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公园里的不老歌咏队随笔
我拍公园里的“不老”歌咏队
每一天早上8:30到10:30,“乐龄歌咏队”都聚集在中山公园艺术广场旁的绿荫下,风雨无阻。他们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53岁,平均年龄超过60岁。
2010年“乐龄歌咏队”由林颖创立,建立初期仅有10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歌咏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到2015年歌咏队总成员到达32人。
73岁的林颖是歌咏队中年龄最大的,歌咏队成员都称林颖为老师。他组织整个歌咏队,挑选歌曲,教没有接触过音乐的老人乐理知识。[由整理]
家住西堤的林颖每一天早晨都骑着他的摩托车来到中山公园,并带来他亲自挑选并打印的乐谱分发给歌咏队里的其他人,领着老人们把乐谱唱几遍。随后用小音箱将配乐播出来,大家一齐合唱和伴奏。林颖选取的有流行歌曲、红歌、中外名曲等。每个月林颖都会准备4到6首新歌。歌咏队成立至今已经有4本厚厚的歌谱,共500多首歌。而他创办的这个歌咏队,也曾在汕头日报社举办的活动以及潮州部队国庆联欢晚会上演出。
有一些退休老人喜欢音乐,想要参加歌咏队一齐唱歌,却苦于不识简谱。林颖从基本音符教起,直到他们能观谱识曲。并且他不仅仅仅教老人们唱歌,还期望老人们能感受不一样的'歌曲内涵。
林颖在歌咏队里是笛子手,他和“乐龄歌咏队”里的黄木炎和杨时鹏共同将中外乐器融入音乐中。木艳吹口琴,杨时鹏拉二胡,几种乐器搭配在一齐,组成“乐龄歌咏队”的配乐小分队。无论是快节奏的现代歌曲,还是悠长的古典音乐,他们都能将自我擅长的乐器融入其中。
视频:《岁月如歌,乐以寄情》
黄木炎只身一人生活,老伴在几年前去世了,女儿在广州工作生活,他并不感到孤独,音乐让他的生活充满快乐。2014年他加入了“乐龄歌咏队”,成为里面的口琴手。
黄木炎年轻的时候下乡劳动,每一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艰苦又无聊,他便自学口琴。此刻他有七只不一样调子的口琴,装在一个袋子里。
已经退休的他每一天早上8点半来到中山公园,跟着“乐龄歌咏队”一齐吹奏乐曲,有时候乐队在休息的时候,他一个人陶醉在音乐里,一向吹奏着,不觉得累。他与音乐的时光总是宁静而悠长,让他忘却烦恼。
他说,“女儿想他去广州住,但是广州管制得严,不能演奏乐器,怕扰民,公园离住的地方很远,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只能呆在家里,不自由。汕头有熟悉的老人,有亲戚,公园里有音乐玩伴,所以还是选取在汕头生活。”
拍摄感想
第一次花一个学期来做一个摄影主题,最初,最期望的就是能找到有深度的话题,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之后决定的这个主题。一方面是想让人们看到他们眼中不一样的老人,老人也能够开朗活泼,为着自我喜欢的东西而坚持;另一方面是想体现精神世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从而让人们知道我们帮忙老人最好的办法就应是让他们得到一种精神寄托。对本身来说,就是我们找寻的人生价值,活着的好处。
一开始做这个主题的时候,会怕对方拒绝采访,同时想让对方信任,在镜头下也能很自然地说出他的故事,所以花了半个学期和这些老人熟络,赠送他们拍摄的照片,他们也从最初的不自然到之后很高兴地让我拍。真正地从陌生人到熟人,在休息的时候,他们就会跟我聊天,讲他们的故事。这整个过程让我懂得作为记者,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当他们期望自我演奏的乐器能被记录下来时,我尽我所能帮他们录制,这让我很开心,因为能学以致用。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我从这群老人身上看到的是用心向上的精神,他们有找到自我的价值所在,所以不慌张,不孤寂。
在沟通方面,有遇到一点难题,就是我用消息询问老人是否能理解采访,但等了很久都没有收到回复,之后才知道他不会发消息。这也让我懂得以后要用适当的方式,邀请受访者,要思考得更周全。
感谢专题摄影班让我有机会去做这个主题,感谢凌学敏老师的指导,让我能听到看到他们的故事并讲述出来。
这是专题摄影课的一个作业,原来以为摄影很简单,走入社会,才发现,摄影也需要与人沟通,取得被摄者的信任,摄影才有血有肉。
【我拍公园里的不老歌咏队随笔】相关文章:
不老的记忆随笔03-27
从要我拍到我要拍随笔12-26
你不走,我不老散文随笔09-14
情歌不老散文随笔07-14
时光不老,阳光正好随笔08-15
不老的父亲随笔散文10-25
散文随笔-不老的故乡记忆05-01
愿时光不老,我们不散随笔08-22
青山在,爹不老散文随笔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