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学情分析》读后感
寒假里研读了《读懂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学情分析》这本书,看后受益匪浅。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篇,主要阐述了什么叫做学情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如何做学情分析、如何让学情分析成为一种习惯等等,作者结合案例片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清晰而且通俗易懂。 第二部分是案例篇,给出了一些学情分析的案例,很具有参考价值。第三部分是教学设计篇,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并且给出了点评,非常实用。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其中,放在首位的“读懂学生”是读懂教材、读懂课堂的基础。只有读懂学生,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达到有效甚至高效。
而作为专业的教师,在备课时,我们都知道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备哪里是难点哪里是重点,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对于新知识,学生的认知有哪些?对哪些概念比较陌生?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怎么样?本节知识的生长点学生掌握的怎么样?学生期待怎样去学习?归结来说就是学情是什么?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知识,教学学生学习,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有效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
很多老师教学都是依据教参、依据经验,理所当然的认为如何去上对学生更好,还理直气壮地说一切为了学生,可是,我们真的考虑学生了吗?你教的内容是不是学生已经会了,并不需要费那么长时间去听,你认为的难点真的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吗?如果你经验丰富,也许大多数时候你是对的,可是,每一届的孩子是不同的,他们的理解力以及储备的知识的状况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如何做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呢?通过读书和实践我体会到了,作为教师,我们授课之前一定要了解学情。可以进行访谈,也可以设计一个问卷,作为前测,分析学情,对于复习课,也可以有目的的出一份试卷,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次参加“一课研究”的培训,讲的也是这个事情,一课研究的老师们首先针对一个课题,通读了课标、教材和教参,重点研究了例题和习题,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进行了前测和访谈,弄清学情后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期末考试复习时,针对《圆》这一单元的复习,我做了前测和访谈。第一次前测是做了一个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认为哪些知识自己掌握的比较好?哪些不好,还需要帮助?对圆的面积的推导自己有没有掌握?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笼统的,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而开展有效的复习,我又针对单元知识点和学生平时的作答情况设计了一份试卷,通过两次前测,我了解到对于本单元简单的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学生掌握的较好,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大部分学生往往读不懂题意,搞错要求的是哪一部分的周长或者面积?通过访谈,我发现他们不是不会,而是对于复杂的题目,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或者不习惯利用画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帮助自己理解题意。另外,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小数乘法和除法中容易出现错误。掌握好这样的学情后,在复习时我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单元复习,效果良好。而且,在学生有所需求的状态下进行复习,学生也乐于学习。
开展学情研究,不仅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教师也能更有效的开展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幸福指数,所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研读一下《读懂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学情分析》这本书吧!
【《读懂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学情分析》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读懂了同学情作文04-08
学不好数学的原因分析10-03
分析学习初中数学的方法09-12
学习初中数学的方法实例分析05-28
关注学情化学反思03-12
分析数学学习与数学课程改革10-12
小考奥数学习误区分析06-21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分析09-30
奥数学习重点难点分析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