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经典教学叙事
教师的经典教学叙事1
美术学科,它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还能使学生感受身边的美,体验生活中美。如今的美术课不同以往,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的形式;素质教育已经进入美术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要以发展学生为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现在的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记得在一节美术课上,有个男生美滋滋的来交作业。我一看他手中的作业,线条很乱,造型也不准,心中有些不高兴,心想:画成这样还美滋滋的。心里这样想着就随口说:“你画的是什么呀?你都没有认真画?”说着就在他的作业中改动了几笔。没想到他十分不高兴,一扭身就回到座位了。看到这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办公室我还在想那一幕。我很想把他叫出来,狠狠地训斥他一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我发现孩子的绘画能力需要培养,是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表扬中成长起来的。当孩子们美滋滋的向老师展示作业时,内心需求的并不是指导和挑剔,而是想诉说,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我当时不是给学生改作品,而是说,你画的很好,也很用心,如果线条再流畅一些,或是构图再合理一些会更好。我想,效果肯定是另外一番天地。所以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教师还要讲究语言上的魅力,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说,语言是课堂教学必备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都是用语言来实现的。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道德修养,还应该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语文、数学如此,做为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教学内容的美术课更应如此。“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来激发学生兴趣,来启发学生思维,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明白了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我在学生交作业时先给予肯定,而不是随手就修改。马克斯·范梅南曾说过:“沉默也是一种机智。”机智的沉默是指你认识到有些时候,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建议或任何评论要更加重要些。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一些分歧与矛盾时,我们应及时地捕捉,悉心地察辨,要从学生外在与内在的变化中去“对症”,要从学生思维的发展趋势和内心的实际需求中来“下药”。
在对《风景写生》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感。
美术教师应把自己看作是特殊的艺术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教学语言去拨动学生美的心灵,塑造出学生美的心灵,用具有艺术美感的语言形式,精心设计能开启学生心灵和激发学习热情的课堂语言,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
这样我们才能有目的地调整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关于课堂教学,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在不断的成熟中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最终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教师的经典教学叙事2
近日,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至高中阶段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做出了规定。其中,在高中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要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各种场合握手、演讲和辩论的礼仪要求等。(1月22日《京华时报》)
客观上说,发布《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的初衷是不错的,《纲要》明确提到,“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但是,如果将这一《纲要》的具体内容与七年前由教育部修订并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比,除了提出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分目标”,将礼仪分为“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之外,似乎并无多少新意。
这就让人疑惑,为何此前有《守则》《规范》,现在却还要出台《纲要》呢?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此前《守则》《规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因此,出台《纲要》是为了以另一种途径加以强调;其二,为获取某种资源提供“由头”。《纲要》在“组织实施”部分指出,“开发资源,丰富内容。充分整合和运用各地已有的教育资源,同时通过建设专题网站,制作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编写读物等多种形式开发资源,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这给了人想象空间。
对于第一方面原因,如果《规范》和《守则》不能很好落实,出台《纲要》就能解决问题吗?文明礼仪教育进展不太理想,原因很复杂,既有应试教育之下的学校教育“育分不育人”,也有家庭教育在关注孩子成绩中,淡化了做人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给学生的现实教育,诸如不诚信、潜规则等,一些家长甚至担心孩子太单纯而“吃亏”。这些问题不解决,《规范》也好,《纲要》也罢,作用有限。对于第二方面原因,不少人可能不理解,但如果考虑到我国教育拨款采取的是“立项制”和“讨钱花”模式,就会明白,在这样的目的下,具体执行可能会形式大于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纲要》中的一些礼仪教育内容,并不符合教育的实际。拿高中生的礼仪教育来说,还要求掌握基本涉外礼仪,这对于城市高中来说,或有必要,而对于农村地区高中来说,多数学生连县城也可能没走出去过。他们要学习这种礼仪,也只有看录像、听故事了。
中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当然重要,但在笔者看来,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质,是公民教育,是引导公民形成基本道德责任、法律责任意识,同时培养相应权利意识的教育。从教育的有效性出发,还在于淡化行政对办学的干涉与影响,充分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这样可以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从而也会让教育家治校的精神在校园萌芽,如此,学校的办学就会有个性,就会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基本追求。在这样的教育中,文明礼仪教育自会蔚然成风。
教师的经典教学叙事3
5月29日,博友马小弱发表了一篇题为“当你说‘我的学生很差’,我想说”的博文,文中谈到他自己亲历的教育场景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思考。文中教师的一些话语我们听起来是如此的耳熟,而这背后传递给我们的,是怎样的一种教育观念呢?
