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时间:2022-08-02 13:20:15 数学 我要投稿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精选1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精选12篇)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数学本身包含了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特别是计算题的学习,学生的领悟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同样的计算题,有些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些同学可能一节课甚至更长时间也学不会,如果老师不及时去关注这样的学生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课堂对于他们来说就会变得很无聊,在课堂上他们会转移注意力,去干别的事情,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的,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数学老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见困难,要及时热情地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恢复自信。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2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意义

  数学要得到发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作为基础,只要基础牢固,上层建筑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与提高,并找到发展的方向。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起来更加容易。数学思想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对知识能够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与把握,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在解决问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在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记忆数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很多学生不理解解题思路的来源,使得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题不对路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要想使这种现象得到有效的解决,在课堂中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解题的框架,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解题思路的由来,加深对数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使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能够一个很好的承接。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理念,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不断地扩散自己的知识,使自己对数学知识有一个纵向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

  1.在数学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都是在一定的数学知识中呈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数学的相关定理、概念、公式等直接告诉学生,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猜测、分析、探究、验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如何变化而来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对数学方法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不完善,在这一时期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发现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问题时,让学生直接去进行计算会显得很难,学生不知道从哪下手。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以前学习过的图形,进行面积的计算。通过研究,学生发现可以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一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利用这种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体会到这种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形成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解决问题时渗透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中,解题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在解题过程中要运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解题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到题目的含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快速,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尽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并且数学方法的渗透,也可以使学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在反复的练习中,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的渗透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虽然会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但是要想使他们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就需要教师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强化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思想的掌握和记忆。在数学练习中,教师要选取明确的数学思想,指出它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好地运用。良好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让学生不断地利用数学思想进行解题,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找出自己所运用的数学思想,以及在以前的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和技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通过这种化归思想的渗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地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通过改变运算的顺序进行化归,可以使问题更加简便,既节约时间,准确率也可以得到保证。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3

  一、数学思维的构成

  基于不同的理念和分类方法,数学思维的构成也就千差万别。其中,基于思维本身特点所做出的数学思维的划分就包括三种构成:数学逻辑思维、数学形象思维和数学直觉思维。

  (一)数学逻辑思维

  所谓数学逻辑思维,也称为数学抽象思维,指的是借助数学当中存在的一些概念、推断等思维表现方式,通过一定的数学语言来反映数学当中存在的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这种思维主要包括三种主要的思维表现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还有四种基本的思维规律:同一规律、矛盾定律、排中规律以及充足理由定律。

  (二)数学形象思维

  数学形象思维指的是以数学的生动形象或表象去反应数学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在数学中,数学形象思维是个人通过对数学本质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再构数学本质规律的物化形式。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对数学现象所产生的映像。这种映像包括很多种,例如,视觉、听觉、感觉、触觉、实践等。

  (三)数学直觉思维

  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个人形成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个人的观察、领悟、感受等行为,在较短的时间内顿悟到对对象的感受,从而借此对某一现象迅速作出评估的思维。这种思维的一大特点就是高度概括,尤其是在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这一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往往就是从顿悟的过程中产生的。

  二、数学教学的衔接

  通过对数学思维组成的认识,我们对加强学生对数学思维训练的路径探索就有了更多的思考。其实小学数学不在“难”,而在于“启”,将数学思维的启发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当中,就等于为学生打开了一片数学探索的天空,进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联系生活拓展思维广度

  联系生活是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小学设置数学学科的应有之义。将数学与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可以从面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数学问题。这种联系生活的举措不仅存在于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案例、每一次作业当中,还存在于教师的语言、教学习惯、教学情境的营造当中。拓展思维的广度正是在与生活的交集之中不断延展。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关系,我们不需要将这一关系强加给“学生”的认知,而是需要将生活中的交易引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带着生活中问题去链接数学思维。如“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份生日礼物,于是就把存钱罐里的零花钱取了出来,一共30个一角钱。小明觉得拿了这么多零钱去买东西很麻烦,于是就找自己的爷爷想办法,爷爷将小明的钱接过来又给了小明三张一元钱。结果小明却有些不高兴,他认为自己是不是吃亏了。你觉得小明吃亏了吗?”这时学生就会开始主动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类似问题,其中需要经过“提取关键数字与信息”“整合信息”和“寻找解决办法”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元、角、分的单位转换,同时也将数学当中单位转换的步骤与思想融入到了学习当中。这种数学思维的培养正是过渡性的、潜移默化的,也是具有持久性的。

