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题考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8.“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分)
9.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8、因时光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每点一分,四点就可给满分。)
9、①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释: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8.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诗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8.颔联描绘了微雨濛濛,“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斑剥陆离,绿草纤细低垂。(2分)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2分)勾画出一幅凄清冷落、寂寞萧条的景象。(1分)
9.心境寂寞孤单中不乏闲适自得的曾经征战沙场的老将形象(2分)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有一种不得已的无奈;“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偏却“渐欲似”,这就把老将的孤寂无奈揭示出来。(2分)颈联“井放辘轳闲浸酒”,辘轳是汲取井水的装置。老将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写其闲适生活。“笼开鹦鹉报煎茶”,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体现老将与鹦鹉为伴,以饮酒自娱,闲适自得中透露出孤寂。(2分)
9. 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 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 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 扬子江头月半斜。
①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想象尾联的“愁”的具体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说人间富贵似天上,本文作者却说“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请赏析颔联这样安排顺序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对比或反衬(2分)府相等人沉浸在热闹的晚会中与作者的清醒愁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府相家中热闹的气氛却解不了作者的愁情,以乐衬哀,显作者愁思之深。
(2)、伤时,怀乡,忧国,忧民
(3)、诗人承接首联歌舞喧闹、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倒说出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语说出,便觉语新意奇。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府相家中惊人的豪奢。
13.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2)简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3.(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4分,“高远明净”2分,分析两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作者希望乘船归隐,与长笛、白鸥为伴,表达了对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4分,内容2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秋浦,即今安徽贵池。?本诗写于884年,诗人由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后改调池州(今贵池)。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4分)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8.本诗描绘了一幅山程水驿、风雨交加的羁旅独行图。景物有:萧瑟的秋雨,淅沥的溪风,幽僻的山路,摇曳的`蒲苇。
9.①借“鸿雁”传递了自己对家人、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②故设疑问,表达了诗人羁旅独行的寂寞与惆怅。③表达了诗人宦途的坎坷艰辛与无奈。(每句1分,答对2句即可得满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春日临池
(北朝)温子昇
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璧,飘颻下散金。
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⑴ “嵯峨”、“ 飘颻”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加以说明。(4分)
⑵ 诗歌后四句拿古人自比,以抒胸臆。请简要分析。(3分)
10 ⑴【参考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春日傍晚时分池中绚丽壮观的景色。“嵯峨”句写出漫天云霞映照在碧玉似的池水中,犹如山峰的倒影峥嵘多姿;下一句写云霞逐渐四散,池中的倒影也不断变化,在粼粼波光中,万千光点闪烁不定,犹如片片碎金令人迷醉。
【评分标准】手法1分(应答出比喻才得分);总写壮观景色1分;对两句诗的描写各1分。
⑵【参考答案】句中“徒自临濠渚”、“谁辩游鱼心”用庄子和惠施在濠梁之上争辩“鱼之乐”的典故;自比庄子,而无惠施,只一个人站在濠渚,没人去体会游鱼之心;而 “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 用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典故;自比伯牙而无钟子期,只好一个人独自弹琴;表达了诗人好友不遇,知音难觅的怅惘和失落。
【评分标准】分析两个典故内容或自比对象,2分,指出胸臆1分。
阅读F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金陵
张耒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①张耒,北宋淮阴人,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受牵连数遭贬谪。
②变:曼色,染色。
(1)诗中第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全诗紧扣诗题中“怀”字用墨,请简要赏析。(3分)
9、(1)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烂漫之游的怀念,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隐寓对宦途的心灰心冷。(原则上每点1分。实际评卷可适度放宽,答“怀念”或“向往”2分,第三点1分。意思对即可。)
(2)主人公沉醉于金陵美景,(1分)任随孤舟荡漾,卧听雨打芰荷。(1分)刻画了一位放
