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数学情境式的教学分析

时间:2021-07-23 14:23:46 数学 我要投稿

数学情境式的教学分析

  摘要:教育目标的发展革新,必然也将迎来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介绍情境式教学的源起、定义、意义、及其与初始教学模式的一些比较,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注意的原则与问题;重点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设方法与应用;最后总结关于情境式教学的思考与感悟。

数学情境式的教学分析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探讨与认知;创设情境;原则;策略方法

  1、情境式教学

  1.1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思想的产生源远流长,在我国和西方的教育史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载。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的著名论断,以及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都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在西方的教育史上,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现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领域。情境式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发展,也是改变课本面貌的一个结构要素。

  从概念上来讲,所谓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又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生动场景与教育因素综合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教育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情境式教学法突破了以往原始教学中“灌输式”教学的框框,将“情”与“境”融为一体,驻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让学生产生学习、求知的欲望,主动去探讨,去学,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动其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技能拓展开辟新的'途径。

  1.2情境式教学与原始教学模式的比较

  情境式教学与原始教学方法都被用来作为引入数学概念和理解数学方法的基础,在概念基础与例题模式上又有共同之处。

  区别在于:原始的数学教学不大重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所获得的经历、技能与一定的关联知识,在学习=做题=考试这种直线式教学结构中,体验、探究性的知识技能一般派不上用场。学生只要注重课本提供的数学题目的刻板计算和解答,很少去考虑它们的本质意义。逐渐使教育片面化,知识片面化,学生的思维结构片面化,逐渐脱离了我国经济发展进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而情境式教学的优点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直观生动的数学情境,包含了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以及学生一些来自自己生活的数学体验,包数学问题巧妙的融合在了丰富的现实情景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假设各种解决方案,积极思考与实验,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已不再是机械式的训练,而是生命力的探索,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智能与思维结构。

  2、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设方法与应用

  2.1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学习活动真正落实。

  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统一,把所学的知识放在问题中,以实际发展的观点去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本质的拓展技能。同时,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2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的应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这就是说在情境实践中,学生的思维方法,知识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拓展与迁移,所以不同的情境,所产生的解决方案、教学效果都是又所不同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结构,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性材料(数学典故、谜语等)、多媒体动画、生活录像等将学生吸引到“数学世界”中,从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与合作讨论。

  2.2.1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探索新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在课堂上思想的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由疑激思,以疑求知,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菱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帮学生回顾复习之前的课时所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及矩形的性质,之后由菱形的判定定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设计讨论问题: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较于O。

  (1)图中的哪些线段相等?哪些角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又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在此问题的设置中,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探索、实践。菱形的性质是由学生自主实验,讨论总结得到,而并非如传统教育般,图由老师画,性质再由老师指着图直接给出,这样的教学模式讲几何的动手性完全局限了。积极给予他们探索与总结归纳的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更能为今后几何证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2.2创设生活型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当创设的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时,数学是活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一架梯子,靠在墙上,问题;“陡”或“不陡”就是梯子长度和梯子影子这两条“边”的比的大小,伴随着思考和讨论,渐渐引入三角形勾股定理的知识。梯子的情境是生活中学生常见的情景,研究三角形从这里开始肯定比直接从抽象的直角三角形开始要好。首先,它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又接近与平常生活,所以没有紧张感,比较感兴趣,易接受,更能形象直观的理解。

  2.2.3创设探究型情境

  探究式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摒弃刻板的公式化记忆,适时的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置为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的更加具有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因式分解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式子:85*85-84*84,54*54-46*46,并让学生在10秒内计算出结果。学生一时无法完成计算任务。然后放映一段有关的智力抢答录像,抢答中,主持人语音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抢答说是169和800,速度很快。当看到这么快的速度算出结果,就会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激发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尅是猜测、讨论,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办法。这样,教师由设计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很自然的将精神集中到课堂上。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看出了两个数的平方差恰好等于这两个数之和乘以这两个数之差。于是学生知道了速算其中的奥妙。在此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挖掘”速算“妙法”时,已经将思维积极的运行到了新知的探索与基础应用上。所以,探究型情境的创设,既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

  2.2.4创设活动实验型情境

  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展开与折叠”,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一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感,让学生初步建立根据展开图联想立体模型的思想。教学的进行设置在活动实验的情境中,学生人人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合作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学会合作交流,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通过动手操作,课堂气氛活跃,也使刚接触抽象数学的初中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与学习兴趣。

【数学情境式的教学分析】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分析10-03

数学教学如何创设情境06-16

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的策略分析论文09-07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与策略分析02-22

如何利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03-31

如何运用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05-23

数学的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05-24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01-20

如何巧妙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