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语文教学的随笔

时间:2021-07-06 14:38:37 随笔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的随笔

语文教学的随笔1

  本课的教学,也使我有了有趣的发现,突然发现班里的孩子的思维其实是很活跃的,尤其是在得到了大力的表扬和鼓励之后。

语文教学的随笔

  学习本文的第一自然段,依然让学生来读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很多学生依照过去惯性的思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根据句子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在大家回答几乎差不多的时候,一生依然跃跃欲试,为什么呢?请他回答时,使我惊喜不已,他说:“大家的问题我也读懂了,不过,我在想,达尔文到底是怎样才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呢?”是啊,更多的孩子的思维只能就事论事,不会超脱文字的表面来理解和感悟,而这孩子的思维则不然,他能在读懂中挖掘问题,我忍不住大力表扬了一番,并奖励了一颗闪亮的智慧星。因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下面的课上得更加生动了,当学到第三自然段“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时,另一位学生有来了一次点睛之笔:“达尔文找到了怎样的答案呢?”这正是下文的内容。于是,我改变的原来教案的设计,让学生赶紧往下读,看看答案是什么。然后又请学生分句读读达尔文找到的答案,并找出每一句中所写的昆虫类型,然后逐句使用多媒体出示,读读想想,把课文中“死”的句子在脑筋中变成“活”的动画片,再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出来,第一句似乎有一些困难,举手的只有两三个,但到第二句话的时候,许多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表达的方法,争先恐后的举手描述自己脑中的动画片,收效甚好。最后连下课铃响了都没有理会,教室里依然交流热烈。

  这样的一篇课文,在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况看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累,但我在这节课上却有了意外(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发现,学生一旦真正成立学习的主人,那么,即使有些看起来索然无味的课文,也能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变得精彩纷呈。

  下面简单地记录下这一节课的过程:

  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达尔文究竟是怎样才成为了科学家的呢?

  教师:让我们赶紧往下学习,看看达尔文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

  二、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的基础上教室引导根据第二自然段质疑。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自主质疑:达尔文究竟找到了什么答案呢?

  学生自读,找到答案后交流并数数有几句话,然后看看三句话中介绍了哪些昆虫,用“~~”标出来,最后分别出示三句话,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脑中根据句子内容播放动画片,并介绍给大家,比一比谁的动画片最精彩。

  四、读懂第四自然段,然后使用课件连接到有关达尔文的研究的网页,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后自己在网页上寻找自己疑问的答案,并利用集会等时间结合科学家故事的介绍进行交流。

语文教学的随笔2

  我上中学时正是“应试教育”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时候,勤奋的我也深深厌倦了考试及课本。本来对新语文课本爱不释手,往往等不到第二天就已浏览完毕,文质兼美的语文课本原本是最能吸引我的一本好书,结果却被我恨恨地扔进了垃圾箱。一个小学生也能摸透了语文学习的诀窍:学好课本就能考出高分数。因为语文学习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就是一个模式:读生字、解释词语、讲解段落大意、总结主题(或中心)思想。翻来覆去老一套,老师一张粉笔一张嘴,一篇课文讲到黑。最让人头疼的是,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主题思想,不但一字不差地照抄下来,而且要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尤其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前,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只好束之高阁,手里捧着那些已经背了几十遍的课文,尽管味同嚼蜡,但还必须得嚼了又嚼,那种让人厌烦透顶的感觉我真真切切地不知体验了多少回。考试刚结束,便气急败坏地把课本扔进了垃圾箱里。

  当了老师以后,厌烦课本厌烦考试之情就更深切了。每次考试前的一段时间根本无法让心情安静下来,拿着课本翻看了一遍再一遍,反复揣测考试内容。有一次,我煞费苦心地找出一个段落,让学生们分段、记段意。等拿到试卷一看,果然是这一段,喜不自禁。谁能料到,我与学生分析时将段落划分为三段,而标准答案却是两段,大部分学生的答案自然与标准答案不同,结果可想而知。当时真是感到这语文课没法教了,怨天尤人,更恨那语文课本:学了多少遍考了多少次的课本啊,到底应该怎么教怎么学?天天啃语文课本的日子真让人烦透了!李希贵局长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谈到这样一幅情景:一些中学生走出考场后恼怒地撕烂课本、焚烧课本。你注意到没有,一些学校考试还没有结束,收废纸的三轮车早已在校门前聚了堆。我常听到老师们说:“学生读也读够了,写也写够了,恨不得早一天考完。”当学生们为了应对考试而被迫一遍遍地读写课文时,你见过那厌烦的眼神是什么样子的吗?我每当看到学生的这种神态,顿觉身心疲惫,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在教育学生还是摧残学生。当了老师就一辈子与考试牢牢地捆在了一起,成为考试的奴隶,何时才能挣脱考试的枷锁成为自由人?

