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行》杜甫的诗词

时间:2024-08-07 23:05:31 维泽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去秋行》杜甫的诗词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想必很多人提起古诗词鉴赏依旧是非常苦恼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去秋行》杜甫的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秋行》杜甫的诗词

  去秋行

  [唐] 杜甫

  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

  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鹤注】当是宝应元年作,与上首宜合看。

  去秋涪江木落时①,臂枪走马谁家儿。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遂州城中汉节在②,遂州城外巴人稀。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③。

  (《去秋行》,为战士丧败而作也。来自涪水,故白骨无归。没于遂州,故冤魂夜哭。)

  ①《元和郡县志》:涪江水西自郪县界流入,在射洪县东一百步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按:涪江,在今重庆府合州。②鲍钦止曰:段子璋反,遂州刺史嗣虢王巨修属郡礼出迎之,被杀。故曰“遂州城中汉节在”,盖伤之也。《唐书》:遂州遂宁郡,属剑南东道所领。按:遂州,今为遂宁县,属潼川州。潼川,即唐之东川也。汉节,暗用苏武节。③汉高帝《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朱鹤龄曰:段子璋以上元二年四月反,五月伏诛。而此诗云“去秋涪江木落时”,则非子璋反时事。鲍注既未可据,黄鹤以前诗为马将军会讨子璋而死,其说亦岂足深信耶。次公谓其事在广德元年之秋,亦无所证明。大抵杜诗无考者,皆当阙疑,不必强为之说。

  今按:唐史出于传闻,未可尽信。杜诗出于目击,不必致疑。史谓子璋平于五月,而诗云:“去秋涪江木落时。”盖至秋末而寇始削平也。且子璋反东川,陷遂州,地与诗合。其时月不符者,必属史传之误。此时舍子璋之外,别无叛东川者,黄鲍二注,恐未可尽非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杜甫,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去秋行》杜甫的诗词】相关文章:

《光禄阪行》_杜甫的诗词12-27

《高都护骢行》_杜甫的诗词12-27

杜甫诗词07-09

杜甫经典诗词11-04

《野老》_杜甫的诗词12-27

《雨》_杜甫的诗词12-27

杜甫的诗词名句11-02

《日暮》_杜甫的诗词12-27

《落日》_杜甫的诗词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