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
上学的时候,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1
一、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a)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项式次数为0)
a)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b)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的那一项次数.
a)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b)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d)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其中m、n、p均为整数);
e)公式还可以逆用:(m、n均为整数)
a)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整数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b) (m,n都为整数)。
c)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
d)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e)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f)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n为正整数)。
g)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三、同底数幂的除法
a)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
b)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2)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a0=1(a≠0),如100=1,(-2.50=1),则00无意义。
c)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d)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四、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b)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c)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d)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e)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b)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c)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b)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c)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x+a)(x+b)=x2+(a+b)x+ab,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五、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
其结构特征是:
a)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b)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六、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口诀: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a)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b)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c)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
七、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七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方法
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技巧。也许这个方法对别人来说不是很熟悉,你知道。那么你需要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你才能掌握更多的技能。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班是满的。是老师在说话,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低。
七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技巧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要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2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注意:二元一次方程组不一定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方程可以超过两个,有的方程可以只有一元(一元方程在这里也可看作另一未知数系数为0的二元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同时它也必须是一个数对,而不能是一个数。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a.代入消元法
代入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等量代换,消去方程组中的一个未知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然后再求出被消去未知数的值,从而确定原方程组的解的方法。
步骤:
①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例如y,用另一个未知数如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即写成y = ax + b的形式;
② y = ax + b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y,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的值;
④回代求解:把求得的x的值代入y = ax + b中求出y的值,从而得出方程组的解。
b.加减消元法
加减法是消元法的一种,也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加减法不仅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适用,也是今后解其他方程(组)经常用到的方法。
步骤:
①变换系数:把一个方程或者两个方程的两边都乘以适当的数,使两个方程里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相等;
②加减消元: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回代: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加减消元方法的选择:
1、一般选择系数绝对值最小的未知数消元;
2、当某一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消元;当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时,用减法消元;
3、某一未知数系数成倍数关系时,直接对一个方程变形,使其系数互为相反数或相等,再用加减消元求解;
4、当相同的未知数的系数都不相同时,找出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对两个方程进行变形,转化为系数的绝对值相同,再用加减消元求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用设未知数的方法用二元一次方程来刻画,就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这种解题就是数学中的建模思想,它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也是我们学习方程的重点。
列方程组与列一元一次方程基本类似,只不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时,应从题目中找出两个独立的相等关系,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方程组求解。尤其是在七年级没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同学,需要及时有效的.补缺。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所列方程必须满足:
(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类量;
(2)同类量的单位要统一;
(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等。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设未知数:可直接设元,也可间接设元
(3)找等量关系:根据相关公式变量等,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4)列方程组:根据题目中能表示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5)解方程组:利用消元法等方法解所列的方程组
(6)检验:检验解的正确性,是否满足实际问题
(7)答话:回答题目问题
3、常用的基本等量关系
1、行程问题:
(1)追击问题:追击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同向而行。这类问题比较直观,画线段,用图便于理解与分析。
其等量关系式是:两者的行程差=开始时两者相距的路程。
(2)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相向而行。这类问题也比较直观,因而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与分析。
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双方所走的路程之和=总路程。
(3)航行问题:
①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的顺水速度;
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的逆水速度;
③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注意:飞机航行问题同样会出现顺风航行和逆风航行,解题方法与船顺水航行、逆水航行问题类似。
2、利润问题:
(1)利润=售价-成本(进价);
(2)利润=成本(进价)×利润率;
(3)标价=成本(进价)×(1+利润率);
(4)实际售价=标价×打折率;
注意:“商品利润=售价-成本”中的右边为正时,是盈利;为负时,就是亏损。打几折就是按标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销售。
(例如八折就是按标价的十分之八即五分之四或者百分之八十)
涉及二元一次方程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解实际应用问题必须写“答”,而且在写答案前要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不符合题意的解应该舍去
(2)“设”、“答”两步,都要写清单位名称
(3)一般来说,设几个未知数就应该列出几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①弄清各种题型中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②审题时注意从文字,图表中获得有关信息;
③注意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单位的书写,设未知数和写答案都要带单位,列方程组与解方程组时,不要带单位;
④正确书写速度单位,避免与路程单位混淆;
⑤在寻找等量关系时,应注意挖掘隐含的条件;
⑥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定要注意检验。
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分享
1、数学学习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2、初中学数学指导
1.上课认真听讲是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也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
2.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如假设法,特殊值法,整体法。
3.深刻理解知识点,仔细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解联系实际。
3、怎样学好数学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初中数学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07-27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01-26
七年级数学下册备考知识点06-12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07-20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08-26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知识点02-08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的知识点02-07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02-10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03-16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整理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