  (二)数形结合强化思维的深度

  数形结合是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数和形式两个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数学元素。所谓数形结合,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借用数字的紧密型去阐述形状的特性;二是借用形状的形象性去阐述数字的隐秘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相连的关系。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维度的去思考单一的数学问题,并借此加深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而强化思维的深度与内涵。数形结合的训练在小学数学阶段有着十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常见的如“鸡兔同笼”“简单统计图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要鼓励学生主动使用,或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以数形结合为引线,从而使学生更为主动高效的强化自身的思维深度。例如,在进行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索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让圆圈代表头部,圆圈下加上两条线代表鸡的腿部,再将多出的“腿”加在圆圈上,使得原来的鸡变成了兔子。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既生动形象,也能够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思考单一性问题。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数学的学习同样需要创设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不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营造,而是要让学生在一个数学思维的空间里用数学的思想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数理逻辑能力在熏陶中不断提升的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例如,用生活问题去引入数学问题,还有利用头脑风暴法、一题多解法等方法为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渗透的情境。例如,某班要举行春游,春游需要租一辆汽车出行,大巴车最多容纳42人,每辆每天1200元,中巴车最多容纳24人,每辆每天500元。现有40人需要租车,请问你想怎样租车呢?这道题是将生活情景、头脑风暴和一题多解等方法相融合的典型范例。在这道题中,学生从生活案例入手,并借助提供的条件进行多角度考虑和比较,在众多学生给出的方案当中择优选择。这种主动思考和锻炼思维的方式简便易行,且效果显著。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都在关注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也成为了一线老师的追求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教育质量呢?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实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的重要渠道,小学数学教师应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心理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亲自体验,从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主体性;教学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愿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目标的高效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出数学高效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原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应该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自由活动,积极发言,主动思考和探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落实的不是很到位,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每个教师深思和研究。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把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突破口,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获取知识,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造,积极参与,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竞争意识。其次,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教学时,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引出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和教学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兴趣盎然,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式作出调整,准确把握重难点,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只有做到因人而教,才能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学生作业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有针对地创设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敏捷性能够真正得到锻炼。一是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弹性作业。比如,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免做作业,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知识,提高能力。或者针对那些学习上确实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单独开小灶,适当为他们留一些难度较低的作业,让这些学生能够在做作业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性作业的实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扎实的知识,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造高效课堂。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向45分钟课堂时间要效率,在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相长,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五、注重课堂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才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加投入,学习起来是轻松的,而不是痛苦的,会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应该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过长,要做到少而精,导入要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顺其自然地探究新知。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合理过渡,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遇到的困难最小化,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日常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把数学家的成功故事介绍给学生,还可以把数学领域等待解决的问题告知给学生,引起他们探究欲望。

  六、实施多元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施多元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态度、习惯、情感等,通过合理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评价并不等同与表扬,如果给予学生过多的表扬,就会使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趋于弱化。

  七、结语

  课堂教学的一门很深的学问,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应把课前、课堂、课后有机结合起来,将每一步的工作做细、做实,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努力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树立服务学生理念,以教学理念作指导,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徐建朝 单位:河北省任县骆庄乡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邹彩虹.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学苑教育,2015(17).

  [2]王维斌.精心设计,有效提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0(11).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5

  一、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只注重形式,把主题图的目的变成看图说话

  由于主题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对学生呈现学习素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情趣性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回忆。但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的理解主题图的意义,在课堂上无意识地将数学课改成了说话课。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想法是天真的,他们关注的往往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主题图的价值,从主题图中有针对性地提问,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怎样提一个数学问题上来。

  (二)选择的途径片面化

  课本是落实课程的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正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教师在这个问题上都认为主题图形式新颖,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需要再进行处理,直接教授课本的知识,从而导致还是在教课本,而不是在正确地使用课本。因此,除了合理地利用主题图之外更不能完全地依赖主题图。如果仅仅是单独依靠主题图就会显得不自然。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合理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课本之外的灵活知识,以达到创建一个良好的、有目的的、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

