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实用(1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x-3>2},{x|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1)—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1)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2)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明确函数的定义域
(2)图想像:确定函数图像是否连线,函数的图像可以是连续的曲线、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3)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可以反应定义域的特征。
4、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画法
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即平移。
(3)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特点:
1)加左减右——只对x
2)上减下加——只对y
3)函数y=f(x)关于X轴对称得函数y=-f(x)
4)函数y=f(x)关于Y轴对称得函数y=f(-x)
5)函数y=f(x)关于原点对称得函数y=-f(-x)
6)函数y=f(x)将x轴下面图像翻到x轴上面去,x轴上面图像不动得
函数y=|f(x)|
7)函数y=f(x)先作x≥0的图像,然后作关于y轴对称的图像得函数f(|x|)
三、函数的基本性质
1、函数解析式子的求法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代入法:
2)待定系数法:
3)换元法:
4)拼凑法:
2.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直接观察函数的图像或函数的'解析式来求函数的值域;
(2)反表示法:针对分式的类型,把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化成X关于Y的函数关系式,由X的范围类似求Y的范围。
(3)配方法:针对二次函数的类型,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来确定函数的值域,注意定义域的范围。
(4)代换法(换元法):作变量代换,针对根式的题型,转化成二次函数的类型。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4)常用的分段函数有取整函数、符号函数、含绝对值的函数
7.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注意:映射是针对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言的,而函数仅仅是针对数字来说的。所以函数是映射,而映射不一定的函数
8、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及最值
(1、增减函数
(1)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2)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函数的单调性还有单调不增,和单调不减两种
(2、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定义法:
任取x1,x2∈D,且x1
作差f(x1)-f(x2);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称为f、g的复合函数。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9: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a、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是不对称,则是非奇非偶的函数;若对称,则进行下面判断;
b、确定f(-x)与f(x)的关系;
c、作出相应结论: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
(4)利用奇偶函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复合函数的奇偶性
a、在公共定义域内,偶函数的加减乘除仍为偶函数;
奇函数的加减仍为奇函数;
奇数个奇函数的乘除认为奇函数;
偶数个奇函数的乘除为偶函数;
一奇一偶的乘积是奇函数;
a、复合函数的奇偶性:一个为偶就为偶,两个为奇才为奇。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10、函数最值及性质的应用
(1、函数的最值
a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b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c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2、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
(3、判断含糊单调性时也可以用作商法,过程与作差法类似,区别在于作差法是与0作比较,作商法是与1作比较。
(4)绝对值函数求最值,先分段,再通过各段的单调性,或图像求最值。
(5)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候,若已知是奇函数可以直接用f(0)=0,但是f(0)=0并不一定可以判断函数为奇函数。(高一阶段可以利用奇函数f(0)=0)。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2
本节内容主要是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认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推理能力.通过对实际模型的认识,学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以具体的长方体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作为载体,使同学们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空间图形最基本的几何元素.
重难点知识归纳
1、平面
(1)平面概念的理解
直观的理解: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等都给人以平面的直观的印象,但它们都不是平面,而仅仅是平面的一部分.
抽象的`理解:平面是平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平面没有厚薄.
(2)平面的表示法
①图形表示法:通常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有时根据实际需要,也用其他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平面.
②字母表示:常用等希腊字母表示平面.
(3)涉及本部分内容的符号表示有:
①点A在直线l内,记作; ②点A不在直线l内,记作;
③点A在平面内,记作; ④点A不在平面内,记作;
⑤直线l在平面内,记作; ⑥直线l不在平面内,记作;
注意:符号的使用与集合中这四个符号的使用的区别与联系.
(4)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注意:如果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一个平面内,我们也说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称平面经过这条直线.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直线AB存在唯一的平面,使得.
注意:“有且只有”的含义是:“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不能用“只有”来代替.此公理又可表示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
注意: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我们说这两个平面相交,这条公共直线就叫作两个平面的交线.若平面、平面相交于直线l,记作.
公理的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空间直线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可表示为;
②平行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可表示为a//b;
③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平行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注意:
①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90°].
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点O的选择位置无关,这可由前面所讲过的“等角定理”直接得出.
③由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可得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方法:
(i)在空间任取一点,这个点通常是线段的中点或端点.
(ii)分别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个过程通常采用平移的方法来实现.