下面先来阅读马小弱的这篇博文。
今天在湖南省桑植县一所初中听课,和老师座谈,不止一位老师这样开始他们的提问:“我们的学生很差,成绩差,学习习惯差”,“这双差生很难管理,所有方法都试过了,他们什么也不听。”接下来才谈具体的问题。
我听到这个“差”字,感觉特别刺耳,我认为,一个真正领会了课改精神和观念的老师,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一句话就能看出这个老师到底是否真正的做了课改。同时,我也在心里同情这些老师,当你从心底里认定一个学生很差的时候,那很遗憾,你所谓的方法,几乎注定是无效的。
一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前几日在山西襄垣县一所学校,在一节数学课上,在我们驻足的10多分钟里,她始终面带微笑的看着正在做课堂展示的学生,没有说一句话,学生们在她那种信任、肯定、欣赏、鼓励的眼神里,会感受到什么不言而喻,因此,一个个表现自如,真实,生动。在我们表示要离开的时候,她走过来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对我说,看,他们表现的多棒!那种表情里,有欣赏,有自豪,有骄傲,还有幸福。
还有一个事情,我想在这里一起说一说,上海金苹果学校有一个特殊的班级,将全校最“差”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他们的考试分数单科很多都是个位数的,而且都是很“捣蛋”的学生。在班主任李平老师的眼里,他们可不差,如果要说差,唯一一点就是自信心差。李平老师经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走近这些学生之后,她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从入学以来就从来没有得到过鼓励,认可,多年来都是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抱怨,你怎么这么差啊,怎么这么不争气,甚至受到人格的侮辱,长此以往,他们就开始自暴自弃,开始和家长和老师作对,和班级里的所谓好学生作对,以此来反击。李平说,如果非要说他们“差”,那就是自信心非常差,他们已经对自己绝望了,对自己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感到绝望。当她和他们接触后惊奇的发现,这些孩子中,真是藏龙卧虎,除了分数差,他们各有优点,各怀绝技,音乐,体育,美术,游戏,讲故事,搞怪都能把人笑翻。当李平无条件的接纳了他们之后,他们感到的前所未有的被信任,被认可,进而身上那种压抑已久的自尊心被激发出来,当看到终于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便爆发出了无穷的创造力。李平和他们那个团队,正在演绎中国版的`《放牛班的春天》。
三件事情,不作过多的评论。都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是的,没有人愿意跟讨厌否定自己的人在一起吧?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
一切的教育都是从理解和爱出发,爱,第一要义就是要无条件接纳。没有任何人有权力给一个未成年人下结论,贴标签。在家庭和学校里,无条件接纳学生是老师的义务,无条件被接纳是未成年人的权力。唯有理解和爱,才能让一个孩子愿意对你敞开心扉,做触及灵魂的对话,只有敞开心扉,触及心灵,才可能有有效的教育发生。
当然,教育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哪怕充满爱心,循循善诱如《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那个马修,他也没能拯救其中的一个孩子。但那只是万里挑一的个案。
假如你跨不过这道坎,恐怕你的课堂永远都无法看到“生命的狂欢”,也无法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
以上只言片语,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勉。我们可以没有李平老师的水平,无法达到马修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取得那样的成就,但是,至少应该知道那样才是对的,我们要为之努力。
马小弱的这篇博文,引发的思考还是很多的。比如:
1)如何看待学生的成长
是将孩子看成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认同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成长之中,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还是以分数的高低来定义还是是否成长?
2)“差生”是如何形成的
是认同每个孩子成长的快慢各不相同,以静等花开的心态等待着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逐次展现生命的光彩,还是认为孩子在某一个时刻必须达到某一学术水平,凡是达不到该水平的学生就是“差生”?
3)面对自己的学生所保持的态度
孩子在课堂上,能够非常敏锐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认同度。当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任时,孩子们在课堂里就能学的很好;当教师给一个个孩子贴上“差生”的标签时,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差生”,把自己放在比别人水平差的位置上。我们是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孩子,还是只接纳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对学业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另眼相待?
4)孩子和老师互为镜子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了成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马小弱也在博文中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当我们给孩子贴上某些标签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个标题其实也是贴给自己的?
教师的经典教学叙事4
在我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现举一二,和大家交流探讨。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不容易把握的细节。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学校里很多地方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课件制作质量,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一定要切实做好实验教学,靠讲实验,已经完全不能跟上中考的步伐,中考要求学生要有应变能力,从细节上进行考试,不进行实际实验,很难发现这些细节。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我辅导的一个尚志二中的学生的作业很优秀,她的解题步骤,解答格式规范,比我所讲的还好。我都做不到那么优秀,看来她的作业工整及优秀,非我之功,而是原来教师要求严格,教学规范。而我亲自教的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后来经过自我反思,我发现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平时上课时自己的板书就比较随意,凌乱、潦草,例题讲解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而学生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这样,乱写乱划、不认真、不规范的毛病自然就在作业和试卷当中体现出来了。找到原因后我就对症下药,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板书坚持不懈地做到工整认真、整齐美观,解题准确规范,一丝不苟。渐渐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也开始工整、规范起来了。
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和优化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细节处理上。教材上有些内容处理的不够好,在各个教学材料及练习中,有好的素材时,我们就要善于积累。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都能备课,练习生活教物理,这就是活生生的物理教学,把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教学就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就会充满血肉。内容丰富,学生利于接受。比如可以可以联系生活,改变题设条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转换。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处理进行细化,并作适当的拓宽和引伸,挖掘问题的和外延,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发散性,达到扩展思路,学会变通,启迪智慧之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得到升华。
课堂上善于发现有利的契机,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和有利条件,用真诚的态度和智慧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去影响、感染学生的行为,是优化教学细节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经典教学叙事】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叙事随笔01-21
小学教学叙事随笔8篇02-07
我吃故我在经典叙事散文06-09
经典叙事作文:雷锋精神,永远长存07-15
对教师的经典考核评语02-03
经典名篇叙事抒情散文(通用13篇)03-26
美术教师的教学反思03-23
感恩教师经典散文06-28
教师经典退休感言11-13
教师经典评语大全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