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百文网手机站

苏轼的豁达诗词人生

时间:2021-06-18 17:02:03 诗词 我要投稿

苏轼的豁达诗词人生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苏轼的性格豪迈直爽,为人也独立自我。这样的性格注定他宦海沉浮,仕途不顺。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的豁达诗词人生

  苏轼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于是他又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不曾飞黄腾达。又过了数年,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又被贬官。司马光执政时宋哲宗的年号是“元祐”年号,这一时期的官员被称为“元祐党人”,被打入“另册”,苏轼自然也在册中。此后苏轼被一贬再贬,直到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好在宋朝不杀文士,所以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削职为民,更没有被杀。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保证的。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仍然忘不了、放不下自己的文学生活,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写作。每到一地,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在山东密州,写下了《密州出猎》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为中秋节的绝唱;在赤壁,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和前后《赤壁赋》;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倜傥有遗篇。虽然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低迷,但主旋律乐观向上,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他也才被列入了诗词的“豪放”一派。不仅如此,他每到一处,都不凑合地过日子,“食不可无鱼,居不可无竹”,尽量把自己安排得舒适一些,为自己盖自己设计的房子。也“入乡随俗”地享用当地的特产。如在惠州,当地出产荔枝,他就“日啖荔枝三百颗”,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给有的人,处在这样的一贬再贬的背井离乡中,还不知道怎么怨天尤人、痛不欲生呢,可苏轼,无论多么颠沛漂泊,都保持着一种好心情,乐观、潇洒、豁达地生活着。

  高中必修五册,接触到苏轼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但却都是经典,一是《赤壁赋》,一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是《定风波》,我们深深为他的才气所折服,更为他在磨难中的豁达所折服。但细细品来,豁达的苏轼,其底色却是悲。

  一、悲是苏轼的真正底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看似豁达,实际上却是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悲哀中的无奈之举;《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仅豁达,而且有超脱之感,可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却也是在对外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的'一种听之任之;《赤壁赋》中“客喜而笑……不知东方之既白”看似问题解决了,却在《后赤壁赋》中要随鹤而去。

  所以,悲是苏轼从未曾真正离他而去的伴侣。

  二、悲色小探

  这么一位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悲却成为他的底色呢?

  1.人生坎坷

  苏轼的一生颇为坎坷,首先从生平上来看,他就是在不断被贬中做官。刚开始不能容于新党,从而被贬。新党下台后,又不能容于旧党,仍然被贬。而旧党下台后,新党对他的打击更重,要把他放逐到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却又死在回来的途中。

  其次,从思想上来看,当时执政的都不能和苏轼相合。因在新法的实施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便被迫离京,看到新法对老百姓的损害而上书,便不容于朝庭。后新法失败,旧党上台,苏轼被召回,但他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所谓旧党与新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虽然心因磨炼而变得坚强,但悲的伤痕却清晰留下了。

  2.英雄情结

  虽然苏轼不被新党、旧党所容,但苏轼的理想却一直不灭。被贬黄州,却借“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来抒发他的执著。建功立业是他永远的追求,他的痛苦也正是在他理想的破灭上产生的,《定风波》如此,《赤壁赋》也如此。若没有他对英雄的执著追求,也便没有他的种种痛苦,在他那看似的豁达中,更透露的是无奈中的自我安慰,可安慰过后,这梦想在心中仍然滋生着。

  3.怀才不遇

  由于思想的不同,苏轼基本处于被掌权者排斥的境地,因此,是绝对的不遇。普通人的怀才不遇尚悲愤不已,更何况对于才子呢。苏轼绝对是才子,他的才,不仅表现在诗书画等艺术上,更是体现在他的思想上,体现在他支持老百姓的利益上,更何况他还是一位有英雄梦想的执著者呢!所以他受到的伤害更大,所以他的坚守更难,悲伤更深。

  4.家庭影响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家庭影响对苏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不仅影响苏轼的思想,还影响他的性格,影响他的品质,甚至可以说,正是家庭的影响,才让苏轼不会成为一个摧眉折腰的苟且者,而是成为一个真实地站着的人。

  5.悲天悯人

  元丰三年,苏轼在黄州城东开垦了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其子在苏轼过世之后,只有去颍州投靠苏辙为生。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苏轼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秉持的是怎样的人生理念。他把老百姓放在心里,他对变法的反对也好,还是对不变法的反对也好,都是把老百姓作为利益的第一位。

  三、千古同悲

  苏轼不是孤独的,屈原在为梦想悲着,在为民生悲着;司马迁在为梦想悲着,在为民生悲着;甚至“诗仙”李白也在为梦想悲着,在为民生悲着。历史上,优秀的士人,都在为梦想悲着,在为民生悲着,这是中国士人的共同特点,这种悲深深地融入每一个士人的血液里。他们在忧虑中悲伤,他们在忧虑中拼搏,他们在忧虑中传承……

【苏轼的豁达诗词人生】相关文章:

苏轼豁达的诗词01-30

苏轼与他的诗词人生02-04

苏轼洞悉了人生的几首诗词08-22

论苏轼与他的诗词人生01-30

关于人生豁达的感言警句 豁达人生警句10-11

苏轼的诗词01-25

苏轼的诗词06-30

豁达人生感悟人生11-21

豁达人生格言06-20