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时间:2023-07-17 22:25:10 美云 数学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

  一、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数格法;

  2、重叠法;

  3、分割平移法;

  4、公式计算面积法;

  5、借助参照物比较法。

  二、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1、数格法;

  2、分割法;

  3、大面积减小面积法;

  4、综合计算法

  注:数格子时,先数完整的格子,再数能拼接的`格子,如果几个格子可以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格子,就可以算作一个整格;不能拼接的格子,如果接近半格,按半格算;如果只多一点点的,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超过半格,接近一格的,按一格计算。

  三、底和高

  1、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画高时,用虚线画高)

  2、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四、面积公式

  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平=ah)

  底=平行四边形面积÷高(a=s平÷h)

  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h=s平÷a)

  2、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底=三角形面积×2÷高(a=s三×2÷h)

  高=三角形面积×2÷底(h=s三×2÷a)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a+b)h÷2)

  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a=s梯×2÷h-b)

  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b=s梯×2÷h-a)

  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h=s梯×2÷(a+b))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2

  1.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习难点:

  6.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7.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9.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10.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11.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3

  一、小数乘整数

  (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点一:

  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数学数字0的基本概念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一个数,且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当某个数X大于0(即X>0)时,称为正数;反之,当X小于0(即X<0)时,称为负数;而这个数X等于0时,这个数就是0。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4

  一、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二、点小数点的方法: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点位数不够,就要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数比原来的数小。

  三、积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四舍五入法: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大于5,向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由于小数的末尾去掉0和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取小数的近似数时不用把数改写成0,直接去掉。

  2.205≈2 (保留整数)

  2.205≈2.2 (保留一位小数)

  2.205≈2.21 (保留两位小数)

  四、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从左往右算

  2)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

  4)不用算的先抄下来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c+b×c

  扩展:

  (a+b+c)×d=a×d+b×d+c×d

  数学怎么比较分数大小?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子比较大。

  (3)什么是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4)什么是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5)什么是带分数?

  由整分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

  (6)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7)什么是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数叫做约分。

  (8)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小学数学乘法法则

  1.一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一位数乘法一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乘法口诀是根据。

  2.两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两位数乘法两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两次乘积加一起。

  3.多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几位数乘法几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百位数乘得若干百,积的末位对百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几次乘积加一起。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法则

  因数末尾若有0,写在后面先不乘,

  乘完积补上0,有几个0写几个0。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5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求商的近似数时,近似数的末尾的0不能去掉。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1)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3)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7、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定义知识点

  (1)什么是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2)什么是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4)什么是正方体(立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或立方体)。

  (5)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6)什么是物体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6

  植树问题专题课程类型一概念梳理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或植树要求的不同,求解路线的总长度与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

  基本关系:路长=株距×段数株距=路长÷段数段数=路长÷株距

  植树问题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植物路线是不封闭的;另一种是植树路线是封闭的。

  1)对于一条不封闭的路线,分两种情况:

  A、两端都栽:段数=棵数—1路长=株距×(棵数-1)

  株距=路长÷(棵数—1)棵数=路长÷株距+1

  B、两端都不栽:段数=棵数+1路长=株距×(棵数+1)

  株距=路长÷(棵数+1)棵数=路长÷株距—1

  2)对于一条封闭的路线:段数=棵数路长=株距×棵数

  知识点三:植树问题的衍生问题

  1马路问题2钟点问题3队列问题4楼梯问题5公交车站点问题6锯木头问题经典例题不封闭图形:

  求棵数:

  例1、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多少根?

  求间距:

  例2、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坚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1700米。每两根电线杆相隔多少米?

  求全长:

  例3、有320盆菊花,排成8行,每行中相邻两盆菊花之间相距1米,每行菊花长多少米?

  例4、学校图书馆前摆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摆放12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这个花坛一共要多少盆花?

