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成数评课稿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六年级数学评课稿,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六年级数学成数评课稿 篇1
解比例一课是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教学解比例之前,教师先复习关于比例,你已经知道什么展开教学,由此引入今天的学习,突出了这次的教研主题---如何认真设计好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铺垫,通过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李老师的另一番风采!本课开始李老师先用温故而知新比例的基本性质开课,当学生写出8x=25×40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与以前学的比例有什么区别,学生很清楚的看到比例中含有了未知项,由此引出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通过此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比例和解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李老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得到了提高。
认知得到肯定后,紧接着的心动不如行动,更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此得到了小小的发挥;而后的众人划浆开大船,小组之内互相合作、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了很多;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度在加大,但李老师的环节设计如此巧妙,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感觉到本节课是如此的顺畅,学起来、听起来都有一种乐在其中的感觉。
建议:是否可以渗透一下算法优化的思想呢?
六年级数学成数评课稿 篇2
方朝晖:复习是相对于新授课而言的一种教学行为,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新知识的传授之后,对学生所学和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回顾。老师们普遍都认为复习课难上,尤其是在低年级,由于学生学习经验不足,所以本节内容就更难上。邹菊秀老师在教材处理上井然有序,教学思路清晰,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能结合本单元的重难点“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吴文才老师作为一名新老师,在教材处理上大胆不拘泥,应该来说还是挺好的。程云红:两位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课件,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理7、8、9的表内除法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反馈中学生呈现了3种整理方法:按口诀整理、按商相同整理、按除数相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当有一个小组未整理完,邹老师并没有急于总结,而是给予鼓励,最后该小组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这点可以看出,邹老师能够及时指导、启发,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但同样的情况,吴老师更多关注的是教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的过程没有及时检查。
蔡云:我是这样想的,数学课应该是扎实的教,实在的学,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上完自己的教学内容,还有,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收放自如,否则学生很容易被不是教学内容中的话题所吸引。
张亮:从这两堂课中,可以看出邹老师的教学功底很扎实,整节课有条不紊,练习层层推进,教学语言简炼。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许建兰:我觉得吴老师是不是挖得太深了,前面表内除法的整理花的时间很多,但学生似乎都不是很理解。还有,这是一节整理复习课,应该要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训练题。
六年级数学成数评课稿 篇3
上午三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后两节课,都是从解决问题出发,紧扣了这次数学教研专题。我觉得上午的课有以下共同点:
一、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方法。
如段佳老师的《分数与除法》,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利用3个小圆片平均分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了3个块就是3133块,而3块的相当于1块的,也就是块。444414像周凌鹤老师的《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通过三个典型的已知半径和高,直径和高,底面周长和高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小结出了求圆柱的表面积的一般方法,教会了学生思考问题。再如庄芷荻老师的《统计》,一句“你会看统计图吗?”,点燃起学生想尝试看图的欲望,接着出示三城市男青年平均身高统计图,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信息。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然会告诉你,他是从哪里看到的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标题、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内容,总结也看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再看横轴,后看纵轴。我们知道,内隐的思维过程需要外显的语言传递,在这一过程中,正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了表达。
二、扎实了“四能”。
四能指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去我们的教学往往重视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比如拿到一道题目,首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但周老师在教学例4(厨师帽)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在取近似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所以不得不分析按实际情况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所以在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教师经验不足,有时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挖掘得不够,比如庄芷荻老师的《统计》,在第一个环节,当问到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班一共需要订制哪几种校服?学生的回答是:可以先量最矮的,再量最高的,这样就可以知道我们班一共需要订制哪几种校服,可能教师原先预设的答案是:可以制成统计表。当动态生成的资源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有点着急,以致于过早出示统计的学生身高,甚至都忘了交待学生填表。其实教师可以接着追问:那除了量最矮的和最高的,还有什么方法?一句话,轻轻带过,很自然地引回到学生填表这个环节来。
【六年级数学成数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评课稿06-30
有关美术评课稿06-29
六年级数学《圆整理和复习》评课稿09-16
小学美术的手工课评课稿06-30
英语写作的评课稿08-17
优秀美术评课稿10-22
小学美术评课稿模板01-19
小学美术评课稿范文01-19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评课稿11-02
Unit9 Breakfast评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