  (三)教学的内容失去时效

  课本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赋予它新的内涵。现在大部分的课本都是使用过好几年的老课本了,不但使信息失去时效,连主题图也出现了失去时效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学生学不到最新信息。这样的情况在一年级出现几率较高,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应该采纳随着时代进步的新知识教授给学生们。

  二、解决方案

  (一)正确认识主题图的意义

  要让主题图从真正意义上为教学工作服务,首先应该做到认识主题图,要明白,认识主题图不光是主题图的概念,还要知道主题图的丰富内涵,了解真正意义,从而采用正确的呈现方式展现给学生。

  1.自然情景类。

  展现我们生活中为原型的或加以提炼的场景,这样的教学资源突出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活动的方式。

  提供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和操作方式。它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感悟数学,从而进行知识的构建。

  (二)跳出主题图的框架

  1.通过多媒体呈现主题图。

  课本的画面是静止的,这让学生们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使原来静止的主题图变成动态的演示过程,让学生更能清楚地看到减少、增多等过程,使观察变得直观,也更能容易理解。

  2.主题图是为教学呈现了一个例子、一种线索,最重要的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需要,本着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理念,在学习课本,领悟课本意义的同时,更要跳出课本给予的框架,对主题图进行创造性合理的处理,让其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3.结合主题图让学生动起来。

  我们发现主题图呈现的都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场景,那么我们可以结合主题图,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主题图中的一份子,呈现出一个学习的舞台。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可以让他们一边在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的知识,一边感受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变为乐趣。课本中的静止主题图内容不仅抽象、枯燥无味,因为他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没有多媒体作为条件的环境下要赋予主题图有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静止的主题图在脑中化成活跃的画面。课本中的主题图,有很多时候是思维再现的结果,是静止的结论式画面,缺少必要的思维过程,教师如果呈现静止的主题图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去提出主题图中所带来的疑问,这无形中给学生形成了思维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们在脑海中形成活跃的画面,加强学生的幻想创造能力。由说到做的动手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上的。是的,智慧的鲜花是开在大脑与手指之间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将语言的表达能力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这样学生也能更加直接的了解到原来是这么回事。

  四、结语

  总之,主题图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他不但符合了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心理,而且也是新可能改革开展的必然。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主题图的结合运用,合理利用主题图,深入了解其意义,让主题图更好的为教学课堂服务。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及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而构建小学生态课堂,就要求教师在大力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基础上,开创“开放型”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无拘无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因为只有当学生身心放松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被激发出来,而课堂也真正实现了生态形式。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了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后,我请学生量一量自己身边事物的面积,学生听后非常高兴地拿起手中的尺子,测量自己身边的事物,学生一边测量,一边讨论,“玩”得不亦乐乎。在测量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知识的重点内容,知道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而且体验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又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节课时,我请学生观察一下教室里的物体,并描述一下自己观察到的这个物体的特征,学生尽情的表述着,有时讲的内容虽与本节课内容无关,但是学生却能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为学生创设无拘无束的教学环境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动态性,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理。积极寻求充满生动形象的课堂情景,这样会促使学生在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数学课堂的无限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实施趣味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众所周知,由于受学科限制,数学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是单调乏味的,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不在教学过程中动点小心思,那样就会使课堂进展的平平淡淡,从而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措辞和语气,给予学生强化式的赞扬鼓励,创新教学形式,实施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激活思维。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升与毫升》这一节课时,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上课的时候,我为学生找来量筒,让学生根据要求,往量筒里注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操作,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兴趣大增。于是,我请学生猜一猜一升水有多少?这时就有学生拿起水杯往量筒到里倒,由于量筒的容量较小,水溢了出来,这位学生的举动,引来了其他学生的思考,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思考着一升水到底有多少。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将毫升与升之间的关系讲给学生,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学生学习完本节知识后,我请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哪些东西可以用升、毫升表示,这些东西都有着怎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我也会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不仅可以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这样的教学形式,将无声的教材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课堂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合作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提出问题,而合作教学,能够融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开创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交流,在无形中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主动探究数学问题。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时,在上课前,我将红、黄两种颜色的小球装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在上课的时候,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摸球游戏。在摸球前,我并不会告诉他们袋子中不同颜色球的数量,而只是告诉他们,袋子中只有红、黄两种颜色的球,在开始摸球的时候,只要求学生去摸球,摸出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入袋子中,继续摸球,不断重复此动作,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来摸去后,总会产生一定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就自己这种摸球的感觉,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球?红色和黄色的球又各占多少个?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会乐于参加此活动,在谈感受的时候,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会变得非常活跃。此时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此问题,在交流中,得出不同颜色球的数量,大致猜出它们所占的比例,这样的教学形式,既活泼生动,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展合作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根据教材内容共同探究,共同体验成功。同时,教师也要抓住关键之处,有意识地追问学生,让学生在心中产生疑惑,进而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发现。当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总而言之,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要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到积极情感,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高幸福指数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身能力。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7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教学课堂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为学生寻找“数学的影子”,同时家长也可在无形之中给予学生一些数学上的引导,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就会比平时更具有积极性。此外,教师在创设数学课堂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的环境来导入一些实用性强且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领悟数学重要性的同时,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行列中来。比如,教师在教学数学运算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苹果和葡萄各3元钱一斤,小明同时买了5斤苹果和2斤葡萄,应该付多少钱呢?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创新型课堂的进一步实现。

