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精选10篇)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实际背景和缘由,可能是现实的生产或生活背景,可能是数学自身发展的必要。以下小编为大家带来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欢迎分享。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篇1
一、概念的引入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从实际事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概念。”也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现场操作与演示的方式引入新概念。
常见的概念引入方式有:实物引入、旧概念引入、操作演示引入、归纳类比引入等。无论选择哪种引入方式,都是要让学生感受概念产生的自然性和必要性,都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
二、概念的剖析
概念的剖析是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深刻认识,是帮助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剖析概念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因为数学概念往往就是一个命题,所以须分析清楚命题的结构,即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在分析条件时要理清有几个条件,甚至要分析什么是该命题的大前提,什么是该命题的小前提;第二步,寻找与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当然数学概念中也有很多非命题形式,对这种形式的概念就通过先抓关键词,后找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
如北师版九年级上册中菱形的概念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矩形”。这就是一个命题形式的概念,其条件是“一个角是直角”和“平行四边形”,其中“平行四边形”是大前提,“一个角是直角”是小前提,其结论是“矩形”。它和菱形的概念间的联系是,大前提相同,都是“平行四边形”,区别是小前提不同,矩形是从“角”这个角度界定小前提的,而菱形是从“边”这个角度界定小前提的。
三、概念的记忆
概念的剖析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理解深刻才能记忆准确。当然,记忆时可采取一些辅助方式,如几何概念的记忆时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多感官刺激,由概念内含的抽象化过渡到概念外延的形象化。
四、概念的应用
应用概念是学习概念的目的,也是认知的高级阶段。概念的应用是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熟练掌握概念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的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当然概念的应用应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篇2
注重概念的引入方法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熟知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引入。如引出“圆”的概念之前,可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见过的年轮、太阳、五环旗、圆状跑道等实物的形状,再让同学用圆规在纸上画圆,也可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线绳,将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带有铅笔并绕固定端旋转一周,从而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圆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出圆的特点: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从而猜想归纳出“圆”的概念。
(2)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概念教学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做一些类比,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因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识逻辑的。通过比较得出两种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差异仅在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同,由此很容易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
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
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
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如“一般地,式子根号a(a≥0]叫做二次根式”这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式子根号a(a≥0)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
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
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u”――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制约关系;
③“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
④“u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篇3
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
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认识钟表》时,鉴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时间观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学环节。1.动耳听故事,调动情感引入。讲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豆豆由于不会看时间,结果错过了最爱看的动画片。2.动眼看钟面,听介绍,初步了解钟面,形成“时、分”概念。3.动嘴说时间,喜好分明。4.动手拨时间。5.动脑画时间。
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口、手、耳、脑并用,自主地钻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让时间从孩子们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变成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概念。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识个性,从而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活跃的状态。
概念的练习宜生动有趣
第一学段初期的孩子从心理状态上来说较难适应学校的教学生活,在学习中总是会感到疲劳乏味,碰到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时这种疲惫更是由内而外。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其代表作《幼儿园》中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活动的特点,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游戏、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必定是美好而快乐的。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是浓厚的,我们再让数学的魅力适度展示,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但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想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新知的动力就来自于此了。
概念的拓展宜实在有效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孩子们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确实,在一些亲力亲为的数学小实验中,孩子们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在这些小实验、小研究中主动地讨论所发生的事,想出种种方案去解决问题,使智力获得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孩子能力所能致的小研究活动,可以让孩子对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得到进一步体验、内化,得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抵达的效果。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篇4
一、问题情景的创设
在概念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创设情景――建构模型――拓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这样的现象:先创设一个简单的“情景”,然后钓鱼式地引出概念,接着就将“情境”抛在一边,最后直接得出概念。“情境”其表,“灌输”其里。这就要反思一下了。
