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何处随笔
故乡何处随笔1
暑假回家,浑浑噩噩呆了将近一月,便又踏上了离家的路。此去不为求学,只当打工磨炼。
犹记得是七月一日的凌晨,一睁眼,睡意便消了大半。心里有离家这样的大事,又怎么会睡得安稳。虽然,是爸妈与我一起走一趟。可那熟悉的事物又怎能随着漫漫长途而淡忘,反而走得越远,这牵挂就被拉得越长。
起床已是将近六点,也来不及吃饭,我背上背包,拉了行李,与父亲先走出去等车,母亲则收拾妥当锁上门之后与我们汇合。
门口的水泥路最近几天才修好,两侧与门槛还隔了一段距离,使得我们出门还要再搭一块木板。其实并不是很喜欢这种水泥路,向往的,自然还是那种乡间的泥泞小路。
当哒哒的马蹄声浸在岁月的长河里悠然远去的时候,当冒着黑烟的汽车带着滴滴的声音滚滚而来的时候,乡间的小路便注定不复存在。
正想着,抬头看一眼,拖着行李箱的父亲却已走得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身影。我整了整背包,快步朝着父亲追去。
等车的地方是在一座桥的桥头。当年还在那座桥上摔倒过,只是当时摔得面目全非却浑然不觉。日后回忆起来才又觉得触目惊心。莫非回忆比现实还可怕。
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车来,最后等到了,却又装不下了,无奈,租了一辆车往车站赶去。
下车,拖行李的时候被砸到了手,没觉得痛,心思不在这儿。
当坐上公交车,回望最后一眼的时候,心里莫名想起了两句诗,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虽然并不是夜晚,可这深蓝色的天空,带给人的,又何尝不是夜幕一般的感觉呢。
车上人不多,半途中上来一位独臂的老人,上身穿一件带着污渍的白衬衫,下面穿着一条带着泥巴的黑色裤子,卷着裤腿。左手的袖子已经空了,一顶用不知什么植物编的草帽挂在拿着秤杆的右手上。已经模糊的眸子看不出悲喜。
经历了红尘俗世,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许多人并没有看透生活的真滴,洗尽铅华后,却多了一份平淡与踏实。眼前这位老人,或许只想等一个地方下车。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左右,公车缓缓进站。然后下车买票,准备去烟台。提着行李等车的时候,浑然不知身旁竟有一份惊喜在等我。直到父亲朝我旁边指了指,我才发现,旁边竟坐着许久不见的同学。笑着打了招呼,一问,竟也是去烟台,心里自然是狂喜起来。
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干坐着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将头抵在车窗上睡了一觉,醒来已不知是何时。抬头望一眼前座,母亲枕着父亲的腿正睡得安稳。
中途换了一辆车,又跑了大概两个多小时,终于进站。背着包下车,拿了一个面包慢慢的吃起来。那同学,早在途中换车的时候就已分道扬镳。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下次估计很难再见了。
出了车站,便看到在门口等待的表哥。之后的三天里,便是各种游玩了。而我却并不很开心,或许是在乡村待久了,并不太喜欢城市的繁华。
这里确实很好,处处高楼大厦,餐厅宾馆随处可见,可当我踏上那可以自动开合的电梯,做进那被太阳晒得有些烫人的汽车,住进那幢不知有多少层的高楼大厦的时候,心里便生出一种背叛又愧疚的感觉。当我一抬头望不见天上争着眨眼的星星,当我夜深人静才注意到那轮黯淡的明月,当夏蝉冬雪离我远去的时候,我便知道,我已不属于那隶属于自然的乡村。
我们终究都会学着改变。
几天后,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商场保安。每天平均七个小时,站在门口,看形形色色的人。
那次,中午去替班。有个年过半百的老人缓缓朝我走来。
“在哪儿付款?”浑浊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不好意思我没听清,请您再说一遍。”
“哪里付款!”声音已经接近于嘶吼。
“到头左拐。”我的声音也已有些不耐烦了。
好没素质的人,心里想着。可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后来想想,实在是没有必要。
站着,站着,眼前的男男女女,大人小孩,都成了过眼烟云。留下的,不过是看着他们领悟的生命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磨练吧。