  (二)运用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奥妙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学习中普遍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感悟到了数学的奥妙。这样的亲身体验,不仅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如在学习有关“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纸折叠出图形,学生在这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种想学习、喜欢学习的心理。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是需要运用抽象的思维来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虚体转化成学生可以看到的实体,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变抽象为具体。如在解说正方体的对角线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正方体以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看到对角线的位置。然而,数学中的抽象问题不一定都能转化成具体的事物来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还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一旦拥有了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就能自主地解决好多数学上的问题。如在教学“加、减、乘、除的口算”时,教师可以采用一步步引导提问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抽象运算能力,并结合一定的公式寻找运算规律,锻炼学生的判断、概括与推理能力;或者给小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此来锻炼学生自我创新解题的能力。无论是那种方式,我们所要侧重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锻炼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创新型的课堂。

  三、教师的引导与帮助

  (一)积极营造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与积极性

  数学问题具有严谨性、抽象性的特点,而数学上的一些公式、口诀也是固定不变的,解题程序、符号同样循规蹈矩,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往往是单板、沉闷的。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的语言和恰当优美的表情、动作是在无形中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又能带出整个课堂的活跃气氛。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共同进步

  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还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主动用行动去关爱学生,即使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有其自身的优点,教师应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在训练学生解题能力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学生训练的题型,这样才能使整个班级的水平得到合理的呈现,使成绩较差的学生认识到自身还有上升的空间,从而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总之,在创新型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运用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善于运用趣味性较强的语言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8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课堂已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单纯空间了,而逐渐演变为一个更为复杂的体系,在这套体系下,需要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内与外的互动交往,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课堂教学管理也需要不断调整变化,一派观点认为课堂管理应遵循“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方式,另一派观点则认为管理的要义是“经由他人的努力与成就实现团体目标的过程”,但无论怎样解释,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都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管理策略

  有效教学和课堂管理,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所要把握的重要方向。有效教学是指在老师的指挥下,为完成教材分配任务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管理,则是围绕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进行的约束手段,目的旨在使教学手段得以顺利实施。两者结合起来,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理性设定有效的课堂管理目标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同,课堂的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也会相应的不同,老师要灵活地寻找出让学生遵循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的环境决定了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决定学生能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教学课程有清晰的方案,对课堂管理,也要有一番目标的设定,这样既能辅助课堂教学的进行,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在整个课堂管理中让自身水平不断得以提升,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尽管新课改的进程在逐步深入,但是关于课堂管理,老师也不能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放松下来,反而需要更加合理地将管理的目标设定与课堂教学更加贴切。例如,在六年级的“几何图形探究”教学中,多数老师也采取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然后让学生利用剪刀、美工刀等来制作一些几何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肯定会暴露出来,如果老师在事前没有设定合理的管理目标,只是一味地放任学生自主进行,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使教学效率大为降低,所以,老师不妨在活动开始前,设定一个小纪律目标:制作交流的过程,只限于在本组,或者有疑问时,只能在书本上寻找答案,当然,在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在全班进行制作总结,以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二、基于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不能只是简单地灌输理念,要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利用,所以,老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就要下些功夫了。不能仅仅是利用自己的教师身份来立规矩,要通过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遵守课堂纪律,完善课堂管理。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老师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构筑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维护小学数学课堂的管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分数问题”时,老师可以在“认识分数”这一章节中,利用一些简单的小道具,可以是一块饼干,也可以是几个漂亮的玻璃球,同时从下面选出几名同学,来进行分配工作,在活动的进行中,老师可以拿教材上的实例和自己进行的活动来对比,这样就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清晰地认识到分数的概念知识。

