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时间:2024-04-01 18:41:26 诗琳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精选12篇)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精选12篇)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1

  1、环节安排清晰、完整。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导出6道算式,通过这6道算式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口算、笔算、估算、验算有机结合。接着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应用,用填方格的形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最后到商场促销活动各类价钱的计算,又回到生活情景,使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连贯。

  2、目标定位合理、准确。

  在本课中,既有基本知识的的梳理,又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同时还有能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把握是比较合理、到位的。

  3、反馈形式新颖、可借鉴。

  在本课第一环节由情景导入引出算式的反馈中,教师对算式反馈的处理干净、利落。指名一生说算式,其余同学说问题,反馈形式新颖,把算式和解决问题进行结合,由算式联想到意义,把算式的意义、作用扩大,把计算与解决问题进行整合。同时使全体学生同时进行思考,这种反馈形式可供我们借鉴。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2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分为加法、减法笔算和加、减法验算。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这是本单元主要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在教学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尝试、讨论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做到迁移类推,且能通过自己的想像、估算等方法,正确完成笔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估算,学生的估算方法越来越灵活和科学。

  不仅是估算方法呈现了多样化,学生们也初步有了估算的意识。练习五的21页第9题:走哪条路最近?可以怎样走?很多人刚开始无所适从,愣了一会儿后开始笔算,大部分学生认为从小君家到邮局再到书店绕弯到超市回家最近,而有个别同学此时是沉默不语,思考片刻后叫了起来:“不对,是从小君家到邮局到书店再回到邮局去超市回家最近,而且他不是算出总路程,而是将中间不同的一段路进行比较75+329(估算结果是400米左右)比440米要近,所以从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他们的估算水平、估算意识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感到很欣慰。从学生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对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题目正确率总是不十分高,老是会错,一问算理都懂,自己也会订正,可动手一算,十道题一般总要错那么一、两道,十分伤脑筋。另外,计算速度也很成问题。

  学生计算能力弱,我想能得到解决办法就是增加练习。增加练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类型的补充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但我们还是觉得一上课就端出连续进位、连续退位题让学生讨论步子过大了一些。像减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连续退位的减法。在解决例题517—348之前,我先补充不退位减法567—346、一次退位减法567—348让学生做,我觉得这些都是新课教学的`基础,虽然现在是新课程,但是一些好的旧做法还是应该适时地用一用。

  (2)题量的增加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笔算,但是要形成技能技巧还是得一定量的练习。除了教材中的练习外,我还补充一些练习,让学生在大数学上笔算。

  总之,从整体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乐观,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加强,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全面性,在判断题中足以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在一些实际应用题中,要求学生可以采取验算的方法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解决问题中,逐渐让学生说出、明白每一步算式所表达的意义……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3

  上完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这一课后,我不断的反思,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备课

  1、备课时要想的多些,抓住所教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出详尽的教学过程。而我在本课300-116的竖式处理中就不是很到位,应该用严密的数学语言组织好个位上,十位上,百位上的数字分别是怎样减的。

  2、对于学情没有很好的掌握,个别学生听课过程、掌握知识都不是很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特征。

  二、上课

  1、探究时间上:有了备课的充分准备,老师在课堂上要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学这个环节中,学生开始演示300-116可能觉得有困难,但是他在思考,在质疑,有思考有质疑才会有收获,这时的`教师不应告诉他如何去解决,而是给他时间,让他们有足够时间思考,勾起他们的解决欲望,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一手包办,急于求成地去讲解,去帮他们解决。

  2、练习太少,不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在思想启迪上,由于学生年龄,阅历的关系对啄木鸟还不是很了解,应该再给他们补充一些相应知识,引导出要保护益鸟的主题。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4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不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练习,都有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最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教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每个例题的情境都有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教学时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有利于他们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每一例题列出算式后,都要尽可能地展示出学生的所有算法,通过相互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实际算法的优化。

  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算法的展示教学中,本单元教材都呈现了估算这一算法,教师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和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章里,通过估算可对精确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代替。

  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设计的练习应注意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计算课同样生动有趣,一定要避免枯燥的、单调的、机械的练习。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5

  《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本节课,我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没有设计“过度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选择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

