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坊垌优秀随笔
沙坊垌位于连州市城区的西北部,距连州城区12公里。以西溪河西的石兰坪及河东的榕树坪为界,垌北面属西岸镇管辖,南面属连州镇管辖。包括了现在的西岸镇的奎池村委会、连州镇的共和村委会范围。大小龙山、仙人岭、大崀髻、沙坊冲为屏障,凤凰营、亚婆顶为祖山,与河对岸的榕树坪岭、笔架山构成一个环形的山谷。西溪与清水河在马带合水口汇合,流经共和村大桥,再与大龙河交汇,成为一个肥沃的河谷小绿洲。
沙坊垌在清代属连山县管辖。当年,南北交通以水运为主,连山县境内没有大型河流,唯有通过大小龙山之间的山路到达现在奎池村委会的官埠村码头,沿西溪到连州再南下广州。沙坊村旁的大龙坑口通往连山县县城太保,有一条宽2米的羊肠小道,这条羊肠小道,名叫上路,为古连山八景之“石阁云梯”。明清及民国期间,由于水运的发达,沙坊垌成为南北通衢的物质集散地,尤其是作为南北货运中转站的共和墟,南北商人在这里收购山货、交换洋货,很有十里洋场的味道。
因为对家族历史的兴趣,进而对《十国春秋》、《五代史》等记载石文德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命轨迹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石文德青年时期主要在长沙一带活动,恰逢楚王马希范仿照唐太宗李世民设天策府文学馆,大量网罗人才,意欲辅助其振兴楚之大业。不巧的是,默默无闻的文德因“貌寝”而屡受楚王冷落甚至羞辱。可是,凭自己扎实的学业功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他没有因为马希范的.屡次冷落而坠志,仍然保持追求理想的热忱,积极参与长沙文人学士的各种活动。一年端午,文德在文人学士聚会中赋艾虎长篇,为当时的“天策府十八学士”之刘昭禹所称许,刘极力向楚王举荐,楚王因为先入为主,总不愿接受文德。后来,楚王心爱的秦国夫人薨,在众学士中征集挽联,得到刘昭禹的鼓励,文德亦献十余章挽词,其中“月沉湘浦冷,花谢汉宫秋”终于为楚王所赏识,品为挽歌第一,楚王坦陈自己因“以貌忽才”之过,授文德水部员外郎,赐其家乡沙坊垌为“儒林乡”。
这是石文德始料不及的结果,也是他不言放弃的执着所致,因为其命运的转机,沙坊垌积淀了厚重的耕读文化,成为振兴家族的精神内核。
同治《广东通志.山川略.水利》载:连山城北70里沙坊村,元至治二年乡人石德叟筑官陂。石德叟所筑的官陂扼沙坊垌之咽喉,把大龙河水作了合理的分流,引进了一股活水,绕沙坊村而过,村子因水的滋润,茂林秀树,花果满园,村南、村北的大片土地变成肥沃的稻田。大龙河的水,因森林的根须过滤,呈弱碱性,为制作沙坊粉的提供了最佳的生态环境。石德叟筑官陂,改善的不仅仅是沙坊垌的生态,还给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注入了原始的商品意识,连州城乡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做的米粉,沙坊人用大龙河水浸泡大米,以更为精湛的手艺提升米粉的品质,冠以“沙坊粉”之名,打造出一个千年不衰的家族品牌。
身为石文德之十四代孙的石德叟,大半辈子生活在南宋京都,出任京都库吏一职,也许是一辈子的“小角色”,让他深知“耕”对于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直至今天,我们还会对“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这警示较为容易引起共鸣。
连州档案馆藏的咸丰十一年修订的《石姓族谱》,是一本家族的史书,不同于其它族谱之处,在于它的体例超出了寻常的族谱只记载谱序、支脉繁衍迁徙、家族成员生辰等信息的范畴,涵括了碑记、谱序、寿序、训、传记、诗文等内容。贯穿于支脉繁衍迁徙、成员生辰等家族信息之间的还有达42篇之多的不同文体,组成一部家族生息繁衍迁徙的百科全书。能够把一个家族的历史做如此详尽的归纳,与家族重视后人“读书明理”之宗旨密不可分。