(iii)指出哪一个角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这时我们要注意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3.空间直线与平面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4.平面与平面
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两种: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3
函数图象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即记为C={P(x,y)|y=f(x),x∈A}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2)画法
A、描点法:
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y),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B、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3)作用:
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
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4
集合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例如: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康托(Cantor,G。F。P。,1845年—1918年,德国数学家先驱,是集合论的创始者,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集合,在数学上是一个基础概念。什么叫基础概念?基础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义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过直观、公理的方法来下“定义”。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称为这一集合的元素(或简称为元)。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符号,含有有限个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记做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传递性。(说明一下: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同时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A称作是B的子集,写作A B。若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则A称作是B的真子集,一般写作A属于B。中学教材课本里将符号下加了一个不等于符号,不要混淆,考试时还是要以课本为准。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5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A,A∩φ=φ,A∩B=B∩A,A∪A=A,A∪φ=A,A∪B=B∪A.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6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
7.定义:
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8.范围: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
9.理解:
(1)注意“两个方向”:直线向上的方向、x轴的正方向;
(2)规定当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度。
10.意义:
①直线的倾斜角,体现了直线对x轴正向的倾斜程度;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
③倾斜角相同,未必表示同一条直线。
11.公式:
k=tanα
k>0时α∈(0°,90°)
k
k=0时α=0°
当α=90°时k不存在
ax+by+c=0(a≠0)倾斜角为A,则tanA=—a/b,A=arctan(—a/b)
当a≠0时,倾斜角为90度,即与X轴垂直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7
1.函数知识:基本初等函数性质的考查,以导数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以向量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从具体函数的考查转向抽象函数考查;从重结果考查转向重过程考查;从熟悉情景的考查转向新颖情景的考查。
2.向量知识: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性,高考中向量试题的命题趋向: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律;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平面向量与几何、三角、代数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3.不等式知识:突出工具性,淡化独立性,突出解,是不等式命题的新取向。高考中不等式试题的命题趋向:基本的线性规划问题为必考内容,不等式的性质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二交函数等结合起来,考查不等式的性质、最值、函数的单调性等;证明不等式的试题,多以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为背景,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解不等式的试题,往往与公式、根式和参数的讨论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等价转化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以当前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为背景与不等式综合的.应用题仍将是高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立体几何知识:20xx年已经变得简单,20xx年难度依然不大,基本的三视图的考查难点不大,以及球与几何体的组合体,涉及切,接的问题,线面垂直、平行位置关系的考查,已经线面角,面面角和几何体的体积计算等问题,都是重点考查内容。
5.解析几何知识:小题主要涉及圆锥曲线方程,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锥曲线几何性质的考查,极坐标下的解析几何知识,解答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知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知识,涉及圆锥曲线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定点,定值,范围的考查,考试的难度降低。
6.导数知识:导数的考查还是以理科19题,文科20题的形式给出,从常见函数入手,导数工具作用(切线和单调性)的考查,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往往与公式、导数往往与参数的讨论联系在一起,考查转化与化归能力,但今年的难点整体偏低。
7.开放型创新题:答案不,或是逻辑推理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开放型试题的考查,都是重点,理科13,文科14题。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8
1.知识网络图
复数知识点网络图
2.复数中的难点
(1)复数的向量表示法的运算.对于复数的向量表示有些学生掌握得不好,对向量的运算的几何意义的'灵活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对此应认真体会复数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对其灵活地加以证明.
(2)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方和开方.有部分学生对运算法则知道,但对其灵活地运用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开方运算,应对此认真地加以训练.
(3)复数的辐角主值的求法.
(4)利用复数的几何意义灵活地解决问题.复数可以用向量表示,同时复数的模和辐角都具有几何意义,对他们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应认真加以体会.
3.复数中的重点
(1)理解好复数的概念,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的不同点.
(2)熟练掌握复数三种表示法,以及它们间的互化,并能准确地求出复数的模和辐角.复数有代数,向量和三角三种表示法.特别是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的互化,以及求复数的模和辐角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经常用到,是一个重点内容.
(3)复数的三种表示法的各种运算,在运算中重视共轭复数以及模的有关性质.复数的运算是复数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复数各种形式的运算,特别是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更是重点内容.
