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如何采取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一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所以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多给予机会让学生敢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加减法估算,书中例题呈现的是学生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我把情境换成了我去商场购物的情境,电饭煲192元;落地扇219元,我提出“老师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带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好吗?”当时大部分学生不是喜欢第一种方法就是喜欢第二种方法。这时,平时回答问题比较个性的学生突然举手说:“老师,前面两种方案估算结果一个是400元,一个是410元,而买这两样东西准确的价钱是411元。
老师,如果照这两个估算的结果带钱去购物是买不齐的。我去买过一些东西,如果买的东西是4元6角钱,妈妈就会让我带上5元钱,带的钱总是比买东西的钱多一些才好。我想老师除了买这两样东西外,坐车也要花钱,因此钱只能多带不能少带。所以,估算时就要把它们看成大一些的几百几十的数,就是把192元看成200元,219元看成220元,200+220=420元,老师你带420元才合理。”从这一个这么有道理的发言,我由衷地说:“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他不仅会估算,还会结合生活情况考虑数学问题,得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结果。”当时,我及时鼓励这位同学发言,从这发言中,说明了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够不拘泥于他人的意见,结合实际,想出一种新的方法,做到既会思考又善于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二
一、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教学者则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把握,只有把握好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才能有效地开展生活情境教学,从而抓住学生对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学者有目的地根据学生的情况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然后将其带入已经提前创设好的生活情境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与生活情境结合的教学工作中来。
二、要善于对学生的生活进行了解和熟悉
在进行生活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所创设的生活是与大部分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真实关联性,要求数学教师要提前对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一个较为广泛的了解和知悉,然后综合学生的生活内容来创造能够吸引学生并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内容与数学抽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
数学的学习是需要老师通过循序渐进地进行各种抽象概念的具象化来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建立和发展的初期,对任何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此教学者可以利用这点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例子来分层式地提出疑问,然后通过这个疑问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和深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把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现实生活之间进行联系,从而实现数学的生活情境法教学,并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课堂教学三
1、问题讨论法
以疑激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在的思维。在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并采取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营造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交流中争辩,在争辩中明理。
如,在学习乘除混合应用题时,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到商店购买玩具小汽车,应该怎样付钱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独立解答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列出了一个乘法算式或一个除法算式,这时,我立即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通过交流、合作,学生理解了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同时列出乘、除两个算式。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合作讨论确实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情境,不同异质的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大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也可以适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对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控。
2、减少“形式化”,提高“价值性”
现在的数学课似乎都很注重课堂气氛,因此都很热闹,很花哨,但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
好像数学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老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装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采取有效教学】相关文章:
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总结11-20
学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总结02-18
《学奕》课堂教学实录03-08
关于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反思总结11-16
导学教学模式课堂实验总结范文06-29
考研英语阅读中如何筛选有效信息10-19
如何有效利用网页设计中的留白09-23
在统计学中如何理解CPI10-31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12-11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总结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