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做到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一
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还原于生成它的生活状态去
课本上的知识,对于老师的授课只是提供一个依据,而千万不能像过去老师那样抱着课本,照葫芦画瓢,例一例二的讲下去,一遍一遍的练习,记住了吗?学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吧,实在是枯燥,不学吧,老师和家长不高兴。所以当老师的首先得改变观念。课本给我们只是提供一个依据,所有的教学知识都是来源生活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跟知识一样活起来,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
例如,讲授3的乘法口诀时,如果老师让直接背诵,时间长了学生也能背下来,当然需要很长的时间,不理解的东西背起来相当慢,学生对口诀总会隔着什么,大家都知道乘法是连加的简便运算,如果你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许会记住,但只是记住有这个说法。如果在授课之前你先动脑思考,找到知识的交叉点,让知识活起来,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在课堂上会因为熟悉而思考起来,思维活跃起来,你只要简单的点拨学生就能自己总结出知识,而你告诉他,你真棒,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感,感觉自己是探索者,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就会更爱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更大。在充分的思考之后,经历了这样的探索构建的过程,这时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已经内化了,真的是他自己的了。
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世界的数学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由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学》,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该把学生带出教室外,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低年级的小朋友还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给他们提供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大约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如绘制学校的平面图,需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再如你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你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等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教学方法二
1. 创设问题情境
这里指的问题,主要是源自学生实际生活,且暂无可用方法解决的一种情境状态。设计问题要遵循思考性、趣味性和现实性这三个基本要求。
数学的根源在生活,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例如:《元、角、分的认识》教学之前,可引导学生收集商店中的标价,在收集过程感性认识元、角、分。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深入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 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解决问题主要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这种过程是研究探索的一种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例如:十几减九的教学中,在寻求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进行,教师要积极创设能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采取各式各样的问题解决方法,避免磨灭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自己选择和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3. 反思问题解决过程
所谓反思就是再思考和回顾已经做过的事情。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总结和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鉴于小学生各方面发育不完善,缺乏经验,为此,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认知规律研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进行耐心引导。另外提供给学生更多学习空间,使其能够紧密联系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并获得快乐。
数学教学方法三
一、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练,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
二、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就利用课件展示学生们熟悉的教学楼引入创设情境,“这样做的房子漂亮吗?你们在生活中还看到发哪些东西和它有相同之处呢,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了。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回归“生活天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儿童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就是生活中的再认,概念从生活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得出,最后再回归现实。儿童学习数学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做到生活化】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05-26
如何实现数学教学方式的生活化06-24
如何做到数学教学的杂而不乱06-18
数学教学如何做到有“新意”06-21
如何让数学生活化06-21
小学数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意义论文07-30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05-27
如何将数学的教学生活化06-12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论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