一直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当老师一靠近她时她就会紧张,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因此,语言表达、音乐表现等方面的能力也都比其他孩子发展的要慢一些,看到这样的孩子,我很着急。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她,我们已无从去追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她新的教育,新的起点。于是,我们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希望捕捉到她的亮点和进步的地方,给她鼓励,给她赞美,给她机会和希望。当我们发现她在绘画和运动方面很出色时,就在全体孩子前面表扬她,并让她做示范。当她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抹抹她的头,给她一个赞许的微笑;当她在老师的要求下能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给她鼓励的掌声以及一个小贴画……在这些不同的赞许、鼓励下,她渐渐大方起来,眼睛也敢正视老师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鼓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
“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而我们给孩子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夸夸他们,鼓励他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4
我们班的安琪小朋友,他平时就喜欢动,上课无法安静地坐着,不是躺在地上就是歪在板凳旁边,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喜欢拿玩具玩,与小朋友说悄悄话。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不遵守场合纪律和秩序。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很烦恼。
通过我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大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好动,也许是小班的孩子年龄还比较小,心里对老师有种恐惧感的原因吧,他们就比较听老师的话,不怎么动,但是大班的孩子是没有几个老实的,都比较喜欢好动,除了那几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之外。
我们班就孩子好“动”这个问题开了一个小小的家长会,我们请了一部分在学校里比较好动的孩子的家长来参加了这个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们老师专门对家长们介绍了一下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在这些孩子身上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是,老师让孩子们坐好认真听课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很长时间内无法安静地坐下,或者是在座位上歪歪斜斜扭来扭去的。再一个就是上课的时候总是拿些小玩具,做些小动作,或者是与旁边的同学说话。老师问的问题还没说完就忙着插嘴,吵吵闹闹,不能安静地玩玩具。在群体游戏中,不能认真遵守游戏秩序,总是抢着上场,不按顺序来。有时候还打扰别人做游戏。喜欢去欺负一些老实的小朋友,喜欢踩在板凳上跳来跳去的。
通过这次小小的家长会,我们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比以前懂事多了,上课也变得认真听讲了。为此我特别和安琪的家长沟通了一下,通过家长和老师一起的努力,安琪小朋友比以前有纪律多了,上课的时候总是认真坐在板凳上把手背在后面认真听老师上课,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比以前强多了,喜欢和小朋友一起交流。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欣慰,这次小小的家长会真的很有收获。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5
一次,在上海的一所幼儿园里,我观摩了英国插画大师科奇保罗执教的“小贝挖宝”活动。活动开始前,大师需要从上课的孩子中选出一位来当“模特”,只见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看到这种“壮观”的场面,大师面露难色。停顿片刻之后,他眼睛一亮,问孩子们:“今天有没有人过生日?”只见一个男孩高高地举起了手,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还没有等他的话音落下,旁边的另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道:“不对,你刚刚过完生日!”两人的对话惹得现场听课的教师哈哈大笑。到底该选谁来当“模特”呢?茫然的大师把选择的难题交给了班主任教师。年轻的班主任教师立刻回应,一抬手便指定了一个小姑娘来当“模特”。于是,在其他孩子的叹息声中,大师开始上课了。
虽然我只是坐在下面听课,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位班主任教师是依据什么选择的呢?我不禁联想到另一个场景:早晨升国旗时,教师发现升旗手因病缺席了。“让我来吧!”好几个孩子跳跃着,争先恐后。教师的目光扫了一圈,用手一指,说:“你去升旗吧!”只见那个被选中的孩子兴奋地奔向升旗台,其他的孩子则悻悻然沉默不语。之后,落选的孩子们照常唱国歌、做早操,丝毫没有异常。看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于这样的选择与被选择了。
确实,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选择谁”这样的问题。同一个提问,选择谁来回答?每日升旗,选谁来担任升旗手?值日生工作该由谁先来做?游戏中出现争执时,该听谁的?谁来定规则?这类选择折射出不同班级的不同文化氛围,而和谐的班级风气与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当然,我们可以采取“轮流制”进行选择,如“轮流回答”“轮流表演”“轮流游戏”等,让孩子们轮流当值日生、升旗手,这样一个也不漏,一个也不少,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皆大欢喜的方法确实能够做到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适合采用“轮流制”的办法,如同本文开头大师遭遇的选择谁当“模特”之场景,显然就无法去“轮流”。但毕竟面对了,那么,该如何解决才好呢?