  后来进行大量阅读实验,家长的眼都盯着考试成绩,一旦考试成绩差了,他们掀起的声浪足以把我推到旧轨道上,好在一年级时考试成绩和其他班差不多。二年级时我们学校的三个班参加全区抽考,语文成绩第一,而且是遥遥领先。中年级以后,我班的优生率基本是100%。按领导的要求,我的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时考六年级的卷子,成绩竟然与高年级学生相差无几。这下众人相信了大量阅读的效果。到了五、六年级,周围的人对我班的考试成绩失去了兴趣,我自己也渐渐地不再关注考试,考试前后的日子越过越滋润,考试的枷锁不知何时已失去踪迹。应试教育面前的笨老师,竟能过大量阅读稳操胜券,大量阅读实在惠及自身,泽及众人。

  快乐学习是大家的心愿

  家长们都喜欢做一个两全其美的梦:孩子学得多是好事,但累着孩子就得不偿失了。孩子的知识面要广,考试成绩要高,玩得还要痛快,这是家长、学生、老师共同的梦想。如果有失有得,那么家长的眼睛就盯在“失”上,像手持放大镜,把“失”无限放大。这看似对老师要求太高,实际是这是人之常情,每一个家长都这么想,我也希望我女儿能接受这样的优质教育。07年8月底,我向汤校长要求教一年级,对我的教学情况了解颇深的武寅冬老师决定让五岁的女儿王馨婕做我的弟子。后来,王馨婕的爸爸通过书信讲了每一个家长的心愿。

  韩老师您好!

  很高兴看到您的来信,看到孩子又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我们一家都很高兴,我们知道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孩子年龄小,上学早一点,这就势必让老师们在王馨婕身上多付出许多,多费心许多,给老师们添麻烦了。

  说实话,当时让王馨婕跟韩老师上学,我是有顾虑的。武寅冬回家经常说韩老师是名师,在语文教学上有独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女儿能跟韩老师上学,实在是太幸运了。但您以前和武寅冬没有在同一所学校教书,她也缺乏对您全面细致的了解。再加上孩子年龄小一些,阅读量又这么大,已经大大超出了普通学生的认知水平,孩子能吃得消吗?既然是试验课题,那就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可能,或者在其他的孩子身上成功了,而王馨婕却不适合,那又怎么办?所以我在这件事上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担心孩子小,怕累着她,还担心跟不上,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身心发展不利;又希望孩子跟韩老师多学点。可是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王馨婕每天都很快乐,也没有在家写作业。回家后经常谈起她的韩老师,表现的既亲切,又崇拜。而且非常关心她们班集体,和同学们相处得也很融洽。不知不觉中王馨婕已经由一个懵懂玩童变成了一个小学生,这里面花费了老师们多少心血。

  这段时间王馨婕经常“出口成章”,有时甚至“语惊四座”,在说话时经常用到她学到成语、俗语,而且大部分用得恰如其分。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欢看书了,一般的少儿读物即便是没有拼音也能阅读了。我认为这太重要了,甚至比她多认识1000个字,多算100道题还重要,因为她对学习感兴趣了,这可能是韩老师“课内海量阅读”的最终目的吧。韩老师在信中提到作业,王馨婕说在学校已经做完了,不知是不是这样?在学习上我对她要求比较松,觉得孩子还是玩童,还是要多玩一点的,让老师费心了!

  最后祝韩老师身体健康,孩子们天天进步!

  王馨婕的爸爸王爱国

  二00八年五月七日

  “书面作业”处理不好,快乐学习的目标就实现不了,尤其一年级的写字教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进行“海量阅读”一定要在“写字”方面找一个双赢的计策,既要学扎实,考试成绩不能受到影响,又能省时高效,绝对不能给学生增加半点负担。书面的作业要当堂完成,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学得扎扎实实,回家一点儿作业也不倡导写。

  高效省力的写字教学

  在《阅读是识字的源头活水》中介绍了阅读、识字、写字不同速的做法,低年级的写字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比阅读、识字慢两拍,但与常规的写字教学相比,我还是想法设法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以节省出时间进行“课内海量阅读”。

  整体输入笔画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是“难中之难”。认识笔画名称,教了20遍学生还记不住;认识田字格,几条线就得教大半节课;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一边板书,一边回头瞧谁在捣蛋……好累!课间还要往黑板上画田字格,铃声响了再去教室,保准手忙脚乱。我讨厌这些活──干脆都省掉得了!

