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3-07-13 22:40:01 海洁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上学的时候,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1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

  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3.图示法(venn图)﹕为了形象表示集合,我们常常画一条封闭的曲线(或者说圆圈),用它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集合

  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

  (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_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

  (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

  (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

  (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

  (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

  Cu(A∩B)=CuA∪CuBCu(A∪B)=CuA∩CuB集合“容斥原理”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

  集合吸收律A∪(A∩B)=AA∩(A∪B)=A集合求补律A∪CuA=UA∩CuA=Φ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德摩根律A-(BUC)=(A-B)∩(A-C)A-(B∩C)=(A-B)U(A-C)~(BUC)=~B∩~C~(B∩C)=~BU~C~Φ=E~E=Φ特殊集合的表示复数集C实数集R正实数集R+负实数集R-整数集Z正整数集Z+负整数集Z-有理数集Q正有理数集Q+负有理数集Q-不含0的有理数集Q_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2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_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3

  定义域

  (高中函数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属于集合A。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名称定义

  函数中,应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在数学中是函数在定义域中应变量所有值的集合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化归法;(2)图象法(数形结合);(3)函数单调性法;(4)配方法;(5)换元法;(6)反函数法(逆求法);(7)判别式法;(8)复合函数法;(9)三角代换法;(10)基本不等式法等

  关于函数值域误区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是函数构造的三个基本“元件”。平时数学中,实行“定义域优先”的原则,无可置疑。然而事物均具有二重性,在强化定义域问题的同时,往往就削弱或谈化了,对值域问题的探究,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对函数的掌握时好时坏,事实上,定义域与值域二者的位置是相当的,绝不能厚此薄皮,何况它们二者随时处于互相转化之中(典型的例子是互为反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相互转化)。如果函数的值域是无限集的话,那么求函数值域不总是容易的,反靠不等式的'运算性质有时并不能奏效,还必须联系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来考虑函数的取值情况。才能获得正确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求值域的问题有时比求定义域问题难,实践证明,如果加强了对值域求法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对定义域内函的理解,从而深化对函数本质的认识。

  “范围”与“值域”相同吗?

  “范围”与“值域”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许多同学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值域”是所有函数值的集合(即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是这个函数的取值),而“范围”则只是满足某个条件的一些值所在的集合(即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都满足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值域”是一个“范围”,而“范围”却不一定是“值域”。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4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

  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

  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esp.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5

  定义:

  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两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两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两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向上方向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计算它们的交角。直线与某个坐标轴的交点在该坐标轴上的坐标,称为直线在该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个截距完全确定。在空间,两个平面相交时,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联立,作为它们相交所得直线的方程。

  表达式:

  斜截式:y=kx+b

  两点式:y-y1/y1-y2=x-x1/x1-x2

  点斜式:y-y1=kx-x1

  截距式:x/a+y/b=0

  补充一下:最基本的标准方程不要忘了,AX+BY+C=0,

  因为,上面的四种直线方程不包含斜率K不存在的情况,如x=3,这条直线就不能用上面的四种形式表示,解题过程中尤其要注意,K不存在的情况。

  练习题:

  1.已知直线的方程是y+2=-x-1,则

  A.直线经过点2,-1,斜率为-1

  B.直线经过点-2,-1,斜率为1

  C.直线经过点-1,-2,斜率为-1

  D.直线经过点1,-2,斜率为-1

  【解析】选C.因为直线方程y+2=-x-1可化为y--2=-[x--1],所以直线过点-1,-2,斜率为-1.

  2.直线3x+2y+6=0的斜率为k,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有

  A.k=-,b=3B.k=-,b=-2

  C.k=-,b=-3D.k=-,b=-3

  【解析】选C.直线方程3x+2y+6=0化为斜截式得y=-x-3,故k=-,b=-3.

  3.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y+1=2x+,且l的斜率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logab的值为

  A.B.2C.log26D.0

  【解析】选B.由题意得a=2,令x=0,得b=4,所以logab=log24=2.