  1、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

  2、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学听,再让不同意见的同学说他的理由。

  3、竖式的计算也教给学生,然后交流展示。这样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起到了交流算法的目地。

  4、结合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游戏,寓学于乐。

  (1)“小小速算家”。

  (2)我们来做“数学小实验”。

  (3)挑战“神奇的.495”。

  (4)“交朋友”。

  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纯粹计算的单调,同时也给那些优秀的学生留有余地。

  此节课,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6

  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我刚开始觉得这些题目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前面学的内容轻松的完成,所以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还是充满了信心。

  但几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下了大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就是效果很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规范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看来计算教学还应常抓不懈,结合以上几点我将会更加努力的去教导学生,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7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竖式计算本以为学生水到渠成不会产生多大的问题,可是在实际的作业中,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学生在竖式计算上,都明白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各位开始算起。加法还不错,出现的错误比较少,但在减法上,很多学生在计算被减数是中间有“0”,或者被减数是整百的数时不会计算,他们像前一位退“1”之后,再算的时候就会忘记其中的“1个”已经被借走,只剩下9个,仍然会按照10个去计算;

  2、学生在验算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错误。加法验算时都知道把两个相同加数调换位置,但减法验算时,他们找不清楚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因此五花八门的验算都出现了;

  3、现在的'学生都太马虎,即使让他们去验算,去检查,可是他们只是把一样的答案照写,不会再认认真真的计算一遍。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计算能力,培养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8

  新课标比较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尤其应从小学的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回顾整节课,有以下几点疑惑:

  1、估算算式的格式不知道怎么写,书中没有介绍“≈”,是让学生直接写“190+220=410”,还是写“192+219大约等于190+220=410”这种半文字半算式的.格式?

  2、本课的教学与例3、例4是同一个教学情境,既然是500个瓶子送一次,那么前两周的520个,就还有20个多出来剩下的,本课这20瓶却又忽略不计了?我们两个班都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对于学生这样的疑问该怎么处理?

  3、估算是会估算了,但学生纯粹是为估算而估算,写明是让你估算的,有些学生是先算出准确答案,再给准确数找个近似数就算是估算了,多数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去算,但如果不是估算而是普通的计算题,却没有一个学生会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9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较为简单的加减法,对于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并不算太困难。但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迷惑。另外,对于估算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课堂上我:

  一是尝试在让学生进行迁移学习,让学生深入探索,鼓励学生交流方法,重视方法的总结与梳理,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注重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注意体现估算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知学习估算的必要性。

  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间关系,抓住关键点理解题意,分析题目应该采用精确计算还是估算。四是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和开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几节课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文字表述计算和估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强化指导。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10

  《万以内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以下是一份关于“万以内加减法”课程的评课稿: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感知和生活实例等方式,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比如,通过具体物品的数量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大数目之间的加减关系,这种方式既生动形象,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动态算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挑战,既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又照顾到了个体差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此外,教师还特别强调了算法策略的教学,如拆分法、补凑整百整千法等,这些策略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习题,既有基础性的笔算训练,又有结合生活情境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紧凑,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建议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以及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11

  在对小学数学《万以内加减法》的课程进行评价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制定了清晰、具体、可达成的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应能熟练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运算,理解并运用“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等基本规则。

  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在讲解万以内加减法时,是否采用了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借助算盘、数线模型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字运算;同时,对于难点如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等问题,是否给予了充分的解释和实例演示。

  教学过程互动性:课堂上是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反馈与矫正环节: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能否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通过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树立积极的数学观。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 12

  《万以内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在掌握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大数的运算,对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评课稿:

  首先,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具体计算方法,更强调理解其算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引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位对齐、从低位到高位逐级运算等核心概念,这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教师运用了直观教具(如计数棒、数位表)、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发展,鼓励他们自我表达和互相交流,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总体而言,这堂《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不仅达到了知识传授的目标,也兼顾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建议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生活情境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万以内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评课稿】相关文章: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23

数学《比的意义》评课稿05-08

大班数学课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09-29

数学评课稿(精选17篇)03-15

《分数的意义》数学评课稿(精选)07-06

《分数的意义》数学评课稿06-18

10以内的加减法05-31

数学评课稿(通用20篇)11-02

初中数学评课稿(精选13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