  例4、有一根木料,打算把每根锯成9段,每锯开一处,需要5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爬楼梯问题:

  例5、从1楼走到4楼共要走48级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的台阶数都相同,那么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钟表问题:

  例6、时钟4点钟敲4下,用12秒敲完。那么6点钟敲6下,秒敲完

  小学数学加法心算技巧

  1、分裂再凑整数加法;

  比如;8+5=13,先把“5”分裂成“2”和“3”;那么就是8+2+3=10;

  2、比如;77+8=85,先把“8”分裂成“3”和“5”;那么就是77+3+5=85;

  3、变整数再减去

  比如,26+18=44,把“18”变成“20-2”,那么就是26+20-2=44;

  4、比如;387+983=1370,把“983”变成“1000-17”,那么就是387+1000-17=1370;

  5、错位数相加

  比如,个位加十位得数是个位的;

  51+15=66;这样算:5+1得6;1+5得6;两6合拼

  72+27=99;这样算:7+2得9;2+7得9;两9合拼

  63+36=99;这样算:6+3得9;3+6得9;两9合拼

  52+25=77;这样算:5+2得7;2+5得7;两7合拼

  6、比如,个位加十位得数是十位的';

  78+87=165;这样算:7+8=15,再把“15”两个数字“1”和“5”相加得6,把这个“6”放在“15”的中间,得出“165”;

  67+76=143,这样算:6+7=13,再把“13”两个数字“1”和“3”相加得4,把这个“4”放在“13”的中间,得出“143”;

  小学数学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

  =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

  =(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

  =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

  =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

  =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

  =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10、正方体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7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4.6767…的循环节是67,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5.3;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

  4轴对称图形的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平移: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基本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平移图形的画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2)将关键点按所需方向平移所需距离。

  (3)按原来图形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

  4、平移几格并不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的新图形之间的空格数,而是指原图形的关键点平移的格数。

  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平移、对称

  1.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方法:

  (1)选好基本图案;

  (2)根据所选的基本图案确定平移的格数和方向;

  (3)平移,描出对应点;

  (4)按顺序连接对应点

  2.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

  (1)先选好基本图案;

  (2)依据基本图案的特点定好对称轴;

  (3)选好关键点,并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4)按顺序连接对应点,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倍数和因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偶数和奇数的定义: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补充知识点: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都是整十数,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二)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同时是2和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最小的是6。)

  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一定是15的倍数,最小的是15。)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一定是30的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9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它也一定是3的倍数。

  (三)找因数

  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

  1、运用乘法算式,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那么这两个乘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2、运用除法算式,思考这个数除以几能整除,那么除数和商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找一个数的因数,通常用列举的方法,可一对一对的写出来,也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写。

  (四)找质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五)数的奇偶性

  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

  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通过“列表”“画示意图”的方法会发现“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

  通过计算发现奇数、偶数相加奇偶性变化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第四单元多边形面积

  ㈠比较图形的面积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

  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的方法进行比较;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

  图形面积相同,其形状可以是不同的。

  补充知识点:

  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是根据图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根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

  ㈡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知识点:

  根据地毯上所给图案探求不规则图案面积的计算方法。

  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答案的面积。

  将图案进行“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案的特点,将整体的图案分割为若干个相同面积的小图案,通过求小图案的面积,得出整个图案的面积。

  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的面积。

  补充知识点:

  在解决问题时,策略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㈢动手做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

  高和底的关系是对应的。

  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从这一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

  注意: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

  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形一条边上的高。

  用三角板画梯形的高的方法: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梯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 h

  补充知识点:

  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同时,其面积也是相同的。

  (二)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因此: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 h÷2

  补充知识点:

  决定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三角形的底与高的长度,只要底和高相同,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

  (三)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两个相同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此: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 (a+b)h÷2

  补充知识点:

  决定梯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与高的长度,只要上下底的和与高相同,不同形状的梯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㈠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1”的含义: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整体“1”。

  分数的`意义: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几,整体就被分成了几份,分子是几,就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即分数具有相对性。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大,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对应的整体小,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大,对应的整体就大;表示的具体数量小,对应的整体就小。

  ㈡(真分数与假分数)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真分数特点:分子都比分母小;分数值小于1。

  假分数特点: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与分母相等;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特点:由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的;分数值大于1。

  带分数的读法: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补充知识点:

  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㈢分数与除法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

  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的值相当于商。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把所得的商写在带分数的整数位置上,余数写在分数部分的分子上,仍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将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㈣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也是不变的。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即比较量÷标准量=,得到的商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㈤找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列举法:运用找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到两个数各自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因数中相同的因数,这些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再看看公因数中最大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因数,再看看这些因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大的数的因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找15和5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可以先找出15的因数:1,3,5,15。再判断4个数中,哪几个也是50的因数,只有1和5,1和5就是15和50的公因数。5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㈥约分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像这样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不能再约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两个不同质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分子是“1”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掌握约分的方法:

  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补充知识点:

  比较分数大小时,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比较,有些时候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可以采用约分后进行比较的方法。例如:○