当下,诸如“以儿童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师熟稔于心,在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反复强调要理解与尊重儿童,出现了许多如“保护”“接纳”“允许”等词语。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呢?
幼儿园的屋顶农场丰收了,教师带领中班的孩子们去挖土豆。孩子们一边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大声嚷嚷:“发财喽!发财喽!”土豆被挖出来了,教师让孩子们数一数究竟有多少个土豆,接着又说:“你们有38个人,一人一个土豆还有多的,怎么办呢?”孩子们回答说:“今天没来的小朋友,我们给他们留着吧。”教师又说:“但还是多了2个呀!”一个孩子想了想说:“婷婷和朗朗营养不良,让他们多吃点。”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
原来,一旦让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立刻会收获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现孩子想法和愿望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让孩子“口服心服”的办法。
在大师的课堂上,面对选择的难题,或许年轻的教师更在意的是在那一刻快速作出决定,让现场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故此情此景尚属情有可原。但我还是建议事后教师要记得“关注”,不仅应该有目的地去观察孩子们的反应,更应该深入思考,找寻今后应对此类“选择谁”的棘手问题的适宜方法,以此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
无论是皆大欢喜的“轮流制”,还是出自孩子的“口服心服”法,对于一位幼儿教师而言,我相信只要心中装着孩子,时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6
在幼儿园里,我时常会听到孩子们大呼小叫:“有蜜蜂!”“有蜘蛛!”……有些孩子会“勇气十足”地冲上去踩死这些小昆虫,甚至会肢解这些小昆虫。孩子们的行为虽然是无意的,却过于残忍。我想,这也许是我们疏于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造成的。记得有人曾说过爱护动物的教育是给孩子上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主题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我请幼儿以“大灰狼和某某动物”为题编一个小故事。豆豆想象力特别丰富,在他的故事中不仅出现了大灰狼、小兔子,还有孩子们不常提到的蛇妈妈和小蛇。他的故事编得很有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结局却吓了大家一跳。他说:“蛇妈妈和小兔子把大灰狼的头切下来当水桶,天天提着它去河边打水喝。”孩子们听得毛骨悚然。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大灰狼是凶狠、残暴的,它常常伤害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所以孩子们会对大灰狼毫不手软,甚至会残暴处置。我想虽然孩子们由于年龄小,不可能辩证地理解“食物链”等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对待动物时心存一份宽容和仁慈,以免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下暴力的种子。
于是,我马上和幼儿进行了讨论:“蛇妈妈喷出的毒液把大灰狼毒晕了,它不能再去追小兔子了。除了杀掉它,谁还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置晕倒的大灰狼呢?”宁宁说:“把它锁到笼子里。”田田马上接口:“对。送到动物园里。”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许多幼儿的赞同,孩子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他们更喜欢这个不那么血腥的结局。我给予了肯定:“是的,即使是凶恶的动物,我们也不必杀掉它们。今天大家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处置大灰狼,说明你们很善良。”
我认为,生动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儿歌远远比说教更能感染幼儿。所以,在接下来的主题活动中,我经常引导孩子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孩子从中受到感染,获得共鸣。如,我们一起阅读了宫西达也的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其中讲到霸王龙保护和领养了他原本想要吃掉的小甲龙,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即使是残暴的霸王龙也有温情的一面。而故事里霸王龙父子相处的情景,和孩子们在家与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相契合,让孩子们产生了情感共鸣。故事最后,霸王龙和小甲龙分别的场面更是让孩子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孩子们认识到,人类应该善待自己的伙伴和自然界里的一切。在平日里,我还特意选择诸如《吉利和古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等图书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正是在这些作品的感染下,孩子们每当看到树上的小鸟,都会不约而同地念“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我的心中常常会涌动起阵阵感动,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力量。相信这样的“善良教育”能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引导他们学习用爱去接纳整个世界。