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4-04-23 23:05:23 炜亮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整理

  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整理 1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1700+50x=1800,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

  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

  三、移项法则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把方程化成ax=b(a≠0)形式)

  5.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

  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七、有关常用应用类型题及各量之间的.关系

  1、和、差、倍、分问题: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2、等积变形问题:\"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

  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3、劳力调配问题: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0≤b≤9,0≤c≤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5、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6、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

  ②追及问题;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

  7、商品销售问题

  有关关系式: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标价×折扣率-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

  8、储蓄问题

  ⑴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⑵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20%)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整理 2

  第一、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即“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即“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即所有一元一次方程经整理都能得到的形式)是ax+b=0(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求根公式:x=-b/a。

  第二、一元一次方程特点。

  (1)该方程为整式方程。

  (2)该方程有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该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满足以上三点的方程,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一元一次方程判断方法。

  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b=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一次方程。里面要有等号,且分母里不含未知数。

  变形公式

  ax=b(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

  第四、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种类。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依据:等式的性质2

  (2)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可根据乘法分配律(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或除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依据:乘法分配律

  (3)移项: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一般是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右边)

  依据:等式的性质1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依据:乘法分配律(逆用乘法分配律)

  (5)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整理 3

  概念、定义: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2、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7、应用:行程问题:s=v×t

  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盈亏问题:

  利润=售价-成本

  利率=利润÷成本×100%

  售价=标价×折扣数×10%

  储蓄利润问题: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7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11-22

七年级上册地理众多的人口知识点整理10-26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07-27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07-27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大全12-14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10-27

高考数学易错知识点整理10-14

江苏高考数学知识点整理06-09

关于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整理07-13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