  ㈦找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找出公有的倍数,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看看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大的数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看看这些倍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50以内)可以先找出9的倍数(50以内)有:9,18,27,36,45,再从这些数中找出6的倍数18,36,18和36就是6和9的公倍数,18是最小公倍数。

  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㈧分数的大小

  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通分的两个要点:和原来分数相等;分母相同。

  ■分数大小比较: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用通分的方法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

  知识点:了解组合图形:有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运用的方法是“分割法”和“添补法”。

  分割法,即将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的图形。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

  添补法,即通过补上一个简单的图形,使整个图形变成一个大的规则图形。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知识点: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内容主要是以方格图作为背景进行估计与计算的,所以借助方格图能帮助建立估计与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数方格的方法:满格记为1,少于半格记为0,大于半格记为1。

  尝试与猜测

  鸡兔同笼知识点:运用列表的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折中列表法)解决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也可用“方程”来解决。

  点阵中的规律知识点: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在“点阵中的规律”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

  第七单元可能性

  1、判断游戏是否公平,要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2、摸球游戏(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通过游戏所列的条件,推测某种情况出现的概率;

  (2)能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写出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推测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识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客观事件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0”,客观事件中,“一定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1”,当可能性是相等的时候,用数据表述是“ ”。

  逐步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8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3、读作:x的平方,表示:两个x相乘。

  2x表示: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小学数学四边形知识点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小学数学0的含义

  1、没有任何东西

  2、数轴的前点(原点)

  3、可以表示分界

  4、可以表示起点

  5、可以起到占位作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9

  1、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或者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或者c= a×4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7、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怎么样才能打好小学数学基础

  第一,重视小学数学公式。有很多同学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具体的表现为对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挖掘引申的含义,对数学概念的特殊情况不明白。还有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小学学生缺乏对概念的理解。

  还有一部分小学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其实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我们设想如果你不能将数学公式烂熟于心,那么又怎么能够在数学题目中熟练的应用呢?

  第二,就是总结那些相似的数学题目。当我们养成了总结归纳的习惯,那么小学的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哪些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是自己还不足的。

  同时善于总结也会明白自己掌握哪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掌握了小学数学的'解题技巧。其实,做到总结和归纳是学会数学的关键,如果小学学生不会做到这一点那么久而久之,不会的数学题目还是不会。

  小学分数数学知识点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0

  1、公式:

  (1)长方形:

  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长=周长÷2—宽字母公式:a=C÷2—b

  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b=C÷2—a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2)正方形:

  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2

  (3)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底=面积÷高字母公式:a=S÷h

  高=面积÷底字母公式:h=S÷a

  (4)三角形:

  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底=面积×2÷高字母公式:a=S×2÷h

  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h=S×2÷a

  (5)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高=面积×2÷(上底+下底)字母公式:h=2S÷(a+b)

  上底+下底=面积×2÷高字母公式:a+b=2S÷h

  上底=面积×2÷高—下底字母公式:a=2S÷h—b

  下底=面积×2÷高—上底字母公式:b=2S÷h—a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5、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6、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和面积变小。

  7、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那么a+c=b+c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那么有a·c=b·c或a÷c=b÷c(c≠0)

  性质3:等式具有传递性。

  若a1=a2,a2=a3,a3=a4那么a1=a2=a3=a4

  小学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

  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公里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

  吨、千克、公斤、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公斤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

  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1世纪=100年1年=12月

  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1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巧记位置】

  表示位置有绝招

  一组数据把它标

  竖线为列横为行

  列先行后不可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

  逗号分隔标明了

  在方格纸上,物体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切记】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

  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汇总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数学比的定义知识点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什么是比的前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什么是比的后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什么是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5)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2

  1、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3

  一、倍数与因数

  1、如果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则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例:3×4=12,3和4都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如果a×a=c(两个a是相同的乘数),则a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例:3×3=9, 3是9的因数,9是3的倍数。

  2、找因数的方法:找因数就是找所有能乘得这个数的乘数,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是这个数,直到两个乘数逐渐接近,没有其它乘数能得到这个积为止。(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所得的积就是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2,3,5的倍数特征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0是最小的偶数,1是最小的奇数)

  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2和5公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是2和5共同的倍数。

  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先满足个位上是0,再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例:690,30,660,780,1110……

  7、性质:一个数的倍数的倍数,依然是这个数的倍数。例如:3和9,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4和8,8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

  三、质数和合数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3个因数)

  四、100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奇数: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1,93,95,97,99共50个奇数。