晚上下班,换下已经湿透的衣服,洗了洗身子,躺在床上,思绪万千。
窗外,天空被耀眼的霓虹灯照得像恋人的脸,红彤彤一片。翻个身看了看表,已是一点多。
打开灯,又翻了几页书,想到明天还要早起上班,才拉了被子盖住头,沉沉睡去。
故乡何处随笔2
在《动物凶猛》中,王朔提到:“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可能是某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的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诚然,现在,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丧失灵魂的寄存处,不知故乡为何物。
过去,故乡是记忆;而今,故乡是籍贯。过去,故乡是出生之地;而今,故乡是埋骨之所。过去,故乡是一个地点;而今,故乡是一种精神寄托。
故乡,在当今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国家,其空间上的概念变得愈加模糊,但在世俗的打量和赶路的灰尘滚滚中,时间上心中自我定义的故乡仍然存在。
写了《我的故乡在1980》的老猫说:“故乡是气场。”在他的描述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充满了真善美的正能量。在这个气场中,各种文学、诗歌、艺术……蓬勃发展,他们,在那样一个气场中,找到了一种契合于灵魂的归属感。他们那一代的人,不约而同的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段岁月看作是共同的故乡。
在时代的潮流下,有越来越多的“北漂”一族,他们虽然没有户口,但他们仍被老皇城的胡同,四合院……而折服。在精神上,早已认定自己是北京人。北京,使他们一生的故乡。
在时代的带动下,城市野心勃勃的发展,不惜变得千城一面。有CBD,有滨江路,有步行街,有地铁……那些老城记忆,早已在野心发展之下,不知所终。在昆明生活了一辈子的诗人于坚说,自己是在故乡被流放的尤利西斯。尤利西斯被流放,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而于坚,虽然呆在自己的故乡,却再也见不到过去生活的世界。以至于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为滇池写的诗,在我们看来,似是谎言一般,昔日那一汪清水,已是污秽不堪。
20xx年,社会学家陆艺民说我国,三个农民的消费只抵得上一个市民,而今日,20xx年,农村居民消费增幅在江苏,甚至高出城市居民百分之三点五,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各种现代化产品入驻农村的趋势下,中国的农村及城市人民都在互联网上共享一个卖场。回乡隐居的话,只需一根网线,便与城市生活无异。
对于我们而言,空间上的故乡早已不复存在。但我们长大以后,一定不会忘记,幼时的小喇叭,小风车,猫和老鼠,奥特曼和小怪兽,那,也是我们生命中的故乡。故乡不是我们生存所需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建筑物。故乡是我们在建筑物中的生活方式。于坚说:“故乡是精神和空间天人合一的一个世界,它是诗意的栖居。中国人几千年来生活在人与人关系非常密切的城市里。如果这种经验摧毁了,中国最终将会成为一个无根的民族。”
今日,国在,山河变。
城市化疯狂发展,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家乡不论世事变迁,纵然物是人非,也总是在哪里。而故乡,却可以永远停于时间线上,成为情之所以,心之所寄,魂之所归。没有故乡的人,如同精神无所依,被连根拔起,成为行尸走肉。
朋友,当你行走于世时,切莫忘记寻找你的故乡。没有人可以杀死你的故乡,除了你自己;也没有人可以找回你的故乡,除了你自己。带上故乡,那一份精神依托再上路,在这个高科技逐渐侵蚀文化感情的时代,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做一个灵魂有家园的人!
【故乡何处随笔】相关文章:
何处是故乡抒情散文03-03
何处是江南随笔散文06-13
故乡随笔12-04
心皈何处随笔散文04-10
故乡啊故乡-随笔散文03-18
故乡的炊烟随笔09-04
故乡随笔散文09-03
《故乡》随笔散文03-17
故乡唯美随笔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