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数学课学习方法
八年级上数学课学习方法有哪些?试试下面的方法,提高你的成绩吧!
八年级上数学课学习方法【1】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这些工具,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二、几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数形结合”的思想
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结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
3、“对应”的思想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
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
两个初中常见解题问题【2】
很多初中学生在考试时候会碰到这样一种状况:明明自己已经学会了,可是成绩无法提高.下面从两个方面稍作解释.
第一,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多打草稿多画图.
举个例子,每位同学在解题的时候,都会先读一遍题目,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来解题.但是,不少同学在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急于下手,结果苦思冥想半天,都无法得出答案.这个时候,我通常会建议同学们再读几遍题目,尤其是几何题,综合题.因为题目给了很多已知条件,这些已知条件都是用文字跟数学符号来表达的,在我们大脑中很难一下子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时候如果我们再读几遍,把所有已知条件都以自己的方式充分地理解透,然后自己画个图,如果已经有图,就将这些条件标注到图上.由于人的大脑在短时间之内记忆的东西是有限的,如同电脑CPU,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地将大脑的功能用在计算和推理上,而不要让她承担记忆的任务;将这些需要记忆的条件和推理得出的结论都交给草稿纸和图表,大脑自然能够更轻松地去对付题目的问题了.
第二,有的同学在解题的时候自信心不足,不敢下手.
其实很多人在最初接触一些难题的时候都没有思路,包括数学老师在内.但是在如何对待这个思路盲区上,有经验的老师和不自信的同学就截然不同了.很多人在碰到这种问题时,似乎有一种完美主义思想:要一步就找到正确思路,把题目解答出来.
举个例子,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解答几何题,辅助线的方式有很多种加法,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会在挑选哪种添加方法上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他们中大多数的心理是怕作图的时候做错了,然后不得不改变思路,由于不愿意花时间去改变原来已经深思熟虑的那条思路,所以干脆力求一次就做对.
其实,一次就做对,是需要很多的练习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够达到的,这种数感和图感的建立不是短期可以建立的.同学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有了思路,就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然后证明你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无法证明,则另外想思路.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只要重复去实践,自然会形成一种状态:一看题目,就大致知道有几种思路,然后你就会一一去思考证明,一般情况下,总有一种是可以得出你的答案的.
有时候,当你推不开一扇门的时候,不要着急,试着反方向拉一下,或者横向拉一下.
数学解题提速八法【3】
在考试时,我们常常感到时间很紧,试卷还没来得及做完,就到收卷时间了,虽然有些试题,只要再努一把力,我们是有可能做出来的.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解题速度太慢.
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努力学习,只有加强练习,多做习题,才能熟能生巧.可是有些学生天天趴在那里做题,但解出的题量却不多,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解出大量的习题,难道不应找一找原因吗?何况,我们并不比别人的时间更多.试想,如果你的解题速度提高10倍,那会是怎样一种情景?解题速度提高10倍?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完全可能.关键在于你想与不想了.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呢?
一,应十分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概念清晰,对定义、公式、定理和规则非常熟悉.你应该知道,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是为阅读服务的,是检查你是否读懂了教科书,是否深刻理解了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能否利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一刻也不要停留.
二,还要熟悉习题中所涉及到的以前学过的知识和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例如,有时候,我们遇到一道不会做的习题,不是我们没有学会现在所要学会的内容,而是要用到过去已经学过的一个公式,而我们却记得不很清楚了;或是数学题中要用到的一个物理概念,而我们对此已不是十分清晰了;或是需用到一个特殊的定理,而我们却从未学过,这样就使解题速度大为降低.这时我们应先补充一些必须补充的相关知识,弄清楚与题目相关的概念、公式或定理,然后再去解题,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当然,解题速度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对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也要熟悉.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否则,走了弯路就多花了时间.
四,要学会归纳总结.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
五,应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由表及里地深入下去.一个人的能力也是通过锻炼逐步增长起来的.若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养成了习惯,遇到一般的难题,同样可以保持较高的解题速度.而我们有些学生不太重视这些基本的、简单的习题,认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解这些简单的习题,结果是概念不清,公式、定理及解题步骤不熟,遇到稍难一些的题,就束手无策,解题速度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在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习题,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随着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认真、仔细地审题.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哪些是已知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
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已知条件中推出?在你的脑海里,这些信息就应该已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
七,学会画图.画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读题时,若能根据题义,把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画成分析图,就使题目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就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几何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所以,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得准确.画图准确,有时能使你一眼就看出答案,再进一步去演算证实就可以了;反之,作图不准确,有时会将你引入歧途.
八,对于常用的公式,如数学中的公式、三角函数公式,常用的数字,常用的定理,如简单的11~25的平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学中常用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等,都要熟记在心,需用时信手拈来,则对提高演算速度极为有利.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八年级上数学课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如何上数学课06-13
初一的数学课堂学习方法05-20
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09-28
八上数学课堂精练答案04-11
蒋老师上数学课作文05-13
学生作文:上数学课的感受12-19
初三数学课后作业的学习方法汇总05-18
关于初三数学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05-18
如何上一堂有趣的数学课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