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一
(一)备课分出层次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分层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备课,配备资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比如,在大多数题目相同的基础上,再增补几道检查不同层次教学效果的题,依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C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C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A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二)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三)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装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二
(一)差异备课,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想到“优等生”,又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对象,不同的兴趣、爱好、情绪,分层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使“学困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二)因材施教,进行内容分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要以上述学生分层为基础,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分层设疑、分层提问的原则,力求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号入座”。解题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手段。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学困生强化基础,中等生有所提高,学优生充分发展”的目标出发,找准切人点,为第一层学生设计难度较大的题目,为第二层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题目,为第三层学生设计难度较低的题目。
(三)分层进行课堂提问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有效引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教师所制定的问题必须恰到好处,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否则都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对于基础性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要提出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鼓励C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不论回答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不再惧怕回答问题;对于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尽量提出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将问题分成了解、掌握、综合运用三个层次,让班级内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三
首先是知识点上的分层。产生知识分层的原因有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听不懂。事实证明,由七年级到八年级,学生数学知识分化不大,但由八年级到九年级,学生成绩分化就较大了。在课堂上多了很多弄不懂的内容,优等生由于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自学能力,较容易弄懂,而待进生大部分缺乏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就较难明白了。因此,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有必要在课堂授课时把主要知识点进行分层次教学。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数学《垂径定理》一节时,垂径定理的证明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用了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对定理进行证明:一是用自己学过的全等三角形有关定理证明、二是学生自己动手用折叠圆的方法证明,结果优等生大都选择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定理证明,而大部分待进生选择用折叠圆的方法直观地得出定理的证明。同一个知识点的讲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既可让学生学有所得,又可以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层次相结合实际是当前数学课堂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让各层次学生能在课堂上弄懂知识、听懂内容,即学生在课堂上有可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上能把知识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需,这样会始终维持自觉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形成一个良好循环,更好地遏制数学知识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分化过程。
其次是学生能力的分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只有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例如学生的运算和解题能力,是在运算和解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对于具体的学生,因心理和生理等因素,其发展过程并不都是一样顺利,当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挫折,而这种技能形成中出现的挫折的大小是反映学生分层的主要依据。可能一段时间后,内因或外因会使技能的发展发生变化,学习能力的发展会前进或后退,在不同程度上,能刺激学生学习竞争性。
特别是在我们这种处于城乡结合的街镇学校,普遍是较大班型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更难以在学习步调上求得一致。针对这个特点,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最优秀的几个同学,一对一帮助几个最差的学生,另外若干优等生用一对二的方法帮助其他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帮学小组,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一些特别厌学的学生,作为教师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直接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并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对他们特别给予关心。对优等生,充分利用教材的弹性特点,鼓励他们一题多解,指导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动态,使优等生成为数学课堂的攻坚小组,担负起带领全班学好数学的艰巨任务。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正因为如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绝对有必要按学生能力分层教学,实施“各取所需”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具有成功感,从而身心愉悦,逐渐形成良好的情感及正确学习习惯,实现心理健康这一非智力目标。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相关文章: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分层教学05-25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分层教学06-09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做到高效教学05-23
数学课堂上如何做到创新06-16
数学课堂上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06-25
物理教学应如何分层教学01-27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教会学生听08-25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05-06
数学教学中如何分层次教学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