  于是,我不再单个笔画教,而是在教基本字之前,把汉字的基本笔画编成儿歌诵读,这是前借鉴辽宁东港实验小学的经验。即:

  点横折 竖横钩 竖提竖折竖弯钩

  横竖弯 捺斜钩 竖钩撇点横折钩

  撇撇折 提弯钩 横折折撇横折弯钩

  横折提 横折弯 横撇卧钩横撇弯钩

  教学时,把笔画抄写在长条纸上,贴到黑板上方,教师指着笔画有节奏地领学生念笔画名称,从一行一行地教,到从头念到底;从每节课都念到到一日一念,再逐渐减到一周一念。学生晃着脑袋念,摇着身子念。看着黑板念是好学生,闭着眼念也不受批评。说这是“机械”也罢,“死记硬背”也罢,但学生无一例外地都会按顺序念了。识字教学开始后,每学一个新笔画,就不用一遍一遍告诉学生笔画名称了,只要用教杆往长条纸上相应的笔画一指,学生便念念有词,从“点横折”念到那个笔画时兴奋地大呼笔画名称,喊叫声此起彼伏,犹如发现了新大陆,叫一百遍都不嫌累,早找到的孩子兴奋地叫,晚找到的孩子也觉得自己本事挺大。这样的教学效果与老师声嘶力竭地一遍遍教的效果能一样吧?这是孩子们自己的发现,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结果。

语文教学的随笔3

  《小露珠》一课语言优美,用词用句准确、生动,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很好凭借。在教学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我认为,语感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包括感悟语言文字的含义、感情色彩、构成方式等。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了一段文字后知其大意的能力。教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在学生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小露珠出现的时间。有的说,知道了小露珠出现的地方。有的说,知道了小露珠是在不断地变大、变亮。这些信息就是学生感悟其中的词句后得出的结论。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就是对这一自然段大意的概括。教学2、3、4自然段时,我一一出示了这三个自然段,在学生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三句话讲的是什么。这是学生对这三个自然段大意的把握。

  知其大意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在品评句子中培养语感。2、3、4自然段句式相同,但用词不同。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找这三句话的共同点。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了这三句话写的是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赞美小露珠的话。它们说话都很有礼貌,都表达了喜欢小露珠的感情。之后,我让学生找这三句话的不同点。学生体会到了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赞美的语言不同、动作不同、待的地方不同。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表演小青蛙、蟋蟀、小蝴蝶夸小露珠。学生掌握了句子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流畅,动作表演也到位。而此时全体学生则是小露珠,我让他们学学小青蛙、蟋蟀、小蝴蝶有礼貌的样子,谢谢小青蛙、蟋蟀、小蝴蝶,并也夸一夸它们。学生说:“谢谢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你可真勤劳,一早就在捉虫子了。” “谢谢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你的歌声真好听呀。”“谢谢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你像花儿一样美丽。”

  曾看到一篇有关语感方面的文章。当时摘录了这么两段: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是个体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培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已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觉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泳,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已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方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看来我所做的只是浅层次的,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必须在潜心涵泳、切已体察、展开想象等方面进行训练。

语文教学的随笔4

  应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务必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用心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务必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小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必须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用心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务必要求有必须速度,务必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语文教学的随笔5

  小学课本中编排了一些内容浅显的古文,学生借助注释就很容易翻译成现代文,但我认为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广泛阅读古代的文学作品的兴趣,有必要结合课文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法等知识,语文教学随笔——学古文 重积累。因为,我们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这些知识的积累,就得像学习英文那样坚持不懈地积累,积累多了,才能活用。我记得我上初中、高中时,每学一篇古文,不管是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特点,以及全篇古文都要倒背如流的,至今还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下面结合课文谈谈如何积累

  例如教学《学奕》时的积累案例。

  1.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可借助肢体语言解释并牢记 “学奕”“援弓”中的文言实词:“奕”和“援”