浪、潇洒而又孤独、落寞的主人公形象。(2分)(主人公心境1分,具体情景分析1分,形象概括两个侧面各1分;意思对即可。)
(3)首句以忆游起,点“怀”;次句转写北归境况,侧面写“怀”之深切;三、四两句实写烂漫之游,与首句呼应,突出“怀”之真切。(每旬1分,意思对即可)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梅花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词的上片“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一句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4分)
(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好处。(4分)
14.(1)梅花出类拔俗,不同凡花,它虽春未到却独自凌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4分)
(2)运用了对比手法。下片“竹篱茅舍”“玉堂琼榭”对比,表明不论把梅栽在那里,它都不改初衷,突出了梅花纯洁傲岸、“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9.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5分)
8.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景物3分,情感3分,共6分)
9.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1分),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2分)
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2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南宋庆元元年韩侂胄擅权,斥“道学”为“伪学”,朱熹被削职遭诬告。在政局动荡、学禁最严峻之时,朱熹和其学生等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即有此作。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夜如何”写出了诗人的之情,“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的之情。(2分)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艺术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10、【答案】①、“夜如何”写出诗人担忧之情。“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欣喜之情。(只要意思对即可)(共2分,每空1分)
②、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每个手法各1分,共2分)
哲理:(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2分)
(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8.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盎然的春景。作用是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9.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拟人手法,
构思新奇,曲折巧妙。
【赏析】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象,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 “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巧妙了。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与写作
㈠古代诗歌基础
考查内容:1.旧体诗词写作入门;2.楹联对句写作入门。
【例1·2010四川大学】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写一首七言律诗。
一、从四川大学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选出一个字作为韵脚,写一首《成都行》。
二、总结一下参加这次四川大学面试的心得。
[解析]参考答案示例:《成都行》(三首)
①《武侯祠》残夏古祠绿正浓,千年诸葛拜遗容。小心陪尽酬龙主,大智掏空策蚁兵。楹句争哀贤相死,壁诗谁悼细民生?池间尾摆肥鱼过,草际秋虫尚未鸣。
②《青城后山》青城取道后山行,古镇老蝉竞咝鸣。和唱声竭无早退,领衔音乱便先停。柳阶卖枣人思睡,石谷涉溪客兴浓。莫道天朝不退热,劝君此间坐小篷。
③《宽窄巷子》青城尝止再蓉城,锦里不及这里情。旧铺簇新争炫古,老街取静只觉匆。人拥巷路男与女,雨洗道石影和灯。秀色欢颜宽窄屉,阑珊何处一丝风?
【例2·2007北京大学】请随意默写一首五言绝句,再在每一句合适的地方增加两个字,使之成为七言绝句,诗歌意境不一定相同。
[解析]参考答案示例:遥望白日依山尽,俯察黄河入海流。诸君欲穷千里目,何妨更上一层楼?
考场实例:①半轮白日依山尽,万里黄河入海流。我辈欲穷千里目,相邀更上一层楼。
②打起黄莺紫雀儿,晓来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思君梦,不得跨海到辽西。
③不畏危楼高百尺,擎云手可摘星辰。莫言不敢高声语,谁道恐惊天上人?
【例3·2009中国人民大学】请根据所学古诗文的有关知识,从下列两句中选取一句作为对联的上联,不要求平仄。
⑴金融风暴起北美,全球飘雪。
⑵三十年改革结硕果,花香鸟语。
[解析]参考答案示例:⑴金融风暴起北美,全球飘雪;经济危机卷西欧,四海惊心。⑵三十年改革结硕果,花香鸟语;五千载文明兴盛世,虎跃龙腾。
【例4·2008北京大学】某地市为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在其新闻网站上贴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征求下联。上联内容为:反腐廉政三秋雪。请你根据所学古诗文有关知识为其对出下联。
[解析]参考答案示例:反腐廉政三秋雪;安居乐业六阳春。
考场实例:反腐廉政三秋雪;惩恶扬善二月风。
【例5·2009北京大学】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征求下联。上联内容为:博雅塔下人博雅。请你根据所学古诗文有关知识为其对出下联。
[解析]参考答案示例:博雅塔下人博雅,未名湖畔我未名。
考场实例:①博雅塔下人博雅,圆明园内月圆明。
②博雅塔下人博雅,安西城外谁安西?
③博雅塔下人博雅,玲珑塔上佛玲珑。
④博雅塔下人博雅,惶恐滩头爹惶恐。
⑤博雅塔下人博雅,零丁洋里娘零丁。
⑥博雅塔下人博雅,慈悲庵内尼慈悲。
⑦博雅塔下人博雅,大觉寺中僧大觉。
⑧博雅塔下人博雅,烤鸭店内他烤鸭。
⑨博雅塔下人博雅,洗衣房中我洗衣。
㈡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考查内容:1.疏通古典诗词的文字;2.把握诗歌创造的形象;3.理解诗歌寄托的感情。
【例6·2010四川大学】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名为“题沈君琴”的诗,其内容如下:“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诗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请自由发挥,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
[解析]译诗: 题沈君琴 苏轼
如果说琴弦可以发出声音,
那为何把琴放在匣中时又听不到声音了呢?