教育专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把学生引入感同身受的环境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才会自然地生发学习欲望。我在讲授《有理数》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情景:首先呈现给学生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从画面中孩子们看到了他们较熟悉的游戏活动――滑冰。让他们感受后,我就趁热引入“在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么冷的天,温度大约是多少度?”的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开始猜想:零下的温度怎样表示?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由于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插入生活实际问题情景,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负数这个概念。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数学有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会带着问题,带着学习的欲望积极投入有理数的学习中去。“寒假到了,小明正和几个同伴在结冰的河面上溜冰,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处冰出现了裂痕,小明立即告诉同伴分散趴在冰面上,匍匐离开危险区。你能解释一下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利用贴近学生的实例导入新课,学完新课,最后再去解决课堂之初提出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前后呼应。我们不仅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来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达到了实际生活对数学高一层次的要求。
二、数学概念的产生
为了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也就是概念所蕴含的条件、显露的背景,如何经过分析、对比、归纳、抽象,最后形成理性的概念。这个概念产生的过程,如果处理恰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并概括出概念的产生过程。比如讲授《四边形》一章的四边形定义时,如果只让学生懂得四边形的定义,是肤浅的,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才能记忆深刻。因为四边形概念的教学紧密联系《三角形》一章与《四边形》一章,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探究四边形的组成,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四边形的组成。
①四边形可以看做是由两个具有公共边的任意三角形组成的。
②四边形还可以看做是一个大三角形任意截取一个小三角形后的剩余部分。通过以上的概括,学生自然而然地从三角形的概念过渡到四边形的学习上。这样也就可以易如反掌地给四边形下定义,同时对四边形的边、顶点、对角线、内角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此外,我们也不必为帮助学生领会“用三角形的问题解决四边形的有关问题”而白费口舌了。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篇5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载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现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建立各种数学概念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数学的概念教学应该是教学命脉之一,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数学概念,思考其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措施。在我区教师专业素养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中,初赛与复赛确定的课题《相交线》《变量与函数》都是概念课,从比赛中看有接近一半的选手在概念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只简单地给出定义,尤其不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重视概念在解题中的应用,这也是我们选择概念课教学来研究的目的之一。此项研究也是我们学科十二·五哈市科研课题《新授课研究》的子课题。那么如何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概念课教学?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将做为我们学科本年度研究的小课题。
二、研究的策略及过程设计
1、吃透概念的结构,研究揭示概念教学的主要过程。
教研员与名师工作室的八名成员,做为课题的先行组织者,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团队,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形成概念教学的主 要框架。本学期每位名师利用此框架进行教学实践一次,深度体会感悟。
2、学科开展专项教研活动,从理论层面到实践操作,进行系列
研究,检验并完善形成的教学框架,学科教师经历研究的过程,体会教学中应让学生如何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计划本年度两个学期,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研究。
本学期11月12日利用教研活动,进行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形式:名师工作室教师同课异构。
3、分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在此领悟其内涵,形成比较完备的概念教学基本框架。
4、区域联合体活动研究,区域联合集体备课,确定概念课教学内容,可在区域联合体活动中通过同课异构加以论证。
11月26日区域联合体活动,名师参与指导的青年教师同课异构。
三、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人员确定
1、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
2、六、八学年全体教师
五、成果的预期
1、形成比较完备的概念教学基本框架。
2、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达到学科教师会备概念课,会上概念课,会评概念课。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篇6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教学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判断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学校的概念课教学研讨中,笔者教授了七年级下《9.1.1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课,探讨了概念课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谈谈她对概念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注意概念的引入
要成功地上好一堂新概念课,教师的注意力应集中到创设情景、设计问题上,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学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师要则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帮助学生去体会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概括的过程。此外,概念的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平常的教学实际来看,对概念课的教学产生干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心理抑制。教师方面,会因为概念单调枯燥而教得死板乏味;而学生方面,又因为不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及作用,缺乏接受新概念的心理准备而产生对新概念的心理抑制。要解决师生对概念课的心理抑制问题,可加强概念的引入,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产生的背景及解决的方法。由于形成准确概念的先决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和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密切联系数学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模型,通过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的比较分析,在具有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概念。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学生的概念学习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概括过程,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又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因为如果没有概括,学生就不可能掌握概念,从而由概念所引申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就无法被学生掌握;没有概括,就无法进行逻辑推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评性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灵活的迁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概括,就不能实现思维的“缩减”或“浓缩”,思维的敏捷性也就无从体现。学生掌握概念,只接受他们的概括水平的制约,要实现概括,学生必须能对相应的一类具体事例的各种属性进行分化,再经过分析、综合、比较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然后再概括起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类化,即把概括而得到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这既是一个概念的运用过程,又是一个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过程;然后,还要把新获得的概念纳入到概念系统中去,即要建立起新概念与已掌握的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是概括的高级阶段。从上所述可知,对概念的具体例证进行分化是概括的前提,而把概念类化,使新概念纳入到概念系统中去,又成为概念学习深化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应该把教会学生对具体例证进行分化和类化当成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使学生掌握分化和类化的技能技巧,从而逐渐学会自己分析材料、比较属性,并概括出本质属性,以逐步培养起概括能力。另外,数学概括能力中,很重要的是发现关系的能力,即发现概念的具体事例中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运用变式,寻求概念的本质