  2.根据句意积累的虚词有:“之”“乎”“者”“也”“惟”“俱”等词的用法。

  3.根据翻译的顺序记住句式:宾语前置:“惟奕秋之为听”引导记住“惟…”的翻译方法,这种句式掌握了,对于以“惟…”开头的成语也就不难解释了,教育论文《语文教学随笔——学古文 重积累》。看来学古文对于解释成语也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两小儿辩日》积累的案例

  先让学生自学:①熟读②说说古文的大概意思③逐句理解④谈感悟通理。

  然后汇报。

  在汇报过程中,以肢体言的形式让学生记牢“探汤”之意,从而记住古今异义的名词“汤”,即热水。借助语言表情记牢“孰为汝多知乎”的语言特点,从而牢记特殊疑问句“孰…乎”的翻译方法。

  总之,在小学教学古文时,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要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为广泛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灿烂文化打下基础。

语文教学的随笔6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地针对教师的提高培训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但笔者注意到,这种种培训、学习活动的内容大都集中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策略等方面,忽视了甚至是缺乏对教师个人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打铁要靠自身硬。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做教师的先得有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师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耳“听”八方。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见解,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真正让课堂教学变成师生的平等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教师要善于聆听,乐于倾听,练就一双“聪”耳,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教师还应时刻留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甚至要善于从学生的日记、作文中捕捉信息,聆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听众,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从而使自己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

  二、“口”吐莲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能说”,还要说得“巧”,说得有特色。激情四射的语言能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文采飞扬的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含蓄幽默的语言可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可以说,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成功。语文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口”吐莲花,相信他在教学中一定会左右逢源,用语言“粘”住学生,让学生随着自己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的翱翔。

  三、“读”占鳌头。

  1、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语文教师要经常性地示范朗读,在朗读中品味作品的意蕴,如学习《童趣》,教师模仿孩子语气、神态进行朗读,或“怡然称快”,或“怡然自得”,或“呀然一惊”,教师读得抑扬顿挫,学生学得摇头晃脑,师生乐在其中;学习《行道树》,教师包含深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则会怀着崇敬的心情理解行道树“这种命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奉献浓荫”的精神。由此看来,语文教师有技巧的、成功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神迷其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其进入心领神会的境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语文教师还要会“读”教材,要有解读文本的能力。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在不断阅读中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才能吃透文本,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并通过精湛的讲解、多层次的练习唤取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让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四、“写”出华章。

  1、一手漂亮、潇洒的好字是一个教师的“门面”,是语文教师的形象大使,会在无形中增进教师的影响力。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漂亮的书写、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手势……都是学生乐于效仿的对象。教师规范的书写习惯,认真的书写态度,深厚的艺术素养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写好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一手漂亮的书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美感,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还能影响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对书法艺术普及和传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语文教师不仅要懂得作文教学之道,更要懂得作文之道,要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总结领悟,得法其中。语文教师要多尝试“下水作文”,努力成为一名作文好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历作文的甘苦与得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掌握作文教学的主动权,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让作文教学更具有效性,真正地上好作文课,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要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语文教师就应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我想,只要每位语文教师都在听、说、读、写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无论教学形式、教学模式如何变化,他都一定能在教学实践中应付自如,游刃有余。这就正如习武之人一样,只要练好了内功,不管招式、套路如何变化,他应对起来断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

语文教学的随笔7

  转眼间,一学期工作已经结束,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暂告一段落。现将这一学期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进取学习,发挥每一名学生的进取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本事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简便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构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本事。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供给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提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1、经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本册教材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2、重视朗读品析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资料。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析,在品析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构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工作常做常新、永无止境!但我们只要全身心地热爱她、并不断地去学习、以高度的职责心投入其中,就会有沉甸甸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继续发扬优点、改善不足、踏实学习、不断钻研,以求更大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随笔8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个学期初,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

  一、 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

  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 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二年级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在理解“儿歌,”的含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我觉得,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语文教学的随笔9

  一、认真实习、熟悉学生。

  作为一个语文实习老师,我谦虚谨慎,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并谦虚地向她学习。见习的一周里,我认真听好她的每一节课,并做好听课笔记,了解老师的上课风格和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等,学习老师上课的教学方法。指导老师告诉我:初二(7)班(我所任课的班)的学生很活跃,课堂上要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知道了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做到几点:一要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考点;二要理清思路,合理分配时间;三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