如果说发声的奥妙在手指,
那为什么不到您的手指头上去倾听琴声呢?
参考答案:表面看诗人是在做“十万个为什么”式的天真提问,实际是无疑而问,表达出较为深刻的辩证思考,形象地揭示出一个道理:任何事情“有声有色”的成功,都是主观努力作用于适当的客观条件的结果。
【例7·2010清华大学等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并对诗歌进行赏析。
[解析]译诗: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陆鸿渐虽然只是移居到城边一带,去那里也要穿过种植桑麻的小路。
看到他最近种植在篱边上的菊花,现在到了秋天还没有开花和着蕾。
敲门静静地连狗叫的声音都没有,于是试着去向西边的邻居家询问。
邻居回答说这家主人又去山里了,每每要等到太阳西斜时才会回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净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了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细节事物,描绘了一幅隐士居所的画面:靠近城边,桑麻环绕,小径相通;篱边种菊,尚未著蕾;篱门关闭,寂静无声;主人外出,邀游山林。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洒脱。
【例8·2009清华大学】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是杜甫的传世佳作之一,请根据你对杜甫的了解并利用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对这首诗歌加以阐释。
[解析]译诗: 旅夜书怀 杜甫
微风轻轻吹动大江岸边的细草,桅杆高高的小船月夜孤独停泊。
星斗晶莹,垂望原野平坦开阔,大江涌动,载着月光向东流淌。
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卓著,虚居官位原应年老多病就退休。
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像什么呢?真像天地间飞翔的一只沙鸥呀!
参考答案: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诗前半描写“旅夜”景象,景中有情。首联写近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般渺小,像江中孤舟般孤寂。颔联写远景,平野辽阔,大江浩荡,星月灿烂,反衬出诗人孤苦无告,颠沛流离的处境和心境。
诗后半“书怀”,抒发情怀。颈联含蓄地用反话书怀,文章盖世,声名卓著,却不能施展,反被以老、病的借口排挤,也因此沦落到今日漂泊孤寂的地步。尾联即景设喻,水天空阔,沙鸥孤飞,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全诗借景抒情,因景生情,字字含泪,感人至深。
【例9·2009中国人民大学】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解析]译诗: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孩童时代就结下的亲情已历经四十年,这中间分别后彼此消息不通两相茫然。
更牵挂着今后相会不知能在什么地方?这次意外相逢竟然在匆忙的告别筵间。
眼前不安分的桃花怎么竟然红似锦缎,生来就怀恶意的柳絮也白得超过絮棉。
剑阁南侧的春色还做出这种无端安排,触忤离人心绪偏要展现在这酒筵旁边。
⑴这是杜甫的一首送别诗,诗风沉郁而凝重。以送别为主题的诗很多,请你默写一首离别诗,并写明题目和作者等信息。
⑵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体现着杜甫诗歌沉郁苍凉、迂曲顿挫的特色。
诗歌前四句写送别之情。首联平平道来,交代原委。童稚情亲,四十年隔绝。颔联逆挽因果,掀起波澜。正因忽漫,更为后会忧。
诗歌后四句写别时之景。颈联突然跳脱,转笔写景。烂熳春景,却令人生厌。尾联倾诉缘由,绾合全篇。春色无赖,因此时离别。
这首诗有两处艺术特色最为鲜明。
一处是内容与形式高度协和统一。诗歌颔联逆挽,颠倒次序,用上句突插的揣想带动下句绾接的原因。在诗句波澜中把感伤离乱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处是全诗跌宕迂曲,却又丝丝入扣,脉络贯通。颈联写景,看似突兀,美好春色也变成了“不分”“生憎”和“无赖”。而这一切,到诗的结末“酒边”豁然开朗:全是因为别离呀!而这也与前半的“别筵”绾合。春色,成为后会无期,离怀难舍,对景伤情的纽带。
【例10·2011“华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辛弃疾
校检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校检山园:校检,这里指游览。山园,是作者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后在带湖新建的一座宅地,因在山旁,故自称山园。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一年。②社肉:祭神用的肉。③床:指“糟床”,是一种榨酒器具。
1.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作者写住处山园有高大的松竹,村民有酒有肉,邻里关系和睦。
B.下片的“偷”字将一个穷困、胆怯的儿童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
C.这首词的语言流畅自然,朴素清新,不用奇字丽句,没有任何雕饰。
D.“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上片押的是仄声韵,下片押的是平声韵。
2.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两个字?请指出,并说说你的理解。
