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百文网手机站

经典古诗词

时间:2022-11-23 14:47:29 诗词 我要投稿

经典古诗词(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古诗词(15篇)

经典古诗词1

  1、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释义: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2、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释义:从侧面看庐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

  3、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出自:唐代·王维《鸟鸣涧》

  释义: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4、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自: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释义: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5、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释义: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经典古诗词2

  1、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

  2、青镜里,惊漫空霜雪,又添双鬓。

  3、闭户先生,拥书枯坐,只好敲冰煮茗。

  4、霜雪有威应国耻,山川无色亦神羞。

  5、流光随衮衮,吹萚共纷纷。

  6、长安多肉阵,凤碳檀炉,低唱羊羔饮。

  7、穷阴急望阳来复,消息梅花在岭头。

  8、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9、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10、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11、谁遣倪迂妙手,写出灰堆冬景。

  12、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13、万木凋零感百忧,萧条风景入双眸。

  14、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15、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

  16、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17、敝貂宁独恨,四序欲平分。

  18、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19、一年屈指余三月,四序惊心又九秋。

  20、冷雨欲成雪,高风催过云。

  21、此去天地闭,向来金石焚。

  22、边耗多疑信,邮传久缺疏。

  23、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24、寒日模糊,阴风凛冽,一扫秋光无剩。

  25、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26、茅檐下,听数声铁马,冬冬相应。

  27、朝看月令。是律中应钟,神司元冥。

  28、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

  29、窗先寒日补,园趁小春锄。

  30、身外无馀念,残年守旧书。

  31、往来南北客,时得问何如。

  32、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33、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34、莫怪天公作恶,雅称玉堂官冷。

  3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经典古诗词3

  1、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3、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

  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5、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6、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7、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孟子·离娄上》

  8、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张居正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0、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仲

  11、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12、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辩》

  13、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吕不韦《吕氏春秋》

  14、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孟子·尽心下》

  15、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16、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经典古诗词4

  1、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宋杨万里《秋山》

  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经典古诗词5

  故宫行

  明代夏完淳

  朝登建康城,暮宿丹阳道。黄尘落日大江流,紫陌微寒故宫草。

  故宫烟雨动新愁,华屋参差成古丘。当时罗绮三千户,何处莺花十二楼?

  六代繁华如在眼,真龙不动河山转。春光缥缈景阳宫,月色徘徊芳乐苑。

  细雨深宫花落迟,轻风合殿香飘远。花香十里到平康,莫愁歌舞冶游郎。

  侠少尽骑青络马,交游争系紫罗囊。鸳鸯两两芙蓉沼,鹦鹉双双玳瑁梁。

  一朝景物如反掌,富贵风流竟长往。玄武池边暮雨来,朱雀门前春草长。

  美女琵琶塞上行,绮构云连空复情。行人夜雨乌衣巷,归雁秋风白下城。

  登临千载空回首,陈井梁宫竟谁有!游鹿争衔上苑花,流莺自啭台城柳。

  台城下接孝陵西,无限枝头乌夜啼。杨花风起过江去,薄暮如烟满大堤。

经典古诗词6

  《田家元日》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元日》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五言绝句。前两联对诗人对自己年过四十却没能为官表示哀伤,后两联对和农夫一起推测天气,表现出自适之情。诗人借诗抒情,隐隐透露了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注释:

  桃符:

  古代一种风俗,

  农历正月初一时,

  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

  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桃符又桃木符、是春联,对联的前身。

经典古诗词7

  话说又到了背古诗的时候,我对着《舟过安仁》这首诗,抓耳挠腮,一个字也背不进去,于是,在书上画起了小人。

  画着画着,不知怎么会回事,我眼前一黑,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吸了进去,头痛地要晕了过去。我心里想:糟了,明天恐怕要上头条了!“某小学生因背古诗而猝死房间,呼吁大家减负……”。

  重重地摔了一下,眼前突然看到了蓝天。还好,我没事。只是书桌和语文书都不见了,只有硬硬的木地板。奇怪,我在哪儿?我想站起来,四肢却柔软无比,怎么也起不来。一阵风刮过来,我感觉身体在向天上飞去。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成了一个纸片小人,四肢被线牵着,挂在一叶小舟上。原来的木地板就是小舟的甲板。

  天谴报应啊!我的内心懊恼而绝望:“看你还画不画小人了!”

  风停了,我又一次跌落在甲板上。这时,船舱里走出两个小童,一人身着蓝袍,一人身着红袍,穿得十分古朴,和电视中的古装剧一样。

  “哥哥,”红袍小童说,“我划累了。”

  “你先休息一下,我来划。”只见蓝袍小童在船头,一会儿划着浆,一会儿撑着篙,累得满头大汗。红袍小童坐在甲板上,还大口地喘着气。

  又一阵风刮来了。我又一次飞上了天空,线被扯得紧紧的。

  红袍小童回头对蓝袍小童说:“哥哥,风好大呀!”