  见习的时候,我不仅通过听课去了解自己所实习班的学生,还通过自习看班时间和课后的接触,去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并且通过批改他们的周记、作文,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语文水平和内心世界。经过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研究,得知自己所实习班初二(7)班的整体语文水平还可以,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还不够扎实。他们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氛围比较好,课前预习也比较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喜欢传统的教学,喜欢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了解了这些情况,我知道,面对这一班学生,讲课不能讲得太深,要注重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照顾整体,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他们上课比较积极发言,气氛活跃,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联系生活、认真备课。

  经过见习,我对组织教学有了一定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熟悉了学生的相关情况。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开始写教案,做到“因材备课”,不但注重课内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传授,还注重引导他们把语文的触角伸向广阔的天地,开拓自己的视野。

  我利用学生军训一周的时间,认真钻研了语文教材和翻阅了大量资料。首先,我根据“课标”的理念去观照语文教学,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反复阅读、领悟教材,对教材中不合理的内容大胆批判,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次,翻阅大量资料,去伪取精,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能多一点接触鲜活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实习备课过程中,做到备“两头”,吃透教材,熟悉学生,认真备好每一环节。第一,根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去确定教学目标。第二,理清教学思路。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语文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三,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创造、发现、体验。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寻找切入点,认真设计每一个问题。第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考虑到我所任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喜欢互相讨论,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开展多-维的、立体的对话,预测学生可能遇到情况,做好准备,灵活处理。

  三、活跃课堂、注重生成。

  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信心自然也有了。不过,上好一节课真不容易,既要让学生学地轻松愉快、生动有趣,又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为此,我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学生的反映,灵活调动教学内容。

  (一)活跃课堂。

  为了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采取了多种比较新颖的导入方式。例如,在上《最苦与最乐》的时候,我让学生齐声高唱《军中绿歌》,让他们振奋精神,然后乘机抓住歌中所表现的军人职责为切入点,导入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看看梁启超先生怎样看待责任的。而在上《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诗歌中有关月亮的诗句,他们很快就说出了一大堆,我让他们尝到一些甜头后马上导入:不同的赏月者有不同的心理感受,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在夜游时看到的月亮寄寓了他怎样的情感。

  为了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对话,我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力求具有可行性、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整个学习气氛。总之,尽量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小眼发亮,小脸通红,小手频举,小口常开”,让学生在课堂上或“砰然心动”或“豁然开朗”或“浮想联翩”,使课堂充满着真诚的对话,热烈的讨论,琅琅的书声,愉快的笑声。通过良好的对话,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还学着去调动自己的热情与激-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借助幽默的语言,使课堂充满着轻松和趣味,活跃课堂气氛。

  (二)注重生成。

  我深深明白:好的语文课应该充满着个性的气息,语文课堂不是教师对教案的复制过程,也不是教师把别人的教法在自己的课堂里再现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好的语文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自然生成。

  我根据学生上课的反映以及他们的心理、情感、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恰当的调整。同时,我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并且尊重他们的体验,这有利于课堂的自然生成,收到一些意外的效果。如,在上《纪念白求恩》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有些学生说“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是和教案一致的答案,我满意地点点头。不过有些学生却反对,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向白求恩学习,因为谁也做不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到的都是傻瓜、笨蛋”。我首先肯定了反对意见的合理性,并表扬了提出独特见解的学生,再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读者对象去分析,最后让学生讨论在今天的社会应该怎样看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加深他们的思想认识。只有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多元见解,让学生在自由的天空下放歌,才能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认真反思、加强辅导。

  每上一节课,我虚心地听取指导老师、同学的意见和接受学生的建议,认真地反思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通过学生的反映和练习,检查教学质量,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还通过写教学后记,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思考问题,并为弥补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

  根据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的实际情况,我注意加强课后辅导。我充分利用自修课、早读时间,给予他们适当的辅导。针对我们班语文水平两极分化,差生比较多的现象,我制定了具体的辅导计划。我将基础差的学生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的,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学生,针对他们,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固定的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学生,针对他们,我适当耐心引导,多鼓励他们。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总的来说,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语文教学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准确目标,找准切入点,设计好问题。同时,要上好一节课,就要顾及全体学生,而不单是个别学生参与课堂。短短的一个多月,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也深切地体会到:只要下定决心认真去做一件事,你就会成功。当听到指导老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肯定,看到学生都乐意听自己的课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说不出的感动与欣慰。有了这些,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

