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绿肥红瘦杂文随笔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女词人。
父亲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67年)中进士,为官廉洁清正。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苏门后四学士”。
母亲王氏,出身名门,其祖父王拱辰是北宋仁宗天圣年间的状元。清照的母亲受祖父影响,自幼饱读诗书,能文善诗,才气十足。
清照便是在如此环境中成长,自幼受父母熏陶,勤读古词诗文,研习百家经典。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 ?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梦令》
碧水清波,荷塘暮色,宛如一幅静谧的水墨画。晚风浮动,带着浅浅荷香,迎面袭来阵阵清凉,在粼粼波心拂出温和的色调。鱼儿游弋在莲叶间,自由欢畅。
清丽若荷的少女荡舟而来,青春在湖光荷色中徜徉。她哼着歌谣,笑意盈盈地去追赶那一路的夕阳,舟桨泛起层层涟漪,剔透的水珠在柔和的暮光下熠熠生辉。田田的荷叶是她袅娜的舞裙,风姿绰约。
薄酒添醉,游兴未尽,再见这般美好的色影,她更是“沉醉不知归路”。也许并非小舟迷途,不过是为了成全此情此境纯粹的快乐。
水道回环,荷叶茂盛。待她尽兴而归,醺醺然竟误入藕花深处。于是急急划桨争渡,打破了万籁俱寂的湖面,惊起了停栖在洲渚之上的水鸟。鸥鹭突然四散而飞,反也吓着了她,只是在一愣之后,更觉有趣,随而欢快大笑。
这首区区三十三字的小令,却完全展现出清照少时的生活状态。立体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芳龄少女钟情于自然风物的志趣,与一段欣喜无虑的青葱岁月。她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给予的无限乐趣,犹奏心弦与自然产生的共鸣。
她以寻常语入词,酣畅淋漓,不事雕饰,自在天真。虽是表现酒兴游憩之作,却丝毫不扭捏矫情,更是有豪迈的丈夫之气,情辞真切。
此时,她年仅十六,初试墨笔,竟一鸣惊人。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 ?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梦令》
暮春时节,“雨横风狂三月暮”,一场骤风疏雨,打破了本该静谧安和的春夜,也搅乱了她的思绪。待字于闺,独守这样的夜晚,不免有着淡淡的怅惘。
此时的她,若如一轮明月,高雅端然地高悬在文坛的天空上,温和的光芒,让人不禁仰望。但是掩门自处,繁华过后的孤独,悄悄地泛上心头,让初涉世事的她感到无措。
那么就温一壶酒,和着风声雨声,伴着人影,自斟自饮吧!
却又是不胜酒力,不觉昏昏睡去。一觉醒来,已是次日清晨,酒意尚未消,恍恍然,记起昨夜风雨来袭,窗外不知是何种景象。
恰好侍女进屋帮她卷起床帘,便小心试问,院里的海棠,是否经得起这一夜的风雨?一个“试”字,道出了她怜花惜花之情,不忍看到花落满地,怕知道又忍不住想要知道的矛盾心情。
卷帘人并不知她的心意,才回答得这样的漫不经心。简单的一句“海棠依旧”,不但不能慰藉她心中轻愁,倒更惹起她的伤感。多愁细腻的清照问得急切,天真粗心的丫头答得冷淡,问者有情,答者无意,如此一对比,让小词更加灵活起来。
一阵叹息,知否,知否?经雨之后,绿叶该是更加的丰润,海棠也该是憔悴了不少,只剩零星的春红了吧?
好一句“绿肥红瘦”,红、绿、肥、瘦,本是寻常话语,甚至毫无美感,清照竟可以这样自然天成地串成一个天巧的.绝唱。言辞直白,却情韵深长,“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清代黄蓼园《蓼园词选》)。
寥寥三十三个字,用平易浅近的对话表达内心的伤春之情,巧妙的构思,真挚的艺术情趣,让人眼前一新一亮,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易安词”。
一曲《如梦令》,惊动了宋代的汴京……
风雨骤来,花事凋零,自然让心细若尘的她眼前蒙上一层淡淡的雾气,让她未妆的容颜沾染些许轻愁。并未发生任何的故事,日子过得不惊不扰,却在心里埋下了一颗伤感的种子。
这两首词,在学生时代都学过,并且要求背诵。然而只是背诵了,当时对李清照的身世背景并不甚了解,亦不能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喜乐与忧愁。
时隔多年,再次读到,竟感觉朗朗上口,亦回味无穷,被清照的惊世才情所折服。
【好个绿肥红瘦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绿肥红瘦养花记随笔06-28
杂文随笔遇见06-27
杂文随笔弯路06-22
大海杂文随笔08-31
野鹤杂文随笔12-07
宝贝杂文随笔10-09
笔杂文随笔10-02
所幸杂文随笔12-01
优秀随笔杂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