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和自由才是最终的归宿随笔
这两天看了一些节奏缓慢的日本电影,不说剧情,只是很喜欢那些风物。比如说《海的盖子》大幅出现的海景,看着、想着,也许我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呢。
我对大海总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大海意味着自由,豁达,干脆,勇敢,不顾一切。这次选择大理,也是因为有洱海吧,虽然它实际上是湖。
大二那年的暑假,坐了将近20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湛江,继而转乘大巴车到海安,最后改换轮渡慢慢逼近那个叫做海口的城市。
那是一艘漆身斑驳的大轮船,有着使命感的名字“紫荆八号”。客舱里油腻的桌椅,客人边吃方便面边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放《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一些本地人穿着白色背心,花色沙滩裤,夹着人字拖,说着一句都听不懂的闽语。
站在走廊上,阳光毒辣热如蒸笼,看着失去澄澈的海水,金毛狮王的笑声不时传入耳中,仿若置身老港片。我觉得自己有些中暑或者晕船,又热又难受,只想赶快靠岸。
第一次见到海,脏污狼藉,加之晕船,浑浑噩噩的,并没有美好的感受。直到去三亚,看着椰梦长廊和宛如翡翠的蓝绿色海水,才觉得这是海了。
第一次去鼓浪屿也是在那一年,彼时反复听雷光夏的歌。在鼓浪洞天,听她歌里的拍浪声。
于是,我记忆中的鼓浪屿和雷光夏重叠在一起。她的许多歌,都是为这座小岛所作。
我羡慕那些生在鼓浪屿,长在鼓浪屿的居民。如果我在鼓浪屿上有房子,我愿意在上面呆一辈子
表姐曾在岛上租了一套房子做画室,外婆也住过去,在岛上生活了一年半载。后来,我每次经过那座房子,总是想起外婆。
朋友曾带我去他最喜欢的一个小巷子,那里有户人家,种了许多花花草草,那天在夕阳下是柠檬般的光芒,不像真实存在的。后来,我自己怎么也找不到那条路了。
那时候,我的心愿就是在鼓浪屿找一份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买菜煮饭,剩下的时间就是看海、读诗、写作,日子过得平淡而有烟火气。
毕业后我真的来到了这个海边城市,最开始一切都是充满希望的,每天会早起去公园慢跑,爬上山顶看着大海和城市的轮廓。失恋的时候也喜欢往海边跑,一个人坐在海边的台阶上,听着海浪的起伏,骨头被海风吹到透凉,才起身离开。
可是慢慢地很少去海边了。
某一天,突然意识到三点一线的生活离初衷越来越远。于是下定决心,每天都要看到海,无论如何要搬去海边。
因为决定匆忙,于是我先搬到曾厝垵的客栈住了一个月。
白天去广告公司上班,晚上回到那栋山顶上的别墅。那时是淡季,整栋楼就我一个人。有时候加班到深更半夜,出租车不能开进去,同事陪我穿过黑漆漆的巷子,到了客栈门口我一路小跑,经过有秋千的院子,经过空荡荡的.一楼二楼,胡思乱想心跳地很快。
在那里过了一个月,终于找到一处合适的房子,离海边步行十多分钟,离上班的地方坐公交车一刻钟。晚上如果不加班,往往我会走路回去。周末的时候我会起很早,去海边散步,等到太阳开始热辣的时候便往回走。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奇怪的人,比如大清早在海滩上看到一个戴着米老鼠头套,穿着蓝色条纹睡衣的人。
有一天表姐跟我说,朋友在鼓浪屿空了一间房子,可以住过去。于是便在心里想象,如果去到我心心念念的鼓浪屿会怎么样?
但当时工作很有热情,跟同事相处也融洽,所以并没有动力辞职。而每天坐轮渡、换brt、转公交车折腾两个小时去上班,晚上万一加班回去更不方便,于是住在鼓浪屿的想法也就只是想想。
没想到直到现在,住在鼓浪屿的心愿都没有实现过。
洱海不是海,但是有水的地方不会让我觉得被困住。这算不算一种曲折的实现呢?至于为什么那么亲近海,也许这与我内心最渴望得到的自由有关。
【海和自由才是最终的归宿随笔】相关文章:
爱和自由读书随笔范文01-07
散文随笔:最终的追求07-22
最初和最终经典散文06-22
自由的随笔05-27
日常生活随笔:网络和自由09-20
诗和远方的自由-散文随笔03-30
香椿树的归宿随笔散文07-22
寻找安宁的归宿随笔散文02-24
痛才是对的-随笔散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