语文教学的随笔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实际学生表现出的往往是不愿学或是泛泛地学、完成任务地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在于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况且,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极为短暂而有限。如果学生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是不可能主动参与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现出在做这件事,那也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学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1.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活力

  低年级的学生,其直观思维占主导,他们对教师的言行、动作尤其喜欢模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于你。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多鼓励,多赏识,让学生在学中变得自信

  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小孩子,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自信。但他们都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进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予以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他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 当然,表扬与赏识、鼓励,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对于“优生”不能过分地表扬,那样会让这类同学飘飘然,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而对于差生,我们必须呵护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心去沟通,去鼓励,让他们摒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进而取得一点点的进步。

  3.注重因“趣”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信息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注重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

语文教学的随笔11

  本学期,我认真重温了《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班级里对浙江师范大学郑逸农教授的“非指示性”教学理念进行实践。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几点剖析:

  一、措施及成效。

  1、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有如坦途策马,云端探险。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因为人文、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功半事倍现象,差生面扩大了,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让他们了解语文,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

  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对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他们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能。第二组为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做耐心诱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望提高。第三组为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有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把他们的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转。

  3、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合我班学生一向读书兴趣不浓等弊病,我走访大部分家长了解发现,事情弊病并不是外部因素造成,而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自身缺乏读书兴趣引起的。为此,我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以人为本,探病下药,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另外,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例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文段,把握、解决他们学习难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积累的词汇多了,写文语句通顺了,课外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4、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2)好词佳句的收集。

  (3)开展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活动。

  (4)课前背诵古诗词、歇后语、格言、警句等活动。

  二、存在不足。

  1、注重阅读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

  2、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部分待提高学生的说服教育不够。

语文教学的随笔12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必须的进步。现把自我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期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忙。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潜力和抽象概括潜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用心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天生有表演的欲望。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使用这一点,我们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在《秋姑娘的来信》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扮演主角,结果是两倍努力的结果。可以看出,如果课堂上的信息以生动可见的形式改变的话,课堂上的信息就会更加深刻。

  教育呼唤创新,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加强音乐与艺术等学科的结合,把阅读与歌唱、绘画、表演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而且能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的随笔13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而在期初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学生要学习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还是比较有效的。

  一、创设故事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如ü在j q x后面要省去两点,这个拼写规则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个“老大难”,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小ü是个特别爱哭的孩子,这不,今天就他一个人在家,多没意思啊,他越想越伤心,哭得眼泪吧嗒吧嗒地直掉(师用彩色粉笔点出两点),这时候,正好jqx走过他家,听见哭声就去敲门,jqx知道原因后对小ü说,你别哭,把眼泪擦干净了我们就陪你一起玩。小ü听了,连忙把眼泪擦掉(师擦去两点),然后和jqx手拉手(板书:ju qu xu)一起玩。(教读ju qu xu)再用顺口溜“小ü碰到jqx,擦干眼泪再拉手”。再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的时候,我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园去玩,来到公园门口,他们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体认读音节wu,剩下小ü一个人站在公园门口,它又伤心得哭起来,看看,眼泪又流出来了(同样用彩色粉笔点出两点),这时候y听见了,回到门口对小ü说:“我也喜欢和你做好朋友,不过你得把眼泪擦干,我再和你拉手。”小ü听了马上擦干了眼泪和大y拉手,他们也成了好朋友,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到后面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e的时候,我还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过后面让学生自己猜猜:大y说üe必须答应它一个条件它们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条件是什么吗?有了前面的基础,很多学生都能说出y后面的ü也要把两点去掉。我想这样的故事一定能让他们牢牢记住j、q、x和y后的ü是要去掉两点的。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学完平舌音和翘舌音后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把一句绕口令传下去)、变一变(b、d、p、q这四个声母很容易混淆,学生自制卡片拿出来摆一摆,再让它们翻个跟头变一变)、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看谁读得快又准)、写一写(用拼音写写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摘苹果(苹果形状的纸上写着各种拼音,谁读对了就把苹果摘回家)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三、联系生活亲密接触汉语拼音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课程来源生活,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汉语拼音本身就是学习汉字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学习应该重在运用。在学完了全部拼音之后,我就让学生为教室里的一些物品用拼音写出它们的名字,如电视机、电脑、黑板、课桌、凳子、门、窗、日光灯、电扇等等,让学生在多读多练中熟练掌握音节的拼读;每天送学生一首诗,让他们自己去拼读,自己去读诗;国庆节期间,我让学生试着用绘画和音节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写得好的贴到“学习园地”展出;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利用中午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等。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而在期初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学生要学习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还是比较有效的。

