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做到直观教学

时间:2023-12-06 12:30:51 赛赛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课如何做到直观教学

  教师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堂好课,除了教师应把握教材,明确目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外,教师还要考虑怎样使用教具,帮助学生化解难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课如何做到直观教学,欢迎阅读。

数学课如何做到直观教学

  数学课如何做到直观教学

  数学课堂直观教学

  巧用空间直观,激发学习兴趣

  空间直观,就是运用一些空间中物体的属性,包括实物、模型、挂图等的数量、形状、距离、重量等特性触动学生的大脑细胞,先对这类物体本身产生兴趣,进而对与这些物体相关的事例、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并能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主动去参与数学活动。 数学教师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用到空间直观,学习一些学生耳熟能详、很容易就掌握的数学知识时,就不需要用到空间直观。课堂气氛已经调动起来,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较高时,也应考虑尽量不用空间直观,而要尽量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当学生确实很难理解某一部分数学知识,确实需要用到该种空间材料时,才要恰如其分地进行运用,辅助学生去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

  在直观教学中,运用空间事物来开展教学活动时,最常见的就是运用实物展开教学,通过该类物体的展示,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来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从量变到质变,引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育,推动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动态直观,促进思维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里所说的操作,其实就是所谓的"动态直观"。 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为了能更深刻地、更形象地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原理,有时需要在一些直观教具、学具的辅助下,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动手操作,或者教师自己进行直观性的操作,这种操作活动,由于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所以将之称为"动态直观"。与"空间直观"相区别,"动态直观"虽然还是需要一些直观教具、学具相辅助,但它更注重操作性,并且期望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尤其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动态直观更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它可以促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并能在操作中真正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在运用动态直观的教学手段时,可以进行动态操作,也可以进行动态演示。这两者的区别是,动态操作由教师要求学生所进行的,重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动态演示则是教师根据某教学环节的需求,自己操作的,学生重在观察与思考。通过动态操作、演示、实验等活动,使学生由实物及相关动作迁移到知识本身的学习,促进思维细胞的生长发育,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数学课堂直观教学

  首先,多媒体投影仍然是直观教学最主要、最便捷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教具从模型发展到电教设备、多媒体投影等电子技术。关于直观教学,许多教师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用投影投出课件和一些动画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这些思路在直观教学的设计中是正确的,也是最常用的,但远远不是直观教学的全部。直观教学在于首先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经验,因此除了电教设备的投影之外,还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将某些数学模型带入课堂辅助教学、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等。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周围的事物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在教授“直线、射线、线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将南宁市笔直的民族大道向两端无限延伸、手电筒的光和笔,获得直线、射线、线段的直观感受,从本质上理解这三个概念的区别,这比直接画这三种图形让学生去认识来得更为直观,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并且能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再次,运用简单的物品,特别是学生手头可以立即使用的物品,帮助学生制作教具。例如,在教授“蚂蚁怎么走最近”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糊一个正方体与长方体,然后根据题意展开,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每一个图形都有三种展开方式,而正方体的三种展开是一样的,但长方体的三种展开就存在差异。这种通过动手操作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给抽象能力强的学生带来的好处并不明显,但对抽象能力与想象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确实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它比教师直接投影展示来得可信且印象深刻。

  直观教学活跃于数学课堂

  运用直观,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

  在每次的练习中,老师们通过分析试卷经常会得出一些数据,反映出学生在概念部分掌握不牢固。 的确,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非常难理解,特别是诸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等知识,学过后容易遗忘。 因此,概念的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操作,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

  如《克、千克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介绍购买水果的过程,从而体会质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国际上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左手掂一掂一个1分硬币,右手掂一掂1千克的盐(塑料袋里装了2袋500克装的盐),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等活动,了解1千克和1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1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起来,从而初步建立并形成1千克、1克的表象。 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十分适合学生学习和思维特点的。

  运用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说教给学生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学生依靠课堂学习获取的新知识总是有限的,小学数学的概念部分重在叙述,低年级可以边读边看,教师讲一部分就指导学生看一部分。 指导学生看书时不能忽视课本中的彩色插图。 教学中教师更应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彩色插图,加强直观性,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学生观察图示,需要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生从整体角度看图,有序地看图,认真地理解每一幅图的意义,使学生逐步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图画,从而获得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

  如:在教学“认识大括号、问号”(即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时,我自己利用两幅图画进行教学,在学生观察时,问题一个个提出来。 “图中画的什么事情?”“左边有几只小猫?”“这时,右边又跑出几只?”出示大括号,“这是大括号”,表示把左右两边合起来。 出示问号,“这是问号”,“表示求什么”,“这幅图求什么呢?”学生答:“求左右两边合在一起。 ”“谁能列式?”“4 + 3 = 7”。 学生在第一幅图的基础上已初步认识了大括号、问号,并且理解表示什么,能看懂图的意思。 接着出示猴子图,让学生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幅图。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为了让学生很快地掌握新知识,就应该有序地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含义,以便尽快地接受新知。

  数学课教学技巧

  1、教学挂图

  教学挂图是教师将所有的知识图片呈现给学生,它是教师导入新课的重要工具,同时还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知识的生成提供了有效的铺垫,给学生知识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不同的几何图像挂图放置黑板上,学生对各种几个图形的比较一目了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实物教具

  实物教具是指运用具体的实物代替抽象的名词,以方便学生形成事物的具体形象。教师对实物教具的运用使得学生对抽象事物更能够准确的把握,避免了难以理解和把握的抽象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时,就可以运用实物教具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进而学习解答有关问题。

  3、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将所讲内容整合成一个多媒体课件,然后向学生呈现各种抽象事物,它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幻灯片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数学问题,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把握。

  4、学生学具

  学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是学生解决各类难题的有利手段。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运用,可以使原本复杂化的数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答。小学数学教学中,乘法口诀的教学就可以采用实际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得出乘法口诀的一般性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技巧

  将生活带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

  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带入到生活中去,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以后,我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学校长方体沙坑中沙的体积。学习比例尺后,我让学生分组测量操场、教室的有关数据,自己确定比例尺,设计和绘制校园平面图,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出色图纸的评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更使他们了解了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相遇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很快列出了相对、相向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然后自己去探究解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拓宽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学好数学的目的。

  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

  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而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时,我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数学课如何做到直观教学】相关文章:

如何做到有质量沟通07-18

如何做到绿色生活作文11-01

如何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12-30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05-17

小学语文如何做到创新教学08-01

如何把数学课上得简单些?12-30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06-12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课堂小结01-18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作文04-16

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