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的评课稿

时间:2023-11-02 22:46:03 登绮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的评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评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的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的评课稿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的评课稿 1

  翁xx老师这节课先复习了图形的几种变换,再展示老师所化的位似图形,让学生感受不同,归纳出概念,期间过渡朴实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后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三种图形引导学生对位似图形以及位似中心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让学生经历了有数学思考含量的数学化过程,这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接着翁老师通过让学生绘图让学生体会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概念和性质的解读。整堂课有讲有练,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翁老师还通过展示学生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课堂中有一定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板书设计良好,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娴熟,教学效果好。

  建议:

  1.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要及时解决。

  2.最好在最后注意相关知识的横向比较(如位似与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进行比较)。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的评课稿 2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是在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成功之处:

  明确放大与缩小的区别。在教学时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初步认识放大与缩小的特点是把原图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所以和图像的变形有着本质的区别。然后通过教学进一步研究放大与缩小的特点,让学生思考2:1表示什么意义,怎样放大图形呢?自己尝试画图并比较所画的图形是原图形的2倍,就是放大,并且知道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只要把原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接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按1:3的比缩小,得出图形变小了,但是形状没变。最后通过出示几个比让学生判定哪个比是放大,哪个比是缩小,例如: 5:1 1:4 2:1 1:3 4:1 1:2使学生明确比的前项是后项的`几倍是放大,比的前项是后项的几分之一是缩小。

  不足之处:

  教学中只出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这几种简单而又特殊的图形,对于这样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学生都不难理解,但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种图形不仅仅是把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还要与它们的高、角度都有联系。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的评课稿 3

  一、注重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理解“放大”含义,我把图片进行“变大”和“放大”,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放大的含义,学生不能准确地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清楚时,这时我就用标准的数学术语指出:“现在的图片形状与原来的相同,只是图片的尺寸变大了,这样改变图片的大小,我们数学上称为把图片放大”,学生有了明确的术语指出“放大”的含义,就会从直观的体验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便于学生在思维中建立好“放大”的概念。

  二、重视难点的突破

  教学中,做到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A到图形B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B变为图形A?你是怎样理解 “2:1”的?”(有的同学就会说出:“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还有的同学说:“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项就小。”??学生的智慧碰撞,内心的欣喜溢于言表。)

  但我觉得还需要逐步完善以下几点:

  1、尽量放慢语速,让学生更好地听准确,听明白。

  2、利用各种形式,多种不同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善于等,等待学生的发现,等待学生的补充,等待学生的完善,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位似》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作用性质04-02

二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复习课评课稿07-22

数学优质课评课稿01-26

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复习课》评课稿08-02

数学美丽的田园评课稿03-17

初中数学评课稿范文01-20

小学数学评课稿模板02-18

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01-26

数学评课稿(精选17篇)03-15

《分数的意义》数学评课稿(精选)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