  一、创设故事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如ü在j q x后面要省去两点,这个拼写规则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个“老大难”,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小ü是个特别爱哭的孩子,这不,今天就他一个人在家,多没意思啊,他越想越伤心,哭得眼泪吧嗒吧嗒地直掉(师用彩色粉笔点出两点),这时候,正好jqx走过他家,听见哭声就去敲门,jqx知道原因后对小ü说,你别哭,把眼泪擦干净了我们就陪你一起玩。小ü听了,连忙把眼泪擦掉(师擦去两点),然后和jqx手拉手(板书:ju qu xu)一起玩。(教读ju qu xu)再用顺口溜“小ü碰到jqx,擦干眼泪再拉手”。再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的时候,我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园去玩,来到公园门口,他们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体认读音节wu,剩下小ü一个人站在公园门口,它又伤心得哭起来,看看,眼泪又流出来了(同样用彩色粉笔点出两点),这时候y听见了,回到门口对小ü说:“我也喜欢和你做好朋友,不过你得把眼泪擦干,我再和你拉手。”小ü听了马上擦干了眼泪和大y拉手,他们也成了好朋友,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到后面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e的时候,我还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过后面让学生自己猜猜:大y说üe必须答应它一个条件它们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条件是什么吗?有了前面的基础,很多学生都能说出y后面的ü也要把两点去掉。我想这样的故事一定能让他们牢牢记住j、q、x和y后的ü是要去掉两点的。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学完平舌音和翘舌音后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把一句绕口令传下去)、变一变(b、d、p、q这四个声母很容易混淆,学生自制卡片拿出来摆一摆,再让它们翻个跟头变一变)、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看谁读得快又准)、写一写(用拼音写写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摘苹果(苹果形状的纸上写着各种拼音,谁读对了就把苹果摘回家)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语文教学的随笔14

  我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点想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老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老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老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老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西湖》,我就找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欣赏,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学的随笔15

  当前,“减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焦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但从教育内部来看,课堂效率不高,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减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人的观念、社会的现实、历史的渊源,都会影响着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意义、份量与难度。

  就拿我所教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孩子学习的语文知识较多,生字也多,有些内容难于理解。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难以完全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我班孩子三分之一自制能力较差,让他们自己在课上学习所学的内容,课后读背所学知识,很少有学生能自觉地做到。小学低段,不管从哪方面,对于孩子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等等。不过,“减负”的实施,使我充分看到孩子们愉快、轻松、灿烂的笑脸,是我能及时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又可以防止抄袭作业,作业书写质量有所提高,也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不过感觉自己的每堂课都是很紧,平常使用的语文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也随之改变。

  但是由于低段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学习时间紧迫,孩子们当天的知识掌握没有以前学习效果明显,最为明显的就是当堂生字听写合格率不高。一天两节语文课,一节课要给孩子上课,另外一节课要留给孩子做当堂作业,甚至有时要辅导一下能力差点儿的孩子,还要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背诵。并且每天的家庭作业只能布置孩子在家长督促下读背一下课文,并预习一下新课文,有多少家长能像老师一样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适时地督促指导孩子学习,督促孩子倍数复习功课呢?这对工作压力大的家长来说,无形中也增加了他们的负担。总的来说,这样的“减负”,只是形式的改变,而教材内容的实质并不变。的确,“减负”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了“增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减负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减负不等于不要管理。相反教师的工作负担不仅不会减,相反将会更加辛苦。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是呀,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而要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也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我认为首先是要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教师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进行备课,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认真探索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接受你所讲的内容,经常给自己“充电”,多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我认为好的教学设计,是“减负增效”的必要条件,精彩的讲解,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教学中,把课前预习、当堂指导、当堂检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但由于小学生对各类知识的兴趣不同,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主动地学习,课堂的听课效率自然水涨船高。

  以上是本人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实际对于“减负增效”的一点肤浅看法,总之,让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但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教师也会“减负”的。

【语文教学的随笔】相关文章:

个人教学随笔语文03-21

语文分组教学随笔03-08

语文教学随笔15篇02-18

语文教育教学叙事随笔02-28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随笔02-28

语文课前预习教学随笔03-24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随笔03-22

语文教育教学叙事随笔(5篇)03-24

初中语文教育叙事教学随笔03-21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教学随笔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