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7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他们就像是一本本有趣的书,但是真正想要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爸爸,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可鑫满眼含泪地松开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可鑫吃饭的速度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动区游戏时,可鑫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可鑫,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可鑫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可鑫讲故事,可鑫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可鑫进餐的紧张心情,我们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可鑫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可鑫,你怎么啦?我吃不下,可鑫,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可鑫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来到幼儿园,爸爸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可鑫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爸爸,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可鑫爸爸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8
刚刚入园的孩子被老师带进了图书馆,大家散坐在地毯上,接受人生第一课。老师的背后是一排排摆满了书的书架。“孩子们,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好!”老师从身后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童话故事。老师讲完故事后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问:“有哪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一位小朋友马上站起身讲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稚嫩的童声在室内回荡。老师用一张上好的纸,很认真地把这位小朋友讲的“故事”记录下来。“下面,我请一位小朋友来为这个‘故事’配个插图。”一位小朋友主动站了起来,走上前,在纸上画了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又画了一个“我”。老师认真地伸出双手把它接了过来,附在刚才记录的“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了一起。老师在封面上写上了作者和插图者的姓名,并写上“出版日期”。最后,老师把这本“书”高高举起:“大家瞧,这是两位小朋友‘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写书并不难。虽说你们现在年龄还小,只能‘写’这样的小书,但我相信等你们长大了,学会很多知识以后一定能写出大书,成为伟大的作家。”
其实,简单也是教育艺术。这节“作文课”因其“简单”,才格外富有感染力,让孩子初次品尝就喜欢上了学习。我以为,越是高超的教育艺术越是简单的。无论是活动气氛的营造,还是具体过程的展开,抑或材料的准备,都毋需刻意,简单才显自然。这其中,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巧妙、合理地利用“简易的环境”,让教育在这“纯净如水”的滋润中获得效果。
活动过程的简单,一是行动的“简约”,教师“惜言如金”“惜力似银”,只在必须说和必须做的时候才给予必要的帮助。教师要充分提供机会、平台,鼓励孩子动口动手,不要怕孩子说得不流利,做得不准确。二是程序的“简约”,环节应“格外清晰”,转折少一些,节奏缓一些,以照顾到孩子的差异,充分展示教学过程的细腻和精致,让每个孩子都寻找到自己喜欢的“美味”。
此外,对于成功的体验也应是简朴的。一是让参与者成为成功者,就像本案例,听故事的、讲故事的、画插图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获取不同程度的成功。二是让努力者成为成功者,让努力者多一些体验、多一些收获。
简单也是好的教育。与其让过于花哨的形式、过于繁琐的过程、过于迷茫的模式捆绑住孩子,不如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简单资源”,让教育呈现出美好、温馨的形象,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9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喜欢为孩子铺好路,希望孩子可以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挫折的长大。但其实,有些时候,这样做反而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班的孩子非常喜欢做手工,每次手工课时,我都会先讲解一遍在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按照我的方法来做。
一天课间,我看见小凡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聚精会神的剪着东西,每个小朋友剪好一样作品后,都会非常兴奋,自己欣赏完后都会激动的拿给同伴欣赏,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好的作品同伴们还会抢着来欣赏。这一幕给了我启示,何不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自己去做呢?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试一试”也许孩子能行!
第二天的手工课上,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讨论交流后,便放手让孩子们看着图片做,没想到孩子们在近20分钟的制作中,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专注这是我们想到的效果,孩子们在自己做完后,不像以前完成任务似的交给我:“老师,我做好了”。现在,他们拿着自己制作的作品到处向同伴展示、介绍,神态、眼神和语气中流露出自信和自豪!
看来,老师要抓住时机尝试放手!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通用19篇)】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礼仪教育随笔03-04
学前大班教育随笔-随笔作文03-28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教学随笔12-23
小班教育随笔施04-11
小班关心教育随笔04-11
教育随笔小班艺术03-21
小班教育随笔自私03-21
暑假班教育随笔03-16
中班暑假教育随笔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