  三、重视课堂的总结与课后的巩固

  一堂高效的教学课,是离不开总结的,在结构上,整堂课必须要首尾呼应,有开头,有结尾。经过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不重视课堂内容的总结,导致学生虽然听了很多,学了很多,但对内容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导致在课堂后面的“留白”时间,老师感觉轻松了,学生感觉自由了。每堂课的最后,都是纪律涣散的高发期,而一堂课的所有努力,也很有可能在那段短短的时间里,化为泡影,所以,老师要在每堂课的最后,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这不单单是对课堂知识的总结,还是对课堂纪律的约束,通过课尾的讲授,老师也能够更好地将作业任务下达,对教学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而言之,课堂的管理得当,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授课,但管理方式不能只是盲目地威吓,老师要与学生多多交流,促进课堂环境的和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9

  【摘要】为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时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早已不符合如今科技、文化的发展要求。进行课堂合作交流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团队精神,使合作、共赢理念渗入到课堂,从而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共赢;团队精神;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过,理论在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合作学习呢?笔者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对合作学习进行解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应用于探索性强、对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的课堂教学方式。一些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太熟悉,在实际应用时多流于形式,这样做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时,必须要提前分析其能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不盲目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图形的变换”中,教师可以将图形画出来,教学生图形是怎样变幻的,在图形位移的计算上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之后组织学生自己在组内讨论图形能够怎样变换、又是如何计算其变换值的。从而教师能够起引导作用,将合作学习氛围烘托起来。

  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教师要注意的是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意小组的质量,将学生按照不同标准多层次结合,一般以3-6人为最优。顾名思义,合作学习不仅要发挥小组内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这一阶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具体直观阶段,那些具有抽象性质的知识点对他们而言理解起来一定会有困难。所以,在学生获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还未得出结论之前,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启发,对所得知识点进行概括,并探索出要掌握的结论。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其在群体讨论中回顾以往的知识,并在其中找到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性。这时,有的同学就会发现将平行四边形一边的三角平行到另一侧,就是一个长方形。那么,这样是不是有利于以后同学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底乘高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合作学习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为以后的知识点打下好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判断孩子的批判意识是否强烈主要在于其能否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小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是有一定的崇拜心理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做出的评价是能够接受的,并及时更改错误。而在合作学习时,是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与批评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三听”,一是认真听任何一位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培养学生收集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要善于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接受、反思评价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6的倍数,12也是2的倍数。问同学这问题的正确性,并指出一位同学举出相似的例子,再让别的同学判断对错,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四、把握合作学习的创新精神

  对于一些没能熟练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缺乏创新精神,只是一味的进行公式的套用,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所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做些小游戏等,在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的比赛哪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方式得出结果则为胜利。这种方式不仅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应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作出引导及组织作用即可。当然,必须注意的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性格、以及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多层次地进行科学分组,使组内每位同学都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参与性,主体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使只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传统教学弊端得到了改变。充分地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数据的统计”时,因为数据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所以教师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就要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统计同学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是玩游戏,还是写字、画画。这样,分工明确,有的同学负责进行统计工作,有的同学负责调查工作,最后再统一根据所得的资料得出结论,共同绘画出表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考察。在教师将学生多层次分组以后,进行教学并实现小组内的互帮互助,以小组的平均分值作为小组的评定成绩。由此,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达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形成团队意识和共赢心态。

  六、结束语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教师不可只进行公式的套用。而应该结合实际,形成趣味课堂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10

  【摘要】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既是一个将思维活动进行开展的互动过程,又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新课程改革以后,提倡将学生交流和合作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该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上,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乐于探究和主动参与以及勤于动手,不但要对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小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从小学生接受的心理和数学学科特性出发,重视小学数学环节的创新。

