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精选10篇)
教学中,老师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篇1
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今天我听了一年级数学教师魏霞老师的课,感触颇深。魏霞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一、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中老师首先从课前板演一个简笔画——课堂储蓄罐入手,生动有趣,而且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伏笔,接着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
课堂需要合作。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
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该老师根据教材很好地设计了内容。例如在认识一元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明确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现由人民币上面的国徽阐述了爱护人民币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再如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生活是现实的,课堂中的生活情景也应尊重事实,一本本子多少钱请学生猜一猜,再给出条件估一估,最后揭示“5角”,与学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由此说明生活课堂的创设是成功的。
此外课堂中不断奖励学生各种五角星:智慧的、倾听的、合作的...并说明这将是一生的财富,即要教书也要育人。项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与课堂给了我们完美的解释,但课中我觉得也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1、课堂中项老师的课件中让小猪买一个棒棒糖,让学生例举了5角钱怎么拿?有四种方法,其实生活中学生已经了解,不如把思路放宽一点,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拓展与提高,即设置疑问:一个棒棒糖8角,小猪怎么付?这样的提问思维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几角加几角的拿法,还可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的付法,这样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课堂结尾,由于时间关系,故事的结尾没有“呈现”有些可惜。其实这儿也隐藏着品德教育。一元钱开不了店,也就是说故事讲述的还不是十分详密,有点牵强,不如趁此机会教育学生节约用钱,不要像小猪那样吃光用光,应积少成多,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良好行为习惯、社会风尚的完善正是要从孩子抓起。
3、魏老师出示各种一元信封,验证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组成,由老师一人演示,一人验证似乎太过于单调,其实这个环节的设计思路还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元除了由10个1角组成,还可以怎样组成,如有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说出2个伍角、5个贰角等,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再加以验证,更能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币的真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师适当加以介绍,如人民币中的水印、盲文、金属线以及新版人民币的介绍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新版人民币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使用着。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篇2
上周听了一(2)班覃老师的《找规律》这一课。这是一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找出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还要通过认、涂、摆、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整堂课覃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
一﹒首先,创设情境。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覃老师巧妙利用低段学生的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观察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让学生观察彩旗、灯笼是怎样摆放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本节课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覃老师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规律。教师先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让学生观察彩旗、灯笼是怎样摆放的。在呈现学生围成一圈的情景时,许多学生说出的是(男生到女生)的站立规律,覃老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但由于是围成一圈,不便观察。课件及时呈现学生站成一排的画面,将复杂的图形简单化,许多学生纷纷说出了(女生到男生)的规律。
三﹒练习达标。
此外,规律内容的教学也由简单到复杂,巩固练习环节中的练一练,设计了5组图形的排列,让学生从简入繁地找出它们的规律,及时将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化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可见覃老师十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所以在施教的过程中,覃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情比较灵活的驾驭课堂教学的流程,既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又能不失时机的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随机生成的情况,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较好的实现。
四﹒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覃老师多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课前感知规律——情境中发现规律——操作中深化规律——体会中创新规律——生活中应用规律这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教学。她能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借助课件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索规律的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究、主动地去发现,创造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一节课当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的调动思维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沉浸在数学的美当中,感悟着各种有规律的排列。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篇3
