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时间:2022-10-27 12:27:04 数学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推导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篇1

  一、米和厘米

  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1米=100厘米1米-40厘米=60厘米1-40

  100厘米-40厘米=60厘米

  40厘米?厘米

  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

  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

  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7)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厘米。就直接用8-2=6厘米。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

  6-3=3厘米。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

  (边)

  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31个角是直角4个角4个直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6、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作直角的一条边;②用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所画的顶点重合,三角板的一条边与所画直线重合;③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即画成一个直角。

  7、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比直角大或说大于直角的角叫做

  锐角直角钝角

  比直角小或说小于直角的角叫

  四、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十位。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

  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未知数就等于谁加上几。

  五、表内乘法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写乘法算式时,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但读乘法算式时,只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去读。

  3、乘法口诀要用汉字数字形式表示,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4、如:5+5+5+5表示:5×4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4×5

  5、因数×因数=积例:一个因数是3一个因数是5,求积是多少?3×5=20

  6、例图:○○○○○○○○○○○○○○○

  乘加:就是先观察图形有几个相同的图形,再加上剩下不同的图形。如:上图圆圈。就是前面3个相同都有4个○,后面还有3个○。写成算式就是:

  3×4+3=15

  乘减:把全部图形看做都是一样多。再减去多数了的图形。如:上图圆圈。把全部看作都是4个。写成算式就是:4×4-1=15因为后面图形只有3个,把他看做4个。就是全都是4个圆圈。所以减去一个1。

  7、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8、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9、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10、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9×5=50—5

  11、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例:

  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

  12或

  13、3个5就是5的3倍。

  14、分清:

  2和5相加是多少?2+5、

  2与5相加是多少?2+5

  2个5相加是多少?5+5、

  2个5相乘是多少?5×5

  2与5相乘是多少?2×5

  2和5相乘是多少?2×5

  2的5倍是多少?2×5

  理解2的5倍也就是5个2相加,会画图

  15、像3×3+2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是乘加算式,像3×4-1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的算式,是乘减算式。在计算乘加、乘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六、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一定相同。

  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有(4)个直角,总共有(24)个直角。

  正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有(4)个直角,总共有(24)个直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篇2

  一、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分类:(1)按质地分:纸币和硬币。(2)按单位分:元、角、分。

  2.人民币的面值:把人民币上的数和单位合起来读就是人民币的面值。

  3.以“元”为单位的面值有7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

  4.以“角”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5角、2角、1角。

  5.以“分”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5分、2分、1分。

  6.要点提示: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7.难点点拨:元是最大的人民币单位,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

  8.重点提示:1元等于10角,几元就等于几十角;几角就等于几十分;1元等于100分。

  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要点提示:元、角、分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三、购物付款方法

  1.购物付款有多种方法,无论用什么方法付款,付款的总额都是一样的。

  2.付款方法:付钱时,先付1张面值与所需钱数较为接近的人民币,再付剩下的钱,这样付钱既简便又不容易出错。

  3.要点提示:要结合具体钱数确定付款方法。

  四、元、角加减的计算方法

  1.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的换算成统一单位后再相加减。如果算得的结果是10角以上,那么应将其转化为几元几角,满10角向元进1。

  2.知识巧记:人民币相加减,角加角、元加元;单位不同要互换,统一单位再计算。

  3.难点点拨:几十元里面有几个10元,几十元里面就有几十个1元。

  4.要点提示: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篇3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篇4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数学验算方法总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习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篇5

  统计表:

  (一)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统计图:

  (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0的相关知识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作为除数。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精选06-14

 数学总复习复习资料06-14

毕业班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06-14

高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各题型技巧10-11

数学第一册总复习资料06-15

生物期末总复习资料05-24

小学英语总复习资料01-22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08-20

相似形的中学生数学总复习资料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