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1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奇负,负偶正)。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新- 课- 标-第 -一- 网
②偶次方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2=4,a=2或a=-2
注意:|a|+b2=0 得:a=0 且 b=0
强记:a0=1(a≠0);(-1)2=1 ;-12=-1;(-1)3=-1;
-13=-1; (-2)2 =4;-22=-4;(-2)3 =-8;-23=-8
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注意:12-4×5=12-20(不能把-变+)
④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n比原整数位减1。(注意科学计数法与原数的互划。
⑤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是精确到哪一位,四舍五入时望后多看一位采用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 (再如: 2.40万:精确到百位;6.5×104精确到千位,有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要还原成原数,看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最后一个数)。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2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1、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3、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4、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5、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 、 0.368都是纯小数。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3.25 、5.26都是带小数。
6、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 、 25.3 、 0.23都是有限小数。
7、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4.33 …… 3.1415926 ……
8、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π。
9、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1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大于负数,小于正数。负数比较大小时,不考虑负号,数字大的数反而小。
11、“+”可以省略不写,“—”不能省略。
12、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数轴上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从左到右逐渐变大,最大负整数—1最小正整数1。
13、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3。
1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
15、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例如:3:x = 4:,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
16、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例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17、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例如: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18、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六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方法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工夫,不适于突击复习。所以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5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阐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重视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精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精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道路。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猜忌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肃清学习隐患的道路。
4、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顿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3
反正弦函数的导数:正弦函数y=sin_在[-π/2,π/2]上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arcsin_,表示一个正弦值为_的角,该角的范围在[-π/2,π/2]区间内。定义域[-1,1],值域[-π/2,π/2]。
反函数求导方法
若F(_),G(_)互为反函数,
则:F'(_)_G'(_)=1
E.G.:y=arcsin__=siny
y'__'=1(arcsin_)'_(siny)'=1
y'=1/(siny)'=1/(cosy)=1/根号(1-sin^2y)=1/根号(1-_^2)
其余依此类推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4
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5
1、某工作,甲单独干需用15小时完成,乙单独干需用12小时完成,若甲先干1小时、乙又单独干4小时,剩下的工作两人合作,问:再用几小时可全部完成任务?
2、某工厂计划26小时生产一批零件,后因每小时多生产5件,用24小时,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比原计划多生产了60件,问原计划生产多少零件?
3、某高校共有5个大餐厅和2个小餐厅.经过测试:同时开放1个大餐厅、2个小餐厅,可供1680名学生就餐;同时开放2个大餐厅、1个小餐厅,可供2280名学生就餐.
(1)求1个大餐厅、1个小餐厅分别可供多少名学生就餐;
(2)若7个餐厅同时开放,能否供全校的.5300名学生就餐?请说明理由.
4、甲乙两件衣服的成本共500元,商店老板为获取利润,决定将家服装按50%的利润定价,乙服装按40%的利润定价,在实际销售时,应顾客要求,两件服装均按9折出售,这样商店共获利157元,求甲乙两件服装成本各是多少元?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6
(1)定义:
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间的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二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三二分法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函数的零点不是点:
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所以函数的零点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点。在写函数零点时,所写的一定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坐标。
2、对函数零点存在的判断中,必须强调:
(1)、f(x)在[a,b]上连续;
(2)、f(a)·f(b)<0;
(3)、在(a,b)内存在零点。
这是零点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但不必要。
3、对于定义域内连续不断的函数,其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函数值保持同号。
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所在的区间时,首先看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否连续不断,再看是否有f(a)·f(b)<0。若有,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必有零点。
四判断函数零点个数的常用方法
1、解方程法:
令f(x)=0,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解就有几个零点。
2、零点存在性定理法:
利用定理不仅要判断函数在区间[a,b]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f(a)·f(b)<0,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
3、数形结合法:
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先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看其交点的个数,其中交点的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取值常用的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
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
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7
1、圆柱体:
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
表面积:πR2+πR[(h2+R2)的平方根]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正方体
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
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
S—底面积h—高V=Sh
6、棱锥
S—底面积h—高V=Sh/3
7、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V=h[S1+S2+(S1S2)^1/2]/3
8、拟柱体
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
h—高,V=h(S1+S2+4S0)/6
9、圆柱
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C=2πr
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直圆锥
r—底半径h—高V=πr^2h/3
12、圆台
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
13、球
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16、圆环体
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
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
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高三数学知识点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1、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2、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3、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4、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5、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三角函数其他公式
arcsin(-x)=-arcsinx
arccos(-x)=π-arccosx
arctan(-x)=-arctanx
arccot(-x)=π-arccotx
arcsinx+arccosx=π/2=arctanx+arccotx
sin(arcsinx)=x=cos(arccosx)=tan(arctanx)=cot(arccotx)
当x∈[—π/2,π/2]时,有arcsin(sinx)=x
当x∈[0,π],arccos(cosx)=x
x∈(—π/2,π/2),arctan(tanx)=x
x∈(0,π),arccot(cotx)=x
x〉0,arctanx=π/2-arctan1/x,arccotx类似
若(arctanx+arctany)∈(—π/2,π/2),则arctanx+arctany=arctan(x+y/1-xy)
高三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个推导
利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a1q+a1q2+…+a1qn-1,
同乘q得:qSn=a1q+a1q2+a1q3+…+a1qn,
两式相减得(1-q)Sn=a1-a1qn,∴Sn=(q≠1)、
两个防范
(1)由an+1=qan,q≠0并不能立即断言{an}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1≠0、
(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1与q≠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1这一特殊情形导致解题失误、
三种方法
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有:
(1)定义法:若an+1/an=q(q为非零常数)或an/an-1=q(q为非零常数且n≥2且n∈N_),则{an}是等比数列、
(2)中项公式法:在数列{an}中,an≠0且a=an·an+2(n∈N_),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_),则{an}是等比数列、
注:前两种方法也可用来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8
一、小学数学算术定义定理公式:理解并会应用是关键;
二、小学数学基础运算公式:记准公式并会灵活应用,关键是公式的逆用和变形应用;
三、运用四则运算规则巧算:题型不同,方法不同,抓住特点,灵活应用;
四、小学数学常见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计算是关键)、体积计算公式
公式的推导是关键,并会进行逆用和变形应用;
五、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
记准进率是关键,大变小乘定律,小变大除定率;
六、小学数学热点问题运算公式(常见奥数题公式):
重点和难点
1、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2、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和-小数=大数)
3、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4、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①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②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③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5、盈亏问题
一盈一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两盈问题:(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两亏问题:(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6、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
7、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8、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9、销售问题:(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10、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以上应用题的'类型在往年的小升初考试中反复出现,要善于从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弄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解答。
小升初备考建议
针对几年的考题特点和趋势,小学六年级学生20xx年小升初的数学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的时候要“博而精”,不能一味的追求“深度”,不能只看重历年来的重要考点。学习最根本的任务是把基础知识掌握透,一味钻研难题、偏题对整式考试的帮助并不大。
2、平时练习、复习的时候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只会一道题是不行的,要举一反三,推广到一类题;会一类题也不能浅尝辄止,要多看多练多研究,学会把各类型的题和考点点整合在一起,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找到思路。
3、多练多总结,认真对待错题,准备错题集。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9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10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
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易混,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易混。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为中间一项或两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的求法要用解不等式组来确定r
你掌握了三种常见的`概率公式吗?(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②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公式;③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易记混。
通项公式:它是第r+1项而不是第r项;
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k=0,1,2,3,…,n,且0
求分布列的解答题你能把步骤写全吗?
