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今天的意义-2000字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通过悲愁的艺术来反照、净化人的心灵;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使人们得以获得一种情感的升华与更高一层次的富足与享受。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
林语堂先生说过:“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的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的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当我们呀呀学语时,有如童谣般,在长辈们温暖的臂弯里,享受这古韵的美丽。记得我在小的时候,最喜欢背的,就是语文书里的古诗,简单易懂,朗朗上口。也许人的.年岁渐长,我们越是需要这样一种温暖。很多人会疑惑,时光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
借用李商隐的一句诗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与蜡烛,这日常生活中两个再简单不过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但不注重精神层面上的追求,那再多的物质富足也将如浮云易逝。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
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真的就可以过得诗意盎然。如果我们愿意把自己交付给诗歌,也许可以循着美丽诗思,一路寻访到自己的心灵。
诗词之味,亦可从书中品。
捧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
她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学者,这本书也延续了于丹老师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并且能激起读者的共鸣。我感觉,于丹老师的文字特别温柔,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够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柔情与浪漫,而且对于我们鉴赏古诗、古词也挺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本闲书,忙碌之余,静坐体味“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场景。它不是一本传统的诗书集,没有所谓的逐字逐句翻译,反而更像是一本散文集。于丹老师以春风秋雨、明月斜阳等分类,凭借她自己对于诗词的感悟来讲解,于潜移默化中让我们欣赏到一首又一首的佳句名篇。每一句诗词背后,每一个意象深处,都有着点滴的人生哲理。然而结合现代人的思索,更会让人对于古诗所创造的美产生一种思慕之情。
还有一本,是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
傅雷说:“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人间词话》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对中国的古典词话与美学等方面的赏析与评述精辟独到,在中国诗话与词话的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被认为是晚清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艺诗词与美学论著。“词以境界最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书中提出的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人间词话》成书于1908年,与我们学校的历史可相比拟。百年来的寂寥悲戚,早已在远去的风中飘散无踪。再读此书,好似月下听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静静地感受那一份无声的悲喜。当今浮躁的社会,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各种流行文化充斥的时代,国学之根不可在你我心中丢失。
诗词对于我个人的成长而言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也是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一路背着走过来的。诗词让我在忙碌之余,得以让自己的精神拥有一片栖息地,守肉体与灵魂的满足、品人间的爱恨与情长、感自然的舒畅与淋漓。它们总能于不经意间,让我顿悟些什么。
拿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说来举个例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现如今,我们这些所谓的学生,虽不能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齐肩,但好歹也是漫漫学海的求索者。我认为这三重境界是由深思到苦索,再由苦索到顿悟的这么个过程而递进的。对于一个求索者,一个做学问者而言,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其次,应深思熟虑,认定了目标就要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去执着,不惜一切去实现、去追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是如此。最后,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而一朝顿悟。
这是我从这三句诗与王国维先生的这一境界说组合中读出来的,也许这一番个人之见会在我这漫长的求索之途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师所谈及的这三大境界将人生的轨迹阐述得如此透彻,没有经历过历练的人,不可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与思想的巅峰。
每个中国人的生命中都蛰伏着诗意。何出此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个中国人,读到诸如此类的颂明月之诗,必然会与乡愁作出一定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就我而言,望着窗外已被渐凉秋风轻抚多日的木棉树上那葱绿中点滴透射而若隐若现的飘飘黄叶,我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在大观园沁芳亭边的花冢前埋葬落花的林黛玉:谁会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我们骨子里流淌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血液,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诗词正是这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在世界联系日趋紧密的现当代21世纪,学一门外语固然重要,可是这诗词古韵乃中华文明之根,若舍本逐末,实为不智之举。且诗词中的意象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这明月,再比如说满喻离别之惆怅的折柳,再有甚者莫如前边所提到的“春蚕”与“蜡烛”。其实,诗意真的是一直都在的,只不过就要看我们是否愿意去发觉罢了。留学也好,移民也罢,我们是中国人,这是事实,故诗意当尤存。
诗词在今天,其妙用之广,非我一凡凡之辈在这儿用短短几千字就能道得明的。愿为抛砖者,待引您玉来。共赏诗词妙,品味大人生。
【诗词在今天的意义-】相关文章:
古典诗词的现代意义11-27
今天是有意义的一天08-19
浅谈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写古典诗词03-14
今天是最有意义的一天作文03-25
今天我当家真有意义小学优秀作文02-26
有关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在今天的意义06-25
诗词在中学物理教学有什么意义03-15
我今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日记08-11
我今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