  说完,红袍小童突然跳了起来,拍着手,好像明白了什么,转头就匆匆忙忙地钻进了船舱,又急急忙忙地钻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大伞。

  “还没下雨呢,你就准备给哥哥打伞遮雨了?”

  “才不是呢,哥哥,你先把篙放下。”

  红袍小童把长长的篙拖进了船舱。

  “你要干什么啊?”哥哥不解地问。

  “刚才不是看到许多大帆船都跑到前面去了吗?我们也来做个大帆吧!”

  哥哥会心一笑,拿过伞,将伞撑开,高高地举在空中。

  风更猛了,仿佛要满足弟弟的心愿似的。我也被风吹得越来越高,只见下面是棕色的伞,棕色的船,那棕色的小点越来越快地划过蓝色的河面向前驶去。

  我突然明白了,那首诗就像一幅画般闪现在眼前。

  又一阵狂风,把我吹得晕头转向。转眼,我回到了书桌前。

  “写吧。”旁边一位身穿白色长袍的中年人递过了一只毛笔,笑眯眯地看着我。不知为什么,我就是知道他一定是杨万里。

  我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在宣纸上大笔挥墨……

  “好诗!”回头一看,杨万里已乘鹤而去,只听他高咏,“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撑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眼前一黑,再睁眼时,已经坐在了家里的书桌边。

  打开的语文书上,小人儿的旁边正好有三个字:杨万里。

经典古诗词8

  一、《观沧海》

  1、最能总领全文的一个字是(观)

  2、“水何澹澹”的“何”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树木的(茂盛)波浪的(汹涌)。

  3、诗中能抒发作者情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体现了诗人(统一天下的抱负,包容宇宙的雄心)。

  4、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此句又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从此诗句中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水景物只不过是景物的依托,大海吞吐宇宙的景象以及灿烂星空下烟波浩淼的大海的壮观景象。

  5、诗中表现作者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语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二、《饮酒》

  1、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田居),“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作者远离官场,回归自然)。

  3、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宁静、安逸)的特点。

  4、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一起回家。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

  6、这首诗,写作者在饮酒中欣赏(自然景物)从而领略到(独特的生活情趣与美的感受)。

  7、全诗的诗眼是(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悠然”二字写出作者(隐居生活的从容恬淡、闲适,),也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9、陶诗的风格是(语言平淡,诗味隽永)。初中我门学过的另一首诗是《归园田居》其一,其中有句诗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出作者(早出晚归优美田园)的生活情景。

  10、有人说“悠然见南山”的“见”不如“望”,你怎么看?“见”更能体现出作者采菊时的悠然、闲适的心情,南山美的景色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却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愁别恨,充满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6、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次北固山下》

  1、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理由是在春节将至的条件下对家乡的思念。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示例:此句写景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况?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经典古诗词9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

  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追问,寄托无限情怀。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追问,相比人生的短暂,江与月都是长久的、不变的,人与世界最初的相遇,发生在什么情景之下?究竟是谁,哪一位远古的先人,发现了江月的美?究竟是什么时候,在生命最初的美丽状态下,江月发现了人?流光在生命中悄悄逝去,我们的心在明月照耀下,不停地探寻——有迷茫,有欢喜,有忧伤,一切都被明月照亮,从人与月的最初相遇,一直到张若虚的发问,直到明月照耀我们的今天。

  张若虚的问题有答案吗?其实,发问本身就是它的意义。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里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作为一位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千年之前的张若虚的深刻理解:“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让人如此赞叹,是因为它道出了我们少年时心中都有的疑惑。但是这一生到老,我们都没有答案,我们也不需要答案。还是在这篇文章里,闻一多先生说:“对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秘密倾吐给那缄默的对方……”

  有时候,只有在明月之下,我们才会有这种奇妙的感受:一方面,我们感到了生命的迷茫;另一方面,我们在迷茫中感到了心灵的陶醉。人生有着无数无解的困惑,但是在月光之下,现实与审美的边界、人生与梦幻的边界,还有其他区隔着我们和世界交流的边界,都变得模糊了。我们就在这流光之中,看世界,看历史,更洞悉内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是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停杯一问的答案吗?

  在这一轮中国的明月前,无论是张若虚,还是李白,还是闻一多,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中国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经典古诗词10

  1、树木从生,百草丰茂。东汉曹操《观沧海》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经典古诗词11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

  夜张开了眼睛,风瑟瑟吹来,恬静的拍打着窗户。借着夜色独自坐在这竹林中,星星在浩大的银河里拍动着,却怎么也逃不出这片幽静。

  手不知不觉地抚在琴上,随着激荡的情深,突然所有的寂静都破碎了,高高低低跌宕起伏的情深似一只只鸟翻飞盘旋。

  终于倦了,在这屋舍中还是静静的一个人。没有名利的羁绊,没有事成的喧嚣,喧哗的琴声虽然消失,但一方净土可以留住岁月的浮华,好一个清静的世界啊!

