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时间:2023-03-03 09:15:05 赛赛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精选1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

  一、新课过渡自然,陈老师在教授新课前教师精心设计了比赛计算题,把学生分成两组来进行计算比赛。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为新课作好了铺垫。

  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整节课都围绕连减的简便运算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能列出不同的算式,能根据算式的特点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三、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说说自己的算法,留给学生时间去讨论、分析、比较、总结,选择哪一种算法简便,并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举例子,这样可以达到理解应用的更高层次。

  四、注意培养学生正迁移的能力。每种简便运算的情况都是先举例,然后学生再仿照例子做对应的练习,再总结。这样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就更容易掌握知识。

  五、练习形式多。通过不同形式练习,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建议引导学生在接触一道计算题时,首先分析题目的数字特点。再选择简便运算的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2

  《连减的简便计算》是一节计算课,为了有效地让学生思考,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我在教学时:

  1、创设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2、通过设计游戏练习: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哪种方法简便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3、在解决过程实际问题中掌握学习方法:例如,举例验、用顺口溜、口诀或打比方的.方法帮助理解记忆等。

  综上所述其成效,但本堂课仍存不足之处:

  1、在简便计算中,学生对减法质的逆向运用掌握不理想,需加强指导练习。从而灵活的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合作学习多停留于表面,虽然整节课学生也活跃,但有些同学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讨论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连减的简便运算》,它是一节计算课,要求通过解决“还剩多少页”的生活问题,让学生理解减法性质的意义,掌握连减的多种算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优算法。

  首先我根据教材上的例题,先根据问题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进行思考列出算式。最后让孩子汇报交流:264-66-34、264―34―66、264-(66+34)。然后让学生观察根据所列的式子的异同点,并质疑:为什么这个同学括号里的是加法呢?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同时还可以提升算式与减法性质的意义。

  接着,进一步进行理解连减的简便方法中,234-66-34既可以234-(66+34),又可以234-34-66,当然这道题第一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有的题第二种方法就比较适用。在这里,要帮学生加以区分。同时,也要区分234-66-34和234-66+34。在思考与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进行总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但是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观察数据的特点,学生正着使用这个规律掌握较好,但是当遇见需要去掉括号的题目就不太会使用了。于是在练习课上,我再次进行讲解,从正着使用入手,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a-(b+c)=a-b-c。在这里我又强调了添、去括号的问题。在第一单元中我们曾遇到括号前面是减法,添去括号要变号的问题,但是由于是网课教学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不太理解,后来我又想到了有趣的讲解方法,我说“减号是一个很不友好的符号,总是和别人作对,如果想在他的后面添去括号。里面的符号都得变化。”进行赶紧及时练习了两道题目,528-53-47=528-(53+47),128-(28+63)=128-28-63。通过这两道题目的练习,学生都对括号前面是减法,添去括号要变号,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学生在知识方面好像已经掌握得非常牢固,但是实际在他们动手计算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灌输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动手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地把多种情况考虑清楚。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4

  这节课,我设计了很多练习,但这些练习题都是学生经常会混淆的计算题,也是很容易出错的题,我把学生比较常见的一些错误类型的题放在练习中加深学生印象。比如,把总页数改成266,使学生看到此时依次计算更简便,如遇到这种情况,选用先减第二个减数的算法就不适合了。又如,改错题中的672-36+64,学生由于受到前面知识的迁移很容易就会先算36+64来凑整,但简便计算方法是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合计算的。通过计算让学生切实感受简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醒学生要先审题,再根据数字特点来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这节课既要抓住知识的核心问题“连减的`简便运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投入知识的发现、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又要点到为止,淡化教的痕迹,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的资源影响全体,展开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使学生更乐于探索、善于交流、敢于评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5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我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三种不同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知“总页数—昨天看的页数—今天的页数=总页数—(昨天看的页数+今天看的页数)”以及“总页数—昨天的页数—今天的页数=总页数—今天看的页数—昨天看的页数”,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减法的运算定律。这样的设计,遵循了“由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降低了学生对运算性质的认知难度。

  2、提炼方法,活用性质。

  在归纳出减法的运算性质之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三种算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总结提炼出根据不同数据特征选择简便算法的具体方法,然后通过针对性练习,使学生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简便运算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针对性练习培养学生简便运算的能力。