  一、灵活地运用数学教材

  师与生和生与生以及学生与他人之的互动,就是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育上,让数学教材不但要为我所用,又不能让数学教材限制和约束自己,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小学数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删,使小学生感到生活的到处都有数学,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例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刚上课,教师故意在黑板上写上4.40.400,小学生看到教师不动声色地写上几个数字,就会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教师要干什么,有什么意图?教师再比较神秘地问学生:“我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同学们猜猜看,”学生们好奇心一下被调动起来,思维开放了,有的小学生说,末尾添上0数字大小有什么变化?还有的说,这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这时再问学生,“同学们,谁能让这几个数字变得相等?”这时就会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小学生们开始交流和议论。小学生很快想到在1、10、100的加元、角、分的单位。教师这时可以说:不加单位,也能将这三个数相等,知道老师会有什么方法呢?这也是这堂课老师要讲的主要问题,将这种情境形成一个悬念,致使小学生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得以有效地培养。因此,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让教学教材服务于数学教学,既要对数学教材进行尊重,又不能只局限在教材中。

  二、新的数学课堂组织形式的探索

  大课堂的数学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师作为主体的讲解比较有利,但是,对于新课程改革后的学生作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却很不利。因此,应该将小组教学模式积极地进行开展。有效地运用小组教学,能够将集体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将师与生和生与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提供,对于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无论对于促进个体社会化,还是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对于班级和小组以及个人多种学习方式互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对于小组研究和讨论的学习方式重点地加强,将数学大课堂的讲解学习方式尽量削弱。划分小组,通常8个人为一个小组,学生兴趣爱好和性别的相互搭配,都应该照顾到,小组组建起来后,应该相对稳定,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下,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既能够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又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从而使教学育人的目的得以实现。

  三、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接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小学生就越喜欢主动且自觉地去接受知识,这是心理学研究曾经证明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上,应该有效运用恰当的导语和情境的创设,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来,情景创设需要选用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然后导入新的数学课中,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将导语运用,就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得以实现。例如,学习2-20这十个数字,教师可以将校园作为生活的实例,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使内容数据产生出来,学生对于抽象数就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2字,引导小学生发现美丽校园的树上有2只小鸟,由此,学生又会发现周围2字的东西……在数学课上,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结合情境,自己来编和列式解题。如此这样,就能够将数学教材中所缺少的生活题,变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小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

  四、小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中学习

  合作探究这个关键的数学课堂环节,需要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共同来创造,是将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致使师生和生生以及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方式得以实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合作交流情境为小学生创设,对小学生进行鼓励,让小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同时,还要与小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目的是将小学生的责任增强,在共同的合作中,让小学生学会去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和评价别人,以及怎样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更好地进行表述;竞争是为了让小学生学会求同存异和取长补短以及统一意见,能够更好地合作。合作交流需要将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激励合作交流机制建立起来,让小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和交流。能够达到师导生和生教生以及生强生的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致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和自主探索地去对数学进行认识。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11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非常强,要想让小学生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感性材料来辅助学习,通过亲眼观察、亲身实践形成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二,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从本质上讲,数学的学习是一种持续性的思维活动。学生通过分析、判断、理解、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方法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小学生由于思维水平不高,思维活动不是很流畅,老师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第三,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要结合一定的课堂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游戏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的条件

  通过对小学数学学习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但是游戏教学必须满足一定的实现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笔者认为,游戏教学的实现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老师要学会“激趣”。我们常说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老师掌握了刺激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也就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第二,老师要学会“得法”。游戏教学的核心在于将游戏方法和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这个结合点的切入就是方法问题。第三,老师得让游戏教学的课堂变得“有序”。游戏教学模式下,老师要对课堂有一定的掌控能力,避免学生因为过分的喜爱游戏而忽略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老师才能将自己的知识和灵感体现在课堂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第四,老师适时要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老师通过合适的引导,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世界,激发创造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游戏融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新知探究课与游戏融合的教学模式