  4.直线l:y-1=kx+2的倾斜角为135°,则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是

  A.1B.-1C.2D.-2

  【解析】选B.因为倾斜角为135°,所以k=-1,

  所以直线l:y-1=-x+2,

  令x=0得y=-1.

  5.经过点-1,1,斜率是直线y=x-2的斜率的2倍的直线是

  A.x=-1B.y=1

  C.y-1=x+1D.y-1=2x+1

  【解析】选C.由已知得所求直线的斜率k=2×=.

  则所求直线方程为y-1=x+1.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6

  一、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

  两个变量x与y,y随x的改变而改变,那么x是自变量(先变的量),y是因变量(后变的量)。

  二、变量之间的表示方法:

  ①列表法

  ②关系式法:能精确地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数值的对应关系。

  ③图象法: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坚直方向的数轴(纵轴)表示因变量。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①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成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两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这两个图形能完全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线段(两条对称轴),角,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扇形

  二、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 ∠1=∠2 PB⊥OB PA⊥OA

  ∴ PB=PA

  三、线段垂直平分线:

  ①概念:垂直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OA=OB CD⊥AB

  ∴ PA=PB

  四、等腰三角形性质: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一条对称轴)

  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重合; (三线合一)

  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

  五、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①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

  ②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七、轴对称的性质:

  ①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② 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且平分;

  ④对应线段如果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八、镜子改变了什么:

  1、物与像关于镜面成轴对称;(分清左右对称与上下对称)

  2、常见的问题:

  ①物体成像问题;

  ②数字与字母成像问题;

  ③时钟成像问题

  第六章 概 率

  一、概率:反映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 事件P的概率=

  二、事件的分类

  三、游戏是否公平:双方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否相等。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7

  1. 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 (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 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 +a)=f(x-a) 或f(x-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 ,则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N ( a>0,a≠1,N>0 );

  6. 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7. 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8.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6) 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9.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0.依据单调性

  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1.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分离参数法;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练习题:

  1.(-3,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为__________.

  2.点B(-5,-2)到x轴的距离是____,到y轴的距离是____,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

  3.以点(3,0)为圆心,半径为5的圆与x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与y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4.点P(a-3,5-a)在第一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5.小华用500元去购买单价为3元的一种商品,剩余的钱y(元)与购买这种商品的件数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6.函数y=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7.当a=____时,函数y=x 是正比例函数

  8.函数y=-2x+4的图象经过___________象限,它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_________,周长为_______

  9.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5),交y轴于3,则k=____,b=____

  10.若点(m,m+3)在函数y=- x+2的图象上,则m=____

  11.y与3x成正比例,当x=8时,y=-12,则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

  12.函数y=- x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及(2,___ )的直线,这条直线经过第_____象限,当x增大时,y随之________

  13.函数y=2x-4,当x_______,y0,b0,b>0; C、k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9

  一、点、线、面概念与符号

  平面α、β、γ,直线a、b、c,点A、B、C;

  A∈a——点A在直线a上或直线a经过点;

  aα——直线a在平面α内;

  α∩β= a——平面α、β的交线是a;

  α∥β——平面α、β平行;

  β⊥γ——平面β与平面γ垂直.

  二、点、线、面常用定理

  1.异面直线判断定理

  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2.线与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5)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两个平面的交线.

  3.线与线垂直的判定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4.线与面平行的判定

  (1)平面外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在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 10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有如下关系:

  =x+b

  则此时称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x(为常数,≠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即:=x+b(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轴的交点)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都满足等式:=x+b.

  (2)一次函数与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1);B(x2,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都满足等式=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1=x1+b……①和2=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希望有人补充)

  1.求函数图像的值:(1-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轴平行线段的中点:|1-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1-2)^2(注:根号下(x1-x2)与(1-2)的平方和)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02-18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02-16

高一数学公式知识点归纳12-07

高一数学知识点最新归纳03-03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0-08

高一数学知识点最新归纳01-09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08-05

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08-13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