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时间:2022-03-07 16:36:41 数学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1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2吨=20xx千克

  方法分析: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xx千克,即2吨=20xx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平均重3—4吨,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学情与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较大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4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4袋大米(因为4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设计意图: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三第3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xx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千克,8吨=()千克,5000千克=()吨,7000千克=()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千克,()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一只羊重大约45()

  一个苹果重200()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成人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2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3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4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数学测量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图形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5

  四边形知识点:

  【正方形】

  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

  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平行四边形】

  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2

  【梯形】

  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等腰梯形】

  概念: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特点: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两腰等长。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菱形】

  概念: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行是菱形。

  特点:①四条边都相等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③一条对角线分别平分一组对角

  周长:两条不同的边长相加×2

  【每个四边形都有哪些联系】

  1、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2、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正方形还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6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小学数学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小学数学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7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8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①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

  ②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线段2.对应周长3.对应面积。

  三、相关作图

  ①作第四比例项;②作比例中项。

  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

  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

  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

  ⑴

  ⑵

  ⑶

  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五、 应用举例(略)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9

  1、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2、全年天数: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A)年份能被4除尽而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为平年;

  (B)整百整千的年份要能被400除尽才是闰年。

  4、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世纪=100年。

  5、用24时计时法表示:

  (A)上午时间直接读出钟面上时间即可;

  (B)下午的时间在钟面上所指时间的基础上加上12小时。

  6、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1分=60秒,1刻=15分,一昼夜=24小时,1周=7天。

  7、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分为三种情况:

  (A)头尾都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B)头尾都不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C)头尾算其一: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10

  第一章、测量

  考前读一读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第二单元

  一、质量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考前读一读

  ①竖式格式(尺子)②进位1和退位③看准符号

  ④横式得数⑤注意验算,看标什么的一定验算

  ⑥估算时注意十位数要估算到个位、百位数要估算到十位。

  复习内容:

  两位数进位加法、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退位减法、中间含有的零的退位减法、中间和末尾同时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加减法的验算(逆运算法、十叉加乘验算法)、估算

  基础知识过关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3单元 四边形

  考前读一读

  1、应用题中提及到将图形的一周用花边、篱笆、栏杆围的话,那么求花边的长、篱笆的长、栏杆的长等等都是求的图形的周长

  2、如果题目中提及到了图形一面靠墙,问题是篱笆至少要用多少的时候,就要写出两种可能性。其一是图形的长靠墙,那么求的篱笆长就是一个长加上两个宽;其二是图形的宽靠墙,那么求的篱笆长就是一个宽加上两个长。

  3、拼图形问题:上下拼变成一个大正方形、左右拼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基础知识过关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第4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考前读一读

  1、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横式中的余数、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应用题中余数和除数的单位要根据答话而确定。

  4、解决问题至多至少一定要注意

  基础知识过关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商=被除数÷除数-余数

  希望提供的数学三年级上期中考各单元知识点纲要,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数学向量的知识点01-24

中考数学的知识点02-22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01-25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11-22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07-31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07-31

高考数学圆的知识点07-31

高考数学的知识点归纳11-15

数学旋转的知识点提纲08-27

中考数学最热的知识点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