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摘要】: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抽象程度高、逻辑推理严密、能力要求综合的学科,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应努力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思维过程,培养其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品尝到思维活动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育基础性自由性主动性
现代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数学,这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通过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形成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只有学生把创新思维做为主动的行为,“教”与“学”便会形成珠联璧合,水到渠成之势,我们所收的数学教学效果也将是无与伦比的。
一、基础性——基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新思维,举一反三,才能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渊博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飞跃。所以我们小学阶段一定要把握好开展创新教育的定位问题,把目标定在基础上,即从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思维的创新性等,切不可起点太高。因此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由性——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的自由空间,因为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必须要解决思想,解放学生,创设适合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
1、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由而宽松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然的放松而显得更加活泼,这是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师应运用师生的情感效应创造出师生之间情意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进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才能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为学生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由于数学本身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一种享受的话,那么兴趣便是这种享受的必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环境,是教师们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应为学生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全身心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中,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
3、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应转变“以教为主”的观念,避免一问一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地探求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主动性——主动参与是创新的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因为主动参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l、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机制。兴趣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因为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与,而不是把学生当成一种负担。有时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信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充足自信心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自信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
3、成功的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桥梁。成功的体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四、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具有创见的`思维。
1、加强多种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寻有效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条件,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扩大学生的眼界,开拓他们的思路,采取灵活多变、层次清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敏锐性和准确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教师自身要有创造性。创新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教师的创造人格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积极专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实践性——实践是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掌握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使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在不断地研究与不懈地实践中提高自己。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事实证明: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反复的实践中诞生的,“纸上谈兵”只会功亏一篑。教师应本着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来引进新知、学习新知和巩固新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我们要把“应用知识”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根本,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要尽量把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祖国命运的问题。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的启发、引导、训练,不断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创新意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境来培养,持之以恒,使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研究,不断探索,使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广泛实施。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5-06
中学数学如何创新教学方法论文01-21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营造高效课堂论文08-24
浅议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01-21
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08-15
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