变式是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一句话,变式是指事物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变式是概念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过程中,为排除一些由具体对象本身的非本质属性带来的干扰而提出来的。一旦变更具体对象,那么与具体对象紧密相联的那些非本质属性就消失了,而本质属性就显露出来。数学概念就是通过对变式进行比较,舍弃非本质属性并抽象出本质属性而建立起来的。值得注意的是,变式不仅可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使用,也可以在概念的应用中使用。因此,我们既可以变更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也可以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既可以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也可以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总之,就是要在变化中求不变,万变不离其宗。这里,变的是事物的物理性质、空间表现形式,不变的是事物在数或形方面的本质属性。变化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机会亲自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使学生所掌握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避免把非本质属性当成本质属性。
变式的运用要注意为教学目的服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是变式的依据,即利用知识的相互联系,可以有系统地获得概念的各种变式。另外,变式的运用要掌握好时机,只有在学生对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而这种理解又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时候运用变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如果在学生没有对概念建立初步理解时就运用变式,将会使学生不能理解变式的目的,变式的复杂性会干扰学生的概念理解思路,先入为主而导致理解上的混乱。
四、精心设置课堂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概念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再次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抽象→具体→抽象”的多次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概念的学习,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概念的题目,让学生在多次的课堂、课外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
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意图所解决的概念问题,是为了使得教学发挥更高的效率。数学概念实际上反映了数学的思想,数学最深刻的东西实际上是概念的体现,把握了相关概念,就拥有了整个课堂。但是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考试也好、作业也好都是以习题的形式来做的,结果就造成对概念不重视,靠大量作题来弥补,其实这反而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事情;相反如果概念很清楚的话这个题目就能认识比较清楚,所以我们要重视数学的概念教学。
总之,概念的学习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应该加强对思维过程的教学,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进行科学的引导,艺术的描述: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又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赋予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表达式?如何反映生动活泼的客观事物?如果我们教师都能在日常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充分挖掘概念的本质,揭示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便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进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篇7
1、数学概念教学概述
数学概念主要由内涵和外延组成,外延即指概念额全体,而内涵则指概念的本质特征。要想把握好数学概念,其核心就在于要准确理解其内涵与外延。例如,对于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而言,对边平行且相等类似的属性综合则属于其内涵,而正方形、菱形等则属于它的外延对象。数学概念教学作为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其根本任务就在于准确揭示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实施数学概念教学需要依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它融合了哲学、数学以及心理学三者的理论。同时实施数学概念教学还应当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例如:动力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等。
2、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创新分析
第一,注重概念教学理念创新。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概念教学首先应该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一方面,要善于构建适宜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例如,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教师可以首先讲述笛卡尔的故事,进而在引入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师生间良好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注重概念教学中“形式”与“实质”关系的处理。要在概念引入之前适当列举相关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注重概念教学内容创新。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整体内容和概念层次特征。由于初中教材数学概念本身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为此需要对教材相关概念进行整体把握,并将各部分的概念进行层层推进。其次,要善于将概念的理解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数学概念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也要善于引用生活实例,将概念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进行完美结合。
第三,注重概念教学方法创新。新课改强调要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能够揭示概念的本质,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概括。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能以为采用被动的教学模式,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概括,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3、结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不断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为了能够使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创新取得良好的成效,要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三个层面不断努力。通过三者的不断改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社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均起到推动作用。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篇8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所以我们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目的要求及预期成果
1、认真研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提高理论素养,从理论上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
2、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统一行动,按时完成各自相关的理论整理任务和初步调查.