明末清初扬名的“石家三凤”,有一个勤于督导孩子读书的好母亲。史料有:石母“如子幼学,石父庭训,其纺织从旁听之,子书未熟,母已暗诵。迄今孙诵读字句,稍讹,母能正之……”。国人传统的“柳母和熊,欧母画荻”根植石母心间,才让其有此义举,训子成人。作为三凤之兄长的石光祖,以孝闻名,也以博涉经史著作甚丰,为当时的官员所尊敬,成为康熙年间连州志编纂者之一。至今,我们品读康熙年间《连州志》,看出他治学之严谨。可以从《巾峰湟水图送别焦公祖》品读他倾注于字里行间,行云流水般的才情与秀气“……望断江头帆影遥,怅穷天外云飞碧。山高苍翠水长青,千古宗风不可射。”三凤之排行第三的石扬祖是睦友和邻的知性男儿,虽淡于进取却不失求学明理的热忱,出任廉州府灵山县儒学训导十九年,归故里之时,当地百姓制锦赠别,鼓乐送十里之外,并赠“好义可风”牌匾,门生于其离任之际赠别诗文留存22首之多,我们从“栽成桃李芳菲发,带得琴书雅韵清”……等等字里行间,体会出其授业解惑之尽心尽责。
至今,沙坊垌仍然为野外活动者喜爱的地方。周末,约三五好友,到大龙河濯足、穿行古巷道,与沙坊粉作坊的主人闲聊,入水部石公祠歇息……你的思绪会在历史与现实间徜徉。水部石公祠门口雕刻的一幅永久性对联,上书“儒林家风远、水部世泽长”,其中涵括的“耕读文化”信息,是如此的质朴又真实可感。沙坊垌石姓家族还保留着奖励后裔读书的风俗,其子孙有人走出国门,有人在西昌航天城从事科研事业,走出沙坊垌的子孙,都在新的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
有人认为,令石文德的否极泰来竟是区区的十字挽联,楚王选材未免“轻率”了点。客观地说,楚王有纳贤的胸襟,文德有经世的才情,才成就了楚王与文德的君臣关系。文德辅助楚王,可谓是披肝沥胆、竭尽忠诚。马希范生活在五代时期长沙的“马楚”时代,930年,老楚王马殷去世,创下的基业由儿子执政,第一个执政的为马殷之二子马希声,这马希声有点糊涂,中了荆南高季昌的离间计,杀掉了为楚兴盛出了很多好点子的高郁,失了帅才,马楚王朝的危情尽显,他终于后悔得郁郁而死。希声之后,希范继位。希范意识到楚王朝面临的危机,仿照唐太宗李世民设天策府文学馆的先例,以幕僚拓拔恒等18人为学士,意在广延人才,振兴马楚。可惜马希范比较奢侈荒淫,喜欢排场,大兴土木,建造天策府、会春园等大型游乐行官。如,天策府作为一个总体建筑,府内有天策、天光等16栋楼,天策、勤政等5座堂。天策府大门、栏杆都用金玉装饰,墙壁涂的是名贵的丹砂。天策府内的“九龙殿”,有八条巨大的龙绕柱,马希范的座位就在八龙中间,认为自己也是一条龙。马希范还计划给自己建避暑行宫会春园。建超豪华宫殿,直接在老百姓身上搜刮,强行额外征收大量赋税,以致民怨鼎沸。此时,石文德看到楚王朝的内忧外患,毅然上书六谏,痛陈楚已陷兵戈之险境,大兴土木搜刮民脂,会令耕民穷困而陷入盗寇之流,危害楚之根基。并表达出自己受楚王厚爱,捐躯报德的决心,惟求楚王“思至计而惠社稷”。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马希范听不得逆耳之言,加之个别天策府学士的谗言,文德最终被贬融州副使。公元947年,文德“上书切谏”事件后不久。因为民怨鼎沸造成的朝臣意见分歧,马希范的身边又少了可以分忧的臣子,过重的心里压力,加之其素来荒淫无度,最终病重身亡。自此,马楚政权陷入了骨肉相残争夺王位的惨剧,史称“五马争槽”,951年,南唐乘马楚内乱,派大军入湘,平定叛乱,马楚王朝灰飞烟灭。
人生的大悲大喜,没有消磨掉石文德的心智,融州离任,沙坊垌的田园秀色山岚雨露抚慰了这位智者,晚年的石文德总结马楚家族兄弟阋墙的悲惨教训,把“兄弟分籍而居”写入家训,至今,石文德后裔遍布粤北各地。
隐居家乡,勤于稼穑的石文德还完成了《大唐新纂》十三卷的编撰。
【沙坊垌优秀随笔】相关文章:
指间沙散文随笔06-06
细碎的沙随笔300字06-03
夜游田子坊散文随笔07-13
沙溪短行随笔散文06-05
从容的孩子会抖沙随笔05-27
幼儿小班玩沙教育随笔01-18
幼师教育随笔玩沙的乐趣09-29
滑沙优秀作文01-01
散文随笔:—沙溪短行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