《认识钟表》这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以下这几个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老师用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处理,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获取知识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篇4
《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有趣味性,学生兴趣较高。下面就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课前习惯
一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坚持贯彻学生习惯培养工作,这方面恰是做为新教师的王老师所欠缺的。可以在课前准备书本、放东西、拿学具、发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养成习惯。由于低段孩子的好动和喜欢趣味性的东西的特点,可采用歌诀、动作方式来记忆和养成习惯。
二、目标落实
王老师对本课的目标设计基本合理,教学环节也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不足之处在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走过场,有些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仅点到为止。建议王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把目标落实到位,采用哪些环节、策略都要清晰化,要让孩子得到怎样的提升自己心里最好有数。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探讨,要思考突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和思考中逐步理解并学会,不能草草而过。
三、课堂组织
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要经常组织课堂纪律,表扬、肯定和提醒结合,把课堂组织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环节学习时提要求要包括纪律、兴趣、注意力等的引导。特别是本单元的学习多次用到人民币学具,孩子可能只顾着自己玩,而不注意教师的教学和教室里的学习情况,因此更要时时对孩子加以提醒和行为上的指导。
四、引导思考
教学中王老师常常问题一提就让孩子回答,有些孩子问题都没听清楚,有些孩子还来不及想。这样的话,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可能会变得依赖老师和同学的答案,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教学调整
王老师在教学中一直站在讲台前,没有下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没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课前不能做好预设的话,就只能在课堂上加以补救,要随时注意学生当堂出现的错误,想办法调整教学程序。
做为新教师,这些方面都是需要自己平时在教学中长期锻炼出来的,没有什么快捷方式,唯有多想多做多学多问,慢慢提高自己。希望王老师严加要求自己,在教学方面努力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数学教师。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篇5
数学家们说数学十分有趣,可对于尚未对数学入门的小朋友们而言,实在很难体会数学中蕴藏的趣味。本节课从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中领略其中的奥妙,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经历填数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闯关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伊始,教师出示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羊村的羊羊们,创设了和羊羊们一起闯关的游戏情境,把新授内容由浅入深有序地结合在了一起,激发了学生了学习兴趣。整节课,孩子们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课堂效果很好。
二、引导细腻,注重学法的指导。
在游戏第一关,冯老师耐心的引导学生读规则,解读规则,在孩子们明确了游戏规则后,引发孩子思考,让孩子们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的放矢,降低了填数的难度。在展示环节,教师留足了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充分地交流,明确:“在填数前要先观察每行每竖,找只留一空的那行或那竖来填。”有了这样细腻的引导,孩子后续的填数游戏已是水到渠成。
三、有始有终,注重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不到位
激励性语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一过渡到游戏二时,假若过渡语换成:这么简单的问题,大家都能解决,如果来点有难度的,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一种“挑衅”的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2、评价语使用欠缺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应适时给予适当的学习评价,如:你的思考真全面;你的思路真清晰;你的想法真独特。
3、表达语言的使用不够完整
先观察哪一竖行、哪一横行,学生不能结合语言进行较好的表达,是语言应用的缺失。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篇6
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 学习材料的选择
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其特殊性,平视的时候,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选用不同的学习材料,观察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准确呢?我们不妨这样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平视观察(只观察一个面),看到的样子可能不一样。
二、 学生能力的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发展与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师通力合作。不分年级,不分科目,朝夕努力。倾听是低年级培养孩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而本课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今天我着重说说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的体现。
首先说观察能力。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点:
①观察的角度——平视。视平线与物体的最高点保持一致,学生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这样观察的目的是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尽量让观察结果简单可述。一(1)班的李老师,把放学具的板凳托起来,与孩子的视线等高,这样保证观察方法的示范性。
②这节课应该让孩子在观察时,有意识的渗透有序观察。在一(3)班的课堂中,当孩子观察本班同学的照片时,孩子观察到的结果是零零散散的。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我们学习方位前后左右,那么我们可以按方位有序观察,有序陈述。
③如何引导学生小结观察结论,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把前面与后面观察到的结果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右面观察的结果又有什么区别?
