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百文网手机站

《江城子》诗词鉴赏

时间:2021-02-24 14:01:53 诗词 我要投稿

《江城子》诗词鉴赏

《江城子》诗词鉴赏1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诗词鉴赏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词牌名 题目

  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

  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7、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

  叙事(描写)、抒情

  8、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9、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2分)

  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1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_______。(1分)

  倾城

  1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13、这首词用一个________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________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________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

  狂豪放举止神态胸怀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14.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15.请你自选角度,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做点赏析。

  答:角度一:描绘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角度二:抒写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角度三:运用修辞。比喻,雕弓如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边防重点。(任选个角度,内容具体,表述明确即可;从其他角度赏析,合理亦可。)

《江城子》诗词鉴赏2

  【年代】:

  宋

  【作者】:

  卢祖皋

  【内容】:

  画楼帘暮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着娉婷。

  年华空自感漂零,拥春醒,对谁醒? 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作者】:

  卢祖皋(1170?—1225?)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宁宗庆元五年(1199)进士。嘉定时,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郎、将作少监等,嘉定十六年(1223)官至权直学士院。其词细致淡雅;文句工巧,近姜夔,不及姜词刚劲;华美婉约,学晏几道,不似晏词沉郁。有《蒲江词》。

  【注释】:

  著:遇见。 娉婷:指美人、歌女。 觅箫声:寻找弄玉(秦穆公之女)那样的佳人。弄玉及其夫婿均善吹箫,故云。

  【赏析】:

  此词伤春惜往,“飘零”之感贯穿全词,身世之悲亦融入其中,情真意切,读之凄然。

《江城子》诗词鉴赏3

  【年代】:

  【作者】:欧阳炯——《江城子》

  【内容】:

  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作者】:

  欧阳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注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

  落霞:晚霞。

  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

  暗逐逝波声: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

  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

  江城:指金陵,古属吴地。

  【赏析】

  此词是五代词中写怀古题材较早的一首。把金陵的景象与词人眼见古都兴衰而慨然兴叹的悲凉情感,形象地描绘并抒写出来。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全词感情色彩极浓,写景抒情,真切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欧阳炯)为《花间》里堪继温、韦之后的一个大作家。”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全词情景交融,可谓天衣无缝。

  《大雅集》卷一陈廷焯云:于伊郁中饶蕴藉。

  《栩庄漫记》:此词妙处在“如西子镜”一句,横空牵入,遂尔推陈出新。

《江城子》诗词鉴赏4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古诗简介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由秦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愁情词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由春愁、离恨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尤末句,其却仍“流不尽,许多愁”!极尽夸张之能事。此词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注释

  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赏析/鉴赏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江城子》诗词鉴赏5

  古诗原文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译文翻译

  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轻微,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产生愁情。暗暗地计算着十年间西湖上往返行程,有几次能遇着美丽姑娘的钟情,能与佳人幽欢尽兴。

  我徙然感到韶华易逝,容华凋零,终日在春酒中留连光景。没有知心的人可以交谈,对谁人也用不着清醒。天大地大,无处可以再次寻找那悠扬欢乐的箫声。即使也跟年轻时那样买花携酒,但是却完全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心情。

  注释解释

  江城子:词牌名。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银屏:镶银的屏风。

  娉婷( pīng tíng):姿态美好貌。这里借指美人。东坡词:“如有意,慕娉婷。”

  酲(chéng):醉酒。

  创作背景

  词是作者在临安时写的一首伤春怨别,感叹飘零的作品。以一个“愁”字贯穿全词,委婉低徊,以情致胜。作者在抒写感伤时跌宕起伏,年华易老,韶华易逝而旧梦难再的孤寂落寞心情。

