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3-07-21 15:55:43 海洁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1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2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3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一是分类是:正数、负数、0;

  另一种分类是:有理数、无理数

  将两种分类进行组合:负有理数,负无理数,0,正有理数,正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4

  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 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 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即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

  8.分式的乘方: .

  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

  (1)公式: a0=1(a0), a-n= (a

  (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

  (3)公式: , ;

  (4)公式: (-1)-2=1, (-1)-3=-1.

  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

  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

  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0)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

  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

  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

  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

  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

  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5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有公共原点而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知识点与题型总结:

  1、由点找坐标:

  A点的坐标记作A( 2,1 ),规定: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

  2、由坐标找点:例找点B( 3,-2 ) ?

  由坐标找点的方法:先找到表示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点,然后过这两点分别作x轴与y轴的垂线,垂线的交点就是该坐标对应的点。

  各象限点坐标的符号:

  ①若点P(x,y)在第一象限,则x > 0,y > 0 ;

  ②若点P(x,y)在第二象限,则x < 0,y > 0 ;

  ③若点P(x,y)在第三象限,则x < 0,y < 0 ;

  ④若点P(x,y)在第四象限,则x > 0,y < 0 。

  典型例题:

  例1、点P的坐标是(2,-3),则点P在第四象限。

  例2、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y>0,则点P在第一或三象限。

  例3、若点A的坐标为(a^2+1, -2–b^2) ,则点A在第四象限。

  4、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①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

  ②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③原点(0,0)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例4、点P(x,y )满足xy = 0,则点P在x轴上或y轴上。 .

  5、与坐标轴平行的两点连线:

  ①若AB‖ x轴,则A、B的'纵坐标相同;

  ②若AB‖ y轴,则A、B的横坐标相同。

  例5、已知点A(10,5),B(50,5),则直线AB的位置特点是(A )

  A、与x轴平行B、与y轴平行C、与x轴相交,但不垂直D、与y轴相交,但不垂直

  6、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①若点P在第一、三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P( m, m );

  ②若点P在第二、四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P( m, -m )。

  例6、已知点A(2a+1,2+a)在第二象限的平分线上,试求A的坐标。

  解:由条件可知:2a+1 +(2+a)=0,解得a = -1,

  ∴ A(-1,1)。

  例7、已知点M(a+1,3a-5)在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试求M的坐标。

  解:当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时,a+1=3a-5,

  解得:a=3 ∴ M(4,4)

  当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时,a+1+(3a-5 )=0,

  解得:a=1 ∴ M(2,-2)

  ∴M的坐标为(4,4)或(2,-2)

  7、关于坐标轴、原点的对称点:

  ①点(a, b )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 -b );

  ②点(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 -a , b );

  ③点(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a , -b )。

  例8、已知点A(3a-1,1+a)在第一象限的平分线上,试求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解:由条件得:3a-1=1+a解得:a=1,∴ A(2,2),

  ∴ 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2)。

  8、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①点( x, y )到x轴的距离是∣y∣;

  ②点( x, y )到x轴的距离是∣x∣。

  例9、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2,1,则点P的坐标可能为?

  答案:(1,2)、(1,-2)、(-1,2)、(-1,-2) 。

  三、知识拓展与提高:

  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0,1),B(8,5),点P在x轴上,则PA + PB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作点A(0,1)关于x轴的对称点A(0,-1),连接AB与x轴交于点P,

  则AB路径最短,即PA + PB最小。

  根据勾股定理得:AB = √[(1+5)^2 + 8^2] = 10 。

  ∴PA + PB的最小值是10 。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6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通分: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

  (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次幂、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

  (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3、约分: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

  (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约分;

  (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7

  一、变量与函数

  [变量和常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我们称之为变量,而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我们称之为常量。

  [函数]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与 ,并且对于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是自变量, 是 的函数。如果当 时 ,那么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 时的函数值。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

  1、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

  当解析式为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当解析式为分数形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所有实数;当解析式中含有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的所有实数。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函数的图像]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正比例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和(1,k)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kx(k是常数,k≠0)

  (2) 必过点:(0,0)、(1,k)

  (3)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4) 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

  (5) 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

  [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待定系数法

  1. 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y=kx(k≠0)

  2. 把已知条件(一个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k的一元一次方程

  3. 解方程,求出系数k

  4. 将k的值代回解析式

  二、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 0)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1)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 0)

  (2)必过点:(0,b)和(- ,0)

  (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4)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

  (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轴.

  (6)图像的平移: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

  [直线y=k1x+b1与y=k2x+b2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k1=k2且b1 b2

  (2)两直线相交:k1 k2

  (3)两直线重合:k1=k2且b1=b2

  [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

  (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中得出结果.

  [一次函数建模]

  函数建模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解决最佳方案、最佳策略等问题.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再寻求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函数模型,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在赋予实际意义时,其图象大多为线段或射线. 这是因为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即自变量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一般是:(1)从函数图象的形状判定函数的类型;

  (2)从横、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

  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选取其中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再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三、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的图象相同.

  (2)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 和y= 的图象交点.

  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

  2.数形结合的思想。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边,就应该根据题意中的草图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

  3.对应的思想。

  初中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靠自己勤加练习和脚踏实地的去接受数学。

  合数的概念

  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与之相对的是质数,而1既不属于质dao数也不属于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其中,完全数与相亲数是以它为基础的。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8

  1.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2.实数的分类: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零

  3.算术平方根:若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a,则这个正数x为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为0。

  4.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5.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形如(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被开方数必须大于或等于0。

  6.最简二次根式满足:

  ①.分母中不含根号=根号下没有分母=根号下没有分数

  ②.根号下不含可以开得尽方的数

  7.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8.()2=a(a≥0) =a(a≥0)

  ①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0,b≥0)

  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

  ②积的算术平方根的_质:(a≥0,b≥0)

  两个非负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两个因数的算术平方根的乘积.

  ③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a≥0,b>0)

  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把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

  ④商的算术平方根的_质:=(a≥0,b>0)

  数学单项式知识点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12-02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1-16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10-26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01-2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1-3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07-10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3篇11-21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12-03

北师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