如何对总体分布进行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理解频率分布直方图矩形面积的几何意义。)
你还记得一般正态总体如何化为标准正态总体吗?(对任一正态总体来说,取值小于x的概率,其中表示标准正态总体取值小于的概率)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11
一、间断点求极限
1、连续、间断点以及间断点的分类:判断间断点类型的基础是求函数在间断点处的左右极限;
2、可导和可微,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导数或可导性,一律通过导数定义直接计算或检验存在的定义是极限 存在;
3、渐近线,(垂直、水平或斜渐近线);
4、多元函数积分学,二重极限的讨论计算难度较大,常考查证明极限不存在。
二、下面我们重点讲一下数列极限的典型方法。
(一)重要题型及点拨
1、求数列极限
求数列极限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2、抽象数列求极限
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因此可以通过举反例来排除。 此外,也可以按照定义、基本性质及运算法则直接验证。
(二)求具体数列的极限,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a、利用单调有界必收敛准则求数列极限。
首先,用数学归纳法或不等式的放缩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和有界性,进而确定极限存在性;其次,通过递推关系中取极限,解方程, 从而得到数列的极限值。
b、利用函数极限求数列极限
如果数列极限能看成某函数极限的特例,形如,则利用函数极限和数列极限的.关系转化为求函数极限,此时再用洛必达法则求解。
(三)求项和或项积数列的极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a、利用特殊级数求和法
如果所求的项和式极限中通项可以通过错位相消或可以转化为极限已知的一些形式,那么通过整理可以直接得出极限结果。
b、利用幂级数求和法
若可以找到这个级数所对应的幂级数,则可以利用幂级数函数的方法把它所对应的和函数求出,再根据这个极限的形式代入相应的变量求出函数值。
c、利用定积分定义求极限
若数列每一项都可以提出一个因子,剩余的项可用一个通项表示, 则可以考虑用定积分定义求解数列极限。
d、利用夹逼定理求极限
若数列每一项都可以提出一个因子,剩余的项不能用一个通项表示,但是其余项是按递增或递减排列的,则可以考虑用夹逼定理求解。
e、求项数列的积的极限
一般先取对数化为项和的形式,然后利用求解项和数列极限的方法进行计算。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12
1、弧长公式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L=nπr/180
2、扇形面积公式,其中n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是扇形的半径,l是扇形的弧长.
S=﹙n/360﹚πR2=1/2×lR
3、圆锥的侧面积,其中l是圆锥的母线长,r是圆锥的地面半径.
S=1/2×l×2πr=πrl
4、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圆的切线与经过切点的弦所夹的角,叫做弦切角.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弦与切线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一、选择题
1.(20xxo珠海,第4题3分)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3cm,髙为4cm,则圆柱体的侧面积为()
A.24πcm2B.36πcm2C.12cm2D.24cm2
考点:圆柱的计算.
分析: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把相应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解答:解:圆柱的侧面积=2π×3×4=24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20xxo广西贺州,第11题3分)如图,以AB为直径的⊙O与弦CD相交于点E,且AC=2,AE=,CE=1.则弧BD的长是()
A.B.C.D.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弧长的计算.
分析:连接OC,先根据勾股定理判断出△ACE的形状,再由垂径定理得出CE=DE,故=,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的度数,故可得出∠BOC的度数,求出OC的长,再根据弧长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连接OC,
∵△ACE中,AC=2,AE=,CE=1,
∴AE2+CE2=AC2,
∴△ACE是直角三角形,即AE⊥CD,
∵sinA==,
∴∠A=30°,
∴∠COE=60°,
∴=sin∠COE,即=,解得OC=,
∵AE⊥CD,
∴=,
∴===.
故选B.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13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1L=1000ml1L=1000立方厘米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六、打电话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1)15=()+()
(2)16=()+()=()+()
(3)24=()+()=()+()=()+()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14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贝叶斯公式:P(Aj|B)=P(Aj)P(B|Aj)/∑P(Ai)P(B|Ai)。它是由果索因;
如果一个事件B可以在多种情形(原因)A1,A2,...,An下发生,则用全概率公式求B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要求它是由Aj引起的概率,则用贝叶斯公式。
(5)二项概率公式:Pn(k)=C(n,k)p^k(1—p)^(n—k),k=0,1,2,...,n。当一个问题可以看成n重贝努力试验(三个条件:n次重复,每次只有A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15
第一部分集合
(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第二部分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②配方法;③判别式法;④利用函数单调性;⑤换元法;⑥利用均值不等式;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
②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与外函数;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注意:外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函数的值域。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是奇函数;
⑶是偶函数;
⑷奇函数在原点有定义,则;
⑸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6)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奇函数;
2、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
3、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4、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f(a—x),则它的图象关于x=a成轴对称。
5、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6、由函数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03-08
数学知识点归纳06-21
数学知识点归纳03-13
数学矩形知识点归纳04-25
高三英语知识点复习归纳03-04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1-26
初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03-16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大全10-13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06-13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