3、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讨论、座谈和不断学习、细化课题研究的内容.
4、认真做好每次活动记录,并定期交流,分析、讨论、获取真实、全面的研究素材,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三、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课题组成员采取分散和集中的方式,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数学教学》等开展研讨交流,推进课题进程.
2.制定好课题组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并对调查作具体分工:
刘继科负责调查教师现有概念教学策略;
贾小梅负责调查学生对概念学习的方法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徐智慧负责调查数学文化在数学概念中的体现.
3.课题组各成员根据自己负责的调查方向设计好调查问卷.
4.通过课题会议,在各人设计的问题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一份较为科学、合理、有效的调查问卷.
5.以问卷进行调查,并以谈话作为辅助获取全面真实的素材.
6.收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7.各成员将自己在本阶段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思考、经验及时总结,形成阶段小结.
8.建立课题组成员qq群,利用网络搭建平台,及时交流探讨.
四、具体工作安排
十月份—十一月份
(1)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制定课题组第一阶段计划;
(2)学习相关理论,拓展研究思路;
(3)召开课题组会议,共同讨论,制定和完善调查问卷;
十二月份
(1)选择好调查班级、调查学生,访谈教师的对象;
(2)发放调查问卷,并辅以访谈对学生实施调查.
(3)访谈教师。
一月份
(1)召开课题组会议,共同交流调查结果,对此进行分析,得出分析报告。弄清楚学生概念学习的困惑以及研究成员现有概念教学的策略.
(2)总结调查分析,了解目前现状的一些成因为后期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准备.
(3)各成员整理好各自本阶段的研究资料;
(4)课题组共同总结本阶段的研究得失,撰写阶段总结;进一步提高认识,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篇9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概念知识正如树木之根、活水之源。新课标强调指出,教师要“关注数学概念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谈点体会。
一、在生活融合中引入概念教学
概念性知识虽然属于一种理性认知范畴,然而它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多是依赖于人的感性思维认识。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认知逐步过渡的实际状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坚持以“观察、分析、体悟”为有效抓手,帮助他们在循序渐进和化难为易中揭示概念知识的本质特性。例如,在讲“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引入梯子、堤坝横截面等一些比较常见的梯形物体,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确认“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基本特征,再通过多媒体,从中抽象出标准实在的数学“梯形”图形。理论和实践表明,有了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实际形成中开展概念教学
任何科学知识的形成都离不开一种潜移默化的渐进渐强过程,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理解、把握和运用也不例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引入、认知、分析、抽象、概括”中再现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例如,在讲“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开展如下教学活动:
①引导学生联想圆形跑道、五环旗、年轮和太阳等一些物体形状,开展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
②让学生各自用圆规在纸上随意地画出一些圆形图;
③激励学生小组开展各类“造圆”活动,有的小组合作“用一端固定线绳,让其带有铅笔的另端旋转一周,呈现出圆的形成过程”,而有的小组直接用一元硬币等制作圆形;
④让学生从集体交流中共同触摸“圆”的概念。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在本质解析中开展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知识多是以正面且直接性语言描述呈现出来的。它的描述通俗易懂,使许多学生自以为仅从文字表面就能理解和掌握。然而当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他们却不能正确运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归根到底,就是由于学生“知其表象,而不知其实质”。例如,在讲“分解因式”的概念时,学生从语言定义中往往是注意了“积”,而忽略了“整式”这一关键性词语。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清概念知识的字义、句意以及符号,尤其对于其中的一些关键性东西,更要逐步深入地剖解和透析它们的内涵与实质,帮助学生既从“质”又“量”上去全面解析和掌握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四、在变式比较中开展概念教学
令人感同身受的是,巩固与应用是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必要程序和后续环节。任何概念在获取后如果缺乏消化巩固,久而久之,势必被人们所逐步淡化甚至遗忘殆尽。因此,在数学概念性知识形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变式训练”和“反例剖析”等继续性学习形式,有效地凸显本质性要素,深入弄清其丰富内涵和无限外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再深入理解”和“发散思维”能力,能够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些活力元素。例如,在讲“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π与3。14159”开展变式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在排除“外来干扰”下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概念知识。此外,在巩固一些数学概念知识时,有必要把它们与相类似或者相关的概念知识开展比较性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相互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明确有效适用范围,并且分析隐匿其中的“陷阱”因素,进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五、在解题运用中开展概念教学
