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活动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创设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动手操作活动是重要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设计好学习活动。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活动呢?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小学数学活动设计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和好胜。其一,“好奇”是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探究知识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的设计中,务必考虑数学活动的方式选择、过程引导和环境特点等因素。也就是说,在数学活动中,只有学生的发现欲、研究欲和探索欲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激励,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达到预期目标。其二,“好动”是建立在学生知识模仿的基础上,因此,数学活动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即教师根据数学知识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和制作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其三,“好胜”是学生前进的助推器,它能促使学生持续探究,追寻真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设置悬念、组织竞赛和表彰鼓励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二、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次,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三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三、设计活动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能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关系到这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活动材料的.种类和有限的时间,深挖每一种活动材料的价值,使其最大限度的为发展学生思维服务。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的纸把正方形的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用彩笔涂其中一份说说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就按照教师的要求很快操作完了也很快说出了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而学生涂色得到的四分之一是完全一致的。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扎实有效。
四、活动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总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中,创设活动的氛围、提供活动的机会、养成活动的习惯、培养活动的能力形成交流的风气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这样才能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数学活动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活动策略】相关文章:
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策略06-20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07-22
如何提高数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05-27
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06-22
数学有效阅读策略分析07-22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05-26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04-08
中学数学复习有效的策略08-23
如何有效设计问题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