  连减时,通常存在三种不同的算法,即依次减去两个数,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因此,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征合理选择算法对培养学生简便运算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对三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各种算法所适用的数据的特征,然后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学会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6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连加、连减”内容比较抽象,学习有一定难度。教者在设计时,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內容,安排教学环节,并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整个学习过程。其设计有以下特点:

  1、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用不同颜色的气球作教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的“说”引入了新课。

  2、注重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的概念。小车运南瓜与学生摘丝瓜的`演示,既使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在日常生活申的应用,又使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在学生的描述过程中完成由“动作过程”向“运算过程”的转换,从而建立了“连加、连减”的概念。

  3、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在探索中明白“连加、连减”的含义。

  4、引导学生将课內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巧妙“炸破”气球,使学生在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说出加、减混合算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注重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连加”时,教师在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启发学生用各种方法列出不同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出现不同的列式方法”的辩证思想,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7

  刘xx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一课,在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数学知识。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方面处理得好:

  1、低年级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讲课的语言、表情、神态、肢体动作等方面做到尽力适合低年级的特点。

  2、在教学中,刘老师出示情境图时,他将整幅图分成三部分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刘老师这样设计,便于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接下来引导学生,计算时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减,再与后面的数相加减,这样做,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混合做好铺垫。

  3、在巩固练习时,刘老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摆小棒活动,让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刘老师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刘老师的这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自己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掌握了新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8

  王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本节课的内容部署是在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在一年级中学生已接触过10以内连加连减的办法,所以在整节课中,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办法。并规定学生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从中培养孩子们的书写规范。我想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袁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地方是做得非常不错的:

  一、能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去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教师在教学新知的同时,引用了教科书的收西瓜的情境,带学生进入了生活中的数学的世界,让学生体现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然地投入了学习中,并在此同时,教师善于抓住每个时刻,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地方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善于用一些儿童用语,更形象地描述计算的过程。

  有一个环节我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教师在分析连加竖式的办法的时候,学生出示了两种不一样的竖式算法,第一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用竖式相加,然后再把答案与第三个数相加。第二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用竖式相加,然后再紧接在下面加上第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完成。教师在分析两种办法好坏的时候,能形象地把这两种办法比喻为学生走路的情景:第一种是走完路了,歇一会,再跟第三个数相加,继续走。第二种是与第二个数相加了,不歇继续加上第三个数,继续走。所以第二种比较方便,省时间。看,这两种办法经过教师用精彩的儿童用语作修饰后,更形象具体,生动的描述出他们之间的区别。更有利于学生对此办法的记忆以区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狠抓计算,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课前的口算练习,课中的不断巡查中,可以看出袁老师在平时在课堂中,注意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这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知道计算能力需要的是坚持,不断地练习巩固,计算的能力才可以提高,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时时刻刻落到实处。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9

  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中如何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王老师注重对学生计算方法的引导,整节课给学生以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尝试、反馈中学习知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

  一、在情景引入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收西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在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学习上。在学生讨论竖式的方法时,可以用两种竖式计算,强调了基础性和知识类推和迁移,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算式间的联系得出竖式也可以连着写,给学生创造了自己发现知识和质疑的思维空间。

  三、在连减的学习上,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给以了一定的引导和铺垫,使算能够多样化,使得计算教学方法不在单一,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得出计算时能了、口算的就不用笔算的计算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0

  朱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一课,教学环节比较清晰,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也学得比较顺利。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

  1、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

  新授部分的例题,朱老师利用书上的插图和自己亲手绘制的小鸡,化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的变化只数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知题意,正确列式和知道运算的顺序。

  《连加、连减》评课稿 - 盼雪 - 雪中漫步《连加、连减》评课稿 - 盼雪 - 雪中漫步

  2、 加强叙述的指导。

  在用教具进行演示的时候,朱老师反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记住在每个演示过程中,小鸡的数量发生的变化,再引导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3、关注细节,提高习题的正确率。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有的学生经常会忘记或记错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朱老师非常强调让学生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写出来,从而克服了学生由于记不住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而造成的`计算错误的情况,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4、强化训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学了连加法之后,朱老师马上让学生进行连加法的一系列相关习题运算,从而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明确连加的运算顺序,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学了连减之后的方法同上。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让学生在具体的题目中说连加(连减)法的含义,因为虽然学生能正确表达图意,能正确列式计算,但作为连加,连减这种应用题教学来说,理解含义还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1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主阵地。这堂课,我创设了小明喂小鸡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快就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事情的发生,体会理解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2道静态的例题,以喂小鸡课件的形式动态呈现,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很快就列出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教学难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可谓得心应手。