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要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强化运用。这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与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就初中数学而言,无论基础教材还是课外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知识解题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几何图形运动中的“旋转”变换,无论对于填空与选择,还是综合与推理之类的数学题,特别是没有出现“旋转”字类的题目,让学生在具体解题和运用中难以寻找合适有效的抓手。鉴于此,教师要激励并引导学生根据特征予以观察并通过适当地“旋转”,使原本比较困难的问题变得迎刃而解。总之,概念知识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首要内容和第一环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融合”“实际形成”“本质解析”“变式比较”“解题运用”中开展概念教学,从而让数学教学活动逐步走向良性发展之道。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 篇10
一、借助实物呈现,开展概念教学
教师可以借助实物的呈现来开展概念教学,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在很多特定内容的教学中能够起到辅助功效。对于那些对几何体开展认知的教学内容,要想让学生对于各种几何体概念形成更加深入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实物的呈现来辅助知识教学,这能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在实物的观察中,学生能够对于各种概念获取一个大体认识,能够感受到这些物体的特征。要想让学生对于这些相似的几何体以及几何概念有更好的区分,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实物的对比来让学生对于每一个特定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感受。这样,能够提升概念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棱柱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长方体、六棱柱、五棱柱、底面是梯形的四棱柱模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平行。这样能得到棱柱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概念教学的突破与创新,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增进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认知。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概念教学的有效方式。
二、通过新旧概念联系,深化概念教学
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的不断增多,学生掌握的概念越来越丰富,这个时候的概念教学,教师可以采取新旧概念联系的方式。这样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与深化,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对于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对于前面的知识的一种发散与延伸,这一点在概念的学习中有很明显的体现。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点间的这种关联,要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获取新知,并且深化学生对于新课内容的理解与体会。例如,可以通过同类项的定义类比地归纳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类比分数得到分式的概念;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等概念。这样的类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区别概念。在对比之下,学生既掌握了概念,又可以减少概念的混淆。鉴于课本中的很多知识关联性很强,不少概念间都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这些都是新旧概念对比教学能够开展的基础。同时,在对比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学生对于相似概念间的混淆,进而保障学生对于概念有更准确的掌握。
三、通过比较联想,辅助概念教学
通过有效的联想进行概念的比较与对照,同样是概念教学的一种开展模式。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相似概念的区分,以及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章节的教学中,概念并不是单一呈现的,往往一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一组概念。这些概念间彼此有着一定的相似形或关联性,但每一个概念又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对于这样的知识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比较联系,深化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认知。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对比与探析来区分这些概念间的异同,并且让学生对于每一个概念的实质都有更好的掌握。这种教学模式有着优越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区分相似概念,也能够让学生构建更加牢固的知识框架,进而推动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斜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这些概念时,由于涉及许多概念,弄不好,学生得到的将是似是而非的概念。在下定义前,教师要展示模型教具,让学生观察一般的棱柱和斜平行六面体,比较它们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其共性———侧棱平行且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侧面与底面斜交;再从底面观察它们的特殊———斜平行六面体是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棱柱,直平行六面体是侧面垂直于底面的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是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正方体是棱长都相等的长方体。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对比联想,学生可以透彻地理解被定义概念的种种特征,并且对于相似概念能够有良好的理解与区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革新。教师可以借助实物的呈现来帮助学生对于概念形成认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来帮助学生认识新概念,并且领会到概念的实质。对于那些有一定相似性或关联性的概念,教师可以采取对比联想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这些都会促进学生对于概念有更好的掌握,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概念的教学04-03
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04-02
如何落实初中数学概念教学04-04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概念教学04-02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05-25
如何有效的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05-23
数学概念如何教学05-27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有效教学05-26
数学如何开展概念教学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