④观察物体的目的最终是发展学生的空间感。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向空间感提升,要发挥想象的作用。李老师就是这样做得,在例题学习时先观察说结果。在练习时反之,先猜想,再模拟观察验证结论。这样让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只有这样细致的指导,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才不是一句空话,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再来说说倾听习惯形成的5个标志:
①眼睛注视发言人;
②能择关键词做倾听笔记;
③能复述别人的发言内容;
④能补充发言或提出建议;
⑤能对别人的发言做简要评价。倾听是学习的起始行为,更是人类交往的基本礼仪,所以我们应把倾听作为学习习惯的头一个重点培养。
三、 学习方式的使用
现在常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像观察物体这样的以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合作。合作学习必须合作目的清楚,分工明确,有合作的必要。以观察物体为例,如果是2人小组。那么每人观察两个面,剩下的方向要观察,孩子要转动起来。如果是4人小组合作,那么每人观察1个面。观察完毕,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并和其他小组成员比较观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因为是小学1年级,活动之前,老师应该给学生示范;示范之后,再小组内观察。小组活动完毕,最后全班选小组汇报展示。只有这样清晰的活动步骤,明确的合作安排。合作学习才不流于形式。
四、 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做了具体的描述。北师版教材在编写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系列的情景串。教师应该用好情景串,把活动做出实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习得知识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经验,学会数学的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有效的落实四基。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篇7
听了小张老师执教的《左右》一课,收获很大,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左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单是教师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地困难。因此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左右,比如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说一说文具摆放的位置,自己动手摆一摆等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之获得切身的体会和理解。
本节课小张老师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听口令做动作活动,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也体会了其相对性。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建立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有趣的活动情境,如: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人人参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整节课充满生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实验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会数学。教学中,通过在桌面上摆文具这一具有操作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用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小张老师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以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还为学生创设许多轻松、愉悦的情境,学生很自然地就参与到学习中来,轻松了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本节课从头至尾做到了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篇8
梁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尊重学生位主体的地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教师将学习与平时的学习生活练习起来,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一、 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自制的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更是利用儿童话的语言,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
二、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梁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几时上课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小耳朵注意听,让小手放到位,耐心的培养学生,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篇9
4月18日,学校教研活动按照计划如期进行,在这次教研中,有幸聆听了王老师讲授的《找规律》一课,她向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低段师生互动有效教学的课,受益匪浅。现在就王老师的《找规律》一课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有效。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王老师通过启发谈话,通过数学学习的口号,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然后出示学生喜闻乐见,喜欢的六一节日的装扮主题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十分亲切自然,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灯笼,男女生的排队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和猜测接下去物体的排列规律。在教学课件中用了划一划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都是以两个或三个为一组的,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学生在观察、探究、猜测中发现规律。
二、练习多样,层次分明,巩固有效。
在练习中,王老师通过涂一涂,说一说,演一演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练习,由易到难。从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欣赏规律,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如图形的规律,数字排列的规律,声音动作的设计规律,每个练习都精心设计,有明显的针对性,巩固性,实现了练习的实效性。特别是创新设计声音与动作的规律排列,更是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习惯培养,始终如一。
王老师针对低段学生学习培养的特点,采取课堂中教师的提醒,学生的互相学习,口号提醒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
四、改进建议:
一节课下来,学生口头表达的较多,自己动手做的较少,能否让学生独立动手完成一些题型。如画一画、摆一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篇10
我参加了进修学校的课堂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我听课的内容是《读数、写数》。《读数、写数》是小学数学一年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数字的基本步骤。
本次讲授的是长江东路小学的骨干教师孙楠老师,初次见孙楠老师便觉得她就是孩子心中的“好老师”,只见她温柔可亲,笑容可掬,声音清脆。听她讲完课后看到孩子们满足的眼神就觉得这节课达到效果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读数和写数,课堂结构清晰合理,内容丰富,练习多样。孙楠老师以复习巩固开始让学生练习读数、写数,让学生区分读数和写数的不同之处,在课程的中间串联数的组成这一知识点,让内容更加的饱满,并且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构建的重要性。本节课出现“计数器”数学使用工具,计数器的使用让孩子明白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数位的表示,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同学们!
课堂上学生们很活跃,都踊跃的展示自己,并且课堂的最后有学习总结:“我学会了什么?”让孩子们反思这一节课我究竟有没有把握好,学到了什么?
听完本节课我更深的感受是因为智力的不同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不一样。我所在的学校是辅读学校,孩子们的智商都低于常人,我们教学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比如:培智学校的数学讲授的内容大多是百以内的加减、九九乘法表和钱币的使用。在这九年的教学中钱币的使用是最难的,可能有些老师不理解,认为钱币的使用是最简单的,在普通学校是不用教的。可是我们辅读学校的学生通常是不会用的,他们不理解钱币的概念,更不会使用钱币。
我们面对这些孩子虽然说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们所做的是让他们拥有爱人爱己之心,让他们更好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复习课评课稿07-11
数学广角评课稿07-10
《数学广角》评课稿07-10
数学评课稿范文01-19
数学《烙饼》评课稿07-11
数学方程评课稿07-10
数学《比的意义》评课稿01-03
数学课《数学广角》的评课稿07-11
数学优质课评课稿01-26
数学课除法评课稿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