  3.体现算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做一做的两道题目时,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式方法:一种是先算左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上右边的小棒;另一种是先算出右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左边的小棒;还有一种是先算左右两边的小棒,再加中间的小棒。在解决这道题时,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意识,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理解图意时,我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大胆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教学5+2+1时,有学生先计算2+1=3,再算5+3=8,虽然我给与了肯定,但是对学生鼓励表扬不够。在教学例题8-2-2=4时,有位学生说:“因为2和2组成4,8-4就是4”,这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未能很好地抓住这一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

  3.在小组交流探究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我没能给与关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受年龄限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我耐心有待加强,应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2

  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3

  《连加、连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感知,静态领会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首先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如小鸡吃虫子,可用课件动态展示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二、重视算法,突破难点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本环节我注重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4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5

  《笔算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算式进行板演,同时让学生做两道连加连减的口算题。为学生探索连加法计算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连加连减的竖式时,学生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直接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在解决例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但当学生的思维呈现多样性后,如何对这些算法进行优化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竖式的三种写法没有对错之分,但无疑会有优劣之分。这时教师要有优化的意识,又要意识到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思考比较,体验感悟的过程。在教学例1时,我不曾多说什么,只是让学生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去思考优劣。“你喜荒一种就用哪一种?”这句话体现我对学生的尊重,这句话体现我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发自内心的选择出最佳方法。

  本节课连加连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不过,这只是极个别的学生。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在设计练习时,我没有考虑周全,题量较大,导致拖堂的现象。这也和本身的教学机智有关,如果我能灵活自己后面的练习题,把练习题中的第二道竟猜题去掉,完整的完成第三道题,我想这节课上的会更成功的。

  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相关文章:

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07-28

小升初数学之简便运算09-29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12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03-03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07-05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复习》教案12-14

小学数学的评课稿范文05-15

小学数学评课稿模板02-18

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01-26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精选1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

  一、新课过渡自然,陈老师在教授新课前教师精心设计了比赛计算题,把学生分成两组来进行计算比赛。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为新课作好了铺垫。

  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整节课都围绕连减的简便运算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能列出不同的算式,能根据算式的特点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三、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说说自己的算法,留给学生时间去讨论、分析、比较、总结,选择哪一种算法简便,并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举例子,这样可以达到理解应用的更高层次。

  四、注意培养学生正迁移的能力。每种简便运算的情况都是先举例,然后学生再仿照例子做对应的练习,再总结。这样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就更容易掌握知识。

  五、练习形式多。通过不同形式练习,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建议引导学生在接触一道计算题时,首先分析题目的数字特点。再选择简便运算的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2

  《连减的简便计算》是一节计算课,为了有效地让学生思考,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我在教学时:

  1、创设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2、通过设计游戏练习: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哪种方法简便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3、在解决过程实际问题中掌握学习方法:例如,举例验、用顺口溜、口诀或打比方的.方法帮助理解记忆等。

  综上所述其成效,但本堂课仍存不足之处:

  1、在简便计算中,学生对减法质的逆向运用掌握不理想,需加强指导练习。从而灵活的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合作学习多停留于表面,虽然整节课学生也活跃,但有些同学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讨论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连减的简便运算》,它是一节计算课,要求通过解决“还剩多少页”的生活问题,让学生理解减法性质的意义,掌握连减的多种算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优算法。

  首先我根据教材上的例题,先根据问题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进行思考列出算式。最后让孩子汇报交流:264-66-34、264―34―66、264-(66+34)。然后让学生观察根据所列的式子的异同点,并质疑:为什么这个同学括号里的是加法呢?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同时还可以提升算式与减法性质的意义。

