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言文字手抄报内容资料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手抄报吧,手抄报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手抄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言文字手抄报内容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言文学的介绍
文学传统的回归以及风格的日趋平实,是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当代文学的一个整体走向,除了上述社会因素影响之外,网络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九十年代后期出现的网络文学对自号正宗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波。
自从网络出现后,以往的神圣而不可攀的发表变得轻而易举,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影响似乎更大,成名也更快,流传速度与广度都是传统的文坛无法比拟的。网络为更多的作者提供了一个更易于攀登的平台,他们很容易实现文学的梦想,而且在创作内容与形式上更不受限制,基本是“我手写我口”,比起传统文坛,网络文坛为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自由更大的创作空间,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网络对传统文学的挑战是十分强大的,迫使传统文学做出一定的改变。传统文学不得不适应新的阅读环境。
九个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学总体上体现了一种文学价值的回归,与读者要求趋同。更加贴近读者更加注意故事,体现了一种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与阅读关怀。一方面早期先锋派小说逐渐淡出文坛或者改弦更张,有的干脆放弃了创作,另一部分则回到传统,开始认真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反映的内容更加贴近当下现实人生。那些曾经下海的作家也纷纷上岸,他们此时更带着丰富的生活经历,他们的小说一改早期的内容空虚的做法,开始以自己下海的经历为主,反映改革大潮对人们的影响以及人生际遇。另一部分作家则向历史寻找新的突破,并用新的历史观来看待历史,以唐浩明和二月河为代表,在这里,历史不仅有它本来有的样子还有它应该有的样子。
历史小说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突破,人物也开始血肉丰满,是历史的也是真实的。它们的成功也就是一种证明。作者更多的不是在形式上的翻新,而是寻找在内容上的突破,内容上的创新。经历前一段时间的试验与市场检验,当代作家们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作品的内在品质对于一部小说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而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的,并不能凌驾于内容之上。
一个生动的故事,扎实的内容,鲜活的人物,这对小说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有一点对今天所有的作家来说,都是相同的,即他们再也无法忽视市场,虽然他们并不公开承认这一点,事实上,他们还是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市场的节拍起舞。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当代文坛这种市场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这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d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ǐn lüè”、也有人念成“qī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棒子”,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方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普通话词汇行列。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着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讲好普通话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二十三个省,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如:四川话、陕西话、北京话……如果两个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在一起说话,那岂不是要找一个翻译?为了让人们说起话来方便,便产生了一种统一的语言“普通话”。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后来,这种共同的语言经过人们的改良、改善渐渐变成了人们常说的“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社会中每个国家都重视的语言,它可以促进我们的友好交流。如果把每种方言比喻成网线,那么普通话就是连接着网线的电线,连接了各个地区交流的电路。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倡讲好普通话,校园里到处都立起了提倡普通话的牌子。
下面请听“讲不好普通话的人”闹出来的小笑话:
1、村长在村民会议上说:"兔子们,虾米们,咸菜太贵,不要酱瓜,要猪蹄。"其实把他的方言译成普通话是:同志们,乡亲们,现在开会,不要讲话,要注意。
2、一个方言土音很重的外地人,在市区迷了路,见一个斯文的小姐走过来,便迎上去问:"兔子(同志),亲吻(请问)一下......"话还没说完,小姐便气得满脸通红。
由此可见,普通话对人们的重要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普通话是人们沟通的桥梁。
俗话说得好 “学会普通话,走遍全国都不怕。”千万不要忘记“讲好普通话”。
【语言文字手抄报内容资料】相关文章:
语文手抄报内容资料09-08
读书手抄报的资料内容05-23
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09-23
防震救灾手抄报资料内容05-11
学雷锋手抄报内容资料02-16
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03-25
法治社会的手抄报内容资料05-22
简洁的环保手抄报内容资料04-21
安全知识手抄报资料内容11-15
交通安全手抄报内容资料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