  月亮姗姗而来,承接了这一时的清静,将一些金色的光辉洒在地面,也照亮了充满漆黑显祖的人生道路。

经典古诗词12

  《蜉蝣》原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蜉蝣》译文

  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鲜明夺目。叹其生苦短我心溢满忧伤,我将如何安排人生的归宿?

  细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尽情展示着它华美的衣服。叹其生短促我心涌满忧郁,我人生的归宿将栖落何处?

  柔嫩的蜉蝣刚刚破土而出,轻轻舞动雪白的麻纹衣服。叹其生命短暂我忧郁满怀,到哪里寻找我人生的归宿?

  《蜉蝣》注释

  蜉(fú)蝣(yóu):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於(wū):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xué):挖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shuì):通“税”,止息,住,居住。

  《蜉蝣》鉴赏

  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此诗开篇即以“蜉蝣之羽”为比,这个小生命的翅膀,像一件华美的衣裳那样艳丽多彩。但这种美丽来之不易,且只有一天的美丽,宛如昙花一现。诗人见此情景生发感慨。一种珍惜生命、把握现在的紧迫感油然而生。第二章意思大致相同。第三章,描述蜉蝣的初生,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麻衣如雪,那薄如麻丝的翅羽好像初雪一样洁白柔嫩。但它很快就飞翔起来,尽情挥舞生命的光采。相比之下,人当然要学习蜉蝣精神,生之光华,死之绚烂。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复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蜉蝣》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实在有点比拟不伦的感觉。不过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所传达的是贵族阶层的情绪,应无疑问。

经典古诗词13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6、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8、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9、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0、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经典古诗词14

  [明]葛高行文

  抚玉镜之纤尘兮,光皎皎而虚明。

  睹此物之神圣兮,不淑见而心惊。

  始自轩辕之时兮,含碧水之青莹。

  悲朱颜其易改兮,惟寸心之不更。

  掷荣华于俗外兮,修礼容以为盟。

  鸡初鸣而披衣兮,视启明于东方。

  塞跖途之旁径兮,法先圣而师乎邑姜。

  览回文之纵横而咏胡笳之悲歌兮,则陈哀思而何所补于三

  纲?于斯之时亦浮华而相尚兮,饰翡翠而道德戕。

  想窈窕之淑范兮,敦坤德而惟洽阳。

  仁风衍于百代兮,德业修于椒房。

  扫兰个之清洁兮,焚兽炉而炷宝香。

  云飞飞以绕户兮,风飂々而袭书窗。

  时隆冬以冰霤兮,菊英英而吐黄。

  柏森森而不凋兮,松苍苍其冒霜。

  且草木亦有此劲操兮,吾人何可无此蕙纕!昔宋景之仁德

  兮,荧惑退而徙三舍。

  缅涂山之长子兮,内专一而兴大夏。

  无非仪而安处兮,修妇职以遵圣化。

  崇仁义以为郭兮,超世俗而为差。

经典古诗词15

  吟诵是我国古代读书人诵读诗文的方法,自先秦以来,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古人统称为“读”,今为了与西方式朗读,诵读区分,而改为吟诵。吟诵是古代教育系统(官学和私塾)中唯一的诵读方式,也是创作诗词文赋的方式。一百年以前,所有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

  现在我已经学习吟诵有一年多了。我对吟诵的感触不再是那么肤浅,从此我对吟诵的态度更加严肃。是以“中华文明传承人”的眼光看待吟诵。它是我们中国不可流失的传统。我们将以接班人的态度去学习它。

  吟诵也可以说是变化多端的。吟《江南》时你会在脑海中浮现出好风景。而吟《示儿》时你又悲伤不已。吟《赠汪伦》时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

  吟诵是一项本领。记得刚开始吟诵的第一首诗《咏鹅》我们可是跟着老师学也吟的不好,可现在我可以吟一首陌生的诗,真是熟能生巧啊!

  我们是如何学习吟诵的呢?首先我们都买了一本书“吟诵之美”里面有75首诗。都有魏俊梅老师的音频,我们先跟着刘老师一字一腔的学,然后听随音频,看着书上的内容吟,就可以了。

  吟诵你让我学到了经典诗词,学到了经典文化。我爱你,吟诵!

【经典古诗词】相关文章:

古诗词05-12

经典古诗词08-02

立夏的经典古诗词10-09

古诗词「原创」07-07

古诗词起名06-20

梅花的古诗词08-05

尊重的古诗词02-17

霸气的古诗词08-05

友情的古诗词08-04

经典爱情古诗词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