  2、偶数: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72,74,76,78,80,82,86,84,88,90,92,94,96,98,100共51个偶数。

  3、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合数:4,6,8,9,10,12,14,15,16,18,20,21,22,24,25,26,27, 28,30,32,33,34,35,36,38,39,40,42,44,45,46,48,49,50,51,52,54,55,56,57,58,60,62,63,64,65,66,68,69,70,72,74,75,76,77,78,80,81,82,84,85,86,87,88,90,91,92,93,94,95,96,98,99,100

  五、数的奇偶性

  1、加减法中:同为偶,异为奇。

  2、其他运算:自己举例验证。

  3、若干个奇数相加,如果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则结果为偶数;如果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则结果为奇数。

  4、运动过程中的奇偶性:物体在两点之间运动,奇数次后,与开始状态相反,偶数次后,与开始状态相同。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4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南(+)、北(—);上升(+)、下降(—)……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 ℃高12℃。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

  △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的一半;

  △AOD与△BOE的面积相等。想想为什么?

  4.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6.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8.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9.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0. 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

  11.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2.农村地区常使用“亩”和“分”作土地面积单位,1亩=10分≈667平方米,1公顷=15亩。

  13.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14.面积计算公式:

  图形名称

  面积公式

  字母公式

  变形公式

  平行四边形

  底×高

  S=ah

  a=S÷h

  h=S÷a

  三角形

  底×高÷2

  S=ah÷2

  a=2S÷h

  h=2S÷a

  梯形

  (上底+下底)×高÷2

  S=(a+b)h÷2

  h=2S÷(a+b)

  a=2S÷h-b

  b=2S÷h-a

  长方形

  长×宽

  S=ab

  a=S÷b

  b=S÷a

  正方形

  边长×边长

  S =a×a=a2

  组合图形

  方法:先用分割、拼补的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分别算出面积;再通过加、减求得。

  估算不规则图形

  先数整格的,再数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除以2折算成整格,最后相加;若不规则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可先算出一半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

  注意:计算前要统一单位,找准对应的底和高,然后代入公式,计算要细心。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比较大小时,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4.判断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就是观察小数点后面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就是几位小数。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可对小数进行化简或按要求改写小数。

  6.小数的改写:

  (1)用“万”作单位:a、从个位起,往左数四位,画“┆”,在“┆”下方点小数点;b、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万”字;c、用“=”连接。

  (2)用“亿”作单位:a、从个位起,往左数八位,画“┆”,在“┆”下方点小数点;b、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亿”字;c、用“=”连接。

  7.求整数的近似数: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添上“万”字,用“≈”连接。

  (2)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添上“亿”字,用“≈”连接。

  8.求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要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2)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要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5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一、判断物体方向口诀:

  1、找准观测点。例子:A在B是什么方向,以B为观测点。

  2、判断方向,一般从南或北说起。

  3、找角度,角的一条边在南或北。

  二、描述路线要注意: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小数乘法(本学期重点)

  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1/1000。小数点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本学期重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求商的近似值:

  ①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除到第一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除到第二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除到第三位小数……

  ②根据具体情况用去尾法或进一法取近似值。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例4.3232……或4.32

  5、商的变化规律:(十分重要)

  如果除数是小于1的小数,那么商大于被除数;

  如果除数是大于1的小数,那么商小于被除数。

  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商就小于1。

  四、解决问题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重要)

  2、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3、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

  第四单元可能性

  判断事情发生的三种情况:可能、一定、不可能。

  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并不代表该事件一定发生。

  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二)(本学期重点)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会将3-4个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从后往前)

  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本学期重点)

  平行四边形: S=ah a=S÷h h= S÷a

  三角形: S=ah÷2 a=2S÷h h= 2S÷a

  梯形: S=(a+b)h÷2 a+b=2S÷h h= 2S÷(a+b)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用四根木条订成一个长方形,拉伸变成平行四边,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变小。

  第七单元土地面积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

  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重点)

  2、种植问题。一棵果树的占地面积=株距×行距

  种植棵数=种植面积÷每棵树的占地面积

  种植面积=种植棵数×每棵树的占地面积

  3、常见填空题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一间教室的面积大概是50平方米。一个足球场(操场)面积大约是1公顷。一个村庄的面积大概是100公顷。一个县城的面积大概是100平方千米。

  第八单元方程(本学期重点)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3、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4、解方x程要写解字,会检验过程。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注意写解设。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6