  接着,进一步进行理解连减的简便方法中,234-66-34既可以234-(66+34),又可以234-34-66,当然这道题第一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有的题第二种方法就比较适用。在这里,要帮学生加以区分。同时,也要区分234-66-34和234-66+34。在思考与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进行总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但是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观察数据的特点,学生正着使用这个规律掌握较好,但是当遇见需要去掉括号的题目就不太会使用了。于是在练习课上,我再次进行讲解,从正着使用入手,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a-(b+c)=a-b-c。在这里我又强调了添、去括号的问题。在第一单元中我们曾遇到括号前面是减法,添去括号要变号的问题,但是由于是网课教学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不太理解,后来我又想到了有趣的讲解方法,我说“减号是一个很不友好的符号,总是和别人作对,如果想在他的后面添去括号。里面的符号都得变化。”进行赶紧及时练习了两道题目,528-53-47=528-(53+47),128-(28+63)=128-28-63。通过这两道题目的练习,学生都对括号前面是减法,添去括号要变号,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学生在知识方面好像已经掌握得非常牢固,但是实际在他们动手计算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灌输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动手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地把多种情况考虑清楚。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4

  这节课,我设计了很多练习,但这些练习题都是学生经常会混淆的计算题,也是很容易出错的题,我把学生比较常见的一些错误类型的题放在练习中加深学生印象。比如,把总页数改成266,使学生看到此时依次计算更简便,如遇到这种情况,选用先减第二个减数的算法就不适合了。又如,改错题中的672-36+64,学生由于受到前面知识的迁移很容易就会先算36+64来凑整,但简便计算方法是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合计算的。通过计算让学生切实感受简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醒学生要先审题,再根据数字特点来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这节课既要抓住知识的核心问题“连减的`简便运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投入知识的发现、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又要点到为止,淡化教的痕迹,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的资源影响全体,展开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使学生更乐于探索、善于交流、敢于评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5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我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三种不同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知“总页数—昨天看的页数—今天的页数=总页数—(昨天看的页数+今天看的页数)”以及“总页数—昨天的页数—今天的页数=总页数—今天看的页数—昨天看的页数”,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减法的运算定律。这样的设计,遵循了“由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降低了学生对运算性质的认知难度。

  2、提炼方法,活用性质。

  在归纳出减法的运算性质之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三种算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总结提炼出根据不同数据特征选择简便算法的具体方法,然后通过针对性练习,使学生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简便运算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针对性练习培养学生简便运算的能力。

  连减时,通常存在三种不同的算法,即依次减去两个数,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因此,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征合理选择算法对培养学生简便运算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对三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各种算法所适用的数据的特征,然后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学会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6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连加、连减”内容比较抽象,学习有一定难度。教者在设计时,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內容,安排教学环节,并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整个学习过程。其设计有以下特点:

  1、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用不同颜色的气球作教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的“说”引入了新课。

  2、注重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的概念。小车运南瓜与学生摘丝瓜的`演示,既使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在日常生活申的应用,又使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在学生的描述过程中完成由“动作过程”向“运算过程”的转换,从而建立了“连加、连减”的概念。

  3、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在探索中明白“连加、连减”的含义。

  4、引导学生将课內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巧妙“炸破”气球,使学生在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说出加、减混合算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注重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连加”时,教师在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启发学生用各种方法列出不同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出现不同的列式方法”的辩证思想,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7

  刘xx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一课,在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数学知识。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方面处理得好:

  1、低年级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讲课的语言、表情、神态、肢体动作等方面做到尽力适合低年级的特点。

  2、在教学中,刘老师出示情境图时,他将整幅图分成三部分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刘老师这样设计,便于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接下来引导学生,计算时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减,再与后面的数相加减,这样做,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混合做好铺垫。

  3、在巩固练习时,刘老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摆小棒活动,让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刘老师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刘老师的这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自己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掌握了新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8

  王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本节课的内容部署是在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在一年级中学生已接触过10以内连加连减的办法,所以在整节课中,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办法。并规定学生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从中培养孩子们的书写规范。我想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袁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地方是做得非常不错的:

  一、能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去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教师在教学新知的同时,引用了教科书的收西瓜的情境,带学生进入了生活中的数学的世界,让学生体现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然地投入了学习中,并在此同时,教师善于抓住每个时刻,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地方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善于用一些儿童用语,更形象地描述计算的过程。

