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2-08-26 14:20:27 数学 我要投稿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与收藏。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 篇1

  知识要领: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

  二、函数的概念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 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 函数图象的定义:

  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知识点总结: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

  ①在同一平面

  ②两条数轴

  ③互相垂直

  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

  ①结果必须是整式

  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

  ③结果是等式

  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

  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

  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

  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

  ②确定商式

  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 篇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点斜式:y-y1=k(x-x1)(k为直线斜率,(x1,y1)为该直线所过的一个点);

  ②两点式:(y-y1) / (y2-y1)=(x-x1)/(x2-x1)(已知直线上(x1,y1)与(x2,y2)两点),

  ③截距式:x/a+y/b=1 (a、b分别为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

  解析式表达的局限性:

  ①所需条件较多(2个点,因为使用待定系数法需要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③不能表达没有斜率的直线(即垂直于x轴的直线;注意没有斜率的直线平行于y轴表述不准,因为x=0与y轴重合);

  ④不能表达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

  x轴的正半轴逆时针旋转到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称为直线的倾斜角。设一直线的倾斜角为,则该直线的斜率k=tan。倾斜角的范围为(0, )。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 篇3

  一定要做好预习

  初二学生想要学好数学,一定要学会提前预习。将老师要将的内容提前预习一下,对于自己在预习中会出现的不理解的概念或者不懂的知识点,要做好标记和记录,这样初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才会注意力集中,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才能够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自己的思维才能够集中。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这样会将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二新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课下要学会及时复习

  当初二学生在课上认真听讲后,那么对于初二数学的学习课后也是需要及时复习的。当老师讲完初二数学一节课的内容之后,初中生一定要听明白,不要留下任何的疑点,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的问同学或者老师。这样在课后复习的时候才能够自己独立的去完成作业。每一次的初二数学课后,初中生都应该将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初中数学有理数知识点

  (一)定义

  有理数为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的统称,正整数和正分数合称为正有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合称为负有理数。因而有理数集的数可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二)有理数的性质

  (1)顺序性

  (2)封闭性

  (3)稠密性

  (三)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若绝对值相等则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6、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7、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8、几个数相加能得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9、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把有理数的减法利用数的相反数变成加法进行运算。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 篇4

  一般地,形如y=kx+b(k≠0,k,b是常数),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 篇5

  我们称数值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

  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constant)。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y是x的函数(function)。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linearfunction)。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 篇6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x+b (≠b 、b是常数),其中是x自变量,是因变量,读作是x的一次函数,当x取一个值时,有且只有一个值与x对应,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值与x对应,那么这个函数就不是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表达式求解:

  一次函数也叫做线性函数,一般在X,坐标轴中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一次函数的表达方式一般都为=x+b的函数,叫做是X的一次函数,当常数项为零时的一次函数,可表示为=x(≠0),这时的常数也叫比例系数。常用来表示一次函数的方法有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分为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

  解答一次函数的作法最简单的就是列表法,取一个满足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两个点的坐标,来确定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还有一个描点法。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通常情况下=x+b(≠0)的图象过(0,b)和(-b/,0)两点即可画出。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新课程标准把三部分的关系提到了十分明朗化的程度。因此,应该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知识点进行辨析。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数的角度);从图像上来看,就相当于已知直线=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的值(从形的角度)。

  利用函数图像解方程:-2x+2=0,可以转化为求一次函数=-2x+2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而=-2x+2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所以方程-2x+2=0的解为x=1。

  注意:解一元一次方程ax+b=0(a≠0)与求函数=ax+b(a≠0)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是前者从数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后者从形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从数的角度来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是何值;从形的角度来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从而使方程组得出答案。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 篇7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b/k,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1)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0)

  (2)必过点:(0,b)和(—b/k,0)

  (3)走向: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

  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

  k>0,b>0;<=>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K<0,b>0;<=>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K<0,b<0;<=>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4)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

  (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轴。

  (6)图像的平移: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

  直线y=k1x+b1与y=k2x+b2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k1=k2且b1≠b2

  (2)两直线相交:k1≠k2

  (3)两直线重合:k1=k2且b1=b2

  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

  (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中得出结果。

  函数建模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解决最佳方案、最佳策略等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再寻求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函数模型,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在赋予实际意义时,其图象大多为线段或射线。这是因为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即自变量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一般是:

  (1)从函数图象的形状判定函数的类型;

  (2)从横、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选取其中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再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a/b)x++c/b的图象相同。

  (2)二元一次方程组

  a1x+b1y=c1,a2x+b2y=c2;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a1/b1)x+c1/b1和y=—(a2/b2)x+c2/b2的图像交点。

【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整理01-20

高一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整理01-19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题型归纳整理)02-29

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02-24

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09-22

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2-27

数学函数的运算知识点整理02-24

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01-26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