  诗文赏析

  晏几道在《临江仙》的开头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是以“帘幕低垂”的阴暗景色来衬托“去年春恨却来时”的阴暗心情的。卢祖皋这首《江城子》的开头写“画楼帘幕卷新晴”,则是以“新晴”的明朗景色来反衬他“日日唤愁生”的沉闷心绪。“新晴”中的“新”字,与雨过天青,空气清鲜,阳光洒照的光明景色突现出来了,气氛是开朗的。一个“卷”字,更富浪漫色彩,和王勃“珠帘暮卷西山雨”中的“卷”字用得一样灵活。“画楼帘幕”把“新晴”“卷”进来,室内就是一片明朗的气氛了。主人索性把白色如银的屏风也收起来,好让和煦到阳光照彻楼房。但这一来,晓来的寒意却又轻轻地袭来了。“掩银屏,晓寒轻”这一句记的是平常的行动与感觉,但暗含着个情感的过渡:“新晴”原有暖意,给人欢快之感,而这里却注入个“寒轻”。这还是室内的感觉。到下句写到室外了,是“坠粉飘香”,这对“新晴”好景来说,真是大煞风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来风雨过后,梨花落,杏花飞,花事阑珊,春色渐老。而对如此景况,多情的词人能不产生伤春迟暮之感?于是,“日日唤愁生”就很自然的了,这句明点出个“愁”字,由景入情。这种伤春迟暮的愁情,与“新晴”的气氛是不调协的,故说首句是以乐景反衬愁情;而与“寒轻”的气氛接近,故说“掩银屏,晓寒轻”是个过渡句。“愁”的内容是什么?下文就作了注脚。“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暗数”,富含低徊自怜之情韵,“十年”表时间之长。多少年来在美丽如画的西湖路上,能有几次与心上人共度良辰呢!这里以问句出,表达了心口自问,缠绵,悱恻之意绪。整个上片,分三层写,主要是触景生情,伤春怨别。

  过片开头“年华空自感飘零”一句,紧承上片的“愁”字来开拓更深的意境。一个“空”字,有虚度之意,似锦年华能几日?四处飘零,仕途艰险,情场多折,能不“愁”么?在这种愁思缠绵的熬煎下,如何打发时光?只好“日日花前常病酒”,“拥春醒”吧!希望醉中忘却烦恼,但总有酒醒的时候呀,又如何?“对谁醒”是“醒对谁”的倒装,洒醒过来对谁倾诉心曲呢?“人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这里化用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诗意。“天阔云闲”,既写实,又写虚,既写莽莽穹苍,也写悠悠别绪。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这里设问设答,表达了深沉的别离与飘泊交织之苦。结尾道:“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人老了,饱经沧桑,已无年少时那种寻欢作乐的闲情了!这结语不尽惆怅之情回荡纸上。整个下片也分三层,主要是抚今忆昔,感叹飘零。

  全词委婉低徊,沉郁深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一个“愁”字贯串全篇,而又是通过具体细致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来逐步开拓“愁”境的。结尾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致,把读者带入这不尽惆怅的意境中;忍不住与作者同声一叹。

《江城子》诗词鉴赏6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发,气势恢宏。“狂”字是核心,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为报”句写出太守与人民的亲切关系和颇为自负的豪情。

  下阕抒写为国效力的愿望。从熙宁三年到七年,辽和西夏数次南侵,北宋政府割地赔银,丧权辱国,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故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也十分生动形象。

  [赏析]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虽订立过屈辱的和约,可是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的。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后段从打猎引申到“天狼”,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全篇的气概都很豪迈,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的吴侬软语,变成可报国立功的黄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38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要聊且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应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实践着自己的风格。

《江城子》诗词鉴赏7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江城子》诗词鉴赏8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词作鉴赏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江城子》诗词鉴赏9

  【翻译】

  西城杨柳弄春柔, 西城的杨柳轻轻的逗弄着春天,

  动离忧,泪难收。 这勾起我离别忧愁,止不住热泪盈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还记得你深情地为我栓归来的小舟,还有那

  碧野朱桥当日事, 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我们当年离别的情形;

  人不见,水空流。 如今你不见,只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停留。

  恨悠悠,几时休? 悠悠离别恨,何时是个头?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柳絮飞舞,落花满地的时节我登上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 即便春江水都是泪水,

  流不尽,许多愁。 也流不尽我心中的忧愁。

  【赏析】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江城子》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早秋》诗词鉴赏02-24

《永遇乐》诗词鉴赏02-24

《浣溪沙》诗词鉴赏02-23

《绿头鸭》诗词鉴赏02-22

《无题》诗词鉴赏01-07

《梅花》诗词鉴赏07-24

《咏柳》诗词鉴赏07-23

《蟋蟀》诗词鉴赏07-18

《流莺》诗词鉴赏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