  有一个环节我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教师在分析连加竖式的办法的时候,学生出示了两种不一样的竖式算法,第一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用竖式相加,然后再把答案与第三个数相加。第二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用竖式相加,然后再紧接在下面加上第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完成。教师在分析两种办法好坏的时候,能形象地把这两种办法比喻为学生走路的情景:第一种是走完路了,歇一会,再跟第三个数相加,继续走。第二种是与第二个数相加了,不歇继续加上第三个数,继续走。所以第二种比较方便,省时间。看,这两种办法经过教师用精彩的儿童用语作修饰后,更形象具体,生动的描述出他们之间的区别。更有利于学生对此办法的记忆以区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狠抓计算,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课前的口算练习,课中的不断巡查中,可以看出袁老师在平时在课堂中,注意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这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知道计算能力需要的是坚持,不断地练习巩固,计算的能力才可以提高,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时时刻刻落到实处。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9

  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中如何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王老师注重对学生计算方法的引导,整节课给学生以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尝试、反馈中学习知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

  一、在情景引入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收西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在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学习上。在学生讨论竖式的方法时,可以用两种竖式计算,强调了基础性和知识类推和迁移,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算式间的联系得出竖式也可以连着写,给学生创造了自己发现知识和质疑的思维空间。

  三、在连减的学习上,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给以了一定的引导和铺垫,使算能够多样化,使得计算教学方法不在单一,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得出计算时能了、口算的就不用笔算的计算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0

  朱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一课,教学环节比较清晰,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也学得比较顺利。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

  1、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

  新授部分的例题,朱老师利用书上的插图和自己亲手绘制的小鸡,化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的变化只数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知题意,正确列式和知道运算的顺序。

  《连加、连减》评课稿 - 盼雪 - 雪中漫步《连加、连减》评课稿 - 盼雪 - 雪中漫步

  2、 加强叙述的指导。

  在用教具进行演示的时候,朱老师反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记住在每个演示过程中,小鸡的数量发生的变化,再引导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3、关注细节,提高习题的正确率。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有的学生经常会忘记或记错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朱老师非常强调让学生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写出来,从而克服了学生由于记不住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而造成的`计算错误的情况,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4、强化训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学了连加法之后,朱老师马上让学生进行连加法的一系列相关习题运算,从而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明确连加的运算顺序,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学了连减之后的方法同上。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让学生在具体的题目中说连加(连减)法的含义,因为虽然学生能正确表达图意,能正确列式计算,但作为连加,连减这种应用题教学来说,理解含义还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1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主阵地。这堂课,我创设了小明喂小鸡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快就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事情的发生,体会理解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2道静态的例题,以喂小鸡课件的形式动态呈现,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很快就列出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教学难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可谓得心应手。

  3.体现算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做一做的两道题目时,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式方法:一种是先算左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上右边的小棒;另一种是先算出右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左边的小棒;还有一种是先算左右两边的小棒,再加中间的小棒。在解决这道题时,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意识,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理解图意时,我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大胆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教学5+2+1时,有学生先计算2+1=3,再算5+3=8,虽然我给与了肯定,但是对学生鼓励表扬不够。在教学例题8-2-2=4时,有位学生说:“因为2和2组成4,8-4就是4”,这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未能很好地抓住这一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

  3.在小组交流探究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我没能给与关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受年龄限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我耐心有待加强,应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2

  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3

  《连加、连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感知,静态领会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首先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如小鸡吃虫子,可用课件动态展示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二、重视算法,突破难点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本环节我注重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4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 篇15

  《笔算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算式进行板演,同时让学生做两道连加连减的口算题。为学生探索连加法计算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连加连减的竖式时,学生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直接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在解决例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但当学生的思维呈现多样性后,如何对这些算法进行优化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竖式的三种写法没有对错之分,但无疑会有优劣之分。这时教师要有优化的意识,又要意识到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思考比较,体验感悟的过程。在教学例1时,我不曾多说什么,只是让学生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去思考优劣。“你喜荒一种就用哪一种?”这句话体现我对学生的尊重,这句话体现我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发自内心的选择出最佳方法。

  本节课连加连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不过,这只是极个别的学生。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在设计练习时,我没有考虑周全,题量较大,导致拖堂的现象。这也和本身的教学机智有关,如果我能灵活自己后面的练习题,把练习题中的第二道竟猜题去掉,完整的完成第三道题,我想这节课上的会更成功的。

  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