(4)复数集中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解法.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9
指数函数——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对数函数——阅读与思考 对数的发明
探究与发现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幂函数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阅读与思考 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
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信息技术应用 收集数据并建立函数模型
实习作业
复习参考题
关于数学:
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 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就 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 的,因此。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听讲:应抓住 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 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阅读:阅读时应 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 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
探究: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 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 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 规律。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 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 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
到了高中,数学跟初中数 学是有很多的不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求高了,对数学思维的要求也高了,凭 以前的方法是不行了。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一般来讲还是以上课认真听讲为主, 抓住课本典型例题理解透了掌握透了才是王道,千万别只顾着看参考书了,那是 本末倒置的方法;另外与老师交朋友经常与老师沟通,问问题、请教学习方法都 很重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是杀手锏的一招。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 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
有关数学知识点拓展 数学(mathematic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 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借用《数学简史》的话,数学就是研究集合上各种结构(关系)的科学, 可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严谨的过程是数学抽象的关键。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 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 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 贡献。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 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
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 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代数学可以说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
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 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学也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几何学则是最早开始被人们研究的数学分支。直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 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从那以后, 我们终于可以用计算证明几何学的定理;同时也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示抽象的 代数方程。而其后更发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积分。
西方最原始math(数学)应用之一,奇普现时数学已包括多个分支。创 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则认为:数学,至少纯数学,是研 究抽象结构的理论。结构,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的演绎系统。他们认为, 数学有三种基本的母结构:代数结构(群,环,域,格……)、序结构(偏序,全序 ……)、拓扑结构(邻域,极限,连通性,维数……)。
数学被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
数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一般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促 成全新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家也研究纯数学,也就是数学本身,而不以任何实 际应用为目标。虽然有许多工作以研究纯数学为开端,但之后也许会发现合适的 应用。
具体的,有用来探索由数学核心至其他领域上之间的连结的子领域:由逻辑、集合论(数学基础)、至不同科学的经验上的数学(应用数学)、以较近代 的对于不确定性的研究(混沌、模糊数学)。就纵度而言,在数学各自领域上的探 索亦越发深入。
如何学好数学
1、重视课本知识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数学知识的来源都是课本,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知识是课外拓展。所以高一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要先把课本知识理解透彻。平时做题的时候,也要以课本为重,把课本上的练习做会了,再做其他题。
2、课前预习
对很多高一学生来说,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但是如果想要学好高一数学,一定要进行适当的预习,如果时间不多,可以浏览一下老师要讲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跟上老师的思路。
最牛高考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3、记好笔记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想要学好数学,记好课堂笔记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要以为记笔记是文科生该做的事情,理科同样需要。高一学生要清楚,在这45分钟内,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掌握的,这个时候要把自己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记下来,然后课下再去钻研。另外笔记也可以作为考试复习时的参考!
4、及时复习
想要学好高一数学,及时复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高一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和查找相关资料,来加深自己对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0
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多对一。
考点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
①(a,b)={xa
②(a,+∞)={>a}
③[a,+∞)={≥a}
④(—∞,b)={
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
注意两点:
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x)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1
一、点、线、面概念与符号
平面α、β、γ,直线a、b、c,点A、B、C;
A∈a——点A在直线a上或直线a经过点;
aα——直线a在平面α内;
α∩β= a——平面α、β的交线是a;
α∥β——平面α、β平行;
β⊥γ——平面β与平面γ垂直.
二、点、线、面常用定理
1.异面直线判断定理
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2.线与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5)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两个平面的交线.
3.线与线垂直的判定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4.线与面平行的判定
(1)平面外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在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2
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二、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A,A∩φ=φ,A∩B=B∩A,A∪A=A,A∪φ=A,A∪B=B∪A。
4、全集与补集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⑴CU(CUA)=A⑵(CUA)∩A=Φ⑶(CUA)∪A=U。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3
二次函数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k=(4ac-b^2)/4a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4
一:函数及其表示
知识点详解文档包含函数的概念、映射、函数关系的判断原则、函数区间、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定义域、求具体或抽象数值的函数值、求函数值域、函数的表示方法等
1. 函数与映射的区别:
2. 求函数定义域
常见的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f(x)的定义域可以归纳如下:
①当f(x)为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为R.
②当f(x)为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为使分式分母不为零的实数集合。
③当f(x)为偶次根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0的实数集合。
④当f(x)为对数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使真数为正、底数为正且不为1的实数集合。
⑤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即求各部分有意义的实数集合的交集。
⑥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是复合的各基本的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⑦对于由实际问题的背景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上述外,还要受实际问题的制约。
3. 求函数值域
(1)、观察法: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2)、配方法;如果一个函数是二次函数或者经过换元可以写成二次函数的形式,那么将这个函数的右边配方,通过自变量的范围可以求出该函数的值域;
(3)、判别式法:
(4)、数形结合法;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函数的值域;
(5)、换元法;以新变量代替函数式中的某些量,使函数转化为以新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形式,进而求出值域;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函数在给出的定义域区间上是严格单调的,那么就可以利用端点的函数值来求出值域;
(7)、利用基本不等式:对于一些特殊的分式函数、高于二次的函数可以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出函数的值域;
(8)、最值法:对于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y=f(x),可求出y=f(x)在区间[a,b]内的极值,并与边界值f(a).f(b)作比较,求出函数的最值,可得到函数y的值域;
(9)、反函数法:如果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存在反函数,那么求函数的值域可以转化为求反函数的定义域。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5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高一数学函数复习资料】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希望有人补充)
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2-06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07-07
高一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07-22
高一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总结08-16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09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09-08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07-25
高一数学知识点03-28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10-17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