[解析]译词: 清平乐 辛弃疾
山园里松竹长势茂盛遮云蔽日,经历过许多事情今天已很满足。
拄着拐杖到东家去分祭神的肉,糟床头上那清香的酒刚刚酿熟。
西风吹着山庄内梨枣都已成熟,孩子偷偷走来手里拿着长竹竿。
千万不要派人惊扰得他们离去,老夫我要静静地躲在一旁闲看。
参考答案:1.B(“偷”是“悄悄”的意思,勾勒出的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形象。)
2.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两个字是上片的“足”字和下片的“闲”字。我理解,这两个字里包含着诗人的两重心情。一重是年事已高的诗人在抒发胸臆。在松竹茂盛,梨枣秋熟的山园中,过着分肉酿酒的农家生活,看儿童嬉戏,享邻里和睦的闲适与满足的心情。另一重是壮心不已的诗人正话反说。“足”即“不足”,表达被罢官后壮志难酬的心情;“闲”即“难闲”,表达无端被闲置,无所事事中愤懑无奈的心情。
【例11·2012“北约”联考】阅读下面诗作,回答1-2题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取材于清·赵翼《闲居读书》)
刘祯:汉末人,“建安七子”之一。曹丕为太子时,招宴刘祯等人,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人咸伏,而刘祯独平视,遂以不敬得罪。
1.本诗以观剧喻,说明了一种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现象?作者从哪些方面讽刺与揭示了这种现象?
2.试结合自己看过的一部戏剧、一部电影或读过的一部名著,谈谈你对本诗所喻现象的认识。
[解析]译诗: 后人读古代的书籍,每每顺随自己境地。
譬如置身在广场上,环围观看高台演戏。
站位低的人在平地,抬头仰面充满企冀。
而高楼上有人凭栏,好像刘祯平视甄氏。
演戏的并没有不同,看戏的却人各有异。
站位低的看戏回来,夸耀自己看得仔细。
楼上人听到他的话,不觉笑得打出喷嚏。
参考答案:1.此诗以观剧为喻,说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事物了解不深、认识粗浅、见解片面、似是而非的现象。由于各人立场不同、水平不同、处理不同、所见不同、自身条件不同等,导致读书(或观戏)的见解与收获亦随之而异。人们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解释事物,自以为是,导致产生错误的结论。
2.[示例]《史记》为我们留下“纸上谈兵”的著名例子。“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谈起兵事,父亲赵奢也考不倒他。赵奢却担忧地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奢不幸言中,长平之战,赵括贸然更改老将廉颇的恰当战略,导致身死兵败,数十万赵兵被秦军坑杀的惨痛结局。这个例子,鲜明地印证了赵翼诗中所喻示的由于各人差异,导致读书差异的道理,揭示出对事物肤浅片面、似是而非的认识和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性格,必然导致错误的道理。
【例12·2012“华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 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字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1.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
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作者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
C.“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
2.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
[解析]译词: 蝶恋花 晏殊
栏杆边上,菊花笼在愁绪似的雾霭,兰草挂着泪珠般的晚露,
丝罗帷幕,渗透过轻轻的寒意,燕子已经成双成对飞翔离去。
明月不理解离别的怨恨愁苦,拂晓时月光斜照穿透朱红门户。
昨夜西风吹得绿树凋零。独自登上高楼,久久眺望天边远路。
想寄上彩纸和素帛的书信,山势绵长水势空阔怎知寄往何处?
参考答案:1.D(“笔力豪放飘逸”不恰当,这首词的表达“缠绵婉约”。B项也不恰当。)
2.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第三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讯内容了,更多实时新闻资讯,请关注。我们将随时为您更新最新内容,敬请期待!
【高考诗词鉴赏题考法】相关文章: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02-24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怎么答01-04
题都城南庄诗词鉴赏03-03
2017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11-06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技巧10-10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参考文03-09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方案06-22
古诗词阅读及鉴赏三题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