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百文网手机站

从《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中反思诗词的教学方式论文

时间:2021-07-07 11:33:18 诗词 我要投稿

从《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中反思诗词的教学方式论文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含蓄凝练,意境深远,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诗词教学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雨霖铃》是高职第三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一篇课文,我 以此为例,谈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诗词的。

从《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中反思诗词的教学方式论文

  一 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科学、合理的导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雨霖铃》中我以李叔同《送别》的歌曲导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曲《送别》听完后,勾起许多学生离别感伤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下,让他们回忆有关离别感伤的诗词,学生积极发言,对将要学习的词产生兴趣和期待,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 注重朗读,领悟情感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次朗读,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雨霖铃》这课我采用的是配乐朗诵、个人朗诵、集体朗诵这三种方式。因为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配乐朗诵不仅能起到营造氛围的作用,还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这种悲凉低沉的音乐深深感染了学生,让学生有了去读、去品的欲望。我在学生个人朗诵之后对一些细节进行必要的'指导,如读这首离别的词语速、情感、节奏、停顿应如何把握等等。最后,让学生们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带着别离感伤的悲情集体朗诵,再次体会词中的韵律美、情感美,唤起学生学习词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雨霖铃》的感悟。

  三 注重想象,感知意境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词与诗一样,也充满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所出现的画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改写词,也是诗词教学中的一种好办法。比如说《雨霖铃》的上片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勾勒出这样的一幅画面:“秋天的傍晚,暴雨刚刚停歇,蝉凄切地鸣叫着,词人面对着长亭,心情更觉悲凉。京城外,长亭边,篷帐里,爱人为他送行,面对美酒佳肴双方毫无心情,正在依依不舍之际,船夫却催促着开船。两人双手紧握,泪眼相对,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哽咽在喉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受到了全词凄凉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遵循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 注重探究,品味佳句

  诗词的语言精致含蓄、优美凝练,若是一字一句地去翻译,就会破坏整首词的韵味,使充满灵性的作品变得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探究词中的名言佳句和主题句,因为这些句子或勾画了动人的形象,或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或创造了优美的意境,抓住它们可以很容易把握词的中心主旨,领会词人的意图。

  在分析《雨霖铃》主题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时,可以强调词人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指出“自古”二字把“伤离别”的情感赋予了普遍的意义,更何况词人离别又逢冷落的清秋时节!在分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谈谈“景中所含的情感”。比如,“酒”象征愁,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柳”的谐音是“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清秋的“晓风”是凉的,给人凄凉的感觉;“残月”象征离愁,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词人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将酒、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借酒消愁、苦闷难熬的愁苦心情,被称为千古名句当之无愧。

  综上所述,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我立足文本,通过听读、感知、品味、探究等手段,让学生真正领悟诗词的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词。当然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改进与提高。比方说应该更加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把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再现有声有色、立体动态的画面,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文本;应该多让学生主动概括一些学习要点,积极地去发现美、创造美,提升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借鉴别人优秀的经验,运用 一些灵活实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情趣盎然,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诗词,从而切实提高对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包兴.朗诵与鉴赏相结合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4(12)

  [2]杨延玉、陈团宏.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议诗词教学中想象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2(5)

  [3]谢玲.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浅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4(1)

  [4]王云燕.浅谈宋词教学法[J].成功(教育),2013(3)

【从《雨霖铃》的教学设计中反思诗词的教学方式论文】相关文章:

诗词雨霖铃教学反思03-02

《雨霖铃》教学设计11-06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11-26

语文雨霖铃的教学设计12-04

语文《雨霖铃》教学设计06-19

高二语文雨霖铃教学设计06-18

高二《雨霖铃》语文教学设计06-18

《雨霖铃》教案08-11

雨霖铃赏析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