  简易方程

  1、(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6、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7、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8、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7

  统计与可能性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数学广角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54001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身份证码:18位

  130521197803010019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出生日期顺序码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8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1)综合法

  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2)分析法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1)一般应用题;

  (2)和倍、差倍问题;

  (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5)比和比例应用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底×高(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

  三角形面积公式:

  S△=1/2x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梯形面积公式: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

  (2)另一计算公式:中位线×高

  用字母表示:l·h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9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小数乘整数

  1.意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例如。2.3×7。表示求7个2.3的和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原来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点几位小数)

  3.积中小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二、小数乘小数

  1.意义:1.2×3.6表示1.2的3.6倍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积中所有因数小数位数相加后点上小数点。

  三、积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例如:0.26×0.38(保留一位小数)

  四、简便运算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这里同样适用。

  例如:12×0.7=0.7×12(乘法交换律)

  (1.7×0.8)×0.125=1.7×(0.8×0.125)(乘法结合律)

  (2.4+3.6)×5=2.4×5+3.6×5(乘法分配律)

  五、小数乘法的应用和整数应用题做法相同,只是题中把整数换作小数但做法不变。

  例如:一斤苹果3.8元。买0.8斤苹果,需多少元?

  3.8×0.8=3.04(元)

  第二单元:位置

  位置表示方法:数对竖为列横为行。先写列,再写行。两边括号来站岗,中间逗号不能忘。

  苹果(2,3)梨(4,4)西瓜(5,1)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一、小数除以整数1.意义:16.2÷5表示把6.2平均分成五份,每份是多少?

  2.计算方法。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如

  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意义17.6÷0.85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7.6与其中一个因数是0.85,求另一个因数。三、计算方法先把除数扩大为整数再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

  例如

  三、商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商保留几位小数,要除到后一位。例如商保留一位小数那么要出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5.3333......。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5.3.....的循环节是3

  第四单元:可能性

  谁占的多,谁的可能性就大例如:有五张卡片分别有两张红色?一张黄色,一张蓝色,抽到红色的可能性最大。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例如小明有a元。小强是他钱数的2倍,小强就有2a元。

  二、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例如2x=6 、3+x=11

  注意:一定要含有未知数,且含有等号。

  三、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加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等号两边同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如

  例如。

  例如: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和是97,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分析:未知的量是这两个数,设较小的数为X另一个数就是X+1;等量关系是相加为97;列出方程x+x+1=97;最后解方程

  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植树问题

  两边都栽:树的棵数=间隔数+1

  两边都不栽:树的棵数=间隔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树的棵数=间隔数

  例如。一条走廊长32米每隔4米摆放一捧绿植(两端不放),一共要放几盆绿植?

  32÷4-1=7(盆)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20

  1、 长方形周长=(长+宽)×2 C = 2 ( a + b )

  2、 长方形面积=长×宽 S = a b

  3、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 a

  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 2

  5、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 = a h

  6、 平行四边形底=面积÷高 a = S ÷ h

  7、 平行四边形高=面积÷底 h = S ÷ a

  8、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 = a h ÷ 2

  9、 三角形底=面积×2÷高 a = 2 S ÷ h

  10、三角形高=面积×2÷底 h = 2 S ÷ a

  11、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 ( a + b ) h ÷ 2

  12、梯形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 h = 2 S ÷( a + b )

  13、梯形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 a = 2 S ÷ h - b

  14、梯形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 b = 2 S ÷ h - a

  15、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6、1公顷=10000平方米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21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剪拼、平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数学0是奇数还是偶数

  0是一个特殊的偶数(2002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04年也规偶数定零为偶数)。它既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

  小学规定0为最小的偶数,但是在初中学习了负数,出现了负偶数时,0就不是最小的偶数了。

  哥德巴赫猜想说明任何大于二的偶数都可以写为两个质数之和,但尚未有人能证明这个猜想。

  小学数学必背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22

  一、小数的乘除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要把除数是小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4)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也同样适用。

  二、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下面的公式?

  ①加法的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③乘法交换律④乘法分配律

  ⑤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⑧三角形的面积⑨梯形的`面积

  (2)方程的基本性质:

  ①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②方程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③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多边形的面积

  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②三角形的面积

  ③梯形的面积

  ④组合图形的面积

  四、统计与可能性

  想一想:中位数的求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知识点08-02

五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07-28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01-26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10-26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0-29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数学广角01-20

五年级数学上册角知识点02-22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点06-26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0-2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