  新知探究课分为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重要的阶段。在课前,老师要对新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比合适的教学游戏,完成自己在课前阶段的教学内容设计。在课上,老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游戏教学的环节中来,通过自主预习新知识、测试已学知识等方法完成老师的游戏环节设计。比如:在进行角度的认识和学习时,老师可以选择《迷失太空》这款游戏,因为这款游戏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喜爱看星星的兴趣进行了有机结合,老师在引导时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在太空中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吧!”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并结合具体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在课后,学生要完成知识巩固的游戏环节,同时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二)习题训练课与游戏融合的教学模式

  习题训练课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中年级的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学习常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习题训练的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唤起孩子追求成功的心向。例如,在进行口算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开火车”速度接力赛跑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非常乐意参加这样的比赛,在比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又如在计算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找朋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等游戏,把枯燥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轻松获取了知识,增长了智慧。

  (三)实践探究课与游戏融合的教学模式

  实践探究环节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教学时间段。和前面类似,老师要在课前完成对探究目标、探究内容、探究形式以及学生兴趣点的分析,并采用合适的引导方法使学生进入到游戏学习的情境中来。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是对相关知识点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游戏选择上必须包含现有知识测验以及学生新知识自主探究两个部分。比如:在教学小学教材中除法的时候,可以选择《超时空之旅》这款游戏,因为这个游戏与小学生兴趣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越想通关,就必须提高计算速度,同时还包含了三位数除法的自主探究部分,这种“趣味性”和“方法性”的结合使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断提高。在课上老师要首先引导学生进入游戏教学的场景中来,明确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12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课堂有了情趣,学生不再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从四个方面论述怎样落实新课改精神,演绎快乐小学数学课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游戏教学法;采用鼓励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现在仍然有很多老师在固守着“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依葫芦画瓢”。这样的课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自由,没有快乐。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的课堂有了情趣,学生不再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因此,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教师,怎样落实新课改精神,演绎快乐小学数学课堂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中国的数学教育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早,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因为受经验主义的影响,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学环节设计不和谐,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等。这样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只是 “听众”“看客”,因此,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快乐学习。所以,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需要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允许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订学习计划,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是快乐的。

  二、采用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儿童认识周围环境、模仿他人的一种较为自由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更多机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还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边游戏、边学习,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同时,游戏是一项集体活动,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因此,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特征设计游戏情景,例如,在学习“简单的计算”时,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选派10个代表,学生每做对一题就换下一名学生,10个学生最先做完的那组就是优胜组。这样的方式学生喜欢,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一片欢乐、一片祥和。

  三、采用鼓励性原则

  新课改精神积极倡导转变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性评价原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原则,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被人肯定”,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总是采用鼓励性原则,例如“你真聪明,这么难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老师真佩服你,你简直是一个数学天才”“你的作业真认真,值得大家学习”等。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平时爱调皮捣蛋的张晓同学,可能是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他表现得异常安静,还正确回答了一个问题,于是,快下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说:“张晓同学今天的表现真棒,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张晓同学这节课的表现真好,我相信,他会这样坚持下去的,你们说对吗?”从此以后,他的表现越来越好,我们的课堂再也没有因为他而不愉快、不高兴。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仅仅只有教师掌握这种新式教学方法还远远不够,正如信号的传输过程一样,发射信号没有问题,而接收信号出现问题,信号便无法正常传输,同样道理,学生便是信号接收器,倘若机器出现故障,那么教师所做的也只是无用功。因此,为了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然后再逐步适应。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容易分心,喜欢胡思乱想,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助于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例如,看到数字9,教师可以问问同学们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有人回答豆芽,有人回答蝌蚪,还有人回答是6在倒立,这些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却也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这些答案都是他们从不多的生活阅历中总结得到的,既有趣又生动,数学学习过程仿佛一下子摆脱了乏味无趣的魔咒,知识竟然已经存在于脑海中,这就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魅力。

  新课改犹如一股煦暖的春风吹到了课堂的角角落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新课改精神,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演绎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因新课改理念更精彩,我们的课堂定会因新课改理念更快乐、更祥和。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相关文章: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03-30

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08-23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作文04-16

浅谈怎样才能上好小学语文课06-26

怎样上好小学作文课11-19

浅谈上好小学语文的复习课04-11

如何给学生上好数学课06-22